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大綱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那麼《阿長與山海經》好的教案怎麼寫?以下僅供參考!

八年級語文上冊《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長媽媽是一個怎樣人?

2、把握課文中作者情感變化過程,學習欲揚先抑表現手法?

3、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什麼樣性格特徵。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語句,學習欲揚先抑表現手法。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複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疏懶 懼憚 孤孀

2、教師蒐集資料,準備製作幻燈片,採用多媒體教學。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精讀思考——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也可採用講講、讀讀、議議方法。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基礎上,採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怎樣性格特徵。找出表現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度變化語句,學習欲揚先抑表現手法。這一課時主要任務是整體感知,把握長媽媽性格特徵。第二課時,通過對課文前半部分種元旦吃福桔和長媽媽繁瑣規矩描寫,以及長媽媽講長毛故事分析,體會作者在這些充滿貶義文字後面,對阿長同情與懷念。先分析阿長與山海經故事,體會長媽媽善良仁慈和對我關心愛護之情;再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生活中像阿長一樣普通人感想和思考。這一課時主要完成任務是重點段落研讀以及課外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時光,因爲那時我們天真無憂。當代作家馮驥才在他文章寫道:“我上高中時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鄉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書。往昔美好故事,親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鮮活花瓣夾在書頁裏,再翻開都變成了乾枯了回憶。誰能使過去一切復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摯友,媽媽烏黑捲髮,久已遺失那些美麗書,那跑丟了藍眼睛小白貓……還有快手劉。”我們熟悉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也寫過《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關於他童年文章,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將美女蛇故事講得生動而又詭祕人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寫他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

二、檢查預習

檢查字詞預習情況,重點檢查“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

三、整體感知

(一)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小組自由討論。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 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並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阿長性格特徵,再總結歸納阿長形象。

3、依照文中時間次序畫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感情態度詞句,對比前後感情有什麼變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方法?

4、作者對阿長有着怎樣思想感情?

(二)師生共同討論歸納。

要點提示:

1、適當引導,大概意思正確即可。從記敘事件篇幅長短、情節具體程度及表達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文章寫了:“長媽媽”名字來歷。長媽媽喜歡切切喳喳。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桔,還教給我很多道理。給我講長毛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引導歸納,師生共同小結:

長媽媽名稱來歷:先前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後來他回去了,我那什麼姑娘纔來補他缺,然而大家因爲叫慣了,沒有再改口,於是他從此也就成爲長媽媽了——地位低下,連個像樣名字都沒有。隱含着作者同情。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方或自己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母親問起這事時,他不開口。但到夜裏依然如故——不拘小節,質樸,有些愚鈍。

元旦吃福桔,將福桔“塞在我嘴裏”——歲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祝福。

交給“我”很多道理——也是出於對“我”關心愛護。

講“長毛”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無知和純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篇幅和非常具體細節描寫,作者只是隨意告訴阿長《山海經》事,他卻真買了回來,令作者對他產生了衷心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缺點,但更有着純樸、善良、仁慈美德。

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關心愛護品質:從他“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道理和後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他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3、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師生共同明確,作者對他“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對他繁瑣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後對他講長毛故事產生“空前敬意”,但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心意,因爲“這種敬意”,後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後他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敬意”,因爲作者說:書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纔有作者後來真摯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後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祝福:“仁厚黑暗地母呵,遠在你懷裏永安她魂靈!”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人物形象給人意外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就叫先抑後揚寫法。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4、縱觀全文,作者 顯示“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純樸熱情、善良仁慈、關心小孩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