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教案

《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學習目標

《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教案

1.瞭解神話的特點,培養閱讀古代神話的興趣。

2.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3.掌握“走”、“堙”、“廢”、“濟”、“溺”等實詞在文中的意思。

  知識點精講

作者

1.《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獨特的古代著作,包含歷史、地理、民族、神話、宗教、生物、水利、礦產、醫學諸方面的內容,被譽爲我國早期百科全書。

《山海經》的性質,歷代說法不盡相同。《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形法類,東漢班固則列入術數類,而劉秀歆則認爲《山海經》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晉郭璞很推崇《山海經》,認爲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獻。至明代,胡應麟認爲《山海經》爲“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然而大多數論者認爲《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地理價值最高。

當代學者比較一致認爲《山海經》是由幾個部分彙集而成,並非出於一人一時之手。

《山海經》的今傳本爲18卷39篇,其中《山經》(又稱《五藏山經》)5卷,包括《南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共21000字,佔全書的2/3。《海內經》、《海外經》8卷,4200字。《大荒經》及《大荒海內經》5卷,5300字。晉郭璞作注,其後考證註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

2. 《淮南子》簡介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漢書?藝文志》列《淮南子》爲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爲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該書共21篇,書中內容除道家思想外,還兼收了儒家、法家、陰陽家之言。范文瀾先生說:“《淮南子》雖以道爲歸,但雜採衆家,仍表現出一定的事例傾向。”

3.劉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少子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淮南厲王因“謀取”獲罪,流徙途中絕食而死,後淮南厲王的封地被一分爲三,劉安被策封爲淮南王。劉安曾羅致賓客數千人,內中不乏碩學之士,共同編定《淮南子》一書。最後一篇名《要略》,是全書的序言。從《要略》看,全書寫作有統一的計劃和安排。但從內容看,並未完全統一。《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雜家”是有道理的。

  題解

《夸父逐日》這則故事,主要來源於《山海經》和《列子》的記載,教材選自《山海經?的海外北經卷八》。夸父追趕太陽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類瞭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夸父逐日表現了先民的英雄氣概,而他渴死後柺杖化作一片桃林,讓人們乘涼解渴,又表達了先民造福於人類和後人要繼續完成他未完事業的決心。這則神話還體現了原始人瞭解太陽奧祕的強烈願望。它所表達的精神讓人振奮和鼓舞。

《精衛填海》選自《山海經?北山經》。精衛本是炎帝的女兒,因遊海遭遇風浪,溺水死亡。死後化爲一隻鳥,名叫“精衛”。它的形狀像烏鴉,頭有花紋,白嘴紅足。它憤恨大海奪去了自己的青春,從西山銜來樹枝和石子,發誓要填平東海,使它不再興風作浪危害人類。精衛的故事悲切而壯麗,這隻小鳥鍥而不捨。一點一滴地從事征服海洋的工作,這正是中華民族銳意進取的精神象徵。

《女媧補天》選自《淮南子卷六?覽冥訓》。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爲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字詞

 詞語積累

是:這 逐:追趕 走:跑 文:花紋

狀:形狀 滋:淹死 故:所以 爲:變

堙:堵塞 極:屋脊 攫:抓 濟:拯救

淫:過多 九州:“中國”的代稱

兼覆:把一切都蓋住 周載:把一切都裝起

  【參考譯文】

《夸父逐日》譯文: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衛填海》譯文:

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爲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女媧補天》譯文:

遠古的時候,支撐天四邊的柱子折斷了,九州(中國)的土地崩裂了,天不能完全覆蓋大地,地也不能完全承載萬物。熊熊的大火烤着整個大地而不熄滅,洪水四處氾濫。野獸吞食善良的人民,兇猛的鳥抓食老弱之人。於是天上的女神婦女媧,冶煉五色的石頭來被破漏的天空,砍斷海里的大鱉的足當作支撐天的四個柱子,殺死肆虐的黑龍對古代中原黃河流域一帶的危害。焚燒大量的蘆葦,用蘆灰來阻止氾濫的洪水。由於補了天,修復了撐天的四個柱子,阻止了氾濫的洪水,使中原一帶太平,這樣兇猛的害蟲都死了,善良的人民得以享受太平的生活。

 課文結構

1.《夸父逐日》描寫了夸父“與日逐走”、“飲於河渭大澤”、“棄杖爲林”三個情節。

2.《精衛填海》描寫了精衛的外貌,交代了它的來歷,描寫了它填海的行動。

3.《婦女媧補天》描寫了自然環境及災害,女媧補天的過程及補天的結果。

 寫作特色

古代神話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奇特,常常運用誇張的手法敘述故事,塑造人物,其文字非常簡潔。神話常常用幾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就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如此簡短的故事還常常包含着對話等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

《夸父逐日》全文不到四十個字,卻爲我們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神話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夸父“與日逐走”、“飲於河渭大澤”、“棄杖爲林”三個情節,形象生動感人。

《精衛填海》也不過七十幾個字,既描寫了精衛的外貌,也交代了它的來歷,故事顯得悽美感人。

《女媧補天》是三個神話故事中篇幅最長的一個,但也只有九十來個字。神話極富想像力,用誇張的手法刻畫了一位關心人民疾苦,善良、聰明、勇敢的女性形象。故事運用十分精練的筆法,對自然環境及災害、對女媧補天的過程及補天的結果作了生動的描寫。

 難點精講

1.學習古代神往有什麼現實意義?

神話表現的是先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以及他們的理想和願望。這些神話之所以流傳之今,廣爲傳誦,主要在於他們表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引起了人們的共鳴。神話是極好的弘揚民族文化、發揚民族精神的教育資源,並具有極大的認識價值。這三篇神話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應結合當今時代的特點及中學生的實際,加以開發性的利用。此外,三篇神話都富有表現力,在寫作上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2.夸父、精衛、女媧這三個人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處:三個形象均表現了中華民族善良、執著、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

不同處:夸父和婦女媧屬於神力無比的英雄,他們的故事非常壯烈;而精衛卻非常弱小,她身上的品質更多的是善良和執著。同時,夸父是男性的形象,而精衛、女媧是女性的形象。

3.三則神話的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明確:有區別。《夸父逐日》和《女媧補天》感情比較濃烈《精衛填海》感情要哀婉一些,顯得悽美。

習題詳解

第一題:1. 夸父表現了先民的英雄氣概和勇敢、執著、頑強的精神品質。

2.女媧與夸父都是爲了造福於人類,都具有勇敢、頑強的精神。女媧更多的是對自然災害的鬥爭,表現出在災害面前的大智大勇;夸父還體現了原始人瞭解太陽奧祕的強烈願望。

3.表現了精衛善良、執著、頑強的精神。

第二題 這三則神話運用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以簡潔的文字塑造了三個善良、執著、勤勞、勇敢的形象,表達了人民探索自然奧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第三題 1.競爭 2.淹沒在水裏 3.壞 4.幫助

第四題 略

第五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