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一、說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只有一個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爲題,採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並以此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樸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默讀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爲引導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二、說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爲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涌動的激情,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爲輔助教法,運用遠程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

具體的學法是: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地球災難及環保的資料。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質疑,學生間互相交流、討論,再結合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激情——導學——實踐"等教學環節。

(一)激情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板書:只有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提示學生:是啊,媽媽,爸爸,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讓我們倍加珍惜與喜愛。但有一樣東西,它是我們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共同擁有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圓。估計學生會答:地球。),師(趁機引導):同學們答對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畫圓的地方,貼上地球圖)。接着,我就讓學生觀看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我問學生:"看了剛纔的美景,你想對地球說什麼?"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課堂氣氛顯得輕鬆活潑,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導學

1、學生自學。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運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一讀。

(2)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學,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2、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相互正音。然後,再交流自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生小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爲深入學文做好準備。

3、師生共學。

在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藉機引導。

這裏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探究主題之一——地球可愛在哪裏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朗讀入手,去感受語言美。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導他們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說明、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後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2)探究主題之二——地球爲什麼太容易破碎了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運用課件(影像),讓他們目睹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徑。看到美麗的地球傷痕累累,學生會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

課件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

(3)探究主題之三——人類有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當選擇這一部分進行學習時,可引導學生抓住"至少"、"本來"等重點詞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語的準確性。接着,讓他們展開討論:"目前,人類還有可供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嗎?爲什麼?"此時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彼此展開爭論,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說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並交流,爲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啓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後,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

(1)製作一張環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藉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採用遠教資源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境,爲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臺,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並能結合影像資料,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對今後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