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大綱

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高一語文下冊《詩經兩首》教案設計

 棠棣花(桃花的變種)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瞭解了哪些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爲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爲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爲《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 體無咎言 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 隰則有泮 猶可說也 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 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 言既遂矣 躬自悼矣 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裏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溼、浸溼。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