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三個太陽》教學設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三個太陽》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學習目標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三個太陽》教學設計

1、整體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結構、順序;

2、體會南極人身上所表現的民族膽識、氣概和崇高的南極精神;

3、能說出自己對“三個太陽”的理解和認識;

4、品析文章準確、凝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5、能在原作的基礎上發揮想象續寫,提高寫作能力。

  一、引入新課

1、學生欣賞歌曲《種太陽》。

2、教師:歌中的一個美麗的願望就是將太陽、將溫暖送給寒冷的南極,其實這也是幾代中國人的願望。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黃傳會的《三個太陽》,看一看女畫家陳雅丹是如何將三個太陽掛在南極天空的。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並思考:

1、 課文是如何組織結構的?(4個小標題)

2、 四個小標題有何特點?(都由一個動賓短語構成)

這些動作是誰發出的?(女畫家)

  三、深入學習

(一) 投下一個漂流瓶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寫了一件什麼事?

(1) 學生朗讀課文並討論、概括;

(2) 師生交流;

(3) 明確:這部分寫了一個女畫家乘坐“極地號”科考船隨中國第三次南極考察隊去南極體驗生活。

2、文中插敘了畫家申請赴南極的始末,申請過程中畫家遇到了哪些困難?交代這 些困難有何作用?

(1) 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找出畫家遇到的困難,探討交代這些困難的作用;

(2) 師生交流;

(3) 明確:

所遇困難:名額擠不上,自籌部分經費,性別不方便,行業不對口等。

作用:突出女南極之旅成行的曲折、艱難,造成懸念,引起讀者興趣。

3、當女畫家隨科考隊向南極進發時,她有何表現(“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舉動(“投漂流瓶”第15段)?畫家的表現及舉動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情感?

(1) 找學生朗讀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學思考、討論問題;

(2) 師生交流;

(3) 明確;表現了女畫家內心的激動、自豪,表明了她對南極、對人類的熱愛。

(二)終於踏上喬治島的雪原

思考:到南極後,文章借畫家的眼睛給我們介紹了每一位科考隊員,在他們身上凝聚着什麼精神?

(1)學生先自讀本部分中的第7-12段,概括出每位科考隊員身上分別體現出一種什麼精神;

(2)學生邊讀邊口頭回答問題,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3)明確:這些科考隊員身上凝聚的是一種“南極精神”,即熱愛祖國、熱愛南極及南極事業,吃苦耐勞、樂觀堅毅、無私奉獻的南極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着科考隊員,激勵着女畫家,使他們面對困難奮力拼搏、永不退縮。

(三)站在長城站後山上

1、 站在長城站後山上,畫家除了看到了南極壯麗的景象外,還看到了什麼?

(1)學生閱讀本部分內容,思考並討論問題;

(2)學生回答、交流意見;

(3)明確:看到了女畫家父親生前所在單位也派人來南極考察。

2、由此文章引出對女畫家父親的介紹,寫父親的有關內容有何作用?

(1)學生思考、討論;

(2)師生交流;

(3)明確:突出了老一輩科學家的獻身精神,豐富了南極精神的內涵,告訴讀者,我們一代代科學家都做着美麗的南極夢,也使女畫家的行爲更加合情合理。

(四)留下三個太陽

1、簡述女畫家是如何爲長城站做畫的,她爲什麼能這樣做?

(1)學生閱讀本部分內容,探討上述問題;

(2)師生交流;

(3)明確:環境——異常艱苦 時間——歷時6天

精神——吃苦耐勞 動力——南極精神

2、畫家在離開南極前爲長城站所做的畫上有三個太陽,那麼這“三個太陽”有何特殊含義呢?(教師可展示這幅畫)

(1)閱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科考隊員們的分析;

(2)學生自行理解、討論,說出自己對“三個太陽”的理解。

 四、總結

1、解題:

文章以“三個太陽”爲題,既緊扣畫家的畫,又突出了南極的特點——沒有黑夜,正如南極考察隊員開拓事業的忘我獻身精神。這樣命題,新穎醒目,含義深長,給讀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餘地。

2、明確主題:

這篇通訊以時間爲順序,以感情爲線索,記敘了中國女畫家經過執着努力來到南極,戰勝生理和自然條件造成的困難,爲中國南極長城站建設出力併爲之作畫立傳的經過,表現了南極考察隊員爲祖國、爲事業艱苦卓絕的奮鬥情景,讚頌了我國科學工作者的民族氣概和非凡膽略。

  五、作業

女畫家來到南極後曾將一個河流瓶投進大海,請你展開想像,以這個情節作爲開頭創作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