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7篇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7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內容:彩色布

目標:1、訓練幼兒聽口令輕輕地走到指定的地方

2、培養願意參加遊戲互助合作的情感

準備:彩色布

過程:一、介紹內容

師:“小朋友,你個看地上睡着一塊圓形的彩色的布,今天我們要和這塊彩色布做遊戲,但是我們不能把它給吵醒了。”

二、聽口令走到指定的色塊裏

幼兒拉成圓圈按順時針方向走,邊走邊念:“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走,拉個圓圈走呀走呀,看誰先到紅(黃、綠)布上。”最後一句由老師說出,幼兒聽到口令後馬上走到相應顏色的布上。老師提醒幼兒要輕輕的走,不要把睡在地上的布吵醒了,並檢查。

遊戲重複。

三、整理器材

師:“剛纔小朋友們很能幹,都能很快地找到相應的顏色,並且沒有把彩色布吵醒。你們看,彩色布還睡在那裏呢,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把彩色布收走來讓它回家裏睡好嗎?”

全體幼兒以卷麻繩的形式把布捲起來給老師。並排隊回教室。

幼兒園教案 篇2

說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爲教師提供了根據孩子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孩子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孩子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爲: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爲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爲孩子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爲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孩子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情感目標:使孩子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孩子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孩子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孩子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孩子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孩子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爲重要。3 是根據孩子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孩子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孩子素質,提出引導孩子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爲美。本故事通過使孩子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孩子,美化孩子的行爲。《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孩子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孩子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孩子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 說重點 難點

重點:使孩子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孩子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孩子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爲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爲重要。

四 說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孩子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孩子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孩子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孩子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孩子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孩子,這樣容易使孩子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孩子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孩子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孩子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孩子的情感共識,引導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孩子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孩子爲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爲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孩子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孩子觀察事物,要求孩子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啓發孩子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爲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孩子回答,需要孩子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孩子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孩子來回答,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 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孩子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孩子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孩子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孩子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孩子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孩子討論,引導孩子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孩子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孩子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孩子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孩子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 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 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孩子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孩子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孩子分組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孩子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爲了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影響孩子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孩子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爲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爲朋友唱歌、小猴爲朋友摘香蕉、小鴨爲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爲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爲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孩子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孩子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孩子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孩子說說自己是怎樣爲大家帶來快樂的:(1)爲爸爸媽媽做什麼;(2)爲小朋友做什麼;(3)爲老師做什麼。依據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孩子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孩子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孩子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孩子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 標誌:孩子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啓發孩子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爲朋友唱歌,大象爲朋友蓋房子,小兔爲朋友送信……小蝸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麼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裏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裏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裏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爲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孩子感受到魚孩子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孩子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孩子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爲了讓孩子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孩子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孩子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孩子?爲什麼?”使孩子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爲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孩子的?”讓孩子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孩子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孩子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快樂的魚孩子,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孩子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啓發孩子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孩子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孩子學習裝飾魚孩子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孩子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孩子繪畫作品,請孩子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孩子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孩子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孩子來裝飾幾條魚孩子。

(4)引導孩子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通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爲了幫助孩子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孩子美嗎?爲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爲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孩子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啓發孩子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孩子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孩子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孩子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爲什麼?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孩子,並且魚孩子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孩子,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孩子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孩子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感受音樂,學習合拍優美的做動作。

2、初步發展有爾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力;

準備

小魚游水的音樂;

將活動室佈置成“小河”;

幼兒熟悉歌曲《小金魚》。

過程

1、隨着《小魚遊》的音樂,幼兒模仿小魚的動作來到小河;

指導語:“小魚們我們一起游到小河去做遊戲吧!”

2、發生練習《問候歌》,幼兒練習親切自然的演唱。

指導語:“我們一起向小河問好吧!”

3、複習歌曲《小金魚》,鼓勵幼兒邊唱邊自由表演;

指導語:“小河輕輕的問:‘誰這麼有禮貌呀?’小金魚門邊唱邊跳的告訴小河,好嗎?”

4、演唱歌曲,練習魚游水、吃食、遊戲的動作。

指導語:“小金魚的舞蹈跳得真好看,你們是怎樣吃蟲子的?”“怎樣在一起做遊戲的?”“表演的時候動作要優美,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5、聽音樂做不同的動作。

(1)區分魚游水、吃食與捉魚人的音樂。

指導語:“魚游水的音樂十分優美,就好像小金魚自由的擺動尾巴游來游去”。“小魚吃食是一口一口的吃的,音樂的節拍也長一些,是一下一下的。”“聽到很急的音樂史,好像發生了什麼事?”“對了,捉魚人要來捉魚了。”

(2)根據不同的音樂變換動作。

指導語:“小魚們要好好聽音樂,聽到魚遊的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聽到節拍長的音樂吃食;聽到很急的音樂表示捕魚人來了,立即回到‘家’。”

6、開展音樂遊戲,調動幼兒的情緒,快樂的玩遊戲。

指導語:“小魚們個個機靈敏捷,我們和捕魚人比一比,看看誰的本領大?”

7、結束遊戲,演唱《再見歌》,自由模仿小魚游水回家。

指導語:“天黑了,小魚玩了一天該回家了,我們和小河再見吧!”

幼兒園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前幾天,連下了幾天雨,有一天在戶外活動時,一個孩子發現了一條蚯蚓,頓時所有的孩子都圍了上去仔細“研究”起來:“它叫什麼名字?”、“它住在哪裏?”、“它爲什麼會在操場上?”……根據幼兒的一系列討論,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使兩組物體一樣多。

2、體驗操作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母雞頭飾,小雞、蟲各三隻,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雞吃蟲

1、學小雞走路

老師:我的小雞寶寶在哪裏啊?小雞寶寶真乖,今天媽媽帶你們去找好吃的好嗎?你們喜歡吃什麼?那我們一起去吃蟲吧!

幼兒學小雞走路,雞媽媽念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找找小蟲嘰嘰嘰。”雞媽媽說:“小蟲找到了!”小雞做吃蟲狀。

2、學兒歌

老師:你們吃飽了嗎?那我們一起回家吧!

兒歌:小雞小雞嘰嘰嘰,一起回家嘰嘰嘰。

(二)、小雞找蟲

1、給小雞排隊

老師:嘰嘰嘰,誰來了?請寶寶給小雞排隊。(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我們一起數數有幾隻小雞?(3只)

2、吃蟲子

老師:小雞餓了,要吃東西了,小雞喜歡吃什麼?

(出示2條蟲,個別幼兒操作)

老師:每隻小雞都吃到蟲子了嗎?哪隻雞沒吃到?爲什麼沒吃到?

老師:小雞有幾隻?小蟲有幾條?誰多誰少?

老師:怎樣才能使每隻小雞都吃到蟲?(再出示一條蟲,請幼兒貼)

老師:數一數有幾隻小雞幾條小蟲?一隻小雞一條蟲,一隻小雞一條蟲……現在每隻小雞都有蟲子吃了嗎?

(三)、比多少

1、出示示範紙1

老師:這張紙上有什麼?還有什麼?有幾條蟲子?一樣多嗎?每隻雞都能吃到蟲子嗎?

2、出示示範紙2

老師:這張紙上有幾隻雞?有幾條蟲子?每隻雞都有蟲子吃嗎?那我們想個什麼辦法幫助這隻小雞?

3、出示示範紙3

老師:紙上有幾隻雞?有幾條蟲子?想各辦法把他們變得一樣多?

4、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遊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遊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裏。

活動目標

1、培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遠近。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珠子各一個。紅、黃、藍、綠繩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一、戶外活動:擲“貓眼”(一種球形的珠子)。

1、每組選一位代表玩“擲貓眼”遊戲,看哪 個小組擲得最遠。

2、看一看,哪組嬴?(目測出最遠的那珠子。)

3、用自然步行的方法找出擲得最遠和最近的珠子。

4、故意找出不相上下的黃、藍兩個珠子讓幼兒比較。目測不出遠近時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測量?

5、師推薦用繩子測量。

每組派兩位同學拉繩子,紅繩子量紅色的珠子的距離……(依次類推)。從起點開始,與珠子對齊的位置做好記號。

6、四條繩子一頭對齊,比一比,哪條繩子最長?最長的那條就是擲得最遠的珠子的,最短的那條就是得最近的。

7、找出黃、藍兩條繩子重疊在一起,比比看哪長哪 條短。也就是找出黃、藍兩球那條遠那個近。

結論:用起點量起,用繩子越長,距離越遠;反之,用繩子越短,距離越近。

教學反思

1、《比較遠近》是教材裏的一個課目,目的是要培養幼兒對“遠”和“近”這兩個概念的認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考慮教學目標,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他們的喜好,考慮活動 內容。

2、在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老師讓他們參與自己喜愛熟悉的遊戲,能夠直觀地比較“遠”“近”,因些很容易讓知識從生活化轉化成知識化的過程,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知識。

3、在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爲自己對教材內容是理解的,對教學目標明確,採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適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因此不花很大的力氣,學生卻學得很積極。

4、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剌激學生躍躍欲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求知的過程,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教學活動。

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適合幼兒特點。但在設計遊戲環節的時候由於考慮不周到,在第3個遊戲環節“用自然步行法”來比較遠近時,由於對“自然步行法”沒有講得到位,對“小選手”的要求沒有針對性的要求,高個的和矮個的走子有明顯的距離,以至起了爭議,這個遊戲環節得重新來過。第3和第4環節分別是“自然步行測量”和“繩子測量”,中間沒有鏈接,有點脫節了。通過這節課,我瞭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多考慮幼兒的實際,做到每節課都能讓幼兒紮紮實實的學到知識。

小百科:遠近,指遠處和近處;距離的長短。語出《易·繫辭上》:“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瞭解故事《好聽的門鈴聲》。

2.願意尊敬老人、幫助老人。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材料

1.幼兒用書《好聽的門鈴聲》。

2.故事《好聽的門鈴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好聽的門鈴聲》。

2.教師引導幼兒瞭解故事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好聽的門鈴聲》,進一步理解故事。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幫助爺爺奶奶。

5.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在休息日到社區去幫助需要我們幫助的老人。

6.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爲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小百科:“門鈴”這個東西中國古代較少聽說,有錢的大戶人家是在大門上裝有裝飾性的門環,叫門的人可用門環拍擊環下的門釘發出較大的響聲,有現代“門鈴”的作用。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活動名稱:語言(中班)

二.活動內容: 《有朋友真好》

三.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圖片中的人物景物,模仿人物對話

2.感受角色見真摯的友情,懂得朋友間應互相關心和幫助

四.活動重點難點:

①.重點:引導幼兒瞭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

②.難點:學習觀察圖片訊息,學習模仿對話。

五.活動方法與形式:

口授、直觀、指點、活動及演示法;

集體與小組相結合

六.活動準備:

1.故事大掛圖、幼兒用書

2.手電桶、長繩子、長柄平底鍋

3.桌子、盤子、生日蛋糕卡紙、椅子、電話

幼兒年齡:3~4 歲

七.活動流程:

《一》.觀察圖片,欣賞故事.(5-8分鐘左右)

《二》.趣味模仿對話.(10分鐘左右)

《三》.活動延伸:情景扮演.(8分鐘左右)

八.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欣賞故事

活動導入:引導幼兒一起歌唱《好朋友》,加入一些動作,作爲課前活動(幫助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1).觀察圖片.

(注:教師引導幼兒按圖順序觀察圖中的人物景物——爲主;教師引導幼兒察覺故事內容——爲次.)

師: 小朋友們想聽這個故事嗎?故事的名字叫做《有朋友真好》……教師朗誦故事。

(2).聽故事.

幼兒通過傾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感知青蛙和癩蛤蟆很要好。

師提問: 今天是誰的生日?癩蛤蟆請誰參加生日party?

青蛙遲到了嗎?爲什麼?

癩蛤蟆爲什麼着急得哭了,它擔心什麼?

癩蛤蟆準備了什麼東西?想去幹什麼呢?

師:最後癩蛤蟆和青蛙一起過得開心,它們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小朋友們知道它們互相說了什麼話嗎?

《二》.學習模仿對話.

(1).眼看版圖句子,嘗試一字一字看讀。

句子:

今天是癩蛤蟆的生日。

青蛙怎麼還沒來?

青蛙,彆着急,我來幫你了。

來晚了,真對不起!

和你一起過生日真好!

(以上環節重複2-3次)

基本結束部分:請個別幼兒上臺看圖簡單講述故事內容

活動延伸:

(2).情景扮演.(利用遊戲幫助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們首先簡單示範情景扮演。角色有:癩蛤蟆、青蛙、大灰狼、大樹。

然後幼兒自主尋找4位小朋友爲一小組,依圖提示進行扮演。(教師從旁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