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上冊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設計

高二上冊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李商隱詩兩首》讓我們領會到了詩歌朦朧纏綿的意蘊和感時傷懷的情感基調,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了高二上冊語文《李商隱詩兩首》的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上冊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設計

  高二上冊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把握詩歌用典的特點,領會詩歌朦朧纏綿的意蘊和感時傷懷的情感基調。

2、通過涵詠詩文,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3、引進比較閱讀篇目,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從詩歌的語言、結構入手,領會詩歌循環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結合李商隱其人瞭解其詩是本課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結合學生的自主討論。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當盛唐的繁華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過。曾經空前絕後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頓而逝,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的身影也漸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末世的餘音裏,李商隱走來了,這位晚唐的才子,曠世的情種,爲大唐的黃昏添上了一道絢麗的餘霞。

  二、知人論詩。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獲嘉縣縣衙的府第內,李商隱誕生了。父親李嗣正任獲嘉縣縣令。三年後,李嗣受聘爲浙東觀察使幕僚。李商隱的童年時代便在獲嘉至江浙一帶度過的。李商隱註定是一個悲情的詩人,李家從商隱曾祖父起,一連幾代都過早病故。終於,在商隱十歲時,父親在幕僚任上過逝了。孤兒寡母扶喪北迴鄭州,由於多年未回故鄉,雖在故土,卻情同外來的逃荒者。李商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寫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姊文》)。或者正是由於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贏文弱,形成李商隱易於感傷的性格,但同時也促使他謀求通過科舉,振興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來到長安,謁見了當時朝廷裏的權貴令狐楚,很受賞識。令狐楚將他聘入幕府,李商隱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間,令狐楚親自指點李商隱,教他寫今體文。

李商隱二十三歲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隱上玉陽山東峯學道。而玉陽山西峯的靈都觀裏,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宋華陽,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雙雙墜入情網。兩個多月後,這段超出常規的愛戀,終因不爲禮教和清規容許而豪無結果,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李商隱一生中留下了衆多的《無題》詩,而最爲人們所知,也最蕩心動魄的《無題二首》即完成於此時。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燭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聽朗誦)

提問:從朗誦與詩歌中,大家能感受到的《無題》的整個情懷與氛圍是怎樣的?

明確:玉谿生的這首《無題》,全以首句“別”字爲通篇主眼。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詩所表達的整個情懷與氣氛。

在古代,即使是盛唐這樣一個繁華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於是出門在外,情人分離就釀成了濃濃的情思,更何況李商隱這時的這種情思並不僅僅是距離的遠隔,死別是痛苦的,而生離卻更勝死別。於是李商隱張口一吐便出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千古名句。春蠶自縛,滿腹情絲,生爲盡吐;吐之既盡,命亦隨亡。絳蠟自煎,一腔熱淚,淚而長流;流之既幹,身亦成燼。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舊事,“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一個“改”字,傳達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東的悄然心驚。其苦情密意,全從一個“改”字傳出。而“寒”字也是苦心營造的,此寒,如謂爲“心境”所造,月光本無所謂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滿眼盡是離情別緒,因此,看到的月光,也便寒冷了。李商隱到了晚年,還設法在長安約見了宋華陽。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的幫助下,李商隱進士及第,但也就是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隱一生的悲劇從這一年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隱投奔了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當了幕僚。王茂元愛商隱之才,將最小的女兒嫁給他。這時,李商隱26歲,婚後感情殊好。李商隱有一首思念愛妻的《夜雨寄北》,仍然爲現代人稱道,亦爲之辛酸。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當時朝廷內部的朋黨鬥爭十分激烈,以李德裕爲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儒爲首的牛黨史朝廷裏的兩大對立的勢力。令狐楚父子爲牛黨要員,王茂元被視爲親近李黨的武人。李商隱轉依王茂元,在牛黨眼裏是“背恩”的行爲,從此令狐家的人對李商隱不滿。黨人的成見,加以李商隱個性孤傲,他一直沉淪下僚,在朝廷僅任九品的祕書省校書郎、正字,和閒冷的六品太學博士。爲時都很短。從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輾轉於各處幕府。東到兗州,北到涇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遠離家室,飄泊異地。

李商隱最後一次到梓州作長達五年的幕僚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長安,這就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李商隱寫了一些詩懷念她:《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所深愛的人走了,花園裏花瓣四處飄飛。一個“亂”字,把作者的心情和自然景象有機的組合。廝守多年,原盼着白頭偕老,但佳人卻先於自己撒手西去,這如何令作者不心亂。“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兩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寫落花亂飛的情狀。前者着眼於空間,寫落花無處不在;後者從時間寫,落花連綿不斷,無盡無休。不僅如此,關鍵在“斜暉”二字,夕陽西朝下的落花,更表現了詩人傷心,煩亂的感受。

逢着美景良辰,則懷念當時歡愛,而無時無刻不悲悼,見一花一草也要寓意興悲,自此以後,李商隱每逢七夕必有一詩。李商隱還有一首七夕那天寫的《曼倩辭》也是悼念亡妻的佳作:

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間。如何漢殿穿針夜,又向窗中覷阿環?

在李商隱生命的最後一年,也就是他46歲的時候,他寫下了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首詩,也是最難懂的一首詩,卻又是後世讀詩之人最喜歡讀的一首,這便是《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聽誦讀、齊讀)

提問:大家想象,這首詩是爲什麼寫的?

明確:“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首兩字,是一首廣爲傳誦的詩。有人認爲是爲名爲錦瑟的侍婢而作的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有人也認爲可能別有寄託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也有的以爲其詩是詩人回顧反思平生遭際之作。不論這首詩是爲什麼寫的,但讀者們的共識是這是一首好詩。

提問:“錦瑟”是什麼?

明確:一種樂器。一般在唐代,分爲三種: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我們前面學過一個成語“膠柱鼓瑟”說的就是這種樂器。

提問:誰能進一步談談,首聯中作者在感嘆什麼?怎麼看出的?

明確:起聯兩句, “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不是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條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爲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爲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爲“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

李商隱詩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錦瑟》的頷聯和頸聯就是連續的用典,那位同學可以說說這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明確:莊周夢蝶——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

譯文: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周與蝴蝶是應該有所區分的。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這就是事物的區分和變化。

比喻夢中樂趣或人生變化無常。

望帝啼鵑——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爲杜鵑。

東海鮫人——《太平御覽》卷803引《博物志》雲:“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東海有鮫人織水爲綃墜淚成珠。有一次一個鮫人出來玩,住在一個農民家裏,住了幾天這家人的米吃完了,於是農民就要去變賣東西,這個時候鮫人另農民取一個碗,墜淚成珠。這個典在陸游的釵頭鳳裏也有“淚痕紅浥鮫綃透”。

暖玉生煙——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提問:這四個典故,和錦瑟有什麼關係?

明確: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這裏面隱約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一個“託”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爲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處,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爲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着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不論後人的評價裏,《錦瑟》是悼念亡妻還是思念宋華陽,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傷。從這首律詩裏後人可以讀到的是愛慕、是執著、是哀思、是嘆惋。於是,尾聯收攏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爲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爲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爲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三、佈置作業。

1、背誦《錦瑟》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齊背《錦瑟》

  二、李商隱的詠史詩。

李商隱雖然在他短暫的四十六年的人生歷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關心現實和國家命運的詩人,他的各類政治詩不下百首,在其現存的約六百首詩中,佔了六分之一,比重相當高,表現了李商隱積極的用世精神。

李商隱作了涇元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後,在開成三年(838),商隱赴京應博學宏詞科試,落選後回到安定,也就是涇州,登上了城樓有感,寫下了千古流傳的遣懷詩《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聽誦讀)

提問:讀完這首詩,大家覺得寫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明確:頸聯。

提問:從詩歌中,大家讀出了作者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既懷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擔當事業的志氣。

首二句寫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髮。

  三、四句先以兩位古人自比。賈誼獻策之日,王粲作賦之年,都與作者一般年輕。賈誼上《治安策》,不爲漢文帝所採納,作者應博學宏詞科試而名落孫山,其心境與賈誼上書未售,同樣縈紆抑鬱。王粲避亂至荊州,依劉表;作者赴涇州,入王茂元幕,都屬寄人籬下。用兩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當前的處境和心情,取擬於倫,十分貼切。這是第一層。

 四、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負。作者的遭遇雖然困頓,可是他的凌雲之志,未稍減損。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時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踐,“既雪會稽之恥”,“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見《史記·貨殖列傳》)。意謂,自己早有歸隱江湖之志,但等迴天撼地之日,旋乾轉坤之時,頭飄白髮,身入扁舟。永憶江湖,即懷淡於名利之心;欲迴天地,即抱建立功業之志。兩者似相反,實相成。這兩句詩,既灑脫,又遒勁。這兩句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裏才志之士的積極向上思想,既懷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擔當事業的志氣。這是第二層。

  五、八句借莊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祿,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測。

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爲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莊子·秋水》

這兩句詩,既闡明自己沒有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寧靜,爲上面“永憶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論證;又表示對世間一切惡濁事物,睥睨蔑視,決不妥協容忍;還尖銳地批判那些捧住權位不放的祿蠹,對他們盡調侃奚落的能事。據近人張採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作者應博學宏詞試被擯,是由於牛黨的打擊,誠如是,這句詩乃是有的放矢的。這是第三層。

唐代後期,許多皇帝不重求賢重求仙,希企長生。李商隱一再予以冷嘲熱諷。《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借賈誼宣室夜召一事,加以發揮,發泄了對於皇帝不識賢任能的不滿。

賈誼貶長沙,久已成爲詩人們抒寫不遇之感的熟濫題材。作者獨闢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作爲詩材。《史記。屈賈列傳》載: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剛舉行過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宮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對方)。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詩人卻獨具隻眼,抓住不爲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闢、發人深省的詩的議論。

安史亂後,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敗,李商隱對玄宗的失政特別感到痛心,諷刺也特別尖銳。如《馬嵬》: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詩中每一聯都包含鮮明的對照,再輔以虛字的抑揚,在冷諷的同時,寓有深沉的感慨。

(誦讀、範讀)

提問:《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爲“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明確: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提問: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明確:軍營內的聲音,而後者爲宮內聲音

提問: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明確: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提問:“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明確: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問:頸聯“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後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麼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後又有什麼關係?

明確: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禍發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瞭,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後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係。

提問:頸聯在藝術表現手法有何特點?

明確:對比

提問:楊妃“賜”死後,玄宗異常悲傷,哪些詩句寫出了玄宗之悲?

明確: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提問: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來說“海外”還有“九州”,楊妃生活在那裏,信守“世世爲夫妻”誓約,這可信嗎?哪個詞語和句子戳破了這種說法?

明確: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提問: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迴來寫玄宗癡心夢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提問:對於這些詩人李商隱發出了什麼慨嘆?

明確: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提問:從內容上看前後句有什麼特點?

明確:對比,貴爲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提問:從語氣上看又有什麼特點?

明確:反問。貴爲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