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下冊語文《荷塘月色》教案

高一下冊語文《荷塘月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荷塘月色》教案

  教材分析

高一下冊語文《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是人教版語文必修2第一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選在中學教材裏面的一篇傳統課文

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本文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技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揣摩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教學重點:

1、 抓住景物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進行描繪。

2、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揣摩文中通過細緻的景物描寫,曲折地表現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朗讀欣賞,整體感知。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請看畫面,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碧綠的荷塘。面對此等美景,楊萬里讚歎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寫出了荷花的豔麗的色彩。“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寫出了荷花的動態。周敦頤卻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面對這樣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寫心中的情懷的呢?

現在我們隨着動人的旋律再次走進朱自清先生心靈的荷塘,叩響心扉,解讀那淡雅朦朧的心語、心荷。

(二)學生聽朗誦錄音,疏通字詞。

如:乘(chéng)涼、煤屑(xiè)、蓊蓊(wěng)鬱郁、獨處(chǔ)、妙處(chù)、嫋(niǎo)娜(nuó)、脈脈(mò)、參差(cēn cī)、斑駁(bó)、斂裾(liǎn jū)。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語言美、畫面美

(一)引導啓發,隨文入境。

文章解題,劃分文章結構層次:根據以上各段段意,可判定標題“荷塘”與“月色”應是並列關係,而非偏正關係。

1. 第一部分(1—3):觀荷緣起。(情)

2.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景)

3. 第三部分(7—8):聯想採蓮。(情)

(情景交融)

(二):學生再讀課文,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一段:獨遊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第二段:去荷塘的路上;第三段:月下獨處時的感受;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荷塘的四周;第七段:聯想江南採蓮的舊俗和採蓮詩;第八段:在思鄉與遐想中,作者回家。

三、品讀課文,情感昇華

(一)重點分析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通過寫夜遊荷塘所見到的景物,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心理。

1.(第四段)月下荷塘:

荷葉:高而圓,動態美(疊詞、比喻)

荷花:柔美、嬌美(擬人、博喻)

荷香:時斷時續、若有如無、清淡飄渺、沁人心脾(通感)

荷波:襯托環境優雅和寧靜(動靜結合、擬人)

荷韻:言有盡而意無窮(擬人、虛實結合)

2. (第五段)塘上月色:

月光:瀉、浮、洗、籠(比喻)

月影:畫(比喻)

光與影:和諧分佈——名曲(通感)

3. (第六段)荷塘四周:

楊柳

遠山

路燈

蟬聲、蛙聲

(二)把握手法,延伸拓展。

1. 寫景技巧:比喻、擬人、通感(修辭)

a.比喻的修辭手法。

(1)明喻:明顯的喻詞“像、如、好比”等。

例: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不明顯的“是、成爲”等。

例:樹縫裏也漏着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借喻:隱去本體、喻詞,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例:我的“長生果”(書,人們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4)博喻:一個本體,多個喻體。

例: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b. 通感的修辭手法:

一種感覺超出了本身的侷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感覺的轉移,又叫移覺。

五官及對應的五種感覺:眼(視覺)、耳(聽覺)、舌(味覺)、鼻(嗅覺)、身(觸覺)。

(1)(嗅覺——聽覺)

例: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2)(視覺——聽覺)

例: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聽覺——視覺)

例:藍水兵,你的嗓音純得發藍。

2. 鞏固練習:

其實,通感並不僅僅在文學作品中才被使用,實際上日常用語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說某位同學的聲音很粗,難道他的聲音是有直徑的嗎?”

詩人艾青曾寫詩這樣描繪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你的耳朵在偵察,你的眼睛在傾聽……’這也是通感。

又如:“那笛聲裏有故鄉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郭風《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裏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麼撩人情思。

3.重疊詞的使用:日日、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鬱鬱、陰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粒粒、縷縷、密密、脈脈、靜靜、薄薄、峭楞楞、彎彎、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輕輕

(不僅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點是寫月光與寫荷塘交叉,動的刻畫與靜的描寫交錯,抒情與寫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朧、靜美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憂與喜的矛盾心態,抒發了關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文章用詞精當,語言清新,富有表現力。如動詞的選擇,博喻和通感的運用,不僅描寫形象,且十分傳神,請同學們在背誦過程中進一步體味。

五、課後作業

1.學着作者的寫法,寫一寫你看到的一處景象。

2. 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等。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順序和即景抒情等。字數在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