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新課標六年上《最後一頭戰象》說課稿

人教新課標六年上《最後一頭戰象》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說教學內容

人教新課標六年上《最後一頭戰象》說課稿

《最後一頭戰象》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爲序,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在生命終結以前,再次披掛戰甲,重回戰場憑弔,莊嚴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戰象嘠羧的神態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最後的輝煌和莊嚴。

  說教學理念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是在高年級階段提出來的閱讀要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長的文章,因此我這次努力做到的是對長文有所取捨,有所側重,體現長文短教的嘗試。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教材,我確立了這樣的目標:

1、繼續練習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2、從課文的相關語句感受戰象嘎羧的重情義的情懷;

3、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

  說教學重點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要求,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重點:抓住動作和神態描寫的語句,品析文章語言,體會課文的相關語句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戰象的形象,指導感情朗讀。

  說教學特色

從整節課來看,這節課的設計基本上照顧到了語文基本能力的綜合培養,課堂設計的特點最主要體現在兩點:

1、在對三個場景學習的時候分別採取了自由讀、老師範讀、引讀的不同類型的朗讀指導方式,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互相結合、相互滲透的學習。

2、三個場面的學習用一根情感線索作爲紅線把幾個片段聯繫起來,基本遵循熟讀之後把握文本深層含義,進而提煉文章中心、總結寫作手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礎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達方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說教學過程

由於文本較長,我安排了兩課時的內容,這次具體來談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第一課時

做到對課文的熟讀以及字詞等基礎性任務的掌握,找出來自己感動的地方,讀一讀,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後時光做了哪三件事。複述課文。

【設計思路】這樣來安排,目的是爲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熟悉和情節的充分把握,能夠整體來了解內容之間的聯繫,也爲下節課進行語言品析打好基礎。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真情導入

老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在音樂的襯托下,回顧文章的背景、脈絡,奠定整節課的情感基調。

老師:(配樂)在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鬥結束後,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只有一頭戰象倖存下來了——這就是“最後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接着引導學生概括出來嘎羧預感到自己生命將盡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嚴歸去。(板書)然後通過學生上節課的學習,對戰象品質的理解回答,總結得出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

 第二環節:品讀感悟(出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