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文言文《山市》說課稿彙總

文言文《山市》說課稿彙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山市》公開課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文言文《山市》說課稿彙總

大家好!

我叫周陳莉,來自建德市壽昌初級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山市》。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儘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 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 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 情境設置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課都在具有神祕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採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 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爲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爲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 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 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 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①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爲圖景的空間想象力。③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 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 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 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 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啓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 畫圖法

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1. 創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爲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後,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爲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③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爲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 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信息,並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並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麼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並談談創作的設想及過程。

4. 拓展延伸

這麼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5. 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後讓我們迴歸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 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山市》優秀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及重難點設計

《山市》是我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文,他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奐山山市從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和“崇尚真知科學的態度”本文所在的單元主要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興趣,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及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爲:1、欣賞神奇、壯麗的山市幻景2、培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難點:山市形成的原理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應用

朗讀指導法、圖文共賞法、以圖釋理法

朗讀指導法:朗讀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朗讀達到培養語感、以讀促解的效果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品語言,四讀有體悟

圖文共賞法:就文繪圖,以圖悟文,達到圖文滲透,發揮插圖的綜合效應

以圖釋理法: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演示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同時引導學生蒐集、處理信息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誘發興趣,導入新課

1、展示煙臺海市蜃樓奇觀圖片,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導入

2004年1月30日中午,人間仙境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臺山上,數百市民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目擊者煙臺一中高一學生張海夢描述說:11時45分,煙臺山上空雲霧瀰漫,雲霧中山、海、樹等景觀不時交替出現,人間仙境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臺山上,連閣上的琉璃瓦和石雕等,也清晰地浮現出來10分鐘後,海市蜃樓消失真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同學們想不想親自感受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筆下的《山市》

(採用這種導入,不僅引發學生興趣,而且印證了這一現象的真實性,爲對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做好鋪墊)

2、簡介作者(投影)

(二)、明確學習重點:(屏幕顯示)

1、欣賞神奇、壯麗的山市幻景

2、培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課文學習:

自主學習

1、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句讀

2、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給大家範讀一遍課文(師生共同評析,師指導,把握節奏,讀出情感)

3、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不解的詞句學生間互相解答,師重點點撥

4、請結合下列詞語,同位之間複述山市變化的情況看誰複述的生動形象、傳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5、師生齊讀課文,力求讀出“驚疑”,讀出變幻的層次,讀後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合作學習:

1、文章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變”字在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從時間的角度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① 文中出現了哪些表時間變化的詞?

② 這些表時間的詞語描繪了山市什麼樣的變化特點?

抓住時間詞語的順序引導學生體會山市變化的迅速從景物本身變化的角度分析可分解爲以下幾個問題

①寫了哪幾個主要景物?

②這些景物在變化有什麼特點?

(景物 塔(孤) 宮殿(數十所) 城郭(六七裏) 危樓(惟)引導學生抓住主要景物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變化體會畫面的神奇、壯麗)

③綜觀山市,作者描繪了幾幅圖畫?請你試着給這幾幅畫起個名字

(孤塔宮殿、城郭恢宏、危樓出沒)

2、你最喜歡哪一幅畫面,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採用你最擅長的方式(繪畫或語言文字)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師讀第二幅畫面,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的想象力

① 城內都有什麼樣的樓、房、街?

② 這些地方有人嗎?他們穿着什麼樣的衣服,在做些什麼?

作者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引發出大家想象出如此豐富的圖景,猶如欣賞我國的《清明上河圖》(展示“清明上河圖”)

③學生自由創作所喜愛的畫面,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在比較、鑑賞中加深對神奇、壯麗畫面的體會

師結:畫面再豐富,再形象,它畢竟是有限的,在語言文字中的畫面或許會更美,因爲它爲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可謂“此時無畫勝有畫”望同學們要善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本美的事物變得更美

探究學習:

巴爾扎克說:“問號是開啓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凡是我們都要問個爲什麼,請你大膽的就課文提出自己的疑惑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邑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縣誌》載有八景:鄭公書院、季子石橋、萬山石橋、豐水牧歌、梵剎浮圖、文廟古檜、般陽曉鍾、崑崙山色)

2、文章最後一句話能否刪去,爲什麼?

(印證山市的存在)

3、爲什麼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爲“鬼市”?能否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展示光的折射原理圖,增強學生的科學認識)

師結:現實生活中會有許多神奇現象,對於這些我們不能盲從,應多問個爲什麼,在科學領域裏尋求答案,或許不久你就會成爲“百事通”、“科技大全”

(四)拓展練習: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借鑑本文的寫法,用文字描繪出來

(五)作業佈置:(選擇你喜歡的、能做到的去做)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神奇而壯麗的山市

2、查一查山市或海市的故事,讀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

3、收集自然界神奇現象的材料,尋求一下解決的辦法

 四、板書設計指導思想及原則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使複雜的內容明確化

設計原則:求實、求新、求精

附板書:

山 市

蒲松齡

孤塔 城郭 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