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文明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

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種品質,我們只有具備這種品質才能創建一個文明的校園。

中國曆來就素有“禮儀之幫”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文明禮貌是一件最容易,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它高於一切。

在我們的校園中,口香糖滿地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同學們故意損壞公物,到處扔東西……從這些很小的細節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

如果我們沒有良好的習慣,即使我們有很好的學習,也枉然。如果我們不能成材,也要先成人。

我認爲文明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講文明,懂禮貌,一定會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良好學習環境的美麗校園!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2

時光荏苒,回首過往,展望未來。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記載着我們祖先的辛勤與智慧,孕育了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黃河長江奔騰千里,象徵着中華文明永不泯滅。

文明是什麼?有的人認爲是一種精神,有的人認爲是良好的社會秩序,有的人認爲是一個人的修養。但你做到以上條件就真的是文明的人嗎?不!文明是一種責任,是應該付出行動的責任。

文明塑造一個優秀的人。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意在說明,一個人的成功定要學習文明。身爲一名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的血液裏流淌着文明。所以文明應是我們首要追求的事。若你想要成功,首先你得培養文明的習慣。如果你擁有高學位或者高薪工作,卻做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說髒話的等不文明行爲,你認爲社會會認可你這個高學位高工資的人嗎?你註定只能爲社會所唾棄。

所以,文明對於個人的修養氣質有幫助,與自己的工作更是息息相關。一個人講文明則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體現,我們需要對自己負責,需要把文明銘記在心,並且滋潤髮芽。

文明塑造一個優秀的城市。城市由文明而美麗,由文明而輝煌,由文明而生機勃勃,由文明而走向繁榮富強。一個城市的整體風貌不僅靠個別偉大人物和政府所制定的規章制度,重點在於此城市中的公民的知覺遵守。若我們生活的城市沒有亂闖紅燈,沒有惡語相撞,沒有打架鬥毆等不文明現象。那麼我們的城市將其樂融融,我們所處城市將陽光普照大地。

一個城市如能夠擁有文明的面貌,那麼他在歷史長河中的富裕與輝煌便會計日而待。文明是一個城市給予我們的責任。

文明造就一個強大的國家。文明使中國少年強大。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智則國家智,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家屹立於世界。一個少年的文明決定着一個國家的文明,少年文明則國家文明。

一個國家能否強大,大大取決於此國家的文明程度。此國家若文明,那麼他與其他國家便能和睦相處,文明外交。因爲大家都不願同“野蠻人”有所往來。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與美好明天,需要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帶頭創造。深入貫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好這一代的長征路。文明是對一個國家的責任。

文明是一種責任,是成就自我的責任,是聞名城市的責任,是國家繁榮強大,連接中西,連接世界的責任。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和着微風與陽光,盪漾在文明的河流中,駛向更關闊的遠方。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3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財富;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徹徹底底地失敗了,因爲你已經失去了生命的真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一個注重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因此,擁有美德,講究文明,就成爲我們人人心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有很多同學都能滔滔不絕地談文明禮儀和各種美好的道德品質,但是總聽見某些學生口中吐出的髒話,看見校內校外,街道邊隨見丟棄的垃圾,我就會不由得反思道,難道我們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所以我們要踐行社會文明,就要從自己的言行上下功夫,告別不文明的行爲,踐行更多的美好品質。

文明素質,她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我們若想擁有良好的個人形象。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不斷地踐行各種文明禮儀,才能使自己的修養得到提高。

文明素質,她又是一面折射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民族的形象的鏡子,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有着莫大的影響。又如在國外,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也沒有,人們決不會過馬路。只要行人在斑馬線,即使車主又很緊急的事,道路上那川流不息的各種車輛,都會止步讓行,也就很好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素質。這,試想,一個民族若是沒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文明素養,還怎能毅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呢?

文明和美德,不僅對個人,還對一個校園、城市、社會,甚至一個民族有着相當重大的意義。就拿我們校園的禮儀來說吧,它不正是要求我們從校園、家庭、社會等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文明素養,有着較高的要求。但如果我們中的任意一個人沒能達到,就會直接影響到創建工作,甚至給城市帶來更多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告別不文明的行爲,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嚴格按照校園禮儀教育的要求,用實際行動踐行各種文明禮儀和美德。

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那我們心間,文明和美德相伴同行!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4

文明禮儀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國家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在古代學說中,大多都以禮爲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像《禮記》,《論語》等一些書籍。還有像“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等等這樣一些名言,都證實了這一點。古人尚以文明禮儀爲首,我們則更須注重文明禮儀。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素有“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光榮的稱號,而作爲其中的一員,就應努力去把祖國的這一特點發揚光大,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

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話“不學禮,無以立”

當我們坐在公共汽車上時,是不是該讓座於老人、幼兒或有需要的人呢?當我們在校園中遇到老師同學們時,又是不是要敬個禮,或點個頭,向他們問候一聲呢?當我們見到路邊的一片片垃圾時,是不是該彎彎腰,伸伸手,去撿一撿,再將它們扔金垃圾桶呢?當我們遇到殘疾人時是不是該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過馬路,或者帶他們去目的地呢?

文明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要成爲你的良好習慣。見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塊香蕉皮,你主動上前撿起,並把它扔進果皮箱,我想,你已經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場所中,說話儘量小聲,不影響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麼,我想,你又做到了“禮儀”二字。文明禮儀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忘記了知識,你不算失敗,因爲知識可以再學;如果你花光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因爲金錢可以再掙回來。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上。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5

文明,一個詞彙,看似簡單,實際上特別複雜,它體現在方方面面。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他人,注意環境衛生……這些都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文明。但是通常人們都會在某種情況下忘記文明做人。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浙江旅遊,我們一到浙江,放好行李之後就坐公交車去玩。在公交車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沒有座位,正準備給老奶奶讓座,這時,有個比我小一點,大約七八歲的男孩走到老奶奶身邊,把老奶奶扶到他的座位上,那個老奶奶對小男孩說:“好孩子,謝謝你!”

這是一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我不明白的是,爲什麼一個孩子都會做的事情,這麼的成年人,在車上都會熟視無睹?

這個問題體現在這一方面,比如說走在大街上,許多人們彷彿沒有看見前方不遠的垃圾桶,爲了方便,將垃圾隨手一扔。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這人看了十分難過,我想,爲何其它國家的人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可我們卻不能呢?這是因爲,即便再三強調要講文明,宣傳文明的重要性,人們都沒有真正地去把它記在心中,因爲我們沒有從小去養成這些習慣,沒有從自身做起。

請想一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去亂扔垃圾,地面乾淨整潔,就不會有人去亂扔垃圾,破壞環境。

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

在校園中,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隨處丟棄的飲料瓶,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

很多人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現在,我們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好的文明習慣如今不養成,以後很難改變,因爲習慣已成自然。

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上海閔行區莘光學校初二:魏佳妮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6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因爲我們身邊的人都有文明的素質。比如:清潔工、老師、爸爸、媽媽、護林工人……等。他們的文明素質就寫在下面:清潔工阿姨不管春夏秋冬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掃地,冬天路過的行人們穿着厚厚的衣服帶着手套,可清潔工阿姨每天就只有那麼一兩件衣服,在刺骨的寒風中,她們仍然光着手堅持在暴雪中掃地,那雙凍得發紅的手誰看了都可憐呀。夏天路過的行人都穿背心短褲,而清潔工只能穿着長袖工作服,而且夏天人們喜歡吃冷飲食品,各種包裝袋加上行人吃冷飲的垃圾就更多了,讓清潔工阿姨要清掃的垃圾着實增加了不少。

老師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的任務很艱辛,要把祖國的下一代培養成參天大樹,老師上了一天的課,傍晚還要爲學生批改作業,經常熬到深夜11、12點,老師一心爲祖國培育棟樑的不辭辛苦,在這裏我要用幾句格言來讚美老師:老師如果您是辛勤的園丁,那我就是一棵小花朵;老師如果您是一盞路燈,那我就是路燈下的影子;老師如果您是廣闊的天空,那我就是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老師如果您是蒼茫的大地,那我就是一隻自由馳騁的小馬;老師如果您是浩瀚的海洋,那我就是海水裏的一隻小魚;那麼我就是……。還有一句話我要告訴你,俗話說一日爲師終生爲父,老師我早就把你當成了我的父親、母親。

護林工人那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沒有護林人員的艱辛付出,就沒有連綿起伏的森林,他們一年四季都深深紮根在深山老林,寂寞困苦,自己生了病要自己學會治療,家裏有了事也回不去,因爲他們要看護森林。過年了,人們都在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餃子看春晚。而他們卻日復一日,隨時警惕着森林火災的危險,護林工人叔叔,我要送你們一句話:好心人一定會得好報。

這就是我們身邊文明行爲,我要向他們致敬!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7

文明似火,偉人拆骨爲仗,作爲火把,指引人類的腳步;文明如歌,君子引吭高歌,震嚇林宇,驚走攔途的兇惡;文明若水,大河奔涌不息,婉轉悠長,不畏沿途的曲折;文明如風,暖風拂面而過,吹散烏雲,迎接炫麗的光明。

文明是社會的面貌,是城市的名片,時刻體現着一片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安定和諧的要求,每個人都不能兒戲。政府的工作人員更要嚴格履職,以身作責。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便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每到一個地方,總與當地的百姓親密的握手問候,每次與外國友人會見,總是早到一會兒,站在門前迎接,離開時也都送到了門前,目送他們駕車離去。也正是如此,周總理才能贏得中外人士的一致讚譽,他的事蹟才能被一代代流傳,成爲人們門前樹下,百談不厭的佳話。政府人員要積極履職,鼓足力量,吹動文明的風在社會流動。

文明是中華民族千年流傳的優秀美德,中華文明綿延千秋,正是由於文明禮儀的思想不斷髮揚。中國向來注重文明,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發出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勸告,還發出了“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忠告。

文明是每個公民的準則,是對每一個公民的要求。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下的人,要多想想古代人民文明的事例,我們也就有了文明的力量。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四歲時,家裏吃梨,他挑了個最小的。大人問他爲什麼,他回答道:“我年紀小,應該拿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大人又問,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嗎?孔融又說:“我是哥哥,應該讓着弟弟。”大家看,孔融四歲,就知道謙讓,那我們這些幾千年後的文明人,不更應該明白這些嗎?

文明是一陣春風,吹皺一池春水一般地吹開人心底的浮冰。由此,文明便一點一點地溫暖了所有人的心靈。想我少年壯志,一片拿雲之心更要以文明爲根本,志存高遠,立足於文明的社會,方有海闊憑魚躍之勢。

梁啓超曾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少年學生更要有足夠的熱心和氣概,樹立主人翁意識,將文明之風播撒在每一個角落。

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昂的鬥志,讓文明之風如春風萬里飄蕩。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8

世界不大,就在腳下;文明不遠,十米方圓。有人類的地方,就“氾濫”着文明,文明的棲息地同樣也存在着人羣。

“文明”二字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每個人的存在就是他擁有文明的資本,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之間的聯繫也是通過“文明”,當然還有着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等等。

許多東西能與生命相提並論,文明就是個典範;只要你還活着,就存在着文明。文明中的“文”存在着文化,應該文化與文明成正比;“文”還蘊含彬彬有禮,與人交流交往,要懂得承讓與尊重;“文”還可以轉化爲“聞”,關心國家、世界大事,與當今“白熱化”的社會肩並肩,背靠背,手拉手,心連心;“文”與“紊”也可相互交替,有了“文”所必要的要求,整個國家乃至世界至龐大的銀河系,皆會有條不紊,任何生命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沿着人生的單行道駛向遠方。

文明中“明”比“文”更加飽含深意。“明”指的是明朗,一個文明的人,內心世界明朗,無論走到哪裏,文明都傳播到哪裏;“明”還依附着黑白分明,在上帝的慧眼之下,文明二字把人類分爲兩類,但最終文明感染了更多的幸運兒。“明”也意味着名譽,文明的人會認真負責地履行承諾,在別人的眼裏,是守信譽的,積少成多,就會有了名譽。

世界上,無論是終年嚴寒的極地地區,氣候過於潮溼炎熱的雨林地區,還是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即使是被遺忘的角落裏,也曾出現或依然永恆着文明之火。原始森林中,可愛的動物們互相制約,彼此依存;在喧囂的街道上,人們來來往往,遵守秩序,任何地方都是“無污染”的。千年古樹上,鳥媽媽叼來蟲子,鳥兒們都爭先恐後,卻一下把美味送進瘦弱的弟弟妹妹口中;蒙古大草原上,即使牧羊人卻牽着牧羊犬,默默地踏上另一條回家的小路……

世界文明,文明世界,望字裏行間的“文”與“明”之風,帶給更多人擁有更多快樂的辦法——從我做起,走向文明!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9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習“禮”,就是有辦法在社會中立足。那麼,什麼是禮貌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增加個人素質,還能夠改善人際系。其實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很簡單,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從我身邊的人做起。文明也許是一點耐心的等待,也許是一句善良的問候,更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一言一行總關情,在不經意間,我們傳播着熱情,關愛,友誼和尊重。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

可以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小食品袋,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說出的髒話,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語言巨人,行動的小矮人”麼?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看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鬧把這些都早已習以爲常;甚至還有同學會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和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並不是應該我們21世紀中學生的行爲。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作爲一箇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和同學的一種尊重。 文明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根基,是我們素質的前沿。千真萬確的做人,學文明的人,學做社會人,文明校園,文明環境,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班我們成長!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0

文明是種美德,文明是種文化修養。別看文明十分渺小,它在社會或個人交往之間會起到大作用。

千百年來的文明美德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中華民族一直以擁有不曾間斷的燦爛文明而自豪。一般來說,文明是指國家發展的狀態,即國家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但在實際生活中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的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美德處處可見,這些事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文明忽略。

比如列寧同志,他正在下樓。突然他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碰見了一個女工端了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便準備退回樓下給列寧讓路,列寧不僅阻止了她,還說:“你都端了一大盆水走到了半路,而我兩手空空,請你先過去吧!”而且這個“請”被他說得特別響亮。這不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文明雖然無處不在,但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如見到熟人主動打招呼,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等......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纔是根本。

從古至今文明代代相傳,作爲一名小學生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文明傳承下去,首先我們要具備小學生的美德,把壞習慣統統改掉,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讓我們的校園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我行,文明我先行。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1

火炬,在每一個人手中傳遞。其實文明就像火炬,只要你心中永遠燃燒着文明之火,把文明放在心中,那麼文明也會如火炬一般,永遠傳遞。

“人有禮則安之,無禮則危”,“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這些古名言無不在說明文明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們做事應該以禮爲先,以理爲首。

上學時同學見面會互相打招呼,見到教師會向教師問好;同學需要幫助時,我們伸出援手。當有同學吵架時,我們盡力有矛盾的.同學……這些都是校園的文明。我們遵循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等綠燈亮了我們才從斑馬線上走過;在公共汽車上,我們給老人、婦女讓座,我們靠右行走,遵守交通規則……這就是交通上的文明。在商場中我們不再使用一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環保袋,在飯店裏,我們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這就是環境上的文明。從上面列舉的種種事情,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文明就在我心中。

可是我們的社會上依舊有很多不文明的舉動。例如:有人任意砍伐森林,濫用化學品,德城林資源的枯竭;又如是某些人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污染了空氣和大地;有些人酒後駕車,不僅傷害了自己,還會誤傷無辜者;有的人亂闖紅燈,違反了交通規則;有的嘲笑同學,蔑視同學,一些廝殺動物……不文明的現象也是有很多的,所以,我們要消滅這些不文明行爲,讓文明之花在社會上盛開。

我需要文明,你需要文明;大家要文明;社會需要文明;世界更需要文明!一份文明就好像是一盞燈,多一份文明,前方的路就會更亮些。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個世界點亮吧。

一個人的文明是這個家庭的驕傲,一個家庭的文明是這個城市的驕傲,一個城市的文明是社會的驕傲。我們人人都多爭取一份文明,中國就會多出十三多億份文明,就會使社會進一大步。講文明自古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需要高深理論,就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人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文明之風會吹遍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文明這朵純潔美好的花朵,在我心中永遠的綻放吧!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2

歌曲《歌聲與微笑》中唱道:“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而時至今日,我只想說一句:“請把你的垃圾帶入垃圾桶,請把你的文明留下。”中國素來就是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着稱於世,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如今,一些國人的文明修養卻總是停滯不前,更有倒退之意。

前些日子就是國慶長假,很多人都會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去各種風景區遊玩。然而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讓人心寒的報道:國慶長假,各地的旅遊景點人山人海,風景秀麗的峨眉山景區亦是如此。隨着人羣的增加,垃圾自然也就難以減少,景區中惟一的一位清潔工有時甚至要下到巖壁,只爲拾起那些被遊客丟棄的垃圾,讓遊客能飽覽乾淨、整潔的峨眉盛景。儘管如此,當他阻攔遊客將垃圾扔下懸崖之時,遊客卻對他說了一句:“我不扔垃圾,你就沒工作!”如此令人感到悲哀的話。

將垃圾帶走,將文明留下,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我們輕易就能做到,但做到它又是如此的艱難。“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劉備的這句話從小就在我們的耳邊貫徹,但爲何話語總無法落實到實際之中呢?一句“我不扔垃圾,你就沒工作”寒了多少清潔工人們的心哪。這看似有理的詭辯,就這樣堂而皇之地成爲了那些缺乏文明素質,隨手亂扔垃圾的人的藉口。當垃圾接觸到地面的那一刻,我們的文明也就這樣被你硬生生的給丟棄了。

日本,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深深痛恨的國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的文明素質真是高得可怕。在94年的廣島亞運會結束退場後,日本人的觀衆席上出現了令人歎爲觀止的一幕:全場沒有一丁點兒垃圾,乾乾淨淨的,就像剛打掃過一般。但轉身望望我們中國人的觀衆席:紙屑、包裝袋、飲料瓶……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日本縱然可恨,但我們自身的文明素質與他們那鮮明的對比之下,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文明出行,不亂扔垃圾真的就這麼難嗎?

如果每個人都將自己所產生的垃圾從公共場所帶走,或是扔入一旁的垃圾桶,僅僅這樣一個小小的文明舉動就能換來一個城市的整潔,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爲什麼我們還不願意去做呢?細節決定關鍵,環境好了,每個人的文明素質都提高了,這國家還能不強大嗎?

讓我們記住孔子的那句:“不學禮,無以立”,記住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3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衆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就像一個軍人的使命一樣。

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着裝要乾淨、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再次,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了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刻刻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

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爲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所以禮儀還是能存在的。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4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文明是不可缺少的。文明是人們相互聯繫的紐帶,是通向友好的橋樑。

出外有無文明,結果是大不一樣的。《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深山探路,遇見一位婦人,他上前問道:“喂,胖女人,前面是什麼地方?”那婦人氣得不理不睬。孫悟空化作和尚上前問道:“請問大嫂,前面是什麼地方?”結果怎樣?大嫂聽了很樂意地回答了孫悟空的問話。同是問路,爲何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裏就有一個文明的問題。豬八戒的粗魯無禮與孫悟空的彬彬有禮的對比,說明文明是取得別人真誠幫助的主要前提。

古語說:“誠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是否有文明,體現了他的內在修養問題。列寧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表現了他的文明和他的良好的修養。一次,列寧在下樓時遇到一位服務員端水上樓,服務員正要讓道,列寧先讓道並說:“你端着水,理應先上。”列寧身爲蘇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日理萬機,卻對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員這麼有文明的行爲,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文明還關係到國家的榮譽和民族的形象。一次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共場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肆渲染嘲笑。也許你認爲這是小事,但在那種莊重的場合這一不文明的舉止卻有損於我們祖國的尊嚴和民族的形象。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是一位非常講文明的偉人。一次,總理特意提醒說:“應當給外賓先上嘛!”周總理的彬彬有禮體現了我們民族的美德和新中國的形象,給外賓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國外人民的稱讚。

古代學者顏元曾說過:“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態。

關於文明的議論文15

每人口中的“文明”在哪裏?當我看到這組漫畫時,總會想起“文明”,但“文明”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哪個角落呢?似乎很茫然。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小雯和小林一起走在上學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堆垃圾,發出陣陣惡臭,裏面有果皮、塑料袋、紙屑、發黴的麪包和牛奶盒。有些人捂住鼻子急匆匆地走了。小雯看着那堆噁心的垃圾對小林說:“誰這麼缺德,垃圾箱就在旁邊,也不扔準點,弄得周圍臭氣熏天。”小林回答道:“對呀,垃圾箱就只有一步之遙,也不肯放好些!”“這些垃圾會污染環境的呀,不如我們把它收拾乾淨吧!”小雯說。

他們說幹就幹,一起用潔白的小手撿起骯髒的垃圾,把垃圾一點一滴地放入垃圾箱。經過他們的努力,剛纔路邊上的垃圾被他們清理得一乾二淨。過了一會兒,小林又皺着眉頭說:“這次被我們發現了,又收拾乾淨了,但不能保證沒有人再會這樣做,怎麼辦呢?”小林沉思了一會兒後,說:“有了!”只見小林迅速地拿出筆和紙,一筆一畫地在紙上寫道:文明只差一步,並把警示語貼在了垃圾箱上。小雯看見後,連忙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你真聰明!這樣就能時時提醒人們不要亂扔垃圾了。”

看了這組漫畫後,讓我想起了發生在身邊的幾件事。有時在校園裏,不時會看到一些同學把喝完的牛奶盒當成籃球,投入垃圾箱裏,如果投中了,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如果沒投中,就視而不理。有時在校門外,總會看到有些人走着走着,突然“咳”地一聲就把痰吐了出來,真不衛生,這樣會滋生細菌。

假如人人都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那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乾淨的城市中;假如人人都從己做起那麼我們的大氣會更清新,我們不用再浪費紙和筆,真身邊的一草一木,那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綠色的海洋”裏;假如人人都節約生活中的資源,那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城市裏;只要人人都從我做起,從生活中做起,那我們的生活環境將會越來越好!請大家行動起來吧,爲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