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西湖》評課稿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西湖》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西湖》評課稿之一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西湖》評課稿

在教學《西湖》一課時,黃老師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先是領着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後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後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爲了分散難點,老師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課文作者廣泛採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出西湖秀麗的景色,景色美,語言更美。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本文的的一個重點就是打比方。在學生能夠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那麼對各環節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爲這時學生的心中有這篇文章的譜了,對文章有了整體的認識。不僅是其他環節的教學,還有背誦課文相對來說也容易多了。

  《西湖》評課稿之二

今天,在我校校教研活動上,聆聽了實驗小學宋丹芬老師的《西湖》一課,受益匪淺。《西湖》一文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字裏行間包含着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讚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有感染力。宋老師憑着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憑着自己詩意的教學語言,深深地吸引了聽課者,使聽課者彷彿也隨着作者、教者在西湖岸邊徜徉了一番,美不勝收!

一、 抓重點詞語,品形象比喻,悟課文意境。

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文老師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帶領學生解讀詞語,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厚魅力。

《西湖》是一篇形神兼備的美文。字字皆景,句句是情。字裏行間散發出濃濃的詩意。宋老師從重點詞語入手,通過“帶着你的理解讀”,“你能讀出詞的意境來嗎”,選詞填空,給字選擇正確的詞義等方法,把詞語理解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形象直觀地讓學生理解了“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靜如銀鏡”等詞的意思。宋老師還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電視時見過的情景,形象地理解“仙境”一詞。

衆多貼切生動的比喻句是該文章的一大特色。教學過程中,宋老師緊緊抓住文中出現的優美的比喻句,指導學生誦讀,幫助學生理解,品味語句的意境。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在反覆的誦讀中,漸漸地領略到了“一山濃,一山淡”的山水畫的美妙,綢帶“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天上人間“全都熔化在月色裏”的朦朧。語言的優美,孩子們充分感知,文章的韻味,孩子們盡情領略。不知不覺中,沉浸在課文意境中的孩子們彷彿已經真正走近了西湖,成了一位正在盡情呼吸西湖清新空氣的遊客。

二、 重學生個性,喚獨特體驗,感作者深情。

朗讀是每個學生自我感受的外化,抒發的是自我真實的情感,在宋老師的課上,學生真正成了“朗讀的主人”。“ 找出你最欣賞的句子讀一讀,然後告訴大家你爲什麼喜歡它。”“用你富於變化的語調,把你所看到的這幅山水畫讀給大家聽吧!”“把你喜歡的自然段找出來讀讀,再嘗試着背給大家聽。”宋老師的循循善誘,感染激勵,使每個孩子情緒高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對課文的.學習中。孩子們不再是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填補了文本的空白,使西湖在他們的腦海中的印象越發鮮明。他們用動情的朗誦表達了自己獨特的體味,傳達了作者透過課文所表達的深深情意。此時的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成了學生的欣賞者。

當然,學生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宋老師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了孩子的個性差異,爲每個孩子提供了適合他們思考能力的提問。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值得他們思考的問題,每個孩子都能暢所欲言。針對不同的學生,宋老師通過不同的極富個性的評價給每個學生以恰當的鼓勵!這個課堂上,師生一體,其樂融融。

此外,宋老師還在此課的教學上,引入當前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網絡信息,如:有網友如此評論西湖美景:西湖美,一山一水,一奇一秀;西湖美,一晴一雨,一景一情。“看看人們是怎樣讚美西湖的”——出示名人對西湖的讚美之音。讓學生寫讚美西湖的博文等。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是一首流動的詩,語文教學需要更多的浪漫主義情懷。宋老師用她那詩一般的語言,聲情並茂的朗讀讓聽者回味無窮。課堂上,學生感悟、體驗了西湖的美;課堂上,學生的想象在馳騁,學生的情感在激盪,學生的思維在飛躍。孩子們受到了美的薰陶,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