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必修3《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必修3《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錦瑟》教案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必修3《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1、 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

2、 理解內部結構;

3、 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近人梁啓超讀李商隱,值得我等深刻體會。他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解說: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爲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清王士禎說“一篇《錦瑟》解人難”!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楚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後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今甘肅涇縣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欣賞其才華,將女兒嫁給了他。這樁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中。令狐楚父子屬於“牛(僧儒)黨”,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爲“李黨”的成員。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爲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詩深婉綿密、典麗精工。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李商隱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峯,晚唐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爲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鼓瑟怨年華。詩家總愛西昆(受他影響的宋初詩派)好,獨恨無人作鄭(東漢訓詁家鄭玄)箋(註釋)。”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46歲抑鬱寡歡而死,葬於鄭州滎陽(今滎陽苜蓿窪村)。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三、內容感知

李商隱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其詩多憂懷國運,抒寫懷抱,慨諷時事。在藝術手法上,多用象徵暗示情思,意境朦朧。古人評其詩爲“深情緬邈”“沉博絕麗”“寄託深而措辭婉”。

《錦瑟》一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品之一。題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實爲無題詩。詩的意旨隱藏很深,歷來衆說紛紜。對此詩的欣賞重在體味詩的朦朧意境,把握詩人運用的藝術技巧。意志薄弱用眼淚洗眼睛,意志堅強用汗水學手藝。

四、疑難妙句

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剖析]詩的首聯用民歌的起興手法。詩歌以幽怨悲涼的錦瑟作興,點明瞭“思華年”的情感基調。瑟這種樂器本可以彈奏各種情調的樂曲,但詩人們往往喜歡把它與哀怨的情感聯繫在一起。如杜甫有“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曲江對酒》)。”魯迅也有“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悼丁君》)之句。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雖一般爲二十五絃,但仍有其制。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正好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一言難盡,感慨萬千。(此說只算作一家之言。)

[翻譯]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首聯]佳人鼓瑟,思憶年華。聽瑟訴說,回首當年;想念往昔,一言難盡。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剖析]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係迷茫,分不清你我。

面對動盪不安、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也正是有感於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爲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它纔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蝴蝶之夢爲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望帝的傳說見《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爲子規”。用此典故,似乎包含着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子規即杜鵑。詩人筆下美麗而淒涼的杜鵑已昇華爲詩人悲苦的心靈,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轍,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因爲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爲虛,而夢境纔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

[翻譯] 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翩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頷聯]莊周夢蝶,望帝啼鵑。曾有美好夢想,曾經沉迷其境,似真似幻,如癡如醉;曾經害過相思,有過殷勤思念,一往情深,至死不悔。

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剖析]前一句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借鑑而來的,但又有着作者的創造。“珠有淚”,即言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既讓人悵惘,又會讓人生出無限美好的聯想。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乾卻化作了人們非常喜愛的珍珠,這是多麼的富有情味!

後一句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深埋於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溼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化爲煙霧般升騰於空中,爲羣山增輝。這一想象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據《長安志》載:“藍田山在長安縣東南三十里,其山產玉,又名玉山。”從玉被掩埋這方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方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是一言難盡的。

這裏的“珠”“玉”,可認爲是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也可認爲是喻指詩人美好的嚮往、美好情感。但不論“珠”“玉”喻指什麼,詩句都充滿了悵惘、悲傷之感。

本來,在頷聯裏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爲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峯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爲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爲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裏“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明月生於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

[翻譯] 明月臨大海,閃爍着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頸聯]鮫人泣珠,藍田產玉。夢想破滅,泣淚成珠,珠光淚光,無限惆悵;玉生地下,尚能生煙,想象豐富,迷茫悲傷。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剖析]尾聯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張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爲此句作注,實乃一語破的。

這一聯意思極爲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纔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纔有,就在我傾心於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翻譯]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尾聯]豈待追憶,早已惘然。此番感概,哪裏是等到今天才有?當時就有,今日追憶更無限迷茫。

構成如下整體板書:

首聯 佳人鼓瑟——聽瑟訴說,回首當年 比興

思憶年華——想念往昔,一言難盡 聯想

頷聯 莊生夢蝶——癡迷夢想,似真似幻 引用 清詞麗句

錦瑟 望帝啼鵑——相思情深,至死不悔 典故 工巧用典

頸聯 鮫人泣珠——夢想破滅,泣淚成珠 引用 意境迷離

藍田產玉——玉埋地下,尚能生煙 典故 基調哀怨

尾聯 豈待追憶——此番感慨,未等追憶 設問

早已惘然——茫然隔世,惆悵無限 自答

五、多種理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首詩雖題爲《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爲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爲不易。

六、常見的幾種理解:

1、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見詩句分析)

2、 亡妻的深情悼念(妻王氏);

3、 作者的自傷(美人遲暮)。

4、以古瑟自況詩(才德不爲世所用)。

5、愛情詩(婢女錦瑟)

6、詠物詩(描繪音樂的適、怨、清、和四聲,中間四句各詠一調)

7、詩集總序說。

七、 分析其他幾種理解

1、 下面摘錄當代著名學者張中行的一段話,以備參考:

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於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於六經皆我註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 課堂活動:點讀練習。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

A、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絃,絃斷而爲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絃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爲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B、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爲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C、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絃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爲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惟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爲人採,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八、小結:一支《錦瑟》把要說的,沒說的,都說盡了。無題,無解,無數解?這無可指實,正是李商隱的獨特之處,沉吟時,萬念俱出而又萬念俱滅,唯留下那不可言說的幻美真實的存在。無題的絕美是詩人最後的舞,是詩人漸漸絕望的美!“詞林枝葉三春盡”,“鳥啼花落人何在?”

八、 作業。同步作業本上的練習。

九、 教後記:

1、 實踐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學生學教材,老師教教材的做法;

2、 倡導了自主自學的學習風氣。課堂大開放,讓學生自己感悟,老師不必爲控制課堂而感到吃力,講一講,變成了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

理解了李商隱詩歌的迷離風格,學習了多種表達技巧,強化了文言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習了標點符號的運用。

十、補註:

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着兩字。是一首廣爲傳誦的有人認爲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爲可能別有寄託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計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爲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

3、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思念親人。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眷戀。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爲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衆說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4、 鑑賞要點

構思新奇

開頭寫錦瑟訴說“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5、朦朧美(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清新的語言,工巧的用典)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 馬嵬(其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結合讀過的詩,回憶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藝術創作。

(2)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訓練誦讀能力,體會李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2)通過寫“我所知道的李商隱”訓練蒐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體味詩人獨特的人生際遇。

(2)深刻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特別是對比襯托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正確把握詩人對唐玄宗的評價,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

  【教學方法】

以誦讀感悟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充分交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這樣描述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又這樣敘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被殺的情形,詩歌這樣講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去世後,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今天我們學習李商隱的《馬嵬》,看看李商隱如何評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

二、課文簡介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極真切地寫出兵荒馬亂的情狀,在多方對照和詠歎中,着重責備玄宗荒淫致亂的行爲和爲保全自己而犧牲貴妃的不義之舉。此詩諷意深而用筆細,在衆多詠馬嵬的詩歌中,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屬別開生面之作。

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於敘述史實,平實無華。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揮,寄寓懷抱。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蹟結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亂,總之是以史爲鑑,多抒發興亡之慨。

三、詠史詩鑑賞流程:研讀詩句→弄清史實 →體會意圖 →領悟感情→分析寫法→評價內容

四、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2.學生齊讀課文。

五、分析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