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2.並從中獲得啓示,3.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4.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5.解決問題的方法。6.會認3個生字,7.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8.斧頭,9.手鋸,10.玩意,11.免得,12.搶走,13.難過,14.算術,15.當初,16.隨便,17.仍然,18.敵人,19.臺階,20.所以,21.懂得”等詞語。2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啓發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識記生字,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2.《科利亞的木匣》,3.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着什麼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着木匣寫了一件什麼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2.名3.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4.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5.指6.名7.讀生字詞。

8.正音

9.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a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a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u”和“shu)”,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第二個數讀“sh)”。

5.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4):區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四)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帶着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麼事?

(3)指名彙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得到啓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麼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採取相應的做法。並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後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啓發。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並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啓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即什麼線索)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麼埋木匣的?

②科利亞爲什麼埋木匣?

(2)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爲什麼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爲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善於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裏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啓發,所以自己也學着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裏“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爲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後邊挖木匣時,挖不着,爲後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麼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2)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後,小組學習討論。

(4)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裏也滲透着,科利亞也是照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爲什麼挖不着呢?怎麼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裏呢?這裏又爲下文埋下了伏筆。

(5)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麼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着。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夥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麼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覆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裏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麼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爲“這裏面一定有原因。”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着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歎號。二是找到了爲什麼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着媽*的樣子,照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後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後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啓示。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麼啓發?再讀一讀,你是怎麼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於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着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啓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麼啓示。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的木科利亞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後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啓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屠、蘇”等2個字,會寫“舊符”等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本首詩的大意。

4、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

教學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和春節過年的畫面)。

2、同學們,你知道春節指的是農曆的哪一天嗎?(指名並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4、簡介作者。

王安石,生於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於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闢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諡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爲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

屠蘇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蘇”。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註釋。

元日:農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貼於大門上。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舊符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符

“日+丨=舊”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

“舊”左窄右寬,“符”上窄下寬。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回憶生活,說說“春節”

1、春節是個喜慶的節日,能說說你們是怎麼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麼過節。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

2、教師歸納:根據同學們剛纔提供的信息,老師大致可以歸納出這幾點:

炮竹聲聲,告別舊年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美好心願

(二)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後藉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繫我們現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瞭解有關春節的知識。如:爲什麼貼春聯?爲什麼放鞭炮等。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5、誦讀古詩

(1)過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爲什麼?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着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3)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4)誰已經能背了?(指名背誦)

四、聯繫“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現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現在我們叫“春節”,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在的——“對聯”。像這種從古時就有,並世代流傳下來的節日,我們稱爲“傳統節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簡單說說節日的主要活動。(課件出示:中秋、端午等節日簡介)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板書帶節奏標誌的古詩《元日》)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範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六、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元日》,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讀讀這首詩啊!(範讀——練讀——指名讀——師生讀)

2、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設計意圖:“元日”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春節”是人所共知的,以“春節”引入,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幫助了學生理解詩題。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爲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本處設計這個讓學生說說現在人們怎麼過春節,幫他們理解詩中的“爆竹”、“屠蘇”和“桃符”這幾處詞。其實是爲了理解詩意作鋪墊的,主要是爲了古今時候,人們過春節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區別,說出了這些,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識。

設計意圖:語文應該是在生活中學習,又服務於生活的,聯繫“元日”,遷移學習,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一個進一步的瞭解。

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放爆竹飲屠蘇酒貼桃符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25個字,會寫27個字。

2.默讀課文,理解詞語。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字詞的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詞語,識寫漢字。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字詞的能力。

樂學善思辦法

1.通過競賽解詞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小組pk的形式,讓學生彙報識記字形的方法。

3.爭當“識字小明星”,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同時,掌握識字方法。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這節課是字詞課,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本單元內容,相信大家對字詞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這節課老師來檢測一下同學們對這兩課文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讀文識字培養能力

1.快速朗讀課文,讀準預習時所畫的字詞。想:兩課文各寫了一件什麼事?

2.組內交流預習字詞情況,互幫互學。

(1)學生交流詞語,理解詞義。(理解詞義時,可以結合課文的語句來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還可以通過字典查找詞語的意思。)

(2)組長帶領組員互認生字,輪流組詞。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學生彙報字詞掌握情況

出示詞語:郊遊巷口繃帶委屈牢騷其實剎那瞬間

彼得賬單瞧瞧受遣似乎索取餐盤芬尼

如願以償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小心翼翼

出示認的字:郊破巷繃委屈騷其罷剎

消瞬帳彼瞧款遣索餐欠

尼償羞怦翼

出示寫的字:拐彎郊劃扎附碰委屈疑

久尋父終彼店瞧郵忽然

欠項助晚償怦圍

(2)認讀字詞(指名讀、輪流讀字詞)

(3)開火車給生字組詞。

(4)組內賽講詞語的意思(小組成員賽講詞語的意思,選出優秀者準備參加全班賽)

(5)以搶答的形式來理解詞語。

第一種形式:師出示詞語,各組選手搶答意思。

第二種形式:師出示詞語的意思,生來搶答詞語。(獲勝者發智慧星)

4.教師檢測學生組內學習情況。

(1)學生到黑板前給認字注音。(師生共同)

(2)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易讀錯和易注錯的字音。

5.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1)師生共同找出易寫錯的生字。

(2)以各組pk的形式來識記字形。

(3)教師獎勵最棒的小組“學習星”

三、重點指導關注書寫

(1)師生共同確定每個生字主筆的定位。

(2)教師提醒學生易錯的字書寫時要注意。

(3)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

四、師生共同本節課內容

五、佈置作業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魂、酒”3個生字,會寫“魂、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複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關於春天的詩句,誰能說說有哪些詩句?

學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詩——《清明》。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清明)

3、簡介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自學。

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

魂酒牧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開火車讀,齊讀。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雨紛紛:細雨綿綿不絕。

斷魂:形容悽迷哀傷的心情。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後全班交流)

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裏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着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詩人心裏很是哀傷。

(4)師歸納,生質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麼要問的?路上行人爲什麼“欲斷魂”?(天氣不好;恰是清明節在外奔波)這時他的心情如何?(悽迷哀傷)

(5)師生交流。

(6)指導朗讀:想象詩句的意境,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7)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纔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繫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借問:請問。

遙指:遠遠地指着。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麼?(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後全班交流)

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店,牧童指着遠處的杏花村裏有酒店。

(4)學生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認爲兒童會說些什麼呢?(遠處的杏花村裏有酒店)“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遙”妙在何處?(還要很遠的路才能到達酒店,心裏更加煩悶。)

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誦讀古詩。在這一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無限惆悵的心情。

3、描述全詩的畫面,背誦古詩。

4、出示填空,反饋所學知識。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出自()朝的()所寫的《 》。全詩通過描寫的景色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心情。

5、學生小結學法: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板書: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四、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下面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雲+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是“牧”。

形近字比較:魂一魄灑一酒獵一借牧一牡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

(1)“酒”左窄右寬,與“灑”區別開來。

(2)“欲”左寬右窄,右邊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寬,“牧”左右等寬,“欲”左寬右窄。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出示作者簡介圖片,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抓住重點詞語,結合課文插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想象畫面,體會詩情,讀出詩味。層層推進,很好地完成了古詩教學。

設計意圖: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魚,不如受之一‘漁’”的教學理念。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於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囉嗦無重點的“說”,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

板書設計

清明

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轉述,知道怎麼轉述,使不同程度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2.培養學生在與別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重難點

能清楚明白地轉述,培養學生的轉述能力。

樂學善思辦法

1.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爲中心,創設學生身邊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2.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積極參與,大膽實踐,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

同學們,昨天在全體教師會上,學校佈置了一項活動,你們想知

道是什麼活動嗎?現在請大家認真傾聽。

教師轉述:爲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養,下週學校將舉辦一次學生單項作品展示活動。學校要求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愛好拿己最滿意的作品,如繪畫、手抄報、徵文、書法、手工製作等。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項參加,請你們準備好自己的作品,本週五上交。

2.揭示課題。

從老師的談話中你們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

剛纔老師扮演了轉述者的角色,像這樣把別人說話的內容由我轉告給你們,也就是把別人的話傳達給另外的人,這就叫“轉述”。(板書課題:轉述)

(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巧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形成主動參與活動的內部誘因。)

二、明確要求,引導交際

1.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轉述,那麼轉述時要注意些什麼呢?先自由讀課文,再動筆畫一畫。

2.學生彙報,隨機板書。(板書:認真傾聽,說清楚、說明白)

3.大家已經清楚轉述的注意事項了,誰願意試着把老師剛纔轉述的內容說一下?引導學生把活動內容說清楚、說明白。還要關注轉述者態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學生傾聽是否認真。

(此環節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初步知道如何轉述。接着把活動實踐與指導表達結合起來進行,進一步明確轉述應注意的要點,並進行交際的實踐訓練。)

三、模擬情境,實際交際

(一)向同學轉述活動通知:如果我班張磊同學因事沒來上學,請向他轉述這個通知。

1.實踐訓練。

小組合作,每組選派兩人,一個人扮演張磊,一個人轉述學校的通知,其他人認真傾聽並進行。之後,組內再輪換一次進行轉述實踐。

2.選代表進行表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

出示要求:

(1)轉述者要把通知內容說清楚,說明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

(2)張磊同學要認真傾聽並做出迴應。

在小組內轉述實踐時,要做到:與指導有機結合,對於表現好的要及時鼓勵,如果交際雙方表述不夠清楚,要進行轉換演練,讓學生在實踐交際中形成交際能力。

(時刻注意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的是交際雙方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努力實現聽與說的雙向互動。)

(二)請同學向家人轉述通知:如果張磊同學因病不能上學,我們打電話轉述學校的通知,而接電話的卻是張磊的家人,此時該怎麼轉述呢?

1.實踐訓練。

同桌進行口語交際實踐練習。

2.請同學與老師合作來表演,其他同學。(師生表演,可以找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分別扮演張磊的媽媽、爸爸等不同角色,訓練學生的應對能力。

要點:引導學生從應對能力與禮貌用語上講行。

(“交際性”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點之一。對象不同,交際的語言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課的課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題多練”,提高了訓練效率。)

四、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轉述的情況。

預設:媽媽有事讓你轉告爸爸;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轉述家長要對老師說的話,等等。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組內轉述。

3.根據時間情況請一兩個小組彙報,注重相應的。

(關注學生的感悟體驗,爲學生創造展示的時間、空間,激活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提升,課外交際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從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引導)

2.師:要想把一件事情向別人轉述清楚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把握好好轉述的注意事項,並在生活中多鍛鍊,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3.作業:請同學們把今天的“通知”轉述給家長,明天再把家長對此次活動的意見轉述給老師。

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處不需要口語交際。希望同學們利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經常鍛鍊說話,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板書設計

轉述認真傾聽

說清楚、說明白

態度自然大方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閱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⑴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⑵檢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奏

⑴自由練讀,邊讀邊試着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奏,指生讀出詩的節奏。

⑵聽範讀。自由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⑴交流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結合註釋;聯繫插圖;串聯詞意;發揮想象;反覆讀詩。

⑵自讀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後說說這句詩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了什麼方法?

⑷齊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麗,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②潭面無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麼呢?他是怎樣寫的?這裏詩人把什麼比作什麼?詩人爲什麼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麼的細緻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和諧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麼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着重寫了什麼景物?(板書:山水)這裏的山水有什麼特點?(翠)

讀出和諧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④白銀盤裏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想到了什麼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爲什麼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讚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兩句詩齊讀)

⑵小結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吧!(齊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z

1.欣賞有名的詩人爲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典名篇。

2.佈置作業: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採槐花勞動的歡快。

2.瞭解槐鄉孩子採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並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先學後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2.課件出示“我會讀”,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二、合作交流,整體感知

1.配樂、配圖朗讀,整體感知。

2.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裏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3.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裏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4.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披文入情,品讀體驗

1.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複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2.討論:

a.槐樹什麼時候開花?那花苞什麼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爲什麼?

b.槐米有什麼用處?

c.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3.出示重點段落並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槐鄉的孩子,( )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 )槐樹,( )海邊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頭。

勤勞的槐鄉的孩子是不會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 )來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體會槐鄉孩子的勤勞懂事。板書:勤勞懂事

4.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描述後讀句子,交流感受,體會槐鄉孩子的吃苦耐勞。(出示重點段落美讀: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導學生讀出天氣的炎熱);槐鄉的孩子不怕熱……就已經爬到小山了。)使學生感受到:天氣這麼熱,可孩子們卻不怕熱,上山採摘槐米。可見他們能夠吃苦耐勞。板書:吃苦耐勞

指名讀,評價,再讀。

5.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瞭解槐鄉孩子採槐花的方法,體會採摘槐米的快樂。(出示重點句、段來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板書:以苦爲樂

6.學習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槐鄉孩子們的快樂。師出示課件,練習用“槐鄉孩子的籃子裏滿載着________________,滿載着________________滿載着________________”說話。

7.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後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並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麼內容,自己爲什麼喜歡。

四、總結拓展

1. 快樂不只來自於休閒、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穫,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嚐勞動的快樂吧!出示課件:配背景音樂欣賞詩歌《一片槐樹葉》,愉悅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麼你有些什麼感受呢?

五、作業超市:

1.你平時進行了哪些勞動(或活動),它們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和快樂?

2.回顧自己在學校或家裏參加某項勞動的經過再把它寫下來。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2段。

3.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瞭解葡萄溝是盛產葡萄的好地方,對葡萄溝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

  教學難點:瞭解葡萄乾的製作過程。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蒐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葡萄)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這是從遙遠的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運來的,看着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們想不想到葡萄溝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檢查預習:

1.快快打開書,讀讀21課,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認讀詞語:導:同學們讀了課文,有幾位詞語朋友想見見大家,你們認識它們嗎?(課件)

1)吐魯番

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麼樣子嗎?(課件)這就是層層疊疊的梯田,葡萄就種在山坡上的梯田裏。

3)搭起涼棚:課文中寫什麼搭起涼棚?這就是茂密的枝葉搭起的綠色的涼棚。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這句話在寫什麼?(葡萄的枝葉)再讀這句話,體會葡萄枝葉的茂盛。

4)五光十色

5)維吾爾族、熱情好客:課文中寫誰熱情好客?你們看這就是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他們在幹什麼?讀一讀這句話,體會老鄉的熱情好客。

6)釀酒廠、蒸發、碉堡

  三、整體感知:

師導:同學們詞語理解得真好,課文讀得一定也不錯,誰願意讀一讀課文?他們讀時請你認真聽,邊聽邊思考,葡萄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教師隨機板書)

  四、理解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教師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訂教:

第一自然段:那裏盛產水果。

1)那裏指哪裏?

2)你從哪些語句知道那裏盛立水果?讀一讀

3)你們看這就是葡萄溝盛產的各種各樣的水果,多饞人呀,快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讀一讀體會枝葉的茂盛。

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課件)

1)自己讀一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2)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3)聽老師讀句子,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4)你們真聰明,快快把葡萄的數量多,顏色美,晶瑩剔透讀出來。

5)兩個人比賽讀一讀,看看誰能讀出自己的感悟。

第三句:要是這時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1)讀一讀這句話,體會老鄉的熱情好客。

2)讀出老鄉的熱情好客。

師導:層層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熱情好客的老鄉,都等待我們到葡萄溝去看一看,讓我們把這段連起來讀一讀。(課件)

1)自己練習朗讀,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

3)說一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把你的感悟讀出來。

4)葡萄溝真是太美了,那裏的人真熱情呀,你們想不想把這一切牢牢地記住,試着背一背吧。

5)根據老師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請一位同學試一試。

6)同學們一起來試一試。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摘下來的葡萄,有的……有的……還有的……

1)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2)再讀一讀。

第二句: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1)課件:這就是顏色鮮,味道甜的'葡萄乾,你們知道它是怎麼製成的嗎?(說一說)讀了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

2)邊讀邊思考:你知道了什麼?還有哪裏不明白?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3)你們看這就是像碉堡一樣的陰房,這就是掛滿葡萄的陰房內部,通風的氣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製成的,老師也有個問題不明白,爲什麼這裏的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暱?(掛在陰房裏,太陽不直射,不變色,聯繫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乾燥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糖分留下來,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劑。)

4)這麼好的葡萄乾遠銷國內外,外國朋友吃到葡萄溝的葡萄乾,讚不絕口,就拜師學習製作葡萄乾的方法,結果回國後一試驗,都失敗了?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因爲他們那裏不具備葡萄溝這樣的獨特的自然條件,也就是說,只有中國的葡萄溝才能製作出這麼好的葡萄乾來,聽到這個消息,你有什麼想說的?

5)那麼就自豪的讀一讀課文的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師導:葡萄溝盛產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鄉熱情好客,葡萄乾非常有名,所以說:齊讀第四自然段。

這句話應該怎麼讀?(驕傲,自豪,誇獎,稱讚)把你的感悟讀出來。

  五、迴歸整體:

讓我們帶着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讚美之情,再讀一遍全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六、佈置作業:

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老師也被這個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寫下一首小詩來讚美它:(課件)但是最後一句怎麼也想不好了,你能幫幫老師嗎?試着填一句。如果你也有興趣,回家試着編一首小詩,或者畫一幅畫,表達你對葡萄溝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知識目標:

1、完成習作。

2、準確區別區別的不同讀音。

3、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情感目標:

熟練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

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導入:

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樂趣與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評議

(1)看學生他們的課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內容充實)

(2)選拔優秀,頒發小獎品。

(3)生談交流後自己的打算。

二、習作指導

1、導入。

2、生選擇寫作題材

遊戲娛樂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繩……

課餘輔導訓練:網頁製作、科技小發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

個人愛好:小收集、小飼養、小種植、小演奏家……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洗衣服、餐具、打掃衛生……

3、寫法指導:

這篇文章只需集中寫一項課餘活動或一件課餘發生的事。

4、生擬定提綱、評議。

5、生起草。

6、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7、生各自修改。

8、謄寫文章。

三、日積月累

1、生自由輕聲讀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

2、指名橫着誠。

3、揭示發現:

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齊讀鞏固。

四、讀讀認認

1、生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藉助注意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的共同之處。

4、齊讀鞏固。

5、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

五、讀讀背背

1、師範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

6、競賽背誦。

六、展示臺

1、小組交流各自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展示。

2、瞭解展示準備。

3、舉行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4、評選優秀展示組。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一、教材簡解:

課文記敘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生動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複述故事。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朱德總司令的話,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明白藏民們將紅軍稱爲菩薩兵的原因。

難點: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課題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扣住課題,從整體入手,逐步深入,最後迴歸整體。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那麼,課文中“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誰呢?

2、學生交流。

過渡:“菩薩兵”,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稱呼,爲什麼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讚紅軍?紅軍究竟爲藏族同胞做了什麼事?這堂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細細地品讀。

[意圖]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滿含感情地讀課題和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瞭解。

(二)品讀課文,感悟軍民魚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仔細讀讀課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意圖]提出這樣一個能夠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體會像紅軍這樣的軍隊處處爲老百姓着想,是當之無愧的菩薩兵。

2、讀讀這幾段話,看看你們能夠體會到什麼,可以把你體會到的和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體出示:“這麼多天了,藏胞還在山裏,怎麼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A、請你自己讀一讀,看能從中感受到什麼?

B、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呢?(怎麼受得了呢?)

C、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朱德擔心藏胞的身體,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E、師述: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已經感覺到了朱總司令的焦急和擔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裏過着飢寒交迫,提心吊膽的日子,就焦急萬分。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2)多媒體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A、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麼?

B、交流。(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爲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師述:朱總司令一想到藏胞來年可能忍飢挨餓,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D、這段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相機理解“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裏的“烏雲”指什麼?爲什麼說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呢?)

E、指導朗讀。

師:這兩段話,一段是翻譯說的,一段是朱總司令說的,老師來當一當朱總司令,誰來做做翻譯。請你們用心聽一聽,看能從中聽出什麼?(相機評價)

那你能通過朗讀將這份善解人意表現出來嗎?(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見了一位對藏胞滿懷體諒的朱總司令,還有誰願意通過朗讀將這樣一位朱總司令帶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感受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內心的焦急擔心。

(3)多媒體出示:“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A、學生自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

B、學生討論:“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麼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結合課文說說“盡心盡力”是什麼意思?(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C、那朱總司令如此盡心盡力是爲了誰?

D、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說說你是怎麼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的?

E、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麼?(春耕)更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更是指朱總司令所帶領的紅軍戰士通過自己的行動使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持和擁護紅軍,他們一心爲民的形象紮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圖]根據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這一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畫出有關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在探究句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F、指導朗讀:

a誰願意噹噹朱總司令,開開這個春耕動員會?

b從剛纔的朗讀,品味中,你覺得朱總司令是一位怎樣的司令呢?

c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將朱總司令對藏胞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表達出來。

在藏胞們躲進深山,久未露面時,朱總司令焦急地說:——

在翻譯抱怨藏胞糊塗時,朱總司令說:——

在春耕動員會上,朱總司令發出號召:——

[意圖]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G、朱總司令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師引讀: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多媒體播放錄像)像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想到了哪個詞呢?是的,當許多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如大掃除,植樹時就可以用上“熱火朝天”。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

(三)前後對比,昇華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麼,你會怎麼做呢?

2、師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看到了什麼呢?引出“院子乾乾淨淨、土地平平展展。”他們看到這一切,會怎麼感謝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呢?(多媒體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意圖]讓學生藉助圖片,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紅軍一心爲民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豐滿.

3、師述: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齊讀)

這句話表達了藏民對紅軍怎樣的情感呢?(信任與感激)你能帶着這樣的情感來朗讀嗎。(指名學生朗讀)

小結:是呀,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們對紅軍的無比感激與熱情讚頌。

4、感情朗讀(讓我們帶着對紅軍的信任與感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5、這麼好的司令,這麼好的紅軍戰士,爲什麼剛開始一聽說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他們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

請學生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看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四)總結課文,延伸內化

1、小結: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們稱紅軍爲——引讀課題《菩薩兵》。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把藏胞和紅軍間的這份魚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讀課題——《菩薩兵》。

2、一路長征,一路故事,在紅軍足跡到達的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的百姓建立濃濃的魚水之情。正因爲如此,這羣菩薩兵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幫助,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成功。

3、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薩兵》一樣反映軍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體出示解放軍戰士抗擊雪災的圖片,5.12抗震救災的圖片)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迴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人——《菩薩兵》。(學生再次讀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主要記敘瞭解放戰爭時期,張指導員爲保護教科書而光榮犧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圍繞教科書的“珍貴”,按“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順序展開敘述。教學時應結合課後思考題,緊扣“珍貴”,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故事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反差較大,教師可作適當的背景介紹。整體入手,重點體會,避免零敲碎打、串講串問,保證學生讀書思考、質疑討論的時間,深入體會人物情感,指導讀出真情實感。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爲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懂得革命戰爭年代讀書的不易,瞭解張指導員爲護書而犧牲的意義,從而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學會自我保護的安全知識。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有不懂的問題試着提出來和大家討論解決。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延、艱、鍋、替、席、捆、俯、恨、勵等;要求會寫的字有:延、移、境、頑、強、艱、椅、凳、替、席、省、領、恨、炸等;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延安、轉移、環境、頑強、艱苦、椅子、代替、渴望、毛主席、節省、領書、恨不得。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法,把“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非常好”的意思寫具體。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爲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教科書的“珍貴”,感受戰爭年代讀書學習的困難和張指導員捨身護書的可貴精神。

課前準備:

1、朗讀錄音。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談話導入,簡介背景

(一)同學們,書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尋常的東西。你瞧,現在老師手裏拿的就是一本(教科書)。可是,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在險惡的戰爭環境裏,我們延安小學的同學們要想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多麼的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要流血犧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珍貴的教科書》。(拿出你的小手板課題)指名讀課題

(二)板書課題。讀課題,想一想: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三)簡介故事背景。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一)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藉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讀準確。

(二)播放課文的朗讀錄音,提醒學生注意生字和新詞的讀音。

(三)四人小組互幫互學生字詞。

(四)出示生字詞,採用多種形式檢查字詞讀音。(展示課件第四屏)

(五)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認真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三、指導書寫,掌握生字

(一)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課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字及其筆畫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提出同學們寫這個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師歸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省”和“黨”幾個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不要寫得過長;“珍、境、席、省、恨”幾個字易寫錯,要重點指導。

(三)學生寫字。檢查訂正,互相欣賞,評價誰寫得好、寫得美。

四、理清順序,分析感悟

(一)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讀後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自由讀課文,讀前提示學生注意:爲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

(二)理清順序

1、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默讀課文,然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歸納總結出課文的敘述順序。

2、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敘述順序。(展示課件第六屏)

(三)分析感悟

1、課文中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動?

2、引導學生默讀第9—11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句,並說說體會。

3、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張指導員爲保護教科書而獻身的可貴精神。

(1)“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下,已經被鮮血染紅了。”(展示課件第七屏步驟一)

①“完整無缺”是什麼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書壓在他的身下,已經被鮮血染紅了”好不好,爲什麼?

(2)抓住張指導員犧牲前說的話,結合課文插圖,引導體會,並指導讀出感情。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一)複習生字詞。

(二)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是按“盼書→取書→護書→激勵”的順序進行敘述的,並且重點學習了“張指導員捨身護書”這一部分內容,體會到了教科書的珍貴。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其他部分的內容。

二、繼續理解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1至7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教科書的珍貴呢?

(二)組織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抓住重點詞句引導體會。

1、 “我們多麼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書啊!”(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一)

(1)“渴望”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我們”渴望有一本教科書?(聯繫第2自然段內容,引導體會當時學習條件的困難。)

(2)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我們”當時盼書的迫切心情。

(3)把“渴望”換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爲什麼?

2、 “印書用的紙,是黨中央從文件用紙裏節省出來的。”(展示課件第八屏步驟二)

(1)“節省”什麼?

(2)黨中央文件重要不重要?從黨中央文件用紙裏節省出來印書,說明什麼?

(三)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抓住“激勵”一詞,引導體會句子的意思。

(四)讓學生帶着興奮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五)課文中還有哪段話寫出了教科書的珍貴,令你感動。

書是張指導員用生命換來的,所以珍貴。

三、歸納小結,暢談體會(展示課件第九屏)引導學生聯繫今天的學習生活,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一)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組織交流討論。

(二)引導學生總結提問題的方法。

五、佈置作業,實踐活動

(一)認讀字卡,鞏固識記生字。

(二)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再從課文裏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抄寫在空花籃中和“我的採集本”上。

六、板書設計:

珍貴的教科書

渴望得書

關懷印書珍貴

捨命換書

激勵前進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進行口語交際;完成習作教學;學習多音字;積累古詩詞;學習新生字;展示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在口語交際中鍛鍊流利語言,學會寫作。

(2)在發現、研究中學習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誦中積累。

(4)在展示中擴大見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寫、背中訓練語言能力。

重難點、關鍵:1、進行口語交際。2、完成習作。3、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展示課餘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組講自己的課餘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麼事

2、交流自己有什麼收穫。

3、交流有什麼感受。

4、講講今後的打算。

四、請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述自己的課餘生活。

1、生講,師略記條理。

2、予以講解、梳理。

五、評比。

1、每組選出一個上臺。

2、評比誰講得好。

六、作業:回家講給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習作。

教具準備:帶上各自與課餘生活有關的器具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幾個同學課餘生活的用品:書、畫畫、樂器……

2、讓學生自由講自己的課餘生活。

二、引導寫作

1、請幾個同學上臺講述。

2、老師點評。

三、寫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多音字。

2、背誦古詩。

3、從生字中學生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區別、組詞、掌握多音字

二、古詩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2、師範讀,學生跟讀

3、議議詩意: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釣魚,他傾斜着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半掩着他的身體。過路人向他問路,他一句話也不回答,只是擺手示意不讓問路人靠近,唯恐發出響聲把要上鉤的魚兒嚇跑了。

三、學習新生字。

四、作業:背誦古詩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啓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遊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採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裏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閒” 與“閱”、“閉”,“腿” 與“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麼人?(職業是什麼?)

2、他玩的是什麼?

3、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並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爲這是爲什麼?(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導學生簡單歸納中心內容。

  7、拓展練習

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於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裏的鐘錶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後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祕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瞭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二、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啓發和收穫,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於、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於”寫一段話。

3、讓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努力,舊能不怕困難;知道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峯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峯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蒐集有關天都峯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瞭解天都峯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峯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峯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峯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峯,一定覺得大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峯”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穫和問題

三、細讀文本,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爲什麼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麼?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峯。)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峯,爲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說說課文中是怎麼寫大郡峯的“高”和“陡”的?

(1)高:“擡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峯?

(更進一步地表現了天都峯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爲“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麼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麼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峯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峯“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峯頂爬去,一會兒攀着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

提問:“我”怎麼爬天都峯?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着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於’’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峯,必須奮力向上、勇於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爲什麼互相道謝? 老爺爺爲什麼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裏說明什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爲老爺爺有那種勇於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峯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穫。

2、結合5、12大地震中涌現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3、最後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認認”,認識7個生字。

2.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並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現。

3.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4.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5.樂於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並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將看到的事物寫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列文虎克在觀察中發現了顯微鏡和微生物,老人在觀察中發現了商人的駱駝,那麼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麼?有哪些新的發現?這節課讓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觀察告訴同學們。

二.板書:觀察中的發現

三.分小組先彙報自己在觀察總的發現。

四、小組派代表彙報,師生評議。

五、建議將觀察到的事物寫成。

1.出示一、兩則,指導格式。

2.口頭,看看如何將觀察到的事物寫的具體。

3.試着將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繼續寫觀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繼續將看到的事物寫成。學會修改自己的。

教學過程:

一、教師簡述本週的基本情況。

1.格式正確與否。

2.觀察的事物及發現是否有新意。

3.敘述是否較完整。

二、對典型作品進行評議

1.出示佳作。

·生讀。

·生評。

·齊讀。

2、比較差的。

·生自由讀。

·生評。

·生改。

三、根據所學知識在學習小組內評改作品。

四、修改並抄正自己的。

五、作業

抄寫改後的。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我的發現”

1.回憶這學期學過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讀,彙報帶點字的特點。

4.指導識記這些字。

5.說說除了這些字以外,還有哪些字也有類似情況。

6.進行課堂練習鞏固。

二、完成“日積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學生各自藉助拼音、字典將順口溜讀通。

3.指名或小組彙報讀

4.歸納順口溜的內容。

5.試着背誦順口溜。

6.學生自由彙報課外積累的順口溜。

7.出示人體掛圖。

8.指名上前指出人體部位,根據指出標出器官的名稱。

9.指導看圖讀、記名稱。

10.指導識記生字。

11.指導書寫。

三、作業

1.抄寫“我的發現”詞語。

2.背順口溜。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瞭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讀背順口溜。

二、談話

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資料,讓我們這節課來開開眼界,受到啓發吧!

三、板書:觀察與發明

四、展示資料

五、交流、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受到哪些啓發。

六、

古今中外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讓我們通過日常閱讀和其他途徑,瞭解更多科學家和發明發現的故事。同時,自己也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那麼不遠的將來,偉大的科學家就從我們在座的同學們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