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教案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一、初識景色的美麗

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教案

師: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歲的老人。對,就是(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看課件)季羨林先生,我特別敬佩的一位學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遠赴德國,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學留學,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當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已是滿頭銀髮。人家問他對德國、對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長地說——(出示)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師:到底是怎樣的美麗讓先生經歷四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後來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們來學習它的節選內容——

生:(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請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同學來分段讀課文。呂金杭。

生1:(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希文接着讀。

生2:(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不起,“jǐ liánɡ”(正音:“脊樑”)(以講臺上的花做引導)這就是花的——

生:(齊讀)脊樑

生2:(重新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瀟寒接着讀。

生3:(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杭傑接着讀。

生4:(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後這樣感嘆——(出示)

生:(齊讀)“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二、感悟景色的奇麗

師: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

生:“奇麗”的。

師:(板書:奇麗的景色)“奇”是奇特,“麗”是美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看到了怎樣奇特美麗的景色,讓他一嘆再嘆?快速默讀課文2、3兩段,找到描寫景色奇麗的句子多讀幾次。

生:(自由讀,畫相關語句)

師:文婕,你讀的是哪些句子?

生:(朗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課件出示該語段)我們再入情入境地來讀讀這些句子,讀着讀着,又感受到了什麼?請邊讀邊做好記號、批註。

生:(自由讀,做記號和批註。)

師: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覺得花很美。它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請你把這種美麗讀出來吧。

生:(朗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多美的花呀,誰再來讀?

生:(朗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出示各種鮮花的圖片)看,這樣鮮花彙集成團,各種花兒豔麗奪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爲──

生:(齊讀)“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誰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朗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女生來讀。

生:(女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誰還有同樣的感受?

生:我從“山陰道上”這裏看出很美。山陰道就是山上的小路,兩邊有花,有樹,很舒服。

生:山陰道兩旁應該都是很高很大的樹,濃密的樹蔭就像巨大的傘,把小路包圍住了。

師:是啊,課文中是指街道兩旁——

生:高高的樓房上,臨街的窗戶外邊都種滿了美麗的鮮花,讓人感到美麗舒服。

師:誰來讀這句話?

生:(朗讀)“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出示課件)在會稽城(今浙江紹興城)西南偏門郊外,與東跨湖橋相接,是通向諸暨楓橋的一條官道。遠山近水、小橋涼亭、田園農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畫。畫中游而身亦入畫,晴日風雨,無不相宜,頗具中國山水畫之神韻。

東晉王獻之有妙句:“雲生滿谷,月照長空,潭澗注瀉,翠羽欲流,浮雲出岫,絕壁天懸。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師: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生1:山陰道原來是一條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陰道上移步換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獻之說: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陰道,說明那兒實在太美了。

師:(出示句子)男生一起來讀。

生:(男生齊讀)“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讀了這句話還有其它的感受嗎?

生:我覺得這兒的花很豐富。

師:豐富。豐富除了表現在色彩鮮豔多彩,美麗多姿外,還表現在哪兒?

生:我覺得這兒的花很多。我是從“花的海洋”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還有誰也感到花多呢?

生:我從“應接不暇”這個詞語感受到花很多。

師:誰能夠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豐富讀出來?

生:(朗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我們來pk一下吧,一二大組先來,三四大組接招。看哪一組讀出花兒更多更美。

生:(兩大組賽讀)

師:大家都讀得很好,把老師帶到了奇麗的哥廷根。給你們一個獎勵吧!(出示哥廷根街道圖片)我帶你們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

師:(引背)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

生:(齊背)“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師:(引背)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

生:(齊背)“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引背)是啊,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

生:(齊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引背)走在街上的時候──

生:(齊背)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三、體會風情的奇特

師:好一派奇麗的景色啊!可是,爲什麼會有如此奇麗的景色呢?我們再用心來讀課文,並做好批註。

生:(自由讀課文,做批註)

師:我們來交流交流。你們讀出了什麼?

生:我從“家家戶戶”讀出了德國人愛花,每個人家裏都養花。

師:正是因爲人人都這樣,所以——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你還從哪兒讀出來了?

生:文章中說,“花栽窗外,花朝外開”,人人爲他人着想,將花最美的一面給別人看。

師:每一朵花上都綻放着一顆真切的愛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滿窗的綠色,很難看到鮮花的爛漫,就像我們窗臺上的花。(師指向窗臺的花)正因爲人人都這樣,所以——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難怪,先生要發出這樣的感慨——(出示)

生:(齊讀)“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這樣愛花的真切,愛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驚。於是——(出示句子)

生:(朗讀)“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師:“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

生:微笑,淡淡的笑。

師:這麼令先生吃驚的奇麗景象,女房東卻只是“莞爾一笑”,這笑裏包含着什麼呢?

生:女房東覺得這沒有什麼,本來就是這樣的。

師:是啊,對於他們來說,太平常了,本來就是這樣的,那是哥廷根人長期以來的習慣和風俗啊。(引讀)正是這樣,每一家都是這樣——

生:(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原來先生說的美麗並沒有變,也包括這樣美好的習俗啊。這樣的人才組成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啊。(板書:奇特的民族)

生:(齊讀)“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四、瞭解異國的文化

師:可是,你們知道嗎?先生留學德國時期,德國正處於怎樣的情況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師:是的,正是德國社會激烈動盪的十年,正經歷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投降,整個國家都籠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圍裏!物資奇缺,吃飯和取暖都無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卻爲何依然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生:因爲,愛花是德國人的習俗,德國人愛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這是他們的傳統,他們愛花已經習以爲常了,因此不會改變。

師:是啊,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確實讓人感到吃驚。一面是飢寒交迫,一面是鮮花滿街,這是——

生:(齊讀)“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師:一面是炮火連天,一面是鮮花滿街,這是——

生:(齊讀)“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師:在二戰時期,德國還發生過這樣一個奇特的故事。趕緊拿出資料,自己讀讀這個奇特的故事。

生:(自由讀故事《只砍有記號的樹》)

只砍有記號的樹

對普通平民來說,食品短缺就已經是人命關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於冬季非常寒冷,家裏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根本無法捱過漫長的冬天。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

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非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門的林業人員在林海雪原里拉網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告誡民衆:只砍有記號的樹。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規定簡直就是個笑話:國家都快要滅亡了,還要樹幹嗎?

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全德國竟然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違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一個德國人都忠實地執行了這個沒有任何強制約束力的規定。

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使得德國人在如此極端糟糕的情況下,仍能表現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我覺得德國人很認真地遵守紀律,寧可忍受寒冷飢餓,也不願意違反紀律去砍那些沒有記號的樹。

師:是啊,你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德國人,這就是這個民族的性格:認真,守紀,忠實地服從政府的規定。

生:我覺得他們很善良。

師:爲什麼說他們“善良”?

生:因爲他們只砍有記號的樹。

師:不要忘了,有記號的樹都是些老弱病殘的樹啊。說他們善良的話,那麼,這些樹就不該去砍它們了,是吧?其實,這跟善良不善良倒沒有必然的聯繫。還有別的看法嗎?

生:我不得不爲德國平民的環保意識感到吃驚,他們雖然處於寒冷的冬季,但有一顆火熱的心。他們要把一片綠色留給下一代。正是因爲他們認真對待每一個規定,所以經過了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後,德國重新站了起來。

師:其實,真正讓人吃驚的,並不是他們的環保意識。而是你剛纔所講的“認真對待每一個規定”,老實說,中國人做不到,美國人做不到,和德國緊挨在一起的法國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這是這個民族長期形成的一種習俗、一種性格、一種文化。就像德國人愛花——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的是這樣奇麗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後,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這樣奇麗的景色——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假如你以後有機會去德國,去哥廷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還是這樣奇麗的景色——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這樣奇麗的景色,在中國看不到,在美國看不到,在法國估計也看不到。這就是德國的風情,這就是德國的文化。因爲,在那裏——

生:(齊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裏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是啊!砍樹,只砍有記號的樹;愛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真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這篇課文,爲我們瞭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打開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我們還將感受更多的異域風情、異國文化。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