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九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九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能跟隨音樂做相應動作。

2.能隨音樂與同伴分角色配合做動作。

3.體驗扮演螃蟹和小蝦米的樂趣。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螃蟹和小蝦米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

物質準備:《螃蟹歌》音樂,螃蟹、小蝦米圖片,螃蟹、小蝦米頭飾若干。

場地準備:幼兒圍成一個弧形坐好。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教師扮演螃蟹,情境導入)

T:(教師頭戴螃蟹頭飾)哇!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播放音樂,教師隨音樂做螃蟹的動作)評析:教師扮演螃蟹隨音樂做動作,可以讓幼兒對音樂先有個初步印象,爲下面學習動作做好準備。

基本部分學習螃蟹的動作T:誰能用動作來表現螃蟹的樣子?

(根據幼兒做的動作,規範練習:兩隻大鉗子,八隻腳,兩隻大眼睛,一個硬硬的殼。)T:好,現在我們跟着音樂把這些漂亮的動作來做一做。

(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節奏做螃蟹的動作,特別強調RAP部分螃蟹大鉗子一開一合的節奏。)評析: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讓幼兒馬上跟着音樂把動作做一遍,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能把零散的動作組裝起來。

學習小蝦米的動作T:小螃蟹覺得一個人玩真沒勁,於是找來了小蝦米和它一起玩,你們猜猜看它們會怎麼玩?誰來演一演?

T:它們到底在玩什麼呢?請你們仔細看好了。

(教師請一個小朋友扮演螃蟹,做RAP部分一開一合的動作,教師做小蝦米的動作與之配合。在螃蟹鉗子打開的時候,小蝦米將一隻手伸進去,當螃蟹鉗子合起來的時候,小蝦米把手縮回去。)T:原來呀螃蟹和小蝦米在玩大鉗子的遊戲,誰來學一學剛剛小蝦米的動作?

(引導幼兒做小蝦米的動作,強調手縮回來的時候要速度快。)評析:教師請一位幼兒配合,在示範的同時,還可以檢查幼兒對於螃蟹動作的掌握情況,如果幼兒有錯誤,可以指出並糾正。

師幼配合表演T:現在我們一起來玩這個遊戲好不好?請你們都當小蝦米,老師當螃蟹,當我的大鉗子打開的時候你們就把手往我這邊伸,當我的大鉗子關起來的時候你們要怎麼樣?(把手縮回去)好,我們跟着音樂開始吧!

(師幼跟隨音樂配合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用言語來提醒幼兒,並且教師只要象徵性的去把小朋友的手抓住,而不需要真的碰到幼兒的手)T:好玩嗎?那接下來我們交換一下角色,老師當小蝦米,你們當螃蟹,我們把前面螃蟹的動作也一起加進去好不好?

(教師帶領幼兒做描寫螃蟹外貌部分的動作,然後RAP部分教師做小蝦米把手伸進幼兒大鉗子中,再逃出來,在音樂的結束部分,教師用語言提醒:螃蟹和小蝦米玩累了,打打哈欠,伸伸懶腰,睡覺休息了,並引導幼兒做打哈欠和伸懶腰、睡覺的動作。)評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玩的非常開心,當老師這隻大螃蟹的鉗子打開的時候都搶着把手伸進來,當鉗子關閉的時候又迅速把手藏到背後,幼兒在這你抓我躲的過程中情緒高漲,使這節課達到了高潮。

結束部分幼兒集體表演。

T:我們戴好螃蟹和小蝦米的頭飾找一個好朋友一起來玩吧!

(請幼兒選一個頭飾扮演螃蟹或小蝦米,找一個好朋友跟隨音樂表演。)評析:戴上頭飾後幼兒能更好的融入角色,並與同伴一對一進行表演,這節課也在孩子們精彩的表演中落下帷幕。

活動延伸:將小蝦米和螃蟹的頭飾投放到小舞臺中,讓幼兒在遊戲的時候可以複習鞏固。

活動反思:《螃蟹歌》這首歌曲節奏段落清晰,動作簡單易學且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特別是在師幼配合表演的環節,教師扮演螃蟹,幼兒扮演小蝦米,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想把手伸進老師鉗子中的期盼和怕被老師這隻大螃蟹抓住的緊張感,這兩種複雜的情感完全的調動了小班幼兒的情緒,爲了能伸到大鉗子裏來,有的小朋友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當我把大鉗子關上的.時候,他們又激動的把手縮回去,他們玩的可開心了!由於小朋友的節奏感弱,所以在與同伴配合的時候,扮演螃蟹的小朋友常常一看到小蝦米把手放進來就拍上去,而不按照節奏來,所以也造成小蝦米不敢把手伸進去,但這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小朋友把這個韻律活動看作了遊戲,或許對於他們來說不要被螃蟹的大鉗子抓到,比按音樂的節奏做動作來的更重要。

附歌詞與動作:

螃蟹外貌部分:螃呀麼螃蟹哥【雙手模仿螃蟹的兩隻大鉗子放在頭頂,隨節奏左右晃動四次】八呀八隻腳【雙手置於腰前,大拇指藏於手心,四指活動並隨節奏整體左右移動】兩隻大眼睛【雙手拇指與食指相抵其餘手指打開(即OK手勢)放置兩隻眼睛前面隨節奏畫圓圈四次】,一個硬殼殼【雙手在肚子前面環抱成一個圓形並隨節奏上下襬動四次】。

RAP部分:一個螃蟹八隻腳,兩隻眼睛那麼大的殼, 兩把夾夾尖又尖,走起路來麼攆也攆不着。

一個螃蟹八隻腳,鑽進水中攆也攆不着,兩把夾夾尖又尖,夾着哪個甩也甩不脫。

【RAP這段扮演螃蟹的幼兒雙手做螃蟹大鉗子狀,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一個樂句打開合住一次。扮演小蝦米的幼兒單手平伸出去,一個樂句一伸一收一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願意並愉快地參加遊戲活動。

2、幼兒能清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能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幫助幼兒發準帶e、g、h音的字。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狐狸頭飾1個,鵝的頭飾10個(1個大的,9個小的)。

2、在教室的中間畫好一條線,作爲河界。

3、白鵝和狐狸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並指着圖片朗誦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接着,採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會遊戲兒歌。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東邊有什麼?西邊有什麼?

鵝兒在幹什麼?

誰跑過來了?鵝兒怎樣了?

着重幫助幼兒發準“鵝、河、歌”等相似着,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接着,教師可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然後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玩一個‘白鵝和狐狸’的遊戲,我們一起玩好嗎?”

二、向幼兒簡單地介紹遊戲的玩法和動作。

1、小白鵝在河邊,邊念兒歌邊做鵝的動作。

2、兒歌唸完後,小白鵝才能跳下河,同時狐狸才能跑出來抓鵝。若小白鵝被抓住,可停止遊戲一次,也可與狐狸對換角色。

三、戴上頭飾扮鵝媽媽,請另一教師扮狐狸與部分幼兒開展遊戲活動。

引導幼兒運用對話的形式,選出10個“小白鵝”進行遊戲。可以這樣提示幼兒:

誰想當小白鵝呢?想當小白鵝的小朋友必須告訴鵝媽媽“我是小白鵝,我會水裏遊”,這樣他才能成爲白鵝媽媽的小寶寶呢!

遊戲開始時,被請到的幼兒分別站起來說:“我是小白鵝,我會水裏遊。”講對了,教師給他戴上頭飾說:“對,對,你是我的小白鵝。”如果發音不對,教師及時糾正。

接着,全體幼兒念兒歌,扮小白鵝的小朋友沿着“河”邊,邊做鵝的動作,邊念兒歌。在念到“一隻狐狸跑過來”時,狐狸從座位上站起來。兒歌唸完後,小白鵝急忙往河裏跳,狐狸迅速去抓尚未跑進河裏的小白鵝。

這個遊戲可請兩批幼兒上來玩,共進行兩遍,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四、分別請兩名較能幹的幼兒扮鵝媽媽和狐狸,讓幼兒獨立開展遊戲活動。

遊戲活動前,教師再提醒幼兒唸完兒歌后,鵝才能跳下河,狐狸才能跑出來抓小白鵝。

遊戲結束後,再換一批幼兒扮狐狸和小白鵝,繼續進行遊戲活動。

附遊戲兒歌:白鵝和狐狸

東邊一條河,

西邊一羣鵝。

鵝兒,鵝兒,唱着歌,

一隻狐狸跑過來。

鵝兒,鵝兒,跳下河。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和認識葉子的一些作用。

2、學習用葉子進行拓印活動。

3、培養幼兒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身邊常見的樹葉、菜葉、水果葉等葉子,白色卡紙。紅、黃、綠、藍四種顏色,棉籤、盤子、報紙、擦手巾,空紙盒一個,裏面分別用封口袋裝着常見的不同的葉子。如:菠菜葉、茶葉、竹葉、仙人掌、蒲公英葉等。幼兒用書大書一本,五角貼畫、紅花貼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隨着律動的音樂,拍手走到半圓形椅子前,分別做拍手、拍肩、拍腿等律動,然後坐下。

二、基本部分

1、認識葉子的作用

出示紙盒,讓幼兒猜猜紙盒裏有什麼?分別讓幼兒上來取一樣東西,讓幼兒展示取出來的東西是什麼?教師提問:

①大家手中拿的是什麼?(葉子)你認識這些葉子嗎?是什麼的葉子?

②小朋友們知道這些葉子有什麼作用嗎?可以用來幹什麼呢?(泡茶、觀賞、美化環境、吸收廢氣、做茶、治病等)。

③展示幼兒用書大書,和幼兒一起觀看書中的葉子的妙用。

2、嘗試學習用葉子進行拓印活動。

①讓幼兒觀察葉子的正反面的不同並示範用棉籤把紅、黃、綠、藍等不同的顏色分別塗到葉子上進行拓印。讓幼兒觀察葉子正反面拓印的效果不同,從而讓幼兒知道用葉脈清晰的那一面進行拓印效果較好。

②幼兒嘗試分組用葉子在白色卡紙上進行拓印活動,鼓勵幼兒互相合作進行拓印,看看哪組幼兒拓印的效果最好。

③教師提醒幼兒注意事項,如:小心不弄髒衣服、塗顏色要均勻等。

④幼兒合作進行拓印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①分別展示每組幼兒的拓印畫,並讓各組幼兒給本組拓印畫取名字。

②幼兒評選出最棒的一組,教師貼上五角星作爲獎勵,剩下組的作品教師貼上紅花貼畫作爲鼓勵。

小百科: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並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稱“完全葉”,如缺葉柄或托葉的稱“不完全葉”;又分單葉和複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l 通過摘橘子、剝橘子,吃橘子,感知橘子的外型特點和口感,體驗橘子帶來的愉快感受。

l 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在教師引導下創編簡單的單句兒歌。

準備:環境懸垂橘子掛件(立體橘子樹),橘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剝好的橘子。

過程:

1.遊戲導入。(橘子花開)

師生齊念:小雨滴答,橘子花開,大風嘩嘩,橘子落下!

(說完“橘子落下”,幼兒全部回到座位上。)

2.看看講講

你們喜不喜歡橘子呀?(喜歡)

拿出一個橘子,請幼兒看。

橘子長得什麼樣子呀?(橘黃色的,圓圓的……)誰願意和它做好朋友?橘子娃娃說:要說好聽的話,它就和你做好朋友了。

鼓勵幼兒創編“橘子圓圓像……”的兒歌。

你們的話真好聽,橘子娃娃馬上就來和你們做好朋友啦!

3.摘橘子

我們一起去摘橘子好不好?

出示立體橘子樹,在“橘子歌”中,教師摘下“橘子”分給幼兒。

橘子歌:樹上許多小橘子,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橘子,身體健康多快樂!

4.摸摸、聞聞

橘子娃娃跳到了我們身邊,我們和橘子娃娃握握手!(鼓勵幼兒摸橘子)

橘子娃娃摸上去怎麼樣?(感受滑、涼的手感)總結:橘子的皮滑滑的,涼涼的

聞一聞,橘子娃娃什麼氣味?(香香的)你們知道橘子裏面是什麼樣子的麼?

5.剝橘子

教師示範剝橘子的方法,剝開後讓幼兒觀察橘子的排列特點(一瓣一瓣的)。

把一瓣橘子舉起來讓幼兒觀察(彎彎的,小小的),並說說好聽的話。

鼓勵幼兒創編“一片橘子像……”“橘子彎彎像……”的兒歌。並把橘子分給說出好聽話的幼兒。

6.活動延伸。

橘子娃娃真可愛,我們喜歡吃橘子,還有很多橘子,送給客人老師,和客人老師一起對橘子說說好聽的話。

教師念兒歌:我是一個大橘子,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髒別碰我!

幼兒洗手,剝橘子,分享剝好的橘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如何把這種天性發揮到一個受益的層面上,使幼兒在動的過程中得到各種有利身心健康的體會。而舞蹈正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讓幼兒在身體動起來的同時,又培養其對音樂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種欣賞美和表現美的情感體會。而我們學校欠缺的,正是舞蹈這種藝術形式的能力培養。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於舞蹈的體會也許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礎最好的時機,對舞蹈這種藝術能力培養是十分急需的。

針對小班幼兒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以及小班幼兒從未接觸舞蹈的這一現況,設計了小班舞蹈《小蜜蜂》。以學習舞蹈動作中基本動作小碎步爲課題設計的中心,讓幼兒在體驗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勤勞採蜜的快樂情景中,學習舞步小碎步,當一隻快樂採蜜的小蜜蜂。能感受音樂節拍做動作,並獲得一種對小蜜蜂勤勞不懶惰表示認同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知道小碎步用腳步則麼表現。

2、用小碎步表現蜜蜂飛的情景。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學習並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

2、感受小蜜蜂勤勞不懶惰的精神。

活動準備:

《小蜜蜂》mp3音樂,小蜜蜂手偶一個,小蜜蜂胸飾若干,紅黃藍大小花朵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許多客人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我們一起來和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老師還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兒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動。

不怕雨,不怕風。

採花蜜,勤勞動。

(評析:手偶蜜蜂的出示十分好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而兒歌《小蜜蜂》則讓幼兒在舞蹈活動中不是隻學舞蹈,穿插了語言學習的部分。兒歌也讓幼兒對小蜜蜂的勤勞有了初步的情感體會。)二、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小蜜蜂可愛不可愛呀?你們喜不喜歡小蜜蜂呀?(可愛,喜歡)那有沒有能幹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麼本領?(會飛,會採蜜等等)2、師:小蜜蜂是則麼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小蜜蜂飛的樣子,教師總結:

①飛的時候高高的,小腳尖點地,後跟離地,形成飛的最高的樣子。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

②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③請能幹的小朋友上來示範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師:小蜜蜂是則麼採蜜的呢?

幼兒自由創編各種蜜蜂採蜜的動作,教師總結:

① 做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後伸直,輕輕搖晃小腦袋。

② 請能幹的小朋友上來示範採蜜動作,全班幼兒跟隨音樂來完整做一邊蜜蜂採蜜動作。

4、學習完整舞蹈動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使幼兒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異議,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活動準備】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頭塊苦幹,鹽、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教師提出“溶解”現象:

1、出示方糖,請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幼兒操作(1):請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裏用力攪拌,會有什麼變化?能夠從水裏取出來嗎?(老師出示記錄表並示範做記錄)

3、請幼兒品嚐糖水。

4、老師解釋“溶解”現象:糖放到水裏能取出來嗎?

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兒自己探索“溶解”現象:

1、師:老師準備了三樣材料,認識它們嗎?請一幼兒幫忙介紹這三份材料。老師今天要請小朋友用它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樣材料放到水中,經過攪拌,它們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表並講解記錄方法:如果能從水中取出來的我們用(→)符號表示,不能取出來的用(↓)表示。

三、幼兒操作(2)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結果記在記錄格中。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老師發現小朋友的記錄有不一樣,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誰猜的是對的呢?

幼:做實驗試一試。

四、師:請小朋友分別把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並且用筷子攪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石頭會化嗎?鹽和奶粉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把看到的現象講述出來)

交流:

1、請小朋友說說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結果是一樣嗎?哪個不一樣?

2、小朋友之間的實驗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呢?哪個實驗不一樣?

五、教師小結:

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入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奶粉放進水中,會改變水的顏色;鹽放進水中最後不見了。鹽和奶粉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之後,能用工具取出來嗎?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醬油、味精、醋去試試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爲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有勇氣在同伴面前大聲說話。

2、能用“我叫XX,今年X歲,我是X孩子,喜歡XX”句式介紹自己。

3、瞭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別特徵,學會判斷性別。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願意大膽發言,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能用“我叫XX,今年X歲,我是X孩子,喜歡XX”句式比較連貫說話。

活動準備:

男、女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話導入

出示男女兩個布娃娃,請幼兒說說性別,並說出自己是怎樣判斷的。

二、認識自己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姓名、性別、年齡、喜歡什麼?

2、請全體幼兒找到旁邊的同伴,相互說說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告訴同伴自己喜歡什麼?

三、遊戲互動

幼兒在活動室自由站起, 在《找朋友》歌聲裏,隨歌詞提示找一個同伴,歌聲停止後相互介紹自己。遊戲重複多次,引導幼兒找不同的朋友相互介紹。

四、結束活動

1、幼兒隨歌聲找凳子做朋友回到座位。

2、採訪個別幼兒:你在遊戲裏認識的新朋友有誰?叫什麼名字?幾歲?喜歡什麼?

3、任務:回家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介紹自己。

活動反思:

少一半的幼兒對教師的提問能積極反應,大部分幼兒比較被動,需要鼓勵和再次引導。大多數幼兒能簡單自我介紹,在遊戲互動環節裏,幼兒都能參與活動,在旦表述時語句單一,缺完整、連貫說話的表達能力。所以,有勇氣在同伴面前大聲說話、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述還需要在不同的領域教學中滲透能力培養,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

小百科:自我介紹是向別人展示你自我介紹好不好,甚至直接關係到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壞及以後交往的順利與否。同時,也是認識自我的手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學會正確漱口的方法,知道漱口可以使口腔變乾淨,保持口腔衛生。

初步養成吃完東西漱口的好習慣。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漱口方法,掌握漱口兒歌。

活動準備

“小明明”道具、水杯(每人一個)、水桶、毛巾、水杯道具、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明明”————大嘴巴吃了什麼————數數吃了幾樣

二、“小明明”吃飽了————睡覺————嘴裏食物怎麼辦————道具水滴———音樂—上下左右

三、互動————請一位小朋友幫“小明明”漱口

四、學習漱口————小朋友相互觀察牙齒—————引導幼兒敘述漱口過程———兒歌

五、給孩子拍張乾淨的牙齒照片留念

教學反思

因爲本節是小班的健康課,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抽象、誇大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利用兒歌來強化漱口時我覺得我做的不夠細緻。本節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孩子掌握漱口的方法,應該利用兒歌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夠更加形象的掌握漱口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喜歡做實驗, 進一步探索哪些形狀的物體可以滾動。

2.初步感知輪子的形狀與功能之間的基本關係。

活動準備:

1.《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0-11 頁。

2.實驗物品,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各種類型汽車的圖片,請幼兒指出輪子在哪裏,並問一問幼兒輪子是什麼形狀的。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0-11 頁,向幼兒提問: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輪子嗎?

·圖中哪一輛車能開動?

3. 幼兒兩人一組,每組有一籃東西,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4. 幼兒面對面坐在地上,輪流選取籃子裏的東西滾向對方,對方把東西接住並把能滾動的東西放在一起。

5. 活動完成後,請幼兒觀察能滾動的東西,說說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圓形的。)

6. 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活動評價:

1.喜歡做實驗和分享發現。

2.能辨別可以滾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