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一下25課《詠華山》教學片斷

蘇教版一下25課《詠華山》教學片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片斷一]

蘇教版一下25課《詠華山》教學片斷

師:暑假裏,老師想去華山遊玩,現在就想了解一下華山的有關資料,誰能來向老師介紹一下?

生:華山在陝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

生:我知道華山的傳說。(敘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生:我來補充一點……

  評析:

本片斷目的在於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華山資料,激發學習興趣。由於課前已讓學生回家查閱資料或請教家人,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已“胸有成竹”,自然個個躍躍欲試。學課文前已對華山有了大概的瞭解,激起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這樣做使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片斷二]

師:現在,我們就和這師徒倆一起去登華山,去看風景。請小組學習,說說他們在山頂看到哪些美景?(四人小組討論並彙報)

生:他們看到紅通通的太陽,離自己很近。

生:師徒倆還看到了白雲就在自己腳下。

生:除了藍天和太陽,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比他們低。

師:爲什麼會比他們低?

生:華山真高哇!

生:(齊讀“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飄着朵朵白雲。”)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華山到底有多高,有多險?!(播放華山錄像,生邊看邊說:“哇!多高呀!”“真美呀!”師生共讀,這次學生讀的更投入: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飄着朵朵白雲。有的學生邊讀邊做手勢。)

師:同學們被華山風景迷住了,讀着,讀着,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有的還做手勢,這就是情不自禁啊!文中的小孩和大家一樣,也情不自禁地讚美起華山來,他吟誦了一首詩來讚美華山。

  評析: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如何讓學生入境?我創設了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讀書,用文中人物的視角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去實踐,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情不自禁”一詞很難說清,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山頂景觀”上,當學生獲得這種體驗後,對“情不自禁”這一詞語的領悟也就水到渠成,也順理成章地引出所要學習的古詩。

  [片斷三]

師:(點擊古詩)誰來吟誦這首詩?生紛紛舉手,大聲朗誦。

師:讀了前面的'課文,誰能說說這首詩是什麼意思?生同位互說。

師:(點擊第一句,齊讀)課文哪一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詩?

生:“除了藍天……飄着朵朵白雲。” 師解釋“與”“更”“齊”。(師點擊第二句):這句是什麼意思?書上有沒有幫助你理解的句子?

生:“太陽顯得那麼近……朵朵白雲”(點擊出示:太陽顯得那麼近……朵朵白雲

師解釋“舉頭”“首”。)

齊讀古詩,邊讀邊做手勢。

師:這首詩讚美了華山的高,用誦讀詩歌來讚美華山,就叫“詠華山”。

  評析:

本片斷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借“文”學“詩”。“文包詩”課文的特點就是以“文”解詩。蘇教版編寫這種類型的課文意在探索一條幫助兒童學習古詩的途徑,即不待老師講詩,學生學了“文”就懂得了“詩”。我只解了幾個詞語,其餘讓學生從課文裏找出相關的句子來幫助理解詩句。學生通過“文”“詩”對照,不要老師怎麼講就心神領會了。這樣,既完成了學習古詩的任務,也培養了學生理解古詩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片斷四]

(出示文中插圖)

師:同學們想不想再聽聽課文的錄音?

(放錄音,配課文錄像,學生小聲跟讀,細細品味。)

師:假如是你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想做什麼?

生:我想用照相機把它照下來。

生:我想把家搬到那兒。

生:我想對它唱首歌。

師:唱什麼歌?

生唱:高高的山多麼美。

(全班同學鼓掌)

一生大喊:老師,我想把它畫下來!

許多學生也喊着要畫下來。

師:好吧,既然有這麼多同學想畫,那就畫吧。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在你畫好的畫旁邊再寫一首詩或一句話,來讚美華山。

(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手中的筆唰唰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