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描述景物,培養學生釐清思路、連貫表達的能力。

2、通過交流、修改文章,培養學生推敲字句的習慣和能力,提升文從字順的能力。

寫作指導

“文從字順”是人們對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詞恰當,表意明確;句子連貫,思路清楚。更高一點的要求是連貫得體、繁簡有度、前後照應、結構完整、行文通暢。這些要求都屬於文從字順的範疇。

第一,用詞恰當,表意明確。

要注意辨析同義詞,準確把握詞義,做到用詞妥帖,搭配恰當;要注意合理安排詞序,根據詞義範圍和輕重,做到表達清晰,輕重合宜;要注意詞語的情感色彩,恰當選用褒貶詞,做到情感鮮明,語言得體;要注意添加修飾性或限制性詞語,消除詞語的歧義,做到準確表達。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聯軍燒燬並洗劫圓明園,對這段慘痛的歷史,我們怎麼不忘記?”這一句子,語言就不準確。“燒燬並洗劫”不符合表意特點,應爲“洗劫並燒燬”;“怎麼不忘記?”這是反問句,意思剛好相反,是“要忘記”的意思。這就犯了表意不準確的毛病,需要在平時的語言訓練中引起重視,養成準確運用語言的習慣。

第二,句子連貫,思路清楚。

連貫也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連貫,指的是句與句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緊,表意合乎邏輯事理,表達脈絡清晰,能準確、完整地表達一箇中心意思。要做到語言連貫,需要做到:(1)話題要保持統一,不要輕易改變主語;(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順序,使表達緊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後銜接與呼應,語氣通達,文氣流暢。

如:“門前是一條河,一片很大的打穀場在河邊。山門裏是一個穿堂,迎迎門供奉着彌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樹。”很顯然,這是一段按照空間順序組織起來的文字,介紹河邊的景象。但無論是從內容的連貫、敘述的角度,還是句式、句序,都不協調。因此根據空間轉移的連貫性,應改爲“門前是一條河,河邊是一片很大的打穀場。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樹。山門裏是一個穿堂,迎門供奉着彌勒佛。”

第三,明白如話,要多朗讀多修改。

朗讀,是修改文章的一種好方法。魯迅先生在談到寫作時說:“我做完之後,總要看兩遍,自己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來順口。”(《我怎樣做起小說來》)托爾斯泰除了自己堅持用朗讀來修改文章之外,還把這種方法介紹給青年。他說,在寫作的時候,要做到口裏朗朗有聲,很多大師都是嘴裏一邊大聲地念,手裏一邊寫的。通過朗讀,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聲的語言,朗讀中一邊嘴裏念,一邊耳朵聽就能發現文章中的毛病。如有些詞語聽起來不順耳、有些句子讀起來不順口、有些段落缺少過渡或前後意思重複、有些地方表達不清楚、有些修辭方式欠妥等,這些問題都能夠在朗讀中發現。

本單元的寫作練習,旨在幫助學生通過寫景狀物的寫作實踐,提升文從字順的能力,

能有條不紊地表情達意。同時,學會修改文章,培養推敲字句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建議

課前活動一一尋找“最令你心動的花草枝葉”

1、活動動員。德國哲學家菜布尼茨曾談到一個觀點一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的確,每一片樹葉都是最獨特的存在,即使外形再相似的兩片樹葉,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它們大小不一,色澤不同,厚薄不均。請大家走進大自然中去尋找最令你心動的花草枝葉。

2、活動準備。去大自然中撿拾或者採摘你認爲“不一樣”的花草枝葉,同時詳細記下發現它時的周圍的環境和你當時的心情,尤其是你之所以要選擇它的原因。

二、觀察交流

1、觀察記錄。請同學們運用“五官觀察法”,仔細觀察你精心選擇的花草枝葉,並完成景物的觀察報告表,記下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

2、分組活動。小組內展示你精選的景物,並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景物的特徵。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他人的講述,並注意學習借鑑描述方法。

3、全班交流。選出二三位同學介紹自己的景物。說一說,比一比,哪哪個景物最別緻?哪位觀察最細緻?哪位講述最精彩?

名篇引路

1、名篇導引。展示《紫藤蘿瀑布》的精彩片段,啓迪學生思考:如何用語言描摹自然景物?

2、分組活動。朗讀精彩語句,賞析表現技巧,總結寫作感悟。

3、學以致用。運用學習借鑑的技巧,描摹所選擇的景物,要求: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一定技巧來描繪,注意語句的'連貫、順暢,不少於200字。

四、朗讀修改

1、擇生朗讀。選出兩位同學朗讀自己的觀察習作,並請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並提出修改意見。

2、合作修改。學生互評,教師稍做點評。點評要點: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連貫,思路是否清楚。

3、獨立修修改。根據據互評的啓迪,動手修改自己的練筆。要求:文從字順。

五、寫作拓展

任選一個話題,進行寫作實踐。

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哪些景物曾觸動了你的心靈?給予你怎樣的遐想?請以“觸動心靈的自然景物”爲話題,寫一篇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作文。也可在課堂練筆的基礎上,自主立意,自我修改,擴展成篇。

2、月亮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請以《月亮》爲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500字。要求:寫作前,可以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文,思考:“明月”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在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新穎的角度,寫出你對月亮的感受。

例文評析

落葉也美麗

一夜涼風,萬葉落盡。

又一陣秋風吹過,樹木枝葉搖曳,發出沙沙的悽鳴,它們在向秋天做着最後的殊死拼搏,但仍然無濟於事。當葉盡了它最後一份生命力時,伴着秋風,打着旋兒,輕輕飄落下來,緩緩地飄在泥土上,飄落在我眼前。我小心翼翼拾起那片飄落在土壤上的枯黃樹葉,仔細端詳起來。這是一片寬大的、早已千枯了的楊樹葉,是飽經風霜了的樹葉。褪去的色彩定格爲絢爛的金黃,生命的激情也便定格在了這燦爛的色調中。葉片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像被毛毛蟲啃過似的。就連那與經脈也呈清一色的枯黃。葉邊兒微微向內捲起,又薄又脆的。看來,它的確到生命盡頭了。

“唰,唰-一”風,吹着;葉,還在落着。翻飛着,翩躚着,靜靜地落在地面上。一片,兩片;一層,兩層。一片又一片充滿希望的樹葉,像一隻只紛飛的金色蝴蝶般飄過我眼前,我的心心也不由地隨着緊縮:又是一個生命的測零啊!

大自然永遠是一位大手筆的藝術家。昨天還黃葉綴滿的樹,現在就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了,寂寞地迎着灰暗深沉的天空背景,展現着孤悽的生命。樹枝兒光禿禿地在狂風中搖擺,一臉垂頭喪氣的樣子。我感受到了它惆悵的心緒:無奈於宿命的安排,想極力留住殘存的生命,卻拗不過大自然的安排一一給了它絢爛的色彩,就必須以生命作爲代價。

風繼續咆哮着,落葉顫抖着,柔弱的身軀在風中掙扎,時而被重重摔下,時而又被捲上半空中。它後悔了嗎?它退縮了嗎?不,它的消失,它的飄落,是要爲大樹增添一份養分。落葉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來整片樹林延續。“犧牲一片落葉,換來整片樹林。”落葉,有生命,有活力,有理想!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葉是一種歸宿,也是一種開始。它不願貪戀枝頭,因爲有着更爲重要的工作,有着更爲遠大的理想。落葉把脫離大樹的美,轉化成了歸附大地的美。再過一段時間,它會化作肥沃的泥土,完全融融入大地母親,一任樹木吸取它的點點滴滴,從而開始生命的再現與復甦,把生命持久而永恆地延續下去。

有人說,落葉的美麗在於孕育了春天;有人說,落葉的美麗在於它本身的色彩;也有人說,落葉的美麗在於它無私奉獻的一生。落葉的美麗在於過去,在於現在,更在於將來!

望着手中這片枯黃落葉,看着落葉的絢麗飛舞,我心裏不由得充滿了對落葉的深深敬意。原來,落葉也美麗!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寫景狀物,表達真情實感。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準備:

《紫藤蘿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紙打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周老師和大家一起研討的寫作內容,是站在你們語文老師的肩膀之上進行的,關於景物描寫,我們從七年級就進行過專項訓練(展示投影1)

【投影展示】

寫作訓練一: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七上第四單元)

寫作訓練二: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特點(七下第三單元)

寫作訓練三: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八下第一單元)

【那麼如何運用多種方法來寫景狀物,讓一枝一葉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

我們先來(展示投影3)【請常棋媛同學朗讀自己寫的這一段文字。】(展示投影4)

【投影展示】

那天,我騎着自行車,扛着相機,想拍幾張美景作爲素材留下來。

於是,我來到了公園。

風吹柳絮,枝葉搖曳,這兒真是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看那片枝頭,小鳥們成羣結隊的,熱鬧極了,似乎在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演唱會呢!

東臺實驗初中常棋媛

(師)【聽完後,同學們看看她筆下的公園之景有什麼特點?(有生機)

選了哪些景物來描寫突出公園是個充滿生機的地方呢?

(柳絮、枝葉和小鳥)(投影紅色字體柳和小鳥)

【是的,在她的筆下,風吹柳絮,柳枝搖曳,小鳥歡鬧,有活潑潑的生命撲入視野,充滿活力。這就是我喜歡這段文字的原因。你也像我一樣喜歡這段文字的請舉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發現有點不夠味了。

風吹柳絮的季節,應該不是“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早春,而是“煙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風吹起的狀態,柳枝的形態,柳葉的質地甚至小鳥的如何歡鬧的,都令人遐想。

(師)【小結過渡:是的,我們寫景狀物就是要做到把身體的全部感官都調動起來,不僅能看到,聽到,還要觸到,嗅到,想到,這樣,筆尖流淌出來的文字就會靈動得很,討人喜歡得很。】

【因此,這節課我們要再向前走一步,雖說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景物描寫了,但寫好景物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有點難。今天周老師就帶着大家回顧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這是狀物抒情散文的經典篇章之一。我探尋寫好景物的兩個點,和同學們一起研讀,爭取在後面的寫作中有啓發,有提高。請同學們打開手中的材料,我們先看看宗璞是怎麼描寫紫藤蘿的】(展示投影5)

【學生讀段落1-6】

(師)【宗璞筆下的紫藤蘿具有什麼特點?】(師生交流、互評)

(繁茂、充滿活力)

(師)【作者運用哪些寫景手法來突出紫藤蘿繁盛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特點?】

【師生交流、互動】

【隨機板書:抓住特徵】

【小結:宗璞抓住藤蘿繁茂、充滿活力的特點,調動感官,運用奇妙的想象,匠心獨運的修辭,精心錘鍊的詞句來描寫藤蘿,藤蘿彷彿就在我們眼前閃光,就在我們眼前流動。

如果老師把個別句子變換了一下順序,你看行嗎?爲什麼?】(展示投影6)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那深深淺淺的紫

彷彿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着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而那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投影展示】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

像一條瀑布

從空中垂下

不見其發端

也不見其終極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

彷彿在流動

在歡笑

在不停地生長

紫色的大條幅上

泛着點點銀光

就像迸濺的水花

仔細看時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小結:從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然後寫到這片輝煌的淡紫色中深深淺淺的紫,然後繼續寫這深深淺淺的紫當中的點點銀光,這個叫什麼?叫從整體到局部。像瀑布,像大條幅,像水花,也符合觀賞景物的習慣,先欣賞整體美,然後纔會走近,越看越細。寫作表現的真實也就是這樣體現的。

過渡:我們再看一段文字,當走近紫藤蘿了,我們會描寫什麼呢?請你給括號內填寫上描寫對象。

添加描寫對象讀。

【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裏。

【每一朵盛開的花】

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着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放似的。那裏裝的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小結:從每一穗花到每一朵盛開的花,視線越來越集中,這就像我們拍照,採用的是聚焦法,對盛開的花做定點特寫,再寫它們的形態,甚至香味,這樣可愛的充滿喜悅的藤蘿花如活潑潑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樣寫景,從整體到局部,甚至再精細點,到花蕊,細緻而有序。

2-6節寫紫藤蘿,我們既回顧了寫景的多種方法,又學到對靜態物的描述方法,我們一般叫做狀物。我們可以聯想與想象,可以調動感官,可以妙用修辭,可以精心錘鍊詞語。可以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動靜結合等。寫景狀物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哪怕就學會運用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寫法也會讓我們受益很多。這不僅是寫景的方法,還可以是文章段落展開的方式。

【活動二】看全篇,悟寫法

好的景物描寫中一定隱含一個“我”,“我”的情感或隱或現,但始終貫穿全文。

同樣,一篇文章中也應該這樣。狀物抒情的文章中巧妙安置“我”“物”還有“情”的呢?

請找出《紫藤蘿瀑布》中寫“我”的行蹤和動作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

這些語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那裏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我只是佇立凝望。

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

我曾遺憾地想:這裏再看不見藤蘿花了。

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

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預設:被紫藤蘿深深吸引,充滿喜愛,引發思考,陶醉其中,曾有遺憾,情真意切,被深深感染

同學們看到沒有,託物抒情的文章如何安置“我”“物”還有“情”,宗璞教給我們一種方法——

技法:巧妙穿插,景情“我”交融。

過渡:孩子們,好的景物描寫就應該這樣寫啊,這就叫由整體到局部的有序展開美,隨着視角不斷轉換,由遠到近,由低到高,紫也由濃到淡再到濃,深深淺淺,令人陶醉。而“我”呢,若有若無,若隱若現,融入自己真切的感受。注意啊,寫景時又不能讓“我”把物和情給遮蔽了。“我”和情要適度,要巧妙穿插,物我交融,景情交融。這樣的文章,既可感動自己,又會打動他人。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兩位同學的寫景練筆——

【活動三】比一比,評一評

1、比較兩個寫景片段,請你自選角度,評一評。

在陽春三月的煙雨中,我再一次看呆了,再一次爲她駐足。

那是一株極其平凡的植物,深紫色的莖蔓奇曲而細長,幽紫色的葉子狹長細小,像極了竹葉,淺紫色的花瓣酷似梅花,沾着點點露水,嬌嫩極了。通體,也只有那嫩黃的花蕊不是紫色的。

她卻又是不平凡的,溫柔而深沉的紫,美麗而醉人的紫,嬌嫩而神祕的紫,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她像個精靈,一個誤入綠色塵世而迷失歸路,卻擁有着不被凡塵所沾染的聖潔的紫色精靈。

射陽縣初級中學謝雨《紫竹梅贊》選段

窗外,柳絮紛飛,春風似乎也在與這位輕盈盈的小姑娘約會,擁抱在春天的懷中,翩翩起舞。

放下筆,我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來,跳着跑出房門。

雨後般清爽的大地從沉睡中甦醒過來了,芳草般的空氣沁人心脾,撲鼻而來,渾身像散了架,酥軟得好比抽了脊柱的魚,盈滿了所有的感覺器官。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野性了,撒開雙腿,在遼闊的(開闊的)草地旁若無人地開始奔跑,風在耳邊吹着小號。我喜歡這有節奏的聲響聲,有快感,這應該是青春獨有的瘋狂。

東臺實驗初中常棋媛《大自然也是學校》選段

片段一:謝雨同學光寫一個“紫”字,就把筆力發揮到極致。由莖蔓到葉子再到花瓣,似乎看到一個深情凝視紫竹梅的小姑娘,她是蹲着的,大約是輕輕撫摸着她吧,由下而上,由外而內,深深沉醉,直至眼中心中都是這“溫柔而深沉的紫,美麗而醉人的紫,嬌嫩而神祕的紫。”“精靈”一喻,有自然純樸的可愛。

片段二:柳絮紛飛似輕盈盈的小姑娘,多麼奇妙的想象與比擬;寫大地,如雨後般清爽,涼涼的、溼溼的,觸覺視覺混合;空氣是芳草般的沁人心脾,有視覺有嗅覺;描述人的舒坦就像抽了脊柱的魚,柔軟得很,新奇得很;最喜歡的就是寫景中安放一個外表看似沉靜,內心卻無比活潑的、甚至有點野性的小姑娘。“跳着跑出房門”“撒開雙腿”動作傳神。“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野性了”“我喜歡這有節奏的聲響聲,有快感,這應該是青春獨有的瘋狂。”情感流露很真誠。

這兩位同學的共同點就是寫景筆觸很細膩,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且融入自己的感受很自然,特別是小常同學的情感流露很真誠,不掩飾,很率真。但側重點又不一樣,謝雨寫單一的景物,寫景的層次展開就很重要。而小常同學這段文字節選自《大自然也是學校》,大自然啊,可是天地萬物,氣象闊大。因此,選景很重要,寫大地,寫空氣。最後自然還巧妙融入一個我。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不過有同學感覺這個“我”的內容略多了些。但是,老師卻喜歡這裏的真情,所以一個字都捨不得刪去。只有一個“遼闊”詞語,請大家看看,有不對勁的地方嗎?

對,可以換成“開闊”或“寬闊”,這樣寫的纔是屋外的草地,而不是草原。我們寫景用詞要特別注意,用得不好有可能讓我們情感失真。真實很重要。

過渡:同學們,山水草木,花鳥蟲魚,萬物皆可寫,萬物皆有用。好好寫一寫吧,我寫,是因爲我有,我寫,是因爲我愛。這就叫一枝一葉總關情!還在等什麼呢?我們來學寫吧!

【活動四】學一學,寫一寫

最美在校園。選擇你熟悉的景物,如校園裏的“小草”“柳樹”“茶花”“玉蘭花”等,哪怕是一片葉子,皆可入景。請展開你的想象和聯想,寫一個片段,既要抓住特徵,具體描繪其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真情。

活動:學生互相推薦展示現場內容,點評。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寫作課我們一起探討,共同努力,在景物描寫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寫出了融入自己真情的特徵鮮明的景。不過,我從大家的習作中還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寫景還不會選擇,寫小草、小花的同學,我們的校園有,別的校園也有,大街上、田野裏到處有,是不是?我最喜歡寫“進字牌”的同學,因爲這是彰顯我們東中精神的大景。我有人無,這獨特的景我一定要好好寫。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設計優秀3

教學目標

1、走進、細讀文本,通過朗讀、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和象徵意味的語言,來理解詩人對這土地和祖國深沉而又刻骨銘心的愛。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這一詩歌意象所蘊含的深意。

一、新課導入

假如你是一隻鳥,你會用的喉嚨唱歌,爲什麼?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可以快速進入文本。(如果學生用嘹亮、婉轉、清脆等詞語,我會告訴他,可有一隻鳥兒卻覺得自己應該用嘶啞的喉嚨來歌唱,爲什麼?)

二、不同形式的朗讀

詩歌的語言凝鍊、生動,一些關鍵字、句,往往包含着極豐富的內涵和意蘊,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領會這些詩句的豐富內涵,從而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扣題

通過幾個主幹問題來品讀詩歌中關鍵詞的深刻內涵。(提醒學生注意本詩的創作年代)

1、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2、“鳥兒”歌唱這片土地上怎樣的風景?

3、“鳥兒”用怎樣的方式來愛這片土地?

前兩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暴風雨、悲憤、激怒、永遠、無止息、林間、溫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徵意味和暗示力的詞語。在此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回答往縱深追問:比如我們爲何悲憤;被激怒後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爲什麼這黎明是出自“林間”而非天邊;象徵着希望的黎明爲何用“溫柔”來修飾……這裏還要注意幾個問題:

(1)“這”與“那”近指、遠指的區別,淒涼、苦難和抗爭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裝在我心中的,也許離它還有咫尺之遙。

(2)打擊——悲憤——激怒——黎明這一從處境到情感到反應到結果這一情感的變化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欣賞詩人的這句“我是作爲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第三個問題主要品讀出“嘶啞”、(因爲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而內心沉痛)“死”(爲何而死?受傷、犧牲還是完成了使命?)“腐爛”(靈肉都與土地交融,刻骨銘心的愛)的深意

在此基礎上,完成這題填空題:這是一片土地。學生這時應該會有更多的理解,不會再停留在“暴風雨”上比如:淒涼、苦難、希望,不停抗爭……。把學生羅列的彙總成排比句朗讀,然後然後再朗讀原文,進一步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生動。

四、學生質疑(生成環節)

期待學生的相互質疑碰撞出彼此思維的火花,很多時候,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所做出的對文本的理解也會讓老師拓寬思路,從而加深對彼此對文本的理解。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環節。這裏有兩個點期望學生可以關注到,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老師可以自己拋出問題:

(1)爲什麼要把自己假設成一隻鳥?

(2)最後兩句似乎與上文銜接不上,出現了斷層。

五、“我愛這土地”,這裏的“土地”可以換成“祖國”或是“國家”嗎?

辨析這三者的關係。國家側重於政治意義,相對於祖國,土地更加具體,意義也更加深遠(補充材料)

1、土地(秦牧)(課前)

2、北方(課前)

3、國人的鄉土情結:遊子遠遊常會帶一掊故土寄託情思;古時有一種刑法叫做“流放”,僅次於**,讓你脫離安身立命的故土,背井離鄉,折磨精神造成的苦痛遠甚於肉體。可見鄉土和國土是一個人情感世界中多麼厚重而又溫柔的一個情結。

所以說,土地它不僅是祖國母親的象徵,還是生命之母的象徵,民族精神和意志根植於此、同時也是血脈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

所以詩人是帶着這樣的情感積澱,來抒發他對這片土地忠誠與摯愛,任何苦難不可能也不要想把他們割裂,他們生死不離,“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所以詩人可以毫不矯情,把他的感情表達地直白而又熾烈“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