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彙總10篇

語文說課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彙總10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講的是滑稽辯士淳于髡智勸齊威王的故事,成語“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風趣,就如同漢代的東方朔。他巧言善辯,詼諧機智,令人折服。司馬遷曾高度讚揚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齊威王橫行,豈不偉哉!”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認識瞭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類”。

二、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積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熟讀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3、品讀文本,賞析諷諫藝術。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和品讀,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賞析諷諫藝術。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生活,採取巧妙的方式以獲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學習淳于髡能爲國家與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義執言的優秀品質。

在學生學習基礎上,制定:

教學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賞析諷諫藝術

三、教學方法

誦讀涵泳,啓發誘導。以誦讀帶串講文言文文本,以誦讀帶整體感知文本,以誦讀完成對文本人物的分析。

四、教具及課時安排

擬使用多媒體課件

擬採用一課時完成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一位教授在做講座時,看到會場上傳來的一張紙條上寫了“無聊”兩個字,愣了一下,微笑着說道:“哪位先生署了名卻忘了問問題?”教授這一幽默,既顯示了自己的風度,也給了對方留有餘地的反諷。假如教授當場發怒,那便有失風度。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主人公遇到了比教授更爲棘手的問題,我們看他是如何處理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淳于髡》。(目的是用懸念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

2、重點字音

贅(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n)不蜚(fi)十駟(sì)

齎(jī)金禳(ráng)田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

3、學生朗讀

4、簡要概括每段內容大意。

第一段:智諫威王發奮圖強。

第二段:出使趙國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諫齊王戒奢

第三環節:文言知識積累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疏通文意,並總結歸納本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學生分組歸納,師生共同補充、完善。

備要: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鳴通“飛”

(2)諸侯振驚通“震”,驚恐

(3)汙邪滿車同“污”

(4)威王大說通“悅”

(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6)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通“鎰”

(7)合尊促坐通“樽”

(8)髡嘗在側通“常”

2、古今異義

(1)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古義:言談辯捷今義:(言語動作)引人發笑

(2)未嘗屈辱古義:折服侮辱今義:受到壓迫和侮辱

(3)執法在傍,御史在後古義:指監視酒政的人今義:執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語古義:個人情感今義:私人的交情

3、一詞多義

(1)淳于髡說之以隱勸說(動詞)

(2)笑豈有說乎說法(動詞)

(3)威王大說喜悅

(1)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用於判斷句,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語氣詞)

(2)今者臣從東方來用於時間詞後,表示“……的時候”(代詞)

(3)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用於動詞、形容詞後,指代人或事物(代詞)

(1)歡然道故舊的事情

(2)故曰酒極則亂所以(連詞)

(1)淳于髡說之以隱用(介詞)

(2)以諷諫焉來(目的連詞)

(3)以髡爲諸侯主客把(介詞)

4、常見實詞

(1)沉湎不治管理(動詞)

(2)齎金百斤攜帶(動詞)

(3)冠纓索絕斷(動詞)

(4)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增加(動詞)

(5)趙王與之精兵十萬給(動詞)

(6)奉觴上壽恭敬地捧着

(7)後有遺簪丟失(動詞)

(8)日暮酒闌盡(動詞)

5、常見虛詞

(1)數使諸侯屢次(副詞)

(2)國且危亡將要(副詞)

(3)左右莫敢諫沒有誰(無定指代詞)

(4)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就(副詞)

(5)惡能飲一石哉怎麼(副詞)

(6)不過一斗徑醉矣就(副詞)

(7)若親有嚴客如果(假設連詞)

(8)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大約(副詞)

6、詞類活用

(1)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動用法)

(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使……吃驚(使動用法)

(3)先生少之乎認爲……少(意動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判斷句)

(2)淳于髡說之以隱(狀語後置)

(3)侍酒於前(狀語後置)

(4)止王之庭(省略句)

(5)賜酒大王之前(省略句)

第四環節:課堂練習

找四位同學爬黑板翻譯重點語句。

1、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

2、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

4、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五六鬥徑醉矣。

答案:

1、官吏們怠工腐化,諸侯國一起來犯,齊國即將危亡,就在朝夕之間了,左右沒有一個敢諫諍的。

2、齊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帶上贈送的禮品黃金百斤、車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帶子全都斷了。齊王說:“先生嫌它少嗎?

3、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喝一石呢?其中奧妙能聽聽嗎?”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沒見面了,突然相見,歡歡喜喜說起往事,互訴衷情,喝到大概五六鬥就醉了。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在熟讀課文,翻譯語句的基礎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內容的要點,下節課我們將對文本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探究,進一步瞭解淳于髡這個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以及文章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檢查上節課所學內容,簡單提問學生掌握情況,並適時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文本探究

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第1自然段中講述“大鳥三年不蜚又不鳴”用意是什麼?

暗示齊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處理政事懈怠混亂,國且危亡,而齊威王就像大鳥一樣,三年不蜚不鳴,沒有任何措施。

2、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個怎樣的君王?

齊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諫,最後淳于髡對齊威王說:“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齊威王的回答來看,他並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來觀察瞭解現實情況,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行動。最後,齊威王以對內賞罰分明,對外精兵出擊。在他的統治下,齊國繁榮了幾十年。可見,齊威王是一位善於納諫,有所作爲的君王。

3、第2自然段的隱語在向齊威王暗示什麼?

以“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齊威王暗示:“送給趙國微薄的禮物卻想達到向趙國求得救援大軍的目的”是不現實、不可能的。

4、從全文來看,淳于髡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爭勢利”,“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機智聰敏,能言多辯,爲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義執言,善於緣理設喻,察情取譬,巧妙靈活地批評諷諫統治者。

第三環節:寫作特點

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是本文最大的藝術特色。淳于髡善於用暗示性的隱語來達到勸諫的目的,既娛樂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國大業,一舉兩得。文章在記錄這些隱語時,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徵,使一個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躍然紙上。

學生閱讀課文,試從文中找出一處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進行鑑賞。

例如第三段裏淳于髡借飲酒之機巧妙諷諫齊王戒奢(罷長夜之飲)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對話描寫:首先淳于髡以“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間言吊起齊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而聞乎?”;然後,淳于髡“順水推舟”,借題發揮,先爲齊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後,再水到渠成地導出“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的道理,來達到勸諫的目的。這一番對話,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種不同的飲酒的場景,精彩之至,讓人聽了宛如身臨其境,既表現了淳于髡的機智聰明、隨機應變,也表現了他的詼諧幽默風趣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對課文進行了賞析,我們分析了淳于髡的性格特點,賞析了本文的寫作特色,就是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希望同學們學習淳于髡能爲國家與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義執言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要學會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生活,採取巧妙的方式以獲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第五環節:當堂練習

閱讀《淳于髡諫伐魏》,然後完成後面的問題。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廬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廬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兔犬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衆,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1、把這篇短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2、簡要談談你的讀後感(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翻譯:

齊國要進攻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道:“韓子廬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逡是四海之內最狡猾敏捷的兔子。韓子廬追趕東郭逡,三次繞着山跑,五次翻過山頭;兔子在前面疲勞了,狗在後面也疲勞了,狗和兔子都疲憊到極點,各自死在那個地方。種田的老人見到了它們,沒有任何勞苦就據有了那成果。現在齊魏長時期武力對抗,而使他們的軍隊疲勞不堪,使他們的人民極其睏乏,我擔心強國秦、大國楚緊跟在後面,得到了種田老人(得到的)那種成果。”齊王恐懼了,謝辭了將軍,讓士兵休息。

2、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爭,可謂大功一件。我們也要學習淳于髡那種敢於勸諫、善於勸諫的風格。

齊王的知錯就改,從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上和生活中也要有這種知錯能改的精神。

六、板書設計

齊威王:善於納諫,有所作爲。

淳于髡:機智聰敏,能言多辯,

仗義執言,緣理設喻,

察情取譬,借事託諷。

七、教學反思

本文不長,故事情節簡單,人物形象鮮明,容易理解和把握。第二課時處理完後可能會剩餘一些時間,這些時間可以讓學生趁熱打鐵,把第三段背下來,以增強學生文言文的語感。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社中語室組織編寫的三年制初一語文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很適於作爲典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更快。”這篇課文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經驗出發,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經過小組學習和師生互動,在成就自我當中讓學生帶着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

二、說學情:

《看雲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關心的甚少,瞭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並且願意合作,善於合作,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及本單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本文的知識性強,但並不深奧,所以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本文的語言也很生動,因而在學習中要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本文的結構層次條理清楚,學生中要教給學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過程及方法:教師在教此文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拿起書就說這是一篇說明文的這種傳統的舊的教學方式,因爲新課標、新教材明確要求要淡化文體,學習中應練習快速閱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當主人,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爲學生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析教法: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要儘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信息,從讀中探究科學知識的神奇與奧祕,從讀中體會生動活潑的語言的妙處,從讀中開啓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展開豐富的聯想。這裏所說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快速默讀與大聲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快速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大聲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爲了體現語言的節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爲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除了讀這種方式以外,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從說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說中鍛鍊學生的膽量,從說中獲取教材上所沒有的課外知識。總之,在說中培養學生自主、大膽探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篇課文的教學用四個步驟來完成。

(一)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激趣是一個教學中不可小覷的環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的困難他也願意去克服,學起來自然主動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靈活多樣,講故事、猜謎語、聽歌曲、看掛圖等不一而足。在教學本文時,可啓發學生猜以下有關自然現象的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清,模樣最花哨。”並由此謎語順暢引出新課學習《看雲識天氣》。

(二)師範讀課文,學生儲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知識的獲得直接讓學生在書上找,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老師讀,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培養迅速提煉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這樣設計此環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不看書,專注的聽老師讀的內容,並隨時記下聽到的內容要點,然後全班交流聽記情況,交流時,教師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或補充。

(三)快速瀏覽,鞏固獲得的信息,準確概括內容要點: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並列出內容提要。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並準確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爲後面的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對已經提煉的主要內容做更深入的瞭解,並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內容提要。然後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內容提要,相互學習補充。最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全班交流。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複習

1、 同學們,我們之前學了哪幾個單韻母?

2、 單韻母家族還有其它三個兄弟姐妹,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今天一起來和它們交個朋友好嗎?

3、 (板書)i、u、ü,它們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朋友,但是它們比較害羞,都躲在圖畫中,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⑴ 我們的第一個新朋友 i 藏在哪裏了?爲什麼你認爲它藏在那裏

① i 的發音和衣服的"衣"相同

② 圖畫上,衣服的鈕釦很像 i 的形狀

⑵ 還記得四聲歌嗎?我們給 i 加上聲調來讀一讀(投影):

一聲高高平又平 ī ī ī,二聲就像爬山坡 í í í,

三聲下坡又上坡 ǐ ǐ ǐ,四聲就像下山坡 ì ì ì。

加上聲調的 i 有什麼變化嗎?

──少了一點,你們想一想爲什麼呢?你能告訴我們其中的故事嗎?

參考:i 是有禮貌的孩子,它遇見聲調大哥哥就會摘帽行禮問好 。

⑶ 我們一起看看小 i 的家住在四線格的哪裏,(範寫)小 i 有一頂小帽子,但我們先不要放小帽子,先讓小 i 的身體住進去,住到中格後再把小帽子放在上格。

⑷ 把小 i 送回家後,我們再看看另外兩個新朋友躲在哪裏?──烏鴉的窩和鯉魚吐的泡泡

u 和 ü 長得像嗎?沒有眼睛的讀 u,我們閉上眼睛試一試,沒有眼睛只能感到世界一片烏黑,所以沒有眼睛的是 u。u 加兩眼變成 ü,因爲小鯉魚有兩個小眼睛。

⑸ 加上聲調的它們又怎麼讀呢?請小老師帶度四聲歌並做動作。

⑹ 我們也把它們送回家,知道它們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嗎?怎樣把它們寫漂亮(範寫)學生描紅,跟寫。

⑺ 齊讀帶聲調的 i、u、ü。

第二課時

一、複習

抽讀卡片,複習帶聲調的單韻母;然後齊讀。

二、同學們

你們有遇到過同名同姓的人嗎?雖然他們名字相同,但是他們並不是同一個人。在漢語拼音的世界裏,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有些拼音字母的讀音很相似,甚至相同,但它們是不同的字母,有不同的用途。今天,我們介紹一個漢語拼音的大家族,你們知道是哪個家族嗎?對,就是聲母,它們派了兩名代表來和我們一起上課。

1、(課件)"我叫大 y,我叫大 w,你們能在圖中找到我們嗎?

2、你們能幫我們找一下同名同音的韻母朋友嗎?

3、齊讀y、w

三、連線練習

1、y i w ü u

2、教讀兒歌:大 y-y,小 i-i,大 y 小 i 在一起,組成整體認讀音節 yi。

大 w-w,小 u-u,大 w 小 u 在一起,漢字注音就讀 wu

3、y 還可以和誰相連呢?yu 猜一猜怎樣讀?

小ü的眼睛不見了,這是爲什麼呢?你能想像一下,編個故事嗎?

教讀兒歌:小 ü 見大 y,脫帽行個禮,摘掉帽子還念 ü

四、"聽指揮"遊戲

分別貼出 yi、wu、yu,老師拍一下手掌讀第一聲,拍兩下讀第二聲,如此類推。小組比賽,比一比哪個反應最快,又讀得最準。

五、教寫 y、w

語文說課稿 篇4

設計理念

(點課件)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真正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逐漸發現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設計《美麗的小路》這課時,我注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教材,包括利用自讀、互讀、評讀、角色讀、表演讀來完成這一目的,我還通過想象、感受、課件展示、蒐集信息、調查實踐等形式來達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目的。

教材分析:

(點課件)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從美麗、乾淨變髒,最後又恢復美麗的變化過程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纔有美好的生活。本文圖文並茂,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徵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點課件)這堂課我想讓學生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先、幹”等6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以及心情變化。更要以文爲鑑,懂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爲爲難的地方。通過反覆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點課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一年級學生好動,表現慾望強。身臨其境更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情境體驗法、啓發點撥法相結合的教法。充分體現教材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三主”活動。

學習方法

(點課件)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爲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我主要要採用觀察法、自主體驗法、合作交流法來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培養孩子學習語文的能力。

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點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採用情境導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後,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想說什麼?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着說說這兒美麗的景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點課件)1、播放多媒體動畫,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看邊聽,在這美麗的小路上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由練讀,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並讀給小組同學聽。

三、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只有認識了字才能更流利地讀通課文。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識字方法

(點課件)

1.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文中圈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給生字注音,然後在小組內多讀幾次,互幫互學讀準字音。

2. 檢查識字情況:①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孩子比賽叫她們的名兒。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讀。學生由於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於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願學習。③根據反饋,讓學生髮現並提醒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後鼻音韻母的字:“淨、生”以及有輕聲音節的詞:先生、鼻子、腦袋。④認讀生字競賽: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生字,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聯繫事物,如“鼻”、“腦袋”、做動作,如“推”,反義詞比較法、同音字比較法識字,自編謎語識字。小組代表彙報時對不滿意的其他學生補充。

3. 通過識字遊戲鞏固漢字。識字遊戲——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說**快出來,學生把字卡拿出來。遊戲反覆進行。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最後出示詞組,多形式認讀,正音。如開火車讀、分組讀、男女生讀。

5. 最後,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四、朗讀課文,促進感悟

(點課件)

接着進入朗讀課文,促進感悟的環節。這是學生本課學習中的難點。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爲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

首先,角色朗讀。例如: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在感受小路的美麗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導學問題:當你走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會有什麼感受?由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出文中兔姑娘和鹿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嘆:“啊,多美的小路啊!”並進行分角色朗讀,感悟朗讀語氣,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

然後,比較讀。1、“美麗的小路”不見後動物們的神態語言與先前的感受對照讀,把自己融入文本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2、比較帶有問號、句號、感嘆號的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小組練讀,體會這三種句子的語氣。教師相機指導。

最後,表演讀。在感受了這條美麗的小路之後,課件出示被破壞的小路圖。讓學生談談體會後將課文的5—8自然段來演一演。在小組內排演,再在全班抽小組進行比賽,評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學頒發“最佳表演獎”。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現,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小組讀、個別讀、挑戰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表演是那麼貼切、自然。生動自然的表演,把單調枯燥的言語配上動畫,讓學生配上動作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符合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提高了學生的朗讀勁頭。這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五、開放實踐、合作交流

(點課件)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產生了疑問:美麗的小路怎麼不見了?”小鴨忽然一拍腦袋,“這都怪我”。小鴨爲什麼說“這都怪我”。我不忙着讓學生回答,通過讓學生交流課前佈置的調查“我們校園的垃圾從哪裏來?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呢?”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理解先生的“這都怪我”這句話。並讓學生告訴動物們怎樣才能做到讓小路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學生想出了許多值得一做得好辦法。如:安放垃圾桶、每天安排人值日、樹立一個“不亂丟亂扔”的警示牌等。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讓課堂成爲社會、學校教育的連線,又給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意識。

六、指導寫字

(點課件)

在指導寫字的這個環節中,我覺得重點指導的是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讓孩子自己觀察之後說出來,教師作相應補充。例如:明字和淨字要注意寫得左窄右寬。“起”字和“趕”字的走字旁,筆畫要伸長略平些,注意要寫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幹”字和“己”字。

七、拓展練習

(點課件)

最後,我結合課文,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 我做學校“美容師”?根據一年級孩子的調查、表達能了力的特點,我設計了下面的表格供孩子學習。

我們的學

校美嗎?

校園的垃圾

是從哪兒來的

我這樣爲學校美容:

這樣既拓展了語文課程資源,把淨化校園、環保知識收集宣傳引入語文學習的園地,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了學習、展示的舞臺。

教學板書

根據板書應簡單、美觀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板書:

11、美麗的小路

J I

美麗----髒、臭-----美麗

既表達出了課文得主線,又顯示出了道德主線。以上就是我個人在教學中一些粗淺的看法,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的大家

輔助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使識字與閱讀課成爲了學生最大的樂趣,將有限的課堂延伸到了無限的生活中,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大語文觀。

語文說課稿 篇5

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石拱橋》這課。我的說課分爲六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着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採用了有總述有分說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着,用例證說明和特徵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 橋爲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樑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篇說明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但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

二、說學生: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小學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後,思想開始發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着用一套較寬鬆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1、知識與能力目標: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②重點: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③難點:分析作者在以趙州橋、盧溝橋爲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好處。

2、德育目標: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本篇文章作爲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包括:①說明文的三要素(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②說明文的分類、(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科學小品文)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④說明的方法(舉例子 列數據 打比方 下定義 作詮釋 分類別 作比較 摹狀貌 畫圖表 引資料)等。重點強調了閱讀和寫作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即這一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誌。我認爲這些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了。在分析課文時重點以趙州橋爲例,從說明方法、說明語言入手爲學生做出範例;有關盧溝橋的部分讓學生推選代表上臺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公式”去分析問題。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學習熱情。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並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這樣做可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夠化枯燥爲生動,變死寂爲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誤讀比較,啓發思考,突破重點。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設計採用歸類分析法和誤讀比較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此環節的訓練題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以增強直觀性)。誤讀比較法就是教師將選擇的一段課文原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說教學步驟,

1、導入。同學們,生活中你見過橋嗎?他們是什麼樣子的?那位同學能到黑板上給我畫下來你印象當中的橋?(生到黑板畫橋,用多媒體圖片演示趙州橋由此引入本課)。

2、預習檢查:根據教學目標檢測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這一環節以學生自己講授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一環節可用多媒體檢測)

3、課文導讀:(多媒體投影導讀目標,學生依照目標朗讀課文,討論作答)(1、瞭解對象:說明了什麼事物?

(2、抓住特徵:說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3、品味語言:語言有什麼特點?(通過朗讀訓練,結合導讀目標,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初步領會說明文文體的特點。)

4、合作探究:(1、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麼?(2、中國石拱橋有很多,文章爲什麼只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重點說明的例子?作者分別從那些方面爲我們這兩座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舉例子、列數字)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學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找不到,在這裏需要教師強調。本課設定強化訓練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針對這個重點設計了以下練習題進行鞏固(投影展示)找出本文中用舉例子和列數字說明方法的句子都有哪些?(這裏設計的題目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全體同學都掌握這兩種說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4、根據課文,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5、畫出趙州橋德平面示意圖,並標註各部分數據。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板書:

石拱橋 {形式優美}——中國石拱橋{趙州橋}(單拱)

{結構堅固} {盧溝橋}(聯拱)

{歷史悠久}

5、自由探討 :

(1、根據分析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特點?作者還寫到了解放後的橋,這樣寫的目的何在?(2、在介紹盧溝橋的時候能不能把這部分去掉換成課文後面陳壽儒寫的《夜宿盧溝》爲什麼?(通過自由探討環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 識說明對象,掌握說明方法,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區別說明文和描寫性記敘文。)

6、《中國石拱橋》的語言特點還在於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說明,以使說明更切合實際。請從下面的練習中感悟這種模糊說明的藝術。投影展示練習題: 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後面的表格裏。學生完成表格,並小組討論,分析體會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可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這項訓練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複習鞏固。)

7、《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在使用了一些恰當的模糊語,而且體現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說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你是否發現了這一點呢?通過下面的練習,你能體會到什麼呢?下文節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並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黑體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後的括號內表明)學生聽完以後,對照課文再自讀,小組分析討論,派代表發言,(這些詞的含義和區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於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說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8、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製作一座橋樑,畫出示意圖,並寫出簡要的介紹。

這一環節的安排不僅起到複習所學內容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着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爲一體,反覆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爲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 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說的?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交流資料

讓學生說說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資料舉例:

“楓橋的鐘聲”:(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漠的孤煙”:《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的重要活動,就是賽龍舟,這一民俗,由來已久。相傳戰國楚三閭大夫屈原眼看祖國滅亡而報國無門,自投汩羅江而亡。當地居民爲防止水中魚類咬壞屈原屍體而在江中遍撒魚食,劃舟保護,後有神魚將屈原屍體馱至他的故鄉秭歸。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劃舟來懷念屈原,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陽龍舟競渡已形成爲羣衆性的水上體育運動。

哈達:哈達是藏族最珍貴的禮品。據傳說,黃教祖師宗喀巴時代已經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贈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另有一種民間傳說,聲稱菩薩的佛光,天上的祥雲,都是幸福無疆、吉祥如意的徵兆。於是,下界百姓,爭相模仿,互贈哈達,以取吉利。哈達是一種工藝水平很高的編織品,有白麻織的,也有繭絲織的,長度二米、三米不等。哈達的顏色有四種:紅、黃、藍、白。上面編織着蓮花、寶蓋等宗教的八寶紋圖。

蘆笙:爲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製的笙鬥;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經過多次改革,先後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蘆笙出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要試着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爲自己掌握的知識。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⑴ 讀準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莽莽、崑崙、水滸、女媧、大禹、縈繞、蹣跚、敖包、銘記、焊接、璀璨、蘆笙、嗩吶、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哈達(hā hǎ)

⑵ 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語文說課稿 篇7

《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是人教版第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親切、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三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

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低年級的重點,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自讀感悟,運用啓發性教學原則。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掌握課文生字,知道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生對大自然的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說說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說課稿大自然的語言: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爲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3)自由練讀、指名朗讀、結合點評。

(第三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條大魚,誰知道這條魚有幾歲?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該怎麼讀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呢?

(2)學生練讀、指名朗讀。

(第四節)

第四節主要講的是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喜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1)指名試讀,說說這一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什麼語言?

教師結合課件講解三葉蟲理解鑲嵌,簡單介紹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那麼高,那麼大,可見遠古時候那兒的海又大又深,詩句那兒曾是汪洋一片該怎麼讀呢

(3)指名試讀、點評指導。

教師在引導學生反覆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捂,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體會感情。

  四、迴歸整體,賽讀拓展。

(1)賽讀:把三小節連起來練讀,比比看誰讀得好。

(2)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齊讀第一小節和最後兩節詩。

(3)拓展: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說給大家聽聽。回家也可以查找有關大自然中還有哪些語言。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蝸牛想找一個十全十美、擁有各種本領的師傅,跟他學本領,但最終也沒能找到。課文共13節,第1——4節寫了兔子想教蝸牛跑和跳,但蝸牛因爲兔子不會飛,不是全才師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節寫了蝴蝶想教蝸牛學飛,但蝸牛因爲蝴蝶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9——12節寫了鴨子想教蝸牛學游泳,但蝸牛因爲鴨子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13節寫了蝸牛爬過坡,越過嶺,還是沒找到全才師傅。告訴學生學本領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暫,對具有動感的色彩鮮明的多媒體畫面感興趣。他們認識事物往往只在於表面的認識,對生字的認識學習已有一定的經驗與方法。而思維有時也能爆出一個亮點,讓你爲他喝彩。

  三、目標制定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漢字,並會描寫主、並、泳、浪。正確朗讀了解寓意。能展開想象,發散思維,懂得學本領一步一步學,不能一下求全。

  四、教材處理

本課重點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生字,並能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寓意。生字教學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側重點,“主、並”側重音形,“泳、浪”側重形義,方法多樣,靈活運用,幫助記憶。能找到小動物的對話並用線條劃下,試着朗讀訓練,加深感悟。

  五、方法運用

學生對蝸牛的認識只在於單一品種,具有侷限性。我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品種多樣的國內外蝸牛,加深印象。這樣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在出示課題時,我邊讀邊寫“藝”,以讀白形式告訴學生這是整體認讀音節,部首是什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我主要採用從整體感悟——局部體驗——整體認知,瞭解課文。從扶——放——展,進行朗讀訓練與說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集中認讀生字,並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兩次讀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讓學生在閱讀中,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具體人物。第二遍讀是根據提示有重點的讀課文的有關內容,指導學生讀好小動物的話,然後重點訓練蝸牛說的話。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並通過有提示的說話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六、反思重建

本節課條理清晰,目標明確,有側重點,學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鍛鍊與提高。只是在節奏上還要加快,容量還可以加大,課堂的生成資源。

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6課《科里亞的木匣》,現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及板書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科里亞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第二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後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啓發的順序記敘。課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幾點:

(1)。 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課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這四個目標的設置既提高了學生的詞彙掌握量,同時也達到了從課文遷移拓展到實際的目的。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3)(4)兩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③懸念法——帶着問題,深入思考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問法和誦讀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級學生受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師的指導。因而我採用提問導入,適時點撥的方法,一步一步展開教學。"萬法讀爲宗",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將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說學法

我班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少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學生良莠不齊,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生字詞和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啓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準備分一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完成目標(1)(2),知道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1. 課文按照怎樣的順序,可分爲幾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後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於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本。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對全課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研讀課文

1.板塊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提前出示思考題,請學生分節讀第一自然段:

媽媽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亞爲什麼數了10步?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是爲了讓學生養成帶着問題讀課文的習慣,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也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2)指名回答後歸納段意:

(歸納段意的練習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也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是全方面的訓練方式。所以在我的課堂設計中,只要是段意比較明確的課文,我都會讓學生做這方面的練習。)

2.板塊二:學習課文第二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自由閱讀前佈置思考任務:

找出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並讀給同學聽。

(2)教師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並提問:

①這裏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②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麼?

(可以說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也可以說科利亞很想找到木匣子,因爲匣子裏裝着他心愛的玩具。)

〖設計理念〗

(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怎樣適當地運用動作詞,以達到最佳效果。)

(3)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10—12)小節,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道木匣之後有

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教師出示句子:"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着腦門兒想".

②引導學生思考:科利亞當時在想什麼?讓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思考討論,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種:(課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③提出問題:科利亞是怎麼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

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4)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①討論第1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讀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後與小夥伴們的對話並出示,點撥學生思考後從他們的對話中找到排除這一可能性的依據。

師: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②討論第2種可能性: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並出示,學生在讀後,想一想媽媽用什麼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學生的答案雖然正確但大都不夠精煉,這時教師可以幫助總結得出答案:數步法。

③討論第3種可能性:

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師引導:"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麼?

由此學生可以得出結論: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④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師: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裏呢?找到寫他們離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着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4個年頭。"

老師引導: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畫好線段後,再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時間帶給科里亞的變化。

〖設計理念〗

體現多種形式解讀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數學知識,上臺畫線段圖代表步子,幫助他們理解科利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3.板塊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最後一段,讓學生談談所受到的啓發。

(三)拓展延伸

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佈置作業:根據和同學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爲題目。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說啓示、悟道理,使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達到和諧統一。

五、說板書:(略)

語文說課稿 篇10

本節課,莊老師課前認真的分析,把握教材,在教學過程有條理,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評教學目標:

莊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基礎知識和能力目標,符合了教學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實情。

二,評教學重,難點:

莊老師制定的本節課的重點是:成長不煩惱,這是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對學生遇見的實際的問題做重點的講解,是符合課標的要求的,也是符合教材內容的合理安排,通過學生的閱讀,思考,教師的點撥,加上學生的回答來完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難點是:1,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身體的微妙的變化,笑迎青春的到來。2,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調節的方法。

三,評教學方法:

莊老師的課,主要採用了講述法,知道自主學習法,引導質疑等,相對多樣,而且能交叉進行。課堂上基本能以學生爲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發言,能利用新課程的理念知道教學,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四,評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首先是複習提問:

①人類生命的獨特性表現在哪裏

②如何才能延伸生命的價值。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承上啓下自然的引入新課。

2,教學過程中思路清晰,知識表現清楚,板書工整,大致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思路進行教學,對於實際的課堂應用教學能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作出及時而富有成效的調整。體現了莊老師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獲取知識的快樂。

3,鞏固新課的時候,展示了小黑板的判斷改錯題,讓學生自行解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評教師素質:

莊老師上課時,教態自然,速度適中,語音清晰。即威嚴又親切。

六,評教學效果:

莊老師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不拖課,學生基本都學有所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七,教學建議:

1,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否多予以走動,更加貼近學生,和學生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即興思維和答案,有助於課堂氣氛的調動。

2,留給學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成長不煩惱的表格中找出自己的影子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動靜結合,先討論大家,再想想自身屬於哪種或哪幾種,學生回答時不必尋求所謂的統一答案。

3,課堂的氣氛不是很活躍,七年級的孩子很愛回答問題,應多注意角落不時發出的另類答案。學生的發言的積極性不夠,教師在介紹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說,在老師引導,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就得出了老師要講述的結論。

4,對個別的知識點解釋的比較模糊,甚至有意迴避,如性意識,性機能等,那樣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好奇和疑惑。其實該介紹的基本的生理知識還是要說明的,說比不說好。

5,個人認爲,《小小少年》的歌曲可以作爲課引,學生從歌詞中就知道了本節課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