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出師表》優質說課稿

《出師表》優質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它是臣子給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報國之心,或呈現攻城掠地之策。歷來以表傳後者頗少,惟有諸葛亮的《出師表》卻一直燦爛於文苑典冊,爲後人傳誦不已!

《出師表》優質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選自人教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出師表》,本文是傳統名篇,文質兼美。它是本單元繼《隆中對》之後的又一篇課內文言文。本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對朝廷內政提出的建議,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盛的歷史經驗,表達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耿耿忠心。全文語言質樸真切,措辭深淺適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字字句句似從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謂是:百代文章,萬丈光焰,穿越歲月之障,縱橫無人之際,潤色萬物,在我們心中耕耘。

鑑於教材內容基礎之上,我將利用2課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下面我說的是第二課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瞭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能力目標

★反覆誦讀,學習本文融情於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作方法。

德育目標

★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掌握本文寓情於理、寓情於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如何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二、說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學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激發學生情感,引起共鳴。

2、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朗讀是文言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方法。只有通過反覆誦讀,才能領會文章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採用名家範讀、學生自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品的意蘊,收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3、討論法——利用質疑,組織討論,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下面我結合課件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雨果曾經說過:“開啓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有三把,即數學,文學和音樂”。凡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心靈的產物和情感的結晶,要使學生用心靈、用真情去擁抱作品,就需要教師創設與之適應的情境,營造與其作品相適應的氛圍,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忘卻自我,與作者和教者“聲氣相投,心心相印”。爲此在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劉歡傾情演繹的mtv《哭諸葛》,然後伴以教師精彩而又富有深情的開場白,營造課堂教學氣氛,掀起學生情感波瀾,促使學生進入最佳情境。

(附教師開場白)

一首《哭諸葛》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一聲聲的深情疾呼,一聲聲的悲憫責問,一聲聲的痛徹心扉。讓人透過劉歡的天籟聲線和傾情演繹,看到了一個智慧靈魂的感召力,一個民族吶喊的震撼力!

慟哭六軍俱縞素,痛哭涕零肝腸斷,怎一個悲字寄託得了?

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無不爲諸葛亮這一歷史巨星過早的隕落而痛恨惋惜。諸葛亮雖已經離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書寫的《出師表》卻永遠的流傳了下來,久唱而不衰。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也寫到:“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攜帶着對古人諸葛亮的一份感動,一份憧憬,一份愛戴共同感受這催人淚下的《出師表》。

  (二)前提測評,溫故而知新。

在這一環節中採用分組競賽的形式來檢驗本篇文章字詞句翻譯掌握的情況。在檢驗的過程中,對積極踊躍而又準確回答問題的同學鼓掌三次,以示鼓勵。在這裏引入了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又能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1、首先課件展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扮演者唐國強老師讀《出師表》的視頻片段,在這裏利用名家的視頻美讀,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使學生彷彿看到了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就站在眼前。

2、學生自讀,理清要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讀思結合,要帶着問題去閱讀。在要求學生讀課文之前,幻燈片出示問題:課文中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後主劉禪提出了哪幾條建議?其中哪一條是最重要的?爲什麼?在這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可以引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對文章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要點。

3、研讀第六、七兩段,體會本文寓情於理、寓情於事,情摯辭切的特點,同時深切感受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忠誠。

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不僅是師生共同進行文學鑑賞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藝術形象再創造的過程。在這裏我力求用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行講解、分析,講出感情,用充滿感情的抑揚頓挫的音調,從意境、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去挖掘本段蘊藏的深意。我運用文學性的語言設置這樣的問題:人們回顧前塵往事,有人感嘆時光匆匆、歲月易老,有人感嘆平生多事、磨難萬端,……21年來的風風雨雨在諸葛亮心頭翻涌,勾起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能否從這些往事的字裏行間覺察到諸葛亮心頭的情感波瀾?然後讓學生初讀進行感知,再讀促進理解,最後是表達性度,通過有的放矢的反覆閱讀使學生提高感悟能力。同時也體現了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的教學理念。

4、教師質疑,自主探究。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引導他們交流閱讀體會,展開討論,達到啓發學生思維,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在這裏我創設問題情境:諸葛亮在結尾處動情的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他的眼淚爲何而流?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四)模擬情境,思接千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大膽質疑,提出有個性的見解,從而引發思維的碰撞,磨礪閱讀品質

爲此我巧妙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今當遠離,諸葛亮寫了感人肺腑的《出師表》,假如你是劉禪,看了此表後,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在這裏教師模擬情境,啓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穿越歷史的時空去思考去認識,來發表自我的見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五)小結,佈置作業。

我利用小結引導學生把板書設計成了藝術字“淚”字。然後教師精彩總結: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透過“淚”字也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諸葛亮的一片耿耿忠心。

語文是課內和課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學生的思維侷限在課堂,那麼學生學到的不是語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實用性不大的知識。葉聖陶先生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只有在讀寫結合中,才能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我佈置了以下作業。

“有人搖頭感嘆諸葛亮的盡忠是“愚忠”,有人又對他的忠誠品格推崇備至,你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課下查閱相關資料,把自己的觀點整理成文章。”

教師結束語:同學們,這就是歷史,這就是英雄的悲壯之舉,劉禪最終辜負了諸葛亮,諸葛亮最終沒有能夠興復漢室。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是《出師表》卻永遠的流傳了下來,成爲了我們永恆的精神財富。他讓陸游深夜挑燈細讀,他讓岳飛情不能自已揮毫成書……纏綿柔韌的《出師表》成立千古英雄血脈的源頭。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明,諸葛亮的智慧忠貞的面容成了歷史煙塵深處的一張最可親的面孔,讓後人永遠敬仰……

(播放《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學生在歌聲中沉思)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語文新課標,把語文定位在“培養學生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昇華精神境界”這一定位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不再是老師教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語文技能、強化解題方法,而是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在呼喚新的教學理念的今天,我們應該把情感薰陶,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去。在《出師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這篇不可多得的教材,加強情感教學,注重講文以入情,以情營造教學氛圍,以情再現課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讀,以情激起學生創造性思維,把課上生動,讓學生忍俊不禁,讓學生心嚮往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課應該是一首感人的詩,是一幅精美的畫,是一曲動聽的歌,只有這樣,才能更激起學生勤奮學習的熱情,以達到發展智力,塑造靈魂,淨化情的感目的,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纔會百花齊放,春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