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第一篇:《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雖然不長但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科學知識:生物學、物理學、化學、進化論等。作者用一句歌詞做爲題目,既提示文章的中心,又引起讀者的興趣,又統帥全篇,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文章主題部分析花形成紅色的原因,按照事物本來的條理,揭示它的本質屬性、發展過程及其變化規律。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文章脈絡分明、節奏明顯。該文的重點在於學習它的嚴密而精巧的結構安排,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深入淺出的解釋說明科學道理。

課前我充分查找資料,巧妙設計問題,精心備課。通過這節課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課重點。本課的難點在於作者在說明“花兒爲什麼這樣紅” 時運用了多門學科的科學知識,有些知識八年級學生還沒有學習到,因而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怎麼辦?我冥思苦想,最後我決定從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借來一些藥品和器皿,給同學們做幾個演示實驗。文中提到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花紅的基礎是花的細胞液裏有一種花青素,它是首要因素,是“物質基礎”,然後用三個句子分說含有花青素的細胞液呈酸性、鹼性或中性時,花朵就相應地呈紅色、蘭色或紫色,最後用一句總說強調花青素這種物質基礎對花朵呈現紅、蘭、紫色所起的決定作用。

爲什麼會變?是怎麼變的?是真的嗎?只有讓同學們親眼看到這些奇妙的化學反應和光怪陸離的物理變化,他們才能夠真正理解文中的難點。所以我就取一試管放入氫氧化鈉這一無色溶液,然後加入少許酚酞,兩種本來無色的溶液遇到一起變成了紅色,再加入一些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物就變得更紅了,加得越多變得就越紅,最後變成了墨紅色。同學們都驚呆了,瞪大眼睛看着我做實驗,這個時候我告訴他們這其中的奧祕:酚酞遇到鹼性變紅,鹼性越強就越紅。然後我又取一干淨試管加入另一種無色溶液——鹽酸,然後再加入一些石蕊,無色溶液變蘭了。做完這個實驗我給他們講這也是化學反應的一種。

在第五段中文中又提到了太陽光經過折射後可以分成赤、橙、黃、綠、青、蘭、紫七種顏色,這一點學生理解也有難度。我拿了一個三棱鏡站在教室門口轉動三棱鏡,讓一束太陽光從三棱鏡中穿過,教室中就有一束七彩光。經過這些實驗學生們既弄懂了文中所說的“花兒爲什麼這樣紅”,也瞭解了一些化學反應並對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

文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等;語言準確嚴密。從我設計的問題中可以看到學生們能很好掌握這些特點。說明順序:在說明花青素的作用時,依照從裏到外的順序。接着談生理現象的時候,依照從先到後的順序,因爲如果不是首先具備自己的本能,就談不上進化。至於自然選擇中有風媒花到蟲媒花,繼而到人工選擇,都遵循事物本身變化的客觀規律。終篇是水到渠成,有理有據地回答了“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這一課題。可謂首尾開闔,繁簡攲正,各極其度,給人以章法嚴謹完美的感覺。

通過本節課學生能略知其中的甘苦,能品味其中的佳處,在開拓思路和有條理地結構文章方面獲得了可貴的啓迪。學生們也瞭解到許多養花的知識,引領學生選擇兩三種自己喜歡的花,親自栽培,定時觀察,注意花的點滴變化,並堅持做好觀察筆記。將本文的學習與調查實踐,動手實踐結合起來,體現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第二篇:《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是一篇經典的事理說明文,在擬題上也很有特色:“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本是一句歌詞,在這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

課前備課時設想主要抓住說明文的幾個要素來進行教學,即說明的內容、說明的方法、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新課展示目標後,出示自學指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梳理文章結構,分析文章的說明順序,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然後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課文的結構,再分別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說明,並體會說出文章的說明順序。這一階段的教學時間大約佔了16——20分鐘左右,學生參與了討論,參與了學習過程,但是在展示階段不夠積極,尤其是說明方法的展示,完成質量不夠好。

探究題是說說文章標題用一句歌詞的好處是什麼,學生能指出揭示文章的中心和富有吸引力兩點。在這一環節我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引導,並給出了比較完整的的答案,讓學生的'認識更完整。拓展部分是讓學生以課文爲例,說說生活中你還知道那些“爲什麼”,這一階段學生展示的還不錯。然後用當堂檢測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束語後佈置作業。整個教學環節總體給人的感覺是說明文的各知識點都基本涉及到了,各環節設計也不錯,有課內向課外的延伸,使學生激發愛科學的興趣,也貫穿了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

不足之處是: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前面的環節尤其是梳理結構時間過長,可調整爲學生簡單梳理,教師板演可能會好一些,後面探究和拓展環節因時間關係趕得有些急,展開的不夠充分,但是學生板演也是一種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可更合理地設計一下這種教學模式。從這節課中也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夠強,預習的效果也不太好,教師的課堂預設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備課要注意更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深挖教材,備課要更充分,考慮得更全面一些。同時也要加深自己的業務修養,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

  第三篇:《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反思

教《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從設計流程與實施情況看,我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讀――悟――疑,從整體來解讀。關注“學生以什麼方式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質疑權,我發現學生的心得與質疑集中起來就是自己要講的問題,教學不是設環設扣引學生入甕,而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自我發現,這對學生來說是快樂的事,對我而言也是種享受。

我的預期效果是學生能自主思考,順暢地與他人交流,從他人的發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讓空氣充滿思想。所選片段可以看出學生從標題入手,就文章的表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生成新問題,同時引發我的關於擬題的聯想。教學相長,師生與新課程共成長是我的真切感受。

不過,學生困難學生仍然少有心得,難有疑問,難以參與到我的教學對話中來,平時雖有意關注這些學生,但在課堂上,出彩的機會還是被突出者佔領。今後當特別注意。

〖課後點評〗

本案例是老課文新教法。指導思想、設計思路清晰,教學反思具有獨到的感悟。

能積極地將課改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重視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進行發現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遵循閱讀教學規律,堅持文章閱讀的整體性原則,採用“讀――悟――疑”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理解、領悟課文,有效地培養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自主閱讀能力。而關注孩子的終身學習,關注孩子的未來發展,正是我們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