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中文言文《童區寄傳》優質教案

初中文言文《童區寄傳》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教學目標

初中文言文《童區寄傳》優質教案

1.瞭解作家作品;掌握課文大意,瞭解 常用文言實詞的意義。

2.學習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學習區寄不畏強暴、以智慧取勝的鬥爭精神。

 評價任務:

1.正確流利誦讀課文。

2.積累文中文言現象,疏通文意。

3.分析區寄形象。

4.探究區寄做法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柳宗元非常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載道,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成的完美結合,強調作家創作上的嚴肅性和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與韓愈齊名,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參與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爲永州司馬,寫過一系列

山水遊記,總稱“永州八記”。後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

2.寫作背景:《童區寄傳》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貶官柳州時所作。這時他再次失意,然而他並沒有放棄政治熱情。柳州當時人煙稀少且蠻荒落後,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會非常不平等,許多人被販賣當奴隸。然而當政者卻只顧私利而不顧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變這種狀況。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

區 (ōu) 郴州(chēn) 蕘 (ráo)

布囊(náng) 駭 (hài) 遽(jù) 僮(tóng)

瘡(chuāng) 憚 (dàn) 大號(háo)

2.讀準節奏

(1)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2)吏/護/還之鄉

(3)復/取刃/殺市者

(4)是兒/少/秦武陽二歲

3.解釋題目,理解詞語

童/區寄/傳

傳:記錄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一般只爲有聲名、有地位的人立傳。這篇“傳”卻是爲一個孤苦伶仃的窮孩子寫的。

4.聽朗讀,正字音,明節奏

 三、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1.通假字

之虛所賣之(“虛”通“墟”)

寄僞兒啼,恐慄(“慄”通“慄”,發抖)

州白大府(“大”通“太”)

2.古今異義

賊易之:易:古:輕視;今:容易

一人去爲市 市:古:買賣;今:集市

童微伺其睡 微:古:偷偷地;今:小

與其殺是僮 是:古:這,這個;今:句中表判斷的詞

3.一詞多義

之虛所賣之(前一個“之”,到,往;後一個“之”,代詞,代區寄)

因取刃殺之(代詞,指代強盜)

鄉之行劫縛者(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吏護還之鄉(動詞,往)

即藏其屍(立即,馬上)

以縛即爐火燒絕之(靠近)

幼願耳(老實)

願以聞於官(希望)

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與“也”構成判斷句,無實在意義)

市者良久計曰(相當於“??的人”)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

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者,??也”,譯成“??是??”)

我區氏兒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

彼不我恩(即“彼不恩我也”)

(3)省略句

是兒少秦武陽二歲【即“少(於)秦武陽二歲”】

留爲小吏,不肯【即“”留(之)於小吏,(寄)不肯】

5.詞語積累

佈囊其口(布,名詞用作狀語,用布;囊,名詞用作動詞,這裏是“捂住”。) 彼不我恩(恩,名詞用作動詞,好好對待。)

郎誠見完與恩(見,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完,使完好,保全。) 雖瘡手勿憚(瘡,名詞用作動詞,燒傷。)

刺史顏證奇之(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奇,讚賞。)

孰若吾得專焉(孰若,哪裏比得上;專,一人獨佔。)

市者良久計(良久,很長時間;計,考慮)

6.句子翻譯

(1)以縛背刃,力上下,得絕。

(就把綁手的繩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一上一下地磨割,終於把繩子割斷了。)

(2)爲兩郎僮,孰若爲一郎僮耶?

(做兩個主人的僕人,哪裏比得上做一個人的僕人呢?)

 四、分析課文內容,概括人物形象。

1.理清故事情節。

(一)記敘區寄智殺第一個強盜的經過。

(二)記敘區寄智殺第二個強盜的經過。

(三)事件的尾聲。

2.區寄能殺掉第一個強盜,你認爲是巧合還是他設計好的?爲什麼? 設計好的。從“寄僞兒啼,恐慄,爲兒恆狀。”“微伺其睡”可看出。

3. 在與壞人周旋時,區寄哪個方面是處於劣勢?他利用了自己作爲孩子的哪些特點及對手的哪些弱點戰勝了強盜?

劣勢:年幼體弱,一人對二豪賊,處於被劫持的被動地位。

區寄用僞裝孩童膽小害怕和幼稚體弱的特點麻痹敵人,還利用了賊人趨利的弱點。

4. 區寄表現了哪些不同於一般孩子的品質?文章是如何體現的?獲救後他又有什麼難能可貴的選擇?

第一是膽略,超人的膽量,沉着鎮定。

第二是智勇雙全,不爲利所動。文章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他的品質,如僞兒啼、以縛背刃、以利誘敵、瘡手勿憚、哭叫報官等。結尾還用了側面描寫手法。他殺死第二個賊人並沒有像上次殺了賊人那樣急於逃跑,而是大聲哭叫,驚動整個集市,要“以聞於官”,讓官府認可自己的自衛、自救行爲,從而伸張正義,確保自己不再被拐賣。

5. 第四節與文章故事似乎無關,是否可刪去?爲什麼?

不行。通過強盜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出區寄的機智勇敢,體現區寄的精神震撼力量。

6.從全文看,區寄是一個怎樣的人?

區寄遭綁架後,臨危不懼,巧妙周旋,智殺二賊,得以自救。他是一個沉着機智、聰明過人、果敢決斷、不畏強暴、淳樸可愛、不慕榮利的少年英雄。

 五、探究文章主旨

通過本文,作者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反映了唐代社會黑暗腐敗的現象。暴露了當時社會暴徒橫行,公然綁架兒童,殺人越貨,販賣人口的黑暗現實,反映當時社會秩序混亂、民不聊生的狀況。比如“二豪賊劫持、之墟所賣之、一人去爲市、一人臥,植刃道上、即藏其屍、持童抵主人所、鄉之行劫縛者”等都能體現。

六、拓展延伸

1. 怎樣看待區寄殺人?他的這一行爲要負法律責任嗎?從他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啓示?

鏈接:<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和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爲,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一個11歲的孩子,被動不懼不亂,有勇有謀地與敵展開周旋和鬥爭,表現出一種異於常人的機智與膽識。只是時代不同了,如果我們遇到此種情況,在鬥智鬥勇的同時,更要學會依法保護和保全自我,懂法用法。

2.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中代有許多智勇雙全的少年兒童,你知道嗎?瞭解他們的故事,介紹給同學。

智勇雙全少年天子——康熙擒鰲拜

胸懷大志——彼得大帝

天資聰慧——曹衝稱象

人間天使——音樂神童莫扎特

謙遜有禮——孔融讓梨

自由引導人民——聖女貞德

冷靜沉着——司馬光砸缸救友

崇尚自由——一休哥

一腔碧血——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癲狂小神童——徐渭

  七、達標檢測

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二豪賊劫持,反接,佈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①虛所賣之②。寄僞兒啼,恐慄,爲兒恆狀。賊易之③,對飲酒,醉。一人去爲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得絕;因取刃殺之④。

1. 解釋文中詞的意義。

牧:_________ 去:__________ 虛:___________ 兒:____________ 易:_________爲:__________ 微: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

2.解釋文中四個“之”的意思.

①之:_________ ②之:__________ ③之:_________ ④之:________

3.“賊易之”的原因是什麼 (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上述文字找出最能表現區寄智和勇的兩個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佈置作業

假如區寄在第一次自救過程中讓強盜發現,他該如何擺脫困境?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學習文言文,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學生對文言詞語及文學常識的介紹和積累,讓學生對文言現象有個大致的瞭解,所以,用一節課的時間強調字詞及句子的翻譯。這時,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學生感到知識的學習並不是很困難。在完成文言文知識的學習之後,就可以對文章的內容和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所要反映的主旨。本單元主題是“性靈愚慧”,從這一課時,描寫的是富有智慧的古代少年的故事,在具體的分析課文內容後,對古今中外學生可能瞭解的英雄少年進行提示,要求學生了解他們的故事,從而學習他們的智慧。由於文中區寄智殺二賊,對學生而言,要知道一些法律常識,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課後練習進行假設,開拓學生的思維,進行角色置換,鍛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中,學生對區寄“不願爲吏”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保護學生的觀點。兩課時不夠用時,可以用三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