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劉楨《贈從弟》優秀教案大綱

劉楨《贈從弟》優秀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教材分析】

劉楨《贈從弟》優秀教案

劉楨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從弟》三首。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寫得豪邁凌厲,頗有“挺立自持”、“高風跨俗” 的氣概。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氣。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松柏堅貞挺拔的本性。這種精神和氣骨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誦讀《贈從弟(其二)》。

2.瞭解建安時期劉楨的寫作風格。

 過程與方法

1.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2.通過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詞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學習分析古詩詞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從中受到啓迪,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教學重點】

1.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品味法

指導學生朗讀詩歌。“高聲誦讀以昌其氣,緩聲慢讀以玩其味”,用心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2.描述法

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語言體會詞作的內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建安時期文壇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詩人,爲中國詩歌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在那個戰火頻繁,動亂不斷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氣”而著稱的“建安風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詩又以氣盛見稱的則是劉楨。因此,本文將通過賞析劉楨的《贈從弟(其二)》來粗略的感受建安詩歌悲涼慷慨的精神。

二、作者簡介

劉楨(?-217),字公幹,存詩二十餘首。他同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揚並稱“建安七子”。他在當時甚有詩名,曹丕即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鍾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

 三、解讀課文

1. 誦讀《贈從弟(其二)》

(1)學生通過範讀視頻,劃分停頓。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高聲誦讀以昌其氣,緩聲慢讀以玩其味”。

(3)做背誦指導。

2. 詩文註釋

從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風聲。 罹:遭受。

凝寒:嚴寒。

3.聯繫註釋,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着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內容研討:

(1)教師提問:

a. 《贈從弟》中,描寫勁鬆與狂風對抗的詩句是哪句??

b.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兩句繼承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c. 詩中直接描寫松柏“本性”的詩句是哪些句子?

d.詩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2)學生討論。

(3)學生髮表意見,教師總結指正,必要的時候,教師要予以講解。

(4)答案提示:

a.“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b.“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也。”

c.“松枝一何勁” ,“終歲常端正”。

d.“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教師總結:縱觀全詩,詩人運用松柏這一形象來勉勵從弟,通過對風雪的描寫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整首詩聲色俱佳,極富有氣勢,充分的體現了其“仗氣愛奇”、“壯而不悲”的特色。

 四、佈置作業:背誦這首詩,課後查詢有關建安七子的相關資料。

自我問答:

問:如何理解詩歌第一句的寫法?

答:詩歌開篇就描寫出松柏樹的整體形象,“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前半句僅僅交代了松柏的挺拔,然而詩人筆鋒一轉,寫谷中瑟瑟寒風,不但交代了環境的惡劣,同時一下子就將松柏的形象烘托了出來,更生動的體現了“亭亭”二字的效果,顯得極有聲勢。這種先交代主體再寫背景的逆反寫法起到了很好的強調作用,展現了松柏聳拔而起,“突兀撐青穹”的雄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