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槐鄉的孩子》說課稿

三年級上《槐鄉的孩子》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槐鄉的孩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槐鄉的孩子》。

三年級上《槐鄉的孩子》說課稿

1.首先我先來說一說教材。《槐鄉的孩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以“快樂的童年生活”爲主題來展開的。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採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語言樸實、輕快,文中濃濃的鄉土氣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在作者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鬆而快樂。

2.接下來說說本課的教學目標。那麼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再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並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第三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再來說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由於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較爲接近,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因爲學生對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現在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是導入新課。我將採用激趣揭題,質疑定標的方法來進入新課。“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髮問,然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所以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這個單元的課文裏出現過不少的花,有絨球花和太陽花,有蒲公英花,那麼你們見過槐樹的花嗎?它是可愛的還是美麗的呢?那麼今天我們就跟隨一羣槐鄉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祕的槐花好不好?此導語以教師引導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落實基礎,整體感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問題可以是對課題的提出的:槐鄉的槐花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作用?那是羣怎麼樣的孩子?也可以是對課文內容提出的: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我們從裏面可以學到什麼?在自讀過程中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在學生結束自讀後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示範讀,例如課題裏的“槐”“耷”“縷”,還有一些多音字“磨”“載”“塞”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既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同時我也會要求學生邊自讀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課文。這種勾畫圈點法可以幫助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而對重點語段,我會進行示範讀,讓他們更容易體會其中感情。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節是研讀賞析,精讀感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決定以小黑板出示問題1,問題2,然後請學生分組討論。 問題1是: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表現在哪些方面?問題2是:哪些語段向我們介紹了槐鄉孩子一天的生活?而具體寫槐鄉孩子採摘槐米經過的又是哪個自然段?

問題1,問題2的設置一脈相承,這裏涉及到的學法有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感而發;另一種學法就是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提高。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延伸。

設置這個環節的好處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部分學生欠缺相當的口頭表達能力。那麼這個環節我們可以藉助討論法來進行延伸。討論法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我將會要求學生抓住本課中你認爲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爲他寫得好在哪裏?也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這樣的延伸可以有兩種形式:快樂寫話卡,通過對槐鄉孩子勞動情形的多次誦讀,我們認識了槐米,認識了槐鄉的孩子。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個怎樣的槐鄉孩子?你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嗎?( )的槐鄉孩子,我真想對說:“( )”。

也可以是說說心裏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爲什麼?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第五個環節是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要學生去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說槐鄉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是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裏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槐花飄香的五月,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他們幸福快樂;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們勤勞善良、自立自強的品格。

最後一個環節是佈置作業。我認爲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1、摘抄好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同步練習《紙船印象》

最後我來說說板書設計。

衆所周知,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要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這樣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所以我的板書設計結合課文,簡單明瞭的概括着本課的要點。槐鄉的孩子

4、槐鄉的孩子

八月 黎明

早起出發:勤勞

採摘槐米:合作採摘(男孩——削女孩——撿)

滿載而歸(快樂的歌聲)

勤勞懂事,分擔父母的辛勞

副板書: 槐鄉的孩子   可愛 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以苦爲樂,快樂的歌聲、甜蜜的微笑

(可簡化成寫在黑板兩邊的詞:勤勞、懂事、辛苦、快樂……)

採摘槐米:早起出發,合作採摘,滿載而歸

以上,就是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