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精選53篇)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精選5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議論文,議論文可分爲三部分: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那麼優秀的議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常回家看看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精選53篇)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爸媽捶捶後背揉揉肩…”當年陳紅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紅遍大江南北,銷售量居高不下。因爲它深切地呼喚着離家的遊子,牽動着詩子而歸的父母的心。而今,又有幾個父母能實現這單純又奢侈的願望呢?

轉身望去,回家的路“困難”重重。

李白將回家的路化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商隱將對家的想念幻作“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縱觀歷史痕跡,似乎在呈現一種“古來遊子多憶家,而今家在憶遊子”的發展趨勢。一個會議,一份合同,就可以成爲放棄與家人團聚的藉口;一個留言,一通電話,自以爲彼此心照不宣;一棟房,一沓錢,便以爲涵蓋整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也正因爲父母理解你的抱負、你的忙碌,假意滿足過着孤燈相伴的日子。

忙碌的兒孫們也在不停地抱怨着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是啊,社會競爭的壓力使每個人戰戰兢兢。社會的指向標偏移物質利益,人們便也隨風奔跑,強抓“機遇”的同時,卻把一旁的親情棄置不理。街頭巷尾都在爲別人升遷而慶賀,卻沒有人爲親情的得失而喜悲。每個人都在順着事業的標杆無止境的攀爬,最後要追求什麼,或許連自己也不明白!

《常回家看看》縱然朗朗上口,但若只是作爲一句口號的擺設,又有什麼用呢?

家,是親情磨合發展的發源地;親情,是人類至真至純永恆的追求。而今,利益、虛榮正強烈的衝擊着親情的防線。親情,是奮鬥最後的歸屬,無論成敗,家纔是我們盡情依偎的港灣。這份情感一旦出現裂痕,就不會再完美如初,事業成敗還有什麼意義呢。況且一段與生俱來的感情都無法維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將會是怎樣的不堪一擊呢?

常回家看看,從古至今也不曾有過確切的翻譯,這需要每個人用心去解讀,需要回家的不是事業的成功,家人想看的也不是事業的成功,只是你在家中晃動的身影和開心的微笑,最好的詮釋或許就只是你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常回家看看”要裝在每個子女的心裏。

正如歌詞中寫道的,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只求平安與團圓。人這一輩子有太多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常回家看看,家中的燈永遠爲你而明;常回家看看,家人的心依舊爲你等待。常回家看看,看望的是熟悉的家人,守候的,是久違的親情。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提記

這首歌曲大家一定並不陌生吧,這首歌曲更包涵更深刻的意義。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誰也離不開誰。在如今複雜社會裏,許多子女因爲長期在外工作忙碌卻沒時間看望長期在家上了年紀的父母。天下父母對子女的心願都是一樣的,不過高的要求子女有過高成就,只是真心希望子女能快樂與幸福。子女何常不想陪在父母身邊呢?有些事情往往很複雜,更有時刻會做出無奈的選擇。

天下父母愛子女勝過一切,有些子女卻不能理解父母。甚至埋怨父母的嘮叨,有的父母因爲長期勞動而身體累跨了。此時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陪在她身邊,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然而子女有時因工作忙碌不能即使返回到父母身邊。更由於父母長期對子女的想念,在臨終前沒得見上子女一面,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當子女聽到父母去世的消息時,一切都太遲了。有的子女因爲煩父母的嘮叨,吵架離家出走了。此時的父母是何滋味呢?無論你與父母的關係在不好,她畢竟是你的父母呀!更是陪伴你多年的家呀!父母只是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就這一個小小的心願,難道我們做子女的做不到嗎?

請長期在外工作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更需要你們陪在他們身邊。即使外面的生活你已經習慣,甚至比家好許多,可是它是否好,都是陪你多年的家呀!請在忙碌工作的同時,抽出時間看看父母。因爲父母時時刻刻爲你牽掛着,難道這小小的要求你都做不到嗎?不要讓你的父母感到孤獨,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

小時的我,很討厭回家。小夥伴們一起玩,總有無限的樂趣。即使是一方小土堆,也能把它想象成一座堡壘。而回家後,聽得最多的便是母親的嘮叨。偶爾頂撞一兩句,可能會吃一頓“竹筍炒肝尖”,那時,我只能捂着發疼的屁股,默默抽泣。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經歷的事愈發多了。慢慢地,我體會到了那看似平常的舉動中所蘊含的父愛母愛,濃厚而深沉。

母親是一個睿智且聰慧的女子,即使她連小學都沒畢業。每次回家周,她都會和我談心。她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如果累了,就回來歇歇,但歇過之後,你必須繼續張帆遠航,闖出你的一片天地。家,不是暖牀溫室,不會養你一輩子。

我很驚詫母親的話語,因爲普通母親智慧安慰兒女,應該不會說“歇過之後繼續闖”之類的話吧。但細想之後,確實有理。人生的風雨還得要自己解決,路還是要自己闖蕩。

母親盡職盡責地爲我打造了一個溫暖的港灣。我喜歡花,母親便在庭院裏種滿了花;我喜歡和平鴿,母親便給我買了幾隻小鴿子;我喜歡古典樂器,母親便給我買了一架古箏經歷了一個月的飄搖,到了回家周,我就飛快地躲進溫暖的港灣中,聞着家中的花香氣,逗弄籠中的小鴿子,偶爾也會勾弄幾下琴絃。這一個月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中有母親的關懷體貼,有弟弟的歡聲笑語。父親雖遠在雲南,卻阻隔不了那深切的愛,哪怕僅是長途電話裏那寥寥的幾句,哪怕僅是短暫休假時矚望我上學的眼神。我相信,不只是我,每個孩子心裏都會有一扇永遠敞開的家門。柔和的燈光下,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和桌旁默默守護的一兩個身影,或許年輕漂亮身姿倜儻,或許佝僂腰身白髮蒼蒼。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就像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路要自己闖,但在外面受了傷,不妨回到港灣,用親情平復心中的傷口。常回家看看,用心撿拾那幸福的點滴。

家,溫暖的港灣。大浪依然無情地拍打着礁石。那艘我所駕駛的航船仍堅定地前進。那燈塔上的一豆燈光,雖隱隱綽綽,卻幾十年如一日地爲我照亮。我開足馬力向前衝去。前方,那是家的方向。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

“夕陽無限好”,卻也掩蓋不了“只是近黃昏”的嘆惋。每每想到黃昏看到夕陽,腦海中都會閃現父母佝僂的腰身斑白的鬢髮。

都說“法不外乎人情”,那“常回家看看”入法,應該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以法律的手段強制喚起對老年人的關愛,維護孝心保障老年人的權利,應該能使飽經歲月滄桑卻老境孤苦無依的心靈得到些許慰藉吧。

有人認爲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種道德倒退,也有人認爲這是一種善的指引。身在校園,見識是短淺的,所以孰是孰非不敢妄下斷言。但我認爲法律的出發點總歸是好的,最終結果也該是人心向善的。

歲月的冰刀霜劍無情地在父母身上留下痕跡,他們漸漸蹣跚了腳步,臉上的皺紋也不斷增多,生命苦短。是該多留些時間陪伴這些不僅賜予我們生命還教會我們做人的父母——老師。哪怕只是節假日,七八天,一兩小時。放下繁忙的公務,帶上老婆孩子,陪陪他們,說說話,乾點家務。其實長輩們的要求並不高,“給點陽光就燦爛!”

還記得北大教授周其鳳的故事。帶着記者來到自己的家鄉,當衆給父母跪下,承諾給他們最好的生活。雙膝跪地淚流滿面的畫面可謂經典感人,滿身敬重滿口孝義。但我想請來記者不如用心記着,言語承諾不如見證誠意。這簡單的“一言一跪一哭”就是對老人多年養育的感恩多年孤獨的慰藉嗎?何不放下名利心,付諸實踐,於一點一滴中現關愛和孝心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到失去時方知親情可貴。事業成功生意做大如何,成功的花朵開滿一路如何,榮譽等身聲名俱在又如何?停一停腳步吧,常回家看看,不流於形式,用行動做註腳寫下真愛。

馬雲,衆人皆知,阿里巴巴的ceo,是他締造了互聯網電商帝國,又是他,激流而退辭去職位,退出還沒上市的公司,還沒到巔峯的事業。帶着這個問題詢問馬雲的一位好友,他只微笑着說了兩個字——“回家”。

馬雲停下匆匆的腳步,放下名利聲望,迴歸家鄉家庭,不讓人生留憾。

小品演員馮鞏每年春晚演出結束後都要第一時間迅速趕回家。爲此,他常要求劇組把節目排在凌晨十二點之前,爲的只是陪母親過年。

停下你忙碌而又急促的腳步,回首看看,倚門觀望的巴巴的眼神,用心聆聽常回家看看的召喚。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

時間飛逝,容顏易老,不經意間,皺紋已爬上了父母的臉頰。作爲子女的我們,常年在外,何曾關注關心問候過父母?

父輩對鄉土的堅守,子女們匆匆的腳步,早已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父母對子女的牽掛和期盼讓我們心中痠痛,我們能都停下匆匆的腳步呢?

中國是一個有着千年孝文化的國家,面對孝道的缺失,國家也做出了相應的對策,推出新24孝,將常回家看看立了法。而面對這些法律條文,在現代社會中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呢?

工作的繁忙,生存的壓力,偶有假日不是在加班中度過,就是被車票阻了回家的路。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變得如此忙碌?爲了工作,爲了生活,爲了夢想,爲了永無止境的追逐我們總是在不停地趕路,從未放慢腳步來欣賞路邊的風景,更未回頭看看身後父母關切的目光。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如何去回報?因工作繁忙,你已多久沒回過家了?因生存壓力,你已多久沒關心過父母冷暖了?在外打拼,不管多苦,多難,多累,多痛,總要抽出點時間,看看父母。常回家看看,多麼溫暖的話語,對在家的父母來說,卻也只是一種奢望。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莫讓父母期待的眼神成失望,莫讓孝道被淡漠成昨天的記憶。

尊老,愛老,敬老,養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中關於孝道曾這樣闡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孝道自古有之,遵守孝道,更是新時期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梁啓超曾言:“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成長,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

遵守孝道,常回家看看,亦是我們的責任,更是道德的要求。工作再忙碌,生活壓力再大,也要抽點時間常回家回家。讓父母感受孝心簇擁的幸福。

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孕育;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誕生;因爲有了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因爲有了時刻爲兒女犧牲的父母,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收穫。

莫讓忙碌阻了回家路。常放慢匆匆的腳步,回頭看看身後的父母,讓孝道得以傳承,讓愛心永久駐足。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6

又到放假的時候了,該回哪個家呢?

我們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是家中的獨生子。父母都需要陪伴,陪伴是最大的感恩!可兩邊都是父母,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放假了,該回哪兒?這點,孩子們都困惑了,請看常澤睿同學給媽媽的一封信。

媽媽,我想對您說,外婆是您的娘,奶奶也是您的娘啊!

媽媽,請原諒我講話太直白!上次您好不容易放兩天假,我和爸爸想要您去奶奶家住一晚,再到外婆家吃個飯就回星沙,可是怎麼叫你,你也不聽,說是要到我外婆家去。

我看得出,爸爸當時有點失望。

一個多小時,我和爸爸纔到了奶奶家。下車後,爺爺奶奶摸着我的頭說:“我們家的乖孫女回來了,那我們家的小女兒呢?是不是又去上班了?”

我不敢說真話,只好點點頭。

媽媽,幾周前的那件事我依然記憶猶新。

那次您也是放兩天假,您先回了外婆家,要我星期六上完畫畫培訓班後再和爸爸一起也去外婆家。和爸爸討論了一下後,我勉強說了聲:“好吧,就吃個飯。”吃完飯,我跟您說:“媽媽,我覺得我們一家也要去去奶奶家。”

媽媽,當時,您發火了,大聲說:“這是你爸爸的主意?不是上個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了奶奶家嗎?我好不容易纔放了兩天假的,我得陪陪你外婆!”

媽媽,我想說您孝敬父母是對的,可是奶奶也是您的媽媽呀!?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7

我小時候,奶奶住在我家,後來,爸爸,姑姑出錢給奶奶買了一套房子。這房子不大不小,很適合奶奶,奶奶一進房子就說:“好好好!太好看了!好極了!”我知道,那是奶奶不想讓她的兒女們操心。

就這樣,奶奶平靜地在這房子裏待了2個月。2個月後,奶奶再也憋不住了,她打電話給我:“令瑋,過來奶奶這玩玩好嗎?就玩一個下午,一個下午!好嗎?”我本來想拒絕,但我彷彿看到了奶奶乞求的眼睛,彷彿預見了奶奶的失望和悲傷。我沉默了兩秒鐘說:“好。”我剛進奶奶的門,奶奶又是遞糖水,又是給牛奶的。隨即,我給奶奶唱了首《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奶奶微微地笑了一下,眼裏閃過一絲光芒,隨即又暗了下去。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一箇中秋節,奶奶邀請我們全家去她家吃月餅。我們一到,哇!好不熱鬧!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到了,圍在一起話可多啦!奶奶也咧開嘴笑,顫抖的手抓着月餅說:“吃啊!吃啊!都吃啊!”然後摸了摸我的頭,看着我,她好像想到了什麼。

漸漸的,奶奶的節日變得多了起來,除了原來的節日,爸爸生日、姑姑生日、爺爺生日……奶奶都要叫家裏人去她家吃飯。奶奶家漸漸熱鬧起來,奶奶也漸漸地高興了起來。當然,每次吃完飯,兒女都會留下些“孝心”,但是奶奶一直把錢壓在廚房的櫃子裏,從來不動。要知道她需要的從來不是錢,絕對不是錢!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8

“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曾經在春節聯歡晚會上一炮走紅,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會哼上幾句。歌詞親切自然,歌聲充滿真情,句句道出了我們的心聲,也道出了每一位父母對兒女的期盼。

平日裏我們都在忙碌,爲家裏忙,爲工作忙,爲孩子忙,我們有沒有想到我們年邁的父母?他們難道不值得我們去關心嗎?

正值盛夏時節,孩子們都放暑假了,我們不應該再找藉口,而是留點時間去看看我們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掛念着我們。

我們農村在每年農曆六月有一個特殊的風俗習慣——望夏,“望”就是探望父母,前幾天,我帶上孩子回了孃家,就在選禮品的時候,我在心裏問自己“父母最愛吃什麼?”,竟一時想不起來,平時讓我們挑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我們不用想都知道,難道不是嗎?對父母就不同了。當見到父母時,他們是多麼的高興,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也許我們會認爲他們嘮叨,但是在他們的眼裏,我們永遠是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錢財,不是禮物,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能經常看到我們。

多陪老人說說話,有空的時候常回家看看,這是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應該做到的。讓我們把這首歌牢牢記在心中,付出行動,讓父母的晚年過得更幸福。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9

我的老家在湖北天門,因爲我們家離老家比較遠,所以,我們好幾年纔回一趟家。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決定回老家過春節。經過長途顛簸,2月15日,我們全家終於回到天門老家。我們先來到姥姥家,姥姥、姥爺、太爺爺見到我們後非常高興,姥姥把我摟到懷裏,不停地親我的臉,說:“幾年不見,我的外甥女長的這麼高了,都長成大姑娘了。”太姥爺拉着我坐在他的腿上,不停地問這問那,當他得知我的學習很好時,高興地說:“這就好!這就好!”

我們給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每個人都買了新衣服,並帶回了一些其它禮物;爸爸、媽媽說,幾年不回家,平常也不能在身邊照顧你們,爲了表達一點心意,還要給他們錢,略敬孝道。姥姥、姥爺、爺爺、奶奶說什麼也堅決不要。姥姥說:“家裏什麼東西也不缺,你們在外面工作好、身體好就行了,我們就放心了,如果你們能夠常回家看看,能夠與我們多團聚,比給我們什麼東西都強。”說着,姥姥的眼眶溼潤了。

是啊,不是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嗎?過去我只是會唱這首歌,卻沒有真正理解這首歌的真正含義,今天,我終於理解了。我的爸爸媽媽因爲工作忙、學習忙、離家遠等原因,總是好幾年纔回一趟老家,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兒女的回家團聚,而不是爸爸媽媽給了他們多少錢和多少禮物。

我對爸爸、媽媽說:“以後每年我們都要至少回一趟老家。”爸爸媽媽也懂了我的心思,會心地笑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0

人們都說“母愛如水”,前不久,我看了《常回家看看》,讓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內容大概是: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好不容易獨自把七個孩子拉扯大,而且還有一位得了癡呆症,那幾個孩子因爲都有自己的工作去做,常常沒有時間回來看望老母親,這位老母親看孩子沒時間回來,就帶上食物去看孩子。有時孩子們答應自己回來吃飯,可都說有事回不來,讓老母親乾等了那麼長時間。十五那天,孩子們說要回來吃飯,老母親就如往常一樣精心準備飯菜,期盼着兒子們回來,可是今天如往常一樣,老母親只好在門口等待一邊孩子們歸來,一邊點評這七個孩子。令人可喜可賀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們帶着家人來看母親,名角讓她和相處已久的大伯結婚。

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場景,每次看到,都會使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那位年邁的老母親,一心想着孩子們的事,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捨得花錢看病。孩子們每次都說好回來看望母親,這讓母親很高興,母親做好飯等孩子們回來,可盼到的卻是孩子們無一人回來。這使母親原本高興的心情變得沮喪。

我明白了,母愛是多麼的偉大:當你寒冷時,是母親給你送來溫暖的棉被;當你炎熱是,是母親給你帶來涼爽的風;當你飢餓時,是母親給你端來可口的飯菜…….母親的愛像溪水像流水一樣流進我心中,使我耳邊迴盪起童年的歌謠“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讓我們感恩母親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1

中秋節到了,這天晚上,我懷着興奮的心情,來到我家門口的橋邊賞月。

啊!多麼美麗的月亮。月亮黃澄澄,好似一個被人掛在天上的大銀盤;又如同一顆獨一無二的寶石鑲嵌在黑黝黝的天空中;月亮還宛如一位高貴美麗的公主,而平時閃閃發光的星星們又像是平時聚在一起比美的姑娘們,現在卻乖乖地低下了頭,隱在了月亮的身後……

月亮照在茂盛的大樹上,毫無生機的大路頓時變得樹影婆娑,煞是好看!我看着看着,不禁背起了詩: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我背到這裏停了下來,原本開心的心情也變得憂傷起來:我們過節可以團圓,可有些人遠在他鄉,不可以回家團圓,是多麼傷心啊!我又回憶起了飯桌上的情景——

我們一家人在飯桌上開開心心地談笑風生。姨夫笑着對阿姨說:“中秋月圓之夜,我們也該回家看看我家的老人了!”阿姨不以爲然地努了努嘴:“我們這麼忙,還是別去了吧,打個電話回去就行了!”

姨夫嚴肅地說:“法律規定要定時回家看老人的,這是法律!”

“不回家看老人就是不孝之子。再說歌曲不也有《常回家看看》嘛!”姨夫又補充道。阿姨一聽,認爲有道理,紅着臉點了點頭。

我認爲人們都應該像姨夫一樣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特別是在這樣的中秋月圓之夜。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2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想必大家對這首《常回家看看》再熟悉不過了吧!那天的所見所聞,讓我對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

上完二胡課,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經意間,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位六旬左右的老奶奶和一位大約40歲上下的女環衛工人一起坐在一級石階上,她們兩個人有說有笑。後來,老奶奶拿出一塊麪包,接着她把麪包掰成兩塊兒,並將其中的一塊兒遞給一旁的環衛工人。起初,我以爲她們是母女倆兒,但是我錯了——“你這老太太,咱們剛見面,你還給我東西吃,我怎麼好意思要呢?”那位環衛工人說道。聽了這話,我暗暗讚歎道:這世道真好!陌生人見面都是如此親切。“現在呀,兒女都走出去了,”老奶奶嘆了一口氣,眼睛也溼潤了,像是在回想着什麼,“唉,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找不着……”

猛然間,我彷彿看到了老奶奶的孤單,看她的舉止穿着,家裏應該不缺少錢,單單缺了本該享有的天倫之樂!否則的話,她可能出門以這種方式來解悶兒嗎?如果家裏有人與她下下棋,聊聊天,她至於這麼孤獨嗎?哪怕家裏有一個小孩子,她也不會如此啊!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就老了……”天下的兒女們,趁現在——抓緊時間,多陪陪父母,不要讓雙親還沒好好看看自己,就老了。同時,我也奉勸那些常年在外拼搏的叔叔阿姨們:子欲孝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3

在中秋這個歡樂的節日裏,大家都在幹些什麼?是一家人在溶溶的月光下品嚐着美味的月餅?還是爲了迎接遠歸的親人,精心地準備着美味可口,又讓他引起無限回憶的佳餚?……對於中秋節來說,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團團圓圓。

過中秋,是人們的傳統,也是人們心中最美好的的日子。因爲過節時,可以和遠在他鄉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吃着月餅,在皎皎月光下共度這美好的時刻。

在中秋佳節時,月亮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可以用花好月圓這個詞來表達她的美好。“圓”這個字代表了團團圓圓——這個人們嚮往的含義。

團圓的時候,是人們最開心的時刻,長輩們會問一問在外面獨自闖蕩的孩子們過得好不好,叮囑放假時回來,承諾我給你做你愛吃的菜等等……總是爲遠歸者擔心這擔心那,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長輩對你的關愛和照顧。這時,遠歸者就會送長輩一些禮物,還擔心着他們喜不喜歡。對長輩來說,只要你回來,不管送什麼他們都喜歡。

經過這一天的開心,它就會在你心裏刻下,在你孤獨時陪伴你,在你有空時提醒你常回家看看。在這時,你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過中秋節長輩見你回來時的開心笑臉。那時,你會覺得工作沒有親人重要了。

有一首歌唱道:“常回家看看……”中秋,讓我們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4

五一假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放假伊始,恰逢桃花盛開,我決定回到風景優美的姥姥家小住幾日。

近郊的路上,畫中美景般的景色讓我心曠神怡,這就是自然之母的偉大創造力。一下車,遠離城市喧囂所獨有的乾淨空氣瞬間讓我精神十足,道路兩邊無處不在的嫩草向我們預示着春天的到來,看那翠綠中的一點點黃,一束束紫,一株株粉色的小花,如果我是畫家,它們可能就是構成一幅春之美景的重要成員呢!微風輕拂臉頰,也帶來許多正在舞蹈的小精靈們,它們是柳絮、是桃花的花瓣,也似乎是隨風起舞的自由舞蹈家。

經過一番跋涉終於來到姥姥家的大院,這裏好像正在上演一場雪的盛宴,似雪般白潔的小花瓣洋洋灑灑地滑落一地,如此美好的畫面,彷彿置身仙境般。

五一,正是農忙時節,趁着放假去幫姥爺種植一些蔬菜,看着它們從一顆顆小小的種子到露出尖尖的小芽,成長爲青蔥挺拔綠油油的蔬菜時。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如此漫長的過程,他們彷彿是一位勇敢的戰士,經歷了風雨打擊,又無懼烈日暴曬。

這個假期我過得很充實,看望長輩的同時亦享受了大自然在春意盎然時的風采,體驗了農忙時的辛苦和美味佳餚的來之不易。踏上返程的車輛,嘴角不經意間也洋溢着燦爛的笑。日光圍繞着我,溫暖着我每一寸肌膚,畫一般的美景再見了,我還會回來看你的。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5

“常回家看看”幫助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每當我聽到“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時,我就會想起了我們加鄉的一個真實故事

張大爺是我們家鄉的從臺灣回來的一位老人,他在家鄉看見別人從臺灣回來都會帶很多現金給親人,而自己沒帶多少隻帶1個月工作的報酬。覺得太個自己侄子添麻煩,就絕定再到臺灣去賺錢。

張大爺每個月都要回家看一次,因爲自己在臺灣沒有親戚,只有一些好友。每當他會家的時候都會把自己在玩面工作的錢分給侄子一些。侄子總是不要他的錢,侄子認爲“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

一直到2000年的一天,張大爺在外面做清潔的。張大爺在外面掃地被細菌污染了,得了重病,他怕個侄子知道會給他添麻煩就沒打電話給他。自己到醫院看,拿些要服下,平時工作時自己並不在意。有一次,張大爺有重要事辦就忘了帶藥。突然病情發作,就叫他的朋友帶他回到福建去,張大爺的侄子知道張大爺得病了,心裏迫不及待地想照顧張大爺。“叮叮叮”侄子的電話響了,他接了電話,電話裏說,你張大爺回來了,你快到車站去接他。

結果,張大爺回來還沒三天就病倒在牀上了,張大爺在第二天就用他那有氣無力的手寫了封信,叫寄信的人寄到臺灣的朋友那去。

臺灣的朋友看了他的信,信裏說:“我應該快不行了,你們記住要常回家看看,看看家裏的親人,好讓家裏的親人不用擔心。”

常回家看看是一件簡單而又不容易的事。張大爺的“常回家看看”表達了他內心的真實感受。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6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許多人的心聲,其中一句“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更是唱到了天下老人的心坎裏。對於老人們來說,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經常和子女呆在一起,可又有多少老人如願以償了嗎?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廣告:在正月初一這天,一位老人在廚房裏忙碌着,一道道菜不斷地被端上餐桌。就在老人將豐盛的飯菜全部做好時,電話卻響了起來:“喂,好,今天公司有幾個重要的客戶,領導讓我去應酬一下,今天就不回家了!”原來這是老人兒子打來的電話,他在電話中只提到了自己,絲毫沒有問及母親的情況。老人在聽這些話後,急忙回答:“哦,我知道了,家裏很好,不用擔心我。”這些話說完,電話的掛斷的鈴聲便匆匆響起。老人一臉失望,長嘆了一聲。緊接着,電話接着響起,原來都是老人的女兒,說因爲有這樣那樣的事情,都不回家了。老人接完所有的電話,眼神明顯有些落寞,說了句:“你們都忙,忙?”之後,老人坐在沙發上,看着電視上無窮無盡“雪花”,表情漠然,沒有一點變化。隨後,熒幕上便出現了一行字:常回家看看,別讓老人感到孤獨。

看完之後,我觸動很大。老人相對於年輕來說,更需要感情的呵護,尤其是親情方面。我們不應該再遺忘老人,讓他們在本應安度晚年的時候,卻感到了寂寞,因爲老人更喜歡看到一家人團圓時的情景。

常回家看看,看看家裏的老人們。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7

這個星期,在外地工作的二爹一個人回來給奶奶祝壽。在回去的前夜,二爹特地問大家:“這次走得急,下次回來,要不要捎點什麼東西啊?”

我們都明白,說是捎,其實就是白送!聽了二爹的話,我的心裏歡呼起來,這些年,二爹在外掙了不少錢,那就獅子大開口吧!

剛迷上電影的我帶頭說:“二爹,下次回來給我捎個MP4吧,功能多點的。”

爸爸在牀上躺着,聽了二爹的話,連忙站起來說:“小弟,我的相機都快成古董了,你知道我很愛攝影的,下次回來幫我捎個數碼相機。”

接下來,媽媽說:“你們那邊的衣服怎麼樣?如果有好一點的,下次回家幫我捎一套,我如數付錢給你!”二爹連聲應允道:“好!好!送嫂子一套衣服怎麼能收錢呢?”

我們都說完了,二爹轉向一旁的奶奶,問道:“媽,下次回家,我給您捎點什麼?”

“我什麼都不缺,沒有什麼要你捎的。”奶奶長嘆一聲,“你這些年在外面也不容易,用錢的地方還多着呢,下次捎一家人回來吧,我就知足了!”

聽了奶奶的話,我們都沉默了。想想二爹在外辛苦打拼,掙點錢也不容易,我的臉燙燙的。

是啊,也許大多做兒女的,都曾在心底許下了“孝”的宏願,希望自己在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能夠報答父母的恩情,可又有多少做兒女的,真正瞭解父母的心願,知道一家團圓纔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呢?

望望二爹,又望望奶奶,一首熟悉而又久違的歌在我心中響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8

媽媽也鳴母疏,不外我不喜歡母親這個稱說這個詞不媽媽聽着親熱。我喜歡叫媽媽。

由於媽媽在本地上班,咱們很多在一伏,可是她很惦念我,所以天天都會給我擊電話。我在課堂上時常愛談話,媽媽就會答我昔地上課的表現。如果昨天我表現的很賴,上課當真聽道,還答覆老師的發問,媽媽就會表彰我。我喜歡媽媽的表揚。假如我表示的不美,媽媽就會在電話裏嘆氣,媽媽一嘆氣,我口面就有點難功。媽媽常常在電話裏說:爸爸一集體帶我,還要上班很忙,讓我聽話,要乖點。我每次都拍板。可是我搖頭媽媽瞅不見。如果是可視電話就佳了,我就能夠邊打電話邊看着媽媽了。

媽媽上班也很忙,只能每週五抽空歸家。只有一回家,她就會把所有的時光都用去照料爾,伴着我。她給我洗澡、助我刷牙,洗臉。媽媽乾的早餐十分惡吃惋惜不能常常吃到。媽媽在野的時候,只要我睜啓眼睛,就能望睹媽媽。媽媽帶我沒往的時候,她皆牽着我的手。媽媽的手很軟,也很暖和,我愛好被媽媽牽着的感到,很舒暢。

媽媽農息很忙,可是她仍是絕可能抽出時間帶我出去遊覽讓我長見識。我印象最深的是去青島看大海,參觀中邦軍艦博物館。裏點有良多的軍艦,媽媽告知我,這些軍艦都是退役下來的,以前都破過許多的軍功,那些軍艦看上去實威風,我好想長大當前也該一名海軍,駕着軍艦在大陸上馳騁。

這就是我的媽媽,我最大的宿願就是媽媽有一天能調回來,這樣我們一家己就可以每天在一訖,開開心心,鈍快活樂的生涯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19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忙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開心就奔哥團團圓圓耳邊索繞着這看動人的樂曲,我的心緒也隨着這自那曲調起伏不斷。

爺爺奶奶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家務農,奉養老人,女兒則去工作。因此,我從小便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姑姑無論有多麼忙,總會帶着表姐來看爺爺奶奶,每次回來總會拎一大堆東西。我和表姐則欣喜萬分,拿着吃的東西躲進屋裏玩去了。但是這一週,我的感受與以往不同。因爲爸爸很愛聽歌,所以時常會拿一些磁帶放來聽。我也以此得以大飽耳福。按下開關,發出了悠揚的曲調,有人唱着那經典的《常回家看看》。不知爲什麼我似乎視覺出了其它的情感,但一晃又消失了。因此沒太在意。

這週末,姑姑帶着表妹回來,顯然很急的樣子。因此不能在做飯,而姑姑也不閒着,抱起柴禾幫媽媽燒火。他們在廚房裏相互談論着最近的事。飯後,姑姑利落的收拾碗筷,通過這一幕幕,我似乎領略了歌詞中的含義。

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直白地說出某人的思想和情感,但通過一些簡單的話語和微小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他們彼此的深情。爺爺奶奶身爲父母對於子女關心備至,但他們的要求只是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辛辛福福地生活在一起,有了這便心滿意足了。

而正處於青春期的我,總有一天會遠離父母,或許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於細小之中品味感受這濃濃的親情。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0

車子在路上奔馳着,我笑眯眯望着窗外的景物,突然,我看到了車窗外,小路旁幾棵緊靠在一起的樹,好像一位孩子依偎在家人的懷抱裏。

車子繼續行駛着,我心情十分歡快,一年好不容易回一趟老家,放假了,父母總忙於工作,很少帶我回家看看,現在,終於如願以償,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怎麼樣了。

很快,離高速近了,近了,更近了,我也隨之更加激動了,長時間沒見,家中肯定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吧!我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想立刻就飛回去。

車子越開越遠,離老家越來越近,在路上我的心情又變得緊張起來,等會兒到了,第一句話應該說什麼呢?

想着,突然電話鈴響了,是外公打來的,“喂!外公。”“哎!你們現在到哪兒了!”外公的話是那麼親切,我說:“在路上呢!還早着呢!”外公的聲音輕了:“哦!那先掛了,到了打個電話,好去接你們。”

“好。”電話剛掛,又來了一個。

“喂!快到了沒?”阿姨問。我笑着說:“還沒,在路上,等到了再打電話。”“那,好。”阿姨掛了電話,接着,一個,兩個,三個……奶奶,舅舅,姑姑……一個個都打電話過來,一路上,我都忙着接電話。

這一次回家,在路上接到一個又一個電話,這每一個電話裏都飽含着濃濃的親情,“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我耳畔似乎又響起這首曲子。

我又望了望車窗外的景物,看到一棵孤零零的老樹,“頭髮”都快掉光了,它正用期盼的眼神望向遠處……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1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這首老歌大家都聽過,在這首歌裏反覆強調着這麼一句話:常回家看看。節日裏,我們更應該回家看看。

國慶節到了,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但許多離開親人的在外地工作的人有沒有想過?當這裏熱鬧非凡的時候,親人家裏還是冷冷清清,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國慶抽空去看看父母吧,他們身體健康嗎?生活開心嗎?想到這裏,我彷彿見到了那麼一幕:兩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辛辛苦苦準備好一桌好菜,慢慢地走到門前,四處張望,直到菜涼了,纔回到屋裏……也許有時候,父母的嘮叨會令你心煩不已;也許父母的指責會令你十分難堪;也許……可他們依然愛你呀!

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發現路上十分挨挨擠擠,連我都被熱出汗來了。他們要去幹什麼?原來,他們都是去探望親人的。他們提着厚厚的重重的禮品,全然不顧道路的擁擠,自身的炎熱,堅持把真誠的問候送給親人,有些人攙着自己的父母去看戲;有些人陪着父母在小路上慢慢散步;有些人……。我們家也不列外,我和父母一起去看了遠在異鄉的奶奶家。走進小區,我看到了奶奶爺爺正在樓下等我們呢,上了樓,我便看見了一盤盤半涼了的菜,爸爸放下了禮物,奶奶一看,連連擺手,可爸爸一定要奶奶收下,爸爸說:“這是咱們的心意,收下吧!”那一刻奶奶笑了,眼淚卻在打轉“國家經濟好了,孩子也孝順了,錢有了,愛有了,我什麼也不缺啦!”

是的,老人哪怕得到一點愛,就很滿足了,你陪父母說說話,談談心,這看似簡單的事卻體現了你的孝心。孝心是中華美德,我們都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常回家看看吧!家人需要你,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吧!銘記。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2

隨着五一假期的臨近,想快點回家看看父母的想法愈來愈強烈。

這幾天,女兒的問話一直響在我的耳邊,“老媽,你知道親情計算器嗎?”現在女兒看的書比我看的多,很多時尚的詞語女兒都見過,就連親情計算器女兒也知道!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看到父母的額頭逐漸增多的道道皺紋,心裏不禁一陣陣緊縮,每每坐在炕沿邊上,母親擡頭問我想吃什麼飯?是咯咯豆?還是大鍋撈的小米飯?我的心裏一次又一次涌動着暖流,看着老母親期待的目光,我會違心的說,自己吃慣了電飯鍋燜的米飯,母親好像看透我的心裏所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做着我在自己家裏根本吃不到的飯菜!

母親從來不輕易給我打電話,都是我每週不定時的往家裏打電話,母親就是給我打電話第一句總是說“家裏沒事,就是你爸讓我問問你們那冷嗎?給月月多穿點衣服,氣溫下降了!”父母親就是這樣,心裏時刻裝着孩子,我們呢?是不是也應該常回家看看?

記得春節回家,女兒先跑進屋裏看姥爺,等我們把車上的東西都拿進屋裏,看到女兒和父親的手還緊緊的握在一起,我當時就被眼前這一老一小的感人情景驚呆住了,過後女兒告訴我說是姥爺的手不撒開。老人是多麼希望我們常回去看看啊!

我不敢想,年邁的父母親還能和我們在一起過多少個春節?我也不敢想讓人羨慕的父母雙全的日子是不是能永遠伴隨着我,我只是暗下決心,每年的節假日和老人的生日,我是必須風雨無阻的要回去和老人一起過的,我覺得這比起父母親對自己的疼愛是遠遠不夠的!

常回家看看吧!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牽掛——父母親!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3

愛老敬愛永遠是世間不變的話題,每一個赤城忠厚的中華兒女都深深的加以遵守和發揚,作爲一代天驕風華正茂的中學生我們來說,更是一個需要遵守的約定。我們青少年正處在思想品德建設的最佳時期,要知道什麼是榮,什麼是恥。以愛老敬老爲榮,以厭老惡老爲恥。做一個有道德,有本領,有愛心,有恆心的四有心人。做一個愛祖國,愛生活,愛自然,愛自己的優秀中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善待老人,長大還要贍養老人。做一個時代的好青年。

在家裏多多照顧自己的長輩親人,在學校多多禮讓年紀大的老師,在路上多多關心身體不方便的老年人,扶她們過馬路,公交車上給他們讓座,公共場所給他們讓位,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人性的陽光,而讓更多的人投入到敬老愛老的行列中來,共同建設我們和諧的社會!

常回家看看,不僅是對自己的履約,而且是對父母來說更是莫大的幸事。

無論你是一個政壇的風雲人物,還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回家看看。不需要多少的厚禮,你的孝心可能是一處豪宅,也可能是含着自己體溫的一枚硬幣,在父母的心中它們等值……他們的意義在於父母那無法言語的感動!

常常家看看,回家看看,看看年邁的雙親,看看故鄉的老屋,看看門前的白楊,看看山後的小溪……無論你走向何方,無論你身在何處,一封家書,一個電話,爲你的父母帶去一絲祝福。

祝天下的所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闔家幸福,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4

年的第一場雪來得特別晚,這個週末,趁着雪下的不大,路面沒有積雪,我和媽媽回鄉下看爺爺奶奶。

早晨,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電話鈴吵醒,不情願地拿起電話,隱約聽到電話裏傳來奶奶熟悉的聲音:“你們今天回來是嗎?這邊雪下的不大,開車走還可以,路上千萬小心點,開車別開得太快!”我一聲聲的答應着,放下電話,我在媽媽的催促下,快速的穿上外套,刷牙洗臉,吃晚飯便和媽媽出發了。

路上的積雪已經化的差不多了,經過半個小時的路,便到了奶奶家。剛進門,奶奶就招呼着:“外面挺冷的,快上炕暖和暖和。”我和媽媽便坐在炕上和奶奶嘮起了家常,說着說着,便說起了剛剛結婚的姐姐。姐姐結婚後去了南方旅遊,回來給奶奶帶了一些特產,還帶了肯德基。“兩塊麪包,中間夾了一塊雞翅,還有些萵苣葉。”這是奶奶說的漢堡。我和媽媽聽了後,笑了起來,然後又跟奶奶說,這東西叫漢堡,但奶奶就是叫不出名來,還是堅持着自己的自創,讓我不禁覺得搞笑,還打電話學給爸爸聽。在說笑中,奶奶拿出幾袋還沒有拆裝的東西,說是姐姐帶回來的,爺爺硬是不讓拆,要留給孩子。說到這,我停止了笑,覺得心裏酸酸的,爺爺奶奶把好吃的留給我,但我卻連個漢堡都沒帶給爺爺奶奶嚐嚐,陪爺爺奶奶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我們威海有位著名的作曲家戚建波,他曾寫過一說歌名叫《常回家看看》,我還記得裏面有幾句歌詞“老人不圖兒女爲做多大貢獻啊,一輩子只圖能有一個團團圓圓。”除了過年,我們能有多少時間與年邁的老人在一起,我們藉口工作忙、學習累,沒有時間,可是老人每日都在盼望兒女、孫子回家啊!常回家看看吧,讓父母放心,讓我們安心,何樂而不爲呢?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5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的。我吃完年夜飯,和爺爺一起出去散步。不知誰家傳來了陳紅的《常回家看看》,歌聲喜氣而悠揚。

我和爺爺來到太婆家門前,燈是亮着,可絲毫沒有大年三十全家團圓的熱鬧。我和爺爺推門而入,只見老人獨自一人在吃飯,桌上只有一盤魚炒青豆。

“小爺爺呢?他不是說來接您去吃年飯的嗎?”太婆邊吃飯邊說:“我年紀大了,坐車吃不消,而且,這除夕夜,本來就應該留在家裏過的,在家熱鬧一番。唉,他們非要去酒店吃不可!大年三十家裏關門閉戶的,這像怎麼回事呢!”

大年三十的,就太太一個吃這頓“團圓飯”,我心頭感覺一陣酸楚了。於是,我跑回家讓爸爸炒了幾個菜,端到太婆家,和太婆一起又吃了一頓年夜飯。吃完飯,我叫太婆到我家看會兒電視,老人就是不去,說腳不方便。於是,我就陪着太婆聊天。

太婆對她小兒子的做法很不滿意,一遍又一遍地說:“他的錢是不是多得沒處去了?真是的!怎麼想到去酒店裏吃年夜飯呢?”透過昏暗的燈光,我看見太婆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清淚。弄得我也感覺鼻子酸酸的。

百行之首,以孝爲先。我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年輕人,也許你與老人的思想不同,也許你毫不吝嗇地用大把的錢“孝敬”父母,可是,孝不只是養,而是敬。陳紅的《常回家看看》還在耳邊迴響着,那些常年在外奔波忙碌,追逐功名利祿,穿梭於燈紅酒綠之間的年輕人啊,你知道家裏的老人在盼着你回家看看嗎?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6

“人逢喜歡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傳說節日——中秋節又要到了,孩子們歡樂地玩耍着,大人們則忙碌地張羅着晚上的團圓飯。

這天小剛家特別熱鬧,小剛也特別快樂,因爲長期在外的爸爸要回來了。夜幕降臨,小剛歡快地哼着歌,桌上擺滿了而騰騰的美味佳餚,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小剛爸爸還未回來,電話又撥不通。他們欺騙自己似地想:也許在路上了,不方便接聽罷了。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電話終於響了,卻只有一句簡單而又讓全家的期望變得支離破碎的話:“爸,媽,我今晚有應酬就不回去了,禮物我會託人送去的,你們玩的開心點吧。”

不知道這樣的事不知道有過多少,但我知道,他們想和家人團聚,共賞明月,共享天倫之樂的願望是那麼強烈。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工作在外的人有他們迫不得已的緣由,但是物質上的優裕帶家人帶來的沒有太多的快樂,而是更多的無奈。可能等你事業有成了,父母卻已雙鬢勝雪;孩子個子雖然比自己都要高了,但他卻問站在門外的你:“請問你找誰?”我想,這是以肯定後悔莫及。比起富裕卻疏遠親人的生活,我覺得其實即使清貧,但一家人在一起樂意融融纔是快樂的。中秋之夜,他們會放下一切包袱相聚在一起。一塊小小的月餅即使被分得碎碎的,到哪一家人在一起吃,這就是最好吃的。金錢與這份快樂相比之下,總覺得那麼渺小。

陳紅的《常回家看看》正是父母不在身邊的我們的心聲啊!

祝大家在中秋之夜能一家團聚,那些身在外地的大人們,即使不能常回家看看,這個中秋之夜,也是時候回家看看家裏人了啊!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7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這首歌大家都會唱幾句,他唱進了老人的心裏,可是,又有多少兒女回顧及老人的感受呢?

雙休日快到了,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雙休日你去哪玩?”“你們雙休日去吃肯德基嗎?”而我則是隨着媽媽去外婆家玩,東門口,人流絡繹不絕,都來丹城感受雙休日的熱鬧。只聽媽媽對阿姨、舅舅說:“每到雙休日都有很多人來逛街,這東西便宜嗎?”阿姨說:“就是,還不如去鄉下,爬爬山看看海,看看爸爸媽媽!”

說笑聲中,到了外婆家。外婆早已做好了飯菜在門口等候多時了,一見到我們,趕忙跑過來說:“可把我等急了,我還以爲你們不來了呢!”談笑間,只見太婆顫顫巍巍地移着小步走來了,說:“終於等到你們了,再不來我都不認識哪個是蝶蝶哪個是鴿鴿了。(鴿鴿全名夏夢鴿,是我阿姨的女兒)你們不來,這屋子就顯得冷清了,一點兒也沒有生氣了,今天可把你們給盼來了。”太婆已有九十歲了,耳不聾眼不花,就會嘮叨着幾句。就在這時,隔壁的一個與太婆同年齡的阿太走了過來,看到我們一家談笑個沒完,羨慕的禁不住老淚縱橫,說:“你家的兒孫會回來看你們,已經夠好了。像我們家,只會買這買那託人捎來,從不見人影,我又吃不了那麼多,想見他們總說沒空!唉,真想他們啊!”我看着太婆,禁不住同情起這些老人,他們其實都兒孫滿堂,可是沒有一個來噓寒問暖,用老人的話說,就是回來吵吵架也好。

一個電話,一堆禮物,根本不是老人所需要的,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這些兒女常回家看看。在此,我希望所有的兒女都會時常想起家人,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8

古人說的好:真是林子的大了,什麼鳥都有。我爲什麼這麼說了呢?就因爲一件稀奇古怪的事發生在我身邊。你們聽我慢慢道來。

這天,蜂窩煤廠對面的一棟房子中來了個陌生人身材矮小穿的衣服也不這麼樣。鬼鬼祟祟的在觀望什麼,忽然他眼前一亮像是有什麼大陰謀,他跟着一個老太太上了樓。啊!難道,難道,【我相信讀者跟我的想法一樣】他要搶劫。過了好久,那個年輕人攙扶老人下了樓。哦原來不是搶劫。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但大陰謀就是大陰謀,好戲還在後面。過了一天,那個年輕人向老人說:我是鄉鎮裏的黨委書記,這一年那些人送給我好多土豆,大概千把斤,回頭我給你送一口袋來。老人笑眯眯地望着年輕人,因爲老人的兒子長年累月在外面工作,身邊沒有親人,自己很孤獨想找人聊天都沒有,雖然與自己面對的人素不相識但自己也很高興。這個年輕人又在老人家住了一晚,第三天這個心懷不軌的人開始實施大陰謀,他對老人說:我要去見一個朋友,順便請他吃頓飯,可我出門倉促身上沒帶多少錢,我想向您借三百元錢,我一定雙倍還給您。老人二話沒說就把錢給了他…晚上他又回來了直接就睡了。第二天早上這個年輕人有對老人說:大媽我今天要去看我一個受傷的朋友,這空手去好像不好意思,得買點東西,可我哎!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對他說:要多少!他迫不及待地說:兩百。老人又給了他兩百。他拿着錢飛快地跑出了門…可到了晚上老人也不見他再回來!老人帶着恐慌的去睡覺,第二天老人把這事向鄰居說了,鄰居說老人受了騙,老人這才傻了眼……

在這裏我要向這時沒陪在自己母親身邊的呼籲:錢多的是,可母親只有一個,多會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29

好久沒有回家了,真想回家看看啊,媽媽邊洗碗便說道。

咦,媽媽,你在說什麼呢?我們的家不就在這裏的嗎?我有些不解的問到。

我說的不是這個家,是鄉下爺爺奶奶的老家啊,哦哦,原來啊,那我們明天就回家吧啊,真好我休息我們一起去看看爺爺奶奶吧啊。

老家其實並不遠的,在章鎮,只是走上去的山路倒還挺遠的啊,除了過節,或者什麼忌日我們去一下,上上墳。

車子在山野上開着眼前的景色不再是城市裏的烏煙瘴氣,而是空氣清新,樹林茂密。下了車子,碧藍碧藍的天空,美好的空氣讓我愉快,貪婪。

我馬上的上山,但是我路線記得不是很清楚,因爲不常來,而且有很多的路線,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進了一個弄堂。一路走來,小羊在草地上吃草,也有老爺爺什麼的在地裏種田,進了家門,我自豪的推開了門大喊:“爺爺奶奶,你們好啊,呵呵!爺爺奶奶一見是我們來了,立馬生龍活虎的站了起來,奶奶馬上從抽屜里弄了點吃的給我吃,呵呵,我當然會推辭的啊,爺爺這裏買點東西還要下山,所以還是留給二老吃吧啊!

我們坐在沙發上聊了一會啊,奶奶就招呼我們吃飯了,菜挺簡單的,但是我們吃的都是很開心的啊,爺爺邊吃還邊給我們夾菜,但是看着爺爺奶奶的蒼老的手,我不禁心頭涌起一股情感,我想,我們真的是缺少對爺爺奶奶的愛啊,看着他們都這麼的老了啊,哎,我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啊,真的是應該好好的對待他們。

現在爺爺奶奶老了,是時候讓我們照顧他們了,他們爲這個家付出了許多啊,我們也要做到子女的義務的。

所以,無論多忙,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0

已有許久沒有回家了,坐上中巴,歸心似箭,想回去看看我的父親母親。車很快離開了市區,到了鄉村視野便開闊了起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遠遠望去,麥田上的麥穗已經低下了頭,沉甸甸的。金色的油菜花已變成了碧綠色的菜殼了。

五月的農村已過了紅了桃花,白了梨花的時節。人們開始忙碌了起來,許多人正彎腰收割油菜,三三兩兩的鴨子在水中快樂嬉戲着,遠處的布穀鳥也清脆地歡唱着。多麼美,多麼好的季節!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鋼筋水泥的束縛。野花自然的在路邊盡情開放,樹木按照自己的本色伸展着,無需按照人們的意願被培育。這就是自然的本色,多麼的好。

路邊的景色更加熟悉了,離家越來越近了。透過車窗,突然有了近鄉情怯的感覺,害怕打破了這份寧靜。自然與人的和諧,近了,更近了,看見了炊煙裊裊升起。這就是我的家,我的老家,一個遠離城市的小鄉村。父親正在屋外劈柴,他看見我笑了,“你媽在廚房裏燒飯,”還未進家門,已能聞的到飯菜飄香了,碧綠的韭菜,嫩白的包菜,還有一盤紅透了的河蝦。母親依然在竈前忙碌着,我喊了聲“媽媽。”她回頭看見我,臉上立馬露出了久違的笑意,“坐車累了吧,馬上就吃飯。”

此時,才明白平日在城裏不辭辛苦的追求着,大房、名車、榮譽都是虛像。唯有與父母在一起纔是生命的真諦,最真實的,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父母親已漸漸在時光中老去,白了頭髮,疏了牙齒,已到花甲之年。我越發迫切感覺到自己要拋開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繁瑣,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1

咚!咚!咚!隨着我的敲門聲響起,屋子裏面便傳來了外婆那純正的麗水話:“保姆,保姆,快點去開門!有人來看我了!”

吱!門打開了,外婆一看見是我來了,立刻拍手叫好,臉上綻放出開心的笑容,說道:“我外孫來了,我外孫來了。”然後轉身就掏錢給我。

已至耄耋之年的外婆,是二等殘疾,多年前她的大腿就已經截肢了。平日裏都要靠輪椅行動,活動很不方便,都要靠保姆推着輪椅走。絕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家裏,很少外出。另外她是一個只會講麗水話的老人,聽不懂電視裏說的普通話,所以很少看電視,只能偶爾看看越劇、京劇等古裝戲。只有外公有時會陪她聊聊家常。由於她的子女工作繁忙,看望外公、外婆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她爲了消遣時間,天天往我們家和舅舅家打電話,來排解寂寞。她這樣天天打二三十個電話,使她家的電話費每月都達到一百多元。外婆的生活是單調的,是乏味的,也是十分孤獨的。

我每次去外婆家,她都會給我錢,對我們很是疼愛;同時也希望我能多去看望她。爸爸一到外婆的房間,便與她交流、閒聊、拉家常。每次她都講得不亦樂乎。同時還拿這拿那給我們吃,好好得招待我們。過了許久,我剛準備起身離開了。只聽外婆說:“這麼早就走了?再坐一會兒嘛!”說罷,她只好依依不捨地同我們道別了,然後對着我們離開的門口喊道:“再來玩啊!再來玩啊!”我們也連聲迴應:“好的好的。”

有一句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看望老人,這是每個子女後輩應盡的義務;也是位老人對下一輩的心願。常回家看看吧,爲了使家裏的老人不再那麼孤單,讓他們安度晚年。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2

聽到這樣一首歌《常回家看看》。今天,老師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也回“家”看老師了。

他是老師得意的弟子,曾經的班級的小學階段的響噹噹的老班長,曾經的小學的大隊長,曾經的期末考試班級年級的佼佼者,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演講比賽的冠軍。老師只要一講到他,眉飛色舞,老師直接說:“他是老師最得意的弟子,也是老師的驕傲”。

他曾經參加高考的成績是689分,老師一講到這的時候,簡直就是膜拜這個高材生了。只是我們看到的大哥哥就是很普通的,和鄰家的大哥哥一個樣。不同的是他戴着一副眼鏡,文質彬彬的樣子。一看就很有學問。

曾經的本地高考狀元,到了我們班級的時候,先是跟老師一個擁抱,我看到老師的眼角有淚痕,激動?開心?

大哥哥給我們講起了他的大學校園,中國科學院大學,那麼令人神往,他學的是物理學專業。我覺得,不久的將來,哥哥或許就是中國的物理學諾貝爾得獎者,也許就是中國的“居里夫人”這樣比喻不恰當,但是,我更想不出來合理的名詞,在大哥哥和老師交談的過程中,我彷彿看到,若干年後,大哥哥也帶着我們的小學老師去領獎狀……多麼令人神往和驕傲啊!

大哥哥給我們帶來了好多好吃的,老師分給了我們這些饞貓,大哥哥又拿出了給老師買的一套合體的運動服,叮囑老師一定要注意保重身體,我再次看到了老師的眼角溼潤了。

時間過得真快,大哥哥要和我們告別了,他站到了講臺中間,告訴我們,這所小學時他實現夢想的起點,也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他會經常回來看望我們。

我的耳朵裏再次迴響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希望大哥哥能經常抽時間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3

不知有多久沒有去那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我的外婆家了。每逢週六,媽媽總是要嘮叨地問一句:今天去不去外婆家?而我總是藉口回絕。一個人呆在家裏真自由呀,這大概是我這個年齡的少年特別渴望自由的緣故吧。

又是週末,我興奮地和夥伴們聚在一塊兒。奇怪,平日裏總是“一身輕”的好友阿蘭這次卻背了一個旅行袋來。我好奇地追問她原因。她說:“這個週末我要去常州,奶奶病重。唉,可能,可能撐不過去了。”說着,她的臉色凝重起來,“奶奶從小把我領大,媽媽總說,這是很不容易的。我想想,的確是這樣。直到進了中學,奶奶才把我交給爸媽,自己獨自回了家鄉。一個人,孤苦伶仃。我們也只有逢節日纔去看望她一下,要是她這次……那我,我可真是後悔啊。”我發現她的眼裏早已喻滿淚花。

我趕忙上前勸慰,阿蘭卻說要趕火車,匆匆地走了。原本快樂的聚會一下子沉寂下來,我的心絃被重重地撥動了。那間我住了十幾年的小屋,那位慈祥可親的老人,那裏我所熟悉的一切,都從我的腦海深處奔涌出來。我看到了,一個天真的小女孩坐在小板凳上,身旁的外婆邊洗着衣服,邊用慈愛的目光望着心愛的孩子;我看到了,老人用那骨折過的手抱着胖乎乎的女孩上幼兒園;我還看到。每天中午,老人總是做好了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等着女孩上學歸來……“你該回家了。”心靈之聲告訴我。

又見外婆,她似乎年邁不少,但突然見到我,眼睛彷彿又放出光來。我懷着內疚、自貴的心理依偎在她身邊,“常回家看看。”臨別時外婆依依不捨。“嗯,嗯,我知道。”不知怎的,一股心酸涌上心頭。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4

夜幕降臨,一間座落在夜色中的小屋發出“咯咯吱吱”的響聲,打亂了平時的寂靜。原來是那獨自一人的母親在整理子女的房間,從那充滿笑容的臉上不難想象,母親是想用整潔乾淨的小屋迎接子女的歸來,使得中秋團圓之夜更有氣氛。

電話響了,母親放下手中的活兒,大步邁向電話旁接起了電話:“喂,誰呀?”“媽,是我,我明天還得加班呢,明晚我就不回去了。”電話裏響起了兒子的聲音。母親楞了一下,馬上說:“哦,那樣子呀,沒關係,工作重要嘛,不是還有妹妹回來陪我嗎,你放心工作吧……”電話掛了,母親又開始了那注入了“希望”的家務活。

房間整理好了,小屋乾乾淨淨,母親欣慰地躺在牀頭。電話又響了,母親接起了電話,電話中傳來了女兒的聲音“媽,明天學校有許多報告我都得負責,可能趕不回去了……”“哦,忙就別回來吧!媽沒什麼的。”母親平靜的說。

這一夜,母親失眠了。

夕陽西下,母親忙碌了一天,當收好晾在衣架上的衣服踏進屋裏的那刻,身後竟同時響起那熟悉的聲音:“媽,我們回來了!”沒錯,她那百般渴望能夠歸來的子女竟同時回來了。母親笑了,眼角卻出現了閃閃的淚珠。“不是說好不回來嗎?什麼東西都沒準備呢!”“媽,我們想你回來不可以啊?”“東西我們都買了呢,您甭操心嘛!”七嘴八舌的,都不知道是誰的話了。

細心的母親發現,孩子的眼睛都是紅紅的:“你們的眼睛怎麼啦?”

“沒啦,爲了能回家都趕了一個通宵的活呢”是女兒回答。

夜幕降臨了,小屋裏歡聲笑語。

在這團圓之夜,一首歌響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5

《常回家看看》是一首令人懷鄉的歌曲,這首滿懷溫情的歌曲唱出了無數異在他鄉的人的心聲。

歌曲深深地感染了老老少少的人羣,不僅讓時尚的年輕人有一種新奇的時代感,更是讓老年人心靈得到了一種異常溫暖的慰藉。那個時候,大街小巷裏對於這一首思鄉之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歌是那些在外工作的人們表達對家最美好的思念和祝願。陳紅姐姐那飽含深情的歌聲彷彿至今都回蕩在我的耳懷,讓我對家懷有一種極其渴望的情懷。

夜靜人心時,這首歌曲便是我入睡的搖籃曲,每每聽到,我便會深懷感激,感激家帶給我的溫暖,感激家人與我一起共患難,用心去體會這首歌曲的含義,去感受老年人心中的那一份心聲感受。

我聽了入了神,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老人的身影,只見老人蜷縮着身子,艱難地挨在了石門旁邊,那一雙模糊的雙眼,又老又厚的嘴脣輕輕張開,嘴裏的牙齒幾乎掉光了,只剩下零散幾顆。她向遠方望去,用漠然的目光眺望着遠方,好像在期盼着什麼,越望越遠

突然,我從歌曲中驚醒了過來。我深深地爲剛剛出現在我腦海裏的那一位老人而感到惋惜。無情的歲月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年華,讓他們只剩下一身老骨頭,在他們暮年之時,卻只能無盡地盼望,盼望他們嘔心瀝血養育的兒女的回來。想到這裏,我對老人的.同情之心泯然而起,我真想化作他們的兒女,去看望他們,安慰他們,讓他們重現幸福甜蜜的笑容,心靈得到安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母親對我們臨行之時爲我們縫補的衣服,我們應該時常記住父母對我們小小的一點愛意,可憐天下父母心。願作爲子女的,在聽到《常回家看看》這首動人的歌曲後,把心意帶回家,圓了父母的心願,與父母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6

國慶小長假到了,爸爸開車帶着我和媽媽回農村奶奶家。一路上我哼着小歌,欣賞着窗外的風景,一轉眼就到了奶奶家。

車子一拐到奶奶家門口的路上,就看到爺爺奶奶已經站在門口了。車一停,爺爺奶奶馬上迎過來。我叫着“爺爺”,和爺爺擁抱了一下,叫着“奶奶”,和奶奶擁抱了一下,“我想你們了!”爺爺奶奶笑呵呵地說:“我們也想你了!”爺爺拿着我的行李,奶奶拉着我的小手,爸爸媽媽提着給爺爺奶奶的禮物向奶奶家走去。

到了家裏,奶奶坐在我身旁,摸着我的小腦袋親切地問我“你餓不餓呀、渴不渴呀、路上累不累呀……。”問得我都不知道該回答哪個了。爺爺走過來,左手塞給我一個蘋果,右手塞給我一個大柿子。說:“這是咱們自己種的,甜着呢!”我使勁咬了一口蘋果,真甜呀!我正津津有味吃着蘋果時,姑姑帶着小表妹小表弟來了。我喊着姑姑,和姑姑擁抱了一下,再一看旁邊的小表妹小表弟,哇,小表妹長高了,長漂亮了,小表弟也長高了,長帥了。他大聲地叫着我姐姐,我心裏美滋滋的。我帶着表弟表妹在院子裏玩了起來,頓時,院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突然聽到奶奶喊:“孩子們吃飯了。”於是我們爭先恐後地跑到了飯桌前。午飯好豐盛呀,有紅燒魚、可樂雞翅、糖醋排骨……都是我愛吃的,饞得我直流口水。奶奶往我碗裏面夾了一個雞翅,爺爺往我碗裏面夾了塊排骨,姑姑往我碗裏夾了一塊紅燒魚,我的碗裏變成了一座小山。看着我碗裏的這座小山,我的心裏甜甜的,我又給爺爺奶奶夾了一塊排骨,給小表妹小表弟夾了一個雞翅。笑容始終掛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看着一家人在飯桌上說着笑着,其樂融融,我的心裏暖暖的。

以後我要和爸爸媽媽常回家看看,讓親情溫暖着家人。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7

一大清早,媽媽便叫我們起牀。匆匆地收拾好之後,我們出發回老家啦!

一下樓,舅公的車就停在我們的面前,他是專程過來接我們的。一路上,我和妹妹都很無聊。一路的風景,或許,我可以畫下來呀!還好我把畫本帶了過來,我拿出畫本,翻開一頁沒有畫過的,拿起筆,開始畫了。妹妹看到,也不甘示弱,拿出她的畫本,也畫了起來。

車上,只有畫筆在沙沙地響,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你倆在幹啥?”把我嚇得差點跳起來,手中的筆一滑,畫本上出現了一條小尾巴,妹妹也驚得手中的筆停了。硬是愣了好一會,才慢慢地回過神來,眼睛一撇,看到了畫上的小尾巴,嘟起了嘴巴拿出了橡皮,一點點地擦掉。

到了外婆家,一眼就看到了外婆站在門口等着我們到來。

吃過午飯,媽媽帶着弟弟妹妹去了菜園,卻讓我待在家裏。在我的腦海中,一個菜園子裏,裏面不僅種了菜,還有魚塘……突然,一行人出現了,打算摘菜,蚊子也飛過來了,叮叮叮,咬咬咬……滋味兒不好受吧,幸好我沒去,我的嘴角向上翹了翹。

到了晚餐的時間,媽媽喊我下去,帶着我們去到了奶奶家。外婆家和奶奶家很近,走幾步就到了。每一次,全家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在奶奶家裏,這一次也不例外。

還沒等我們跨進屋裏,後院就已經鬧翻了天。媽媽急急忙忙地趕到後院幫忙去了,剩下我們在原地。好奇心驅使着我走向了後院。哇,在我的眼裏,印着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的眼睛裏閃爍着光芒,眼底閃過一絲笑意。我想幫忙,卻不知道幫什麼,他們燒柴的燒柴,炒菜的炒菜,端菜的端菜,配合的極好,我自知無趣,便退了出來。但想了想,又回到了後院,徑直走向了柴火,隨便弄了一下,突然,姨媽不知從哪冒出來,說了句“加一塊木柴呢。”我被嚇得不輕,朝着他剛轉過去的背影,做了個鬼臉。

開餐了,十幾號人,十幾個菜,自家養的雞鴨魚,自家種的環保蔬菜,豐盛無比,其樂融融。找點空閒,找點時間,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真好。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8

鄧,一個來自四川的年輕人,在2011年碩士畢業後成爲華爲海外技術部的經理。然而,父親去世的消息對他打擊很大。爲了照顧母親,繼承父親的技能,他下定決心回家陪母親。一方面是高薪工作,另一方面是父母的厚愛。你不能既吃蛋糕又吃嗎?不,我認爲你可以兩者兼得。鄧可以繼續的工作,但不能忽視他的母親,所以只有一個萬全之策,那就是經常回家。

的確,“一個孩子想被撫養卻不被愛”是一種大家都難以想象的痛苦。就像古代賣命葬父的故事。根據傳說,董永在東漢時是一千名乘客。少年時,因避亂,母親去世,隨父遷居安陸。父親死後,董永把自己賣給一個富裕的家庭當奴隸,以換取喪葬費。在上班的路上,董永在葵花樹下遇到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說她無家可歸,所以他們結婚了。一月,婦人織了三百匹錦馬還債,贖回董永。在回家的路上,她去了夔州,那個女人告訴董永她是天帝的女兒,被命令爲董永贖罪,她離開了皇宮。所以奎叔叫孝感。

就像鄧在物質上一樣,他的父親死了,母親一個人留下,身邊還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不想放棄工作擔心媽媽,那就經常回家。

今天,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隨時在電話上與父母交流和視頻。即使在國外,你也可以和他們通電話,緩解他們的孤獨感。

鄧應該堅持自己的豪爽工作,賺一定的錢來養活自己的母親,不要忘記自己父母的底子,把自己的母親帶在身邊讓她享受她的幸福。繼承我父親的手藝和他作爲巴荒的技能。不,這畢竟是中國優秀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可以保住工作,還可以把母親安置好,還可以繼承父親的技能。這不是三管齊下的策略嗎?

有了更好的物質生活,纔能有更好的未來。父母只希望你能經常回家。這只是父母對孩子的初衷!

無論你是一年四季的遊子,還是在國外的學生,還是保家衛國的居民,都要時刻選擇回家見父母。歷經多年滄桑,父母鬢角添了多少塊白絹,他們經常回家看你。父母想你。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39

以前每到週末,我們都會分別到奶奶和婆婆家各吃一頓飯。可是自從上小學以後,也不知道爸爸媽媽到底在忙些什麼,不是這個有事,就是那個有事,有時一個星期也不去婆婆奶奶家一次。

有一回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公益廣告:說的是有一位老爺爺,年紀大了,一個人生活,孩子很長時間都不回家看老人,慢慢地老人變得很孤獨,再後來就變成了老年癡呆,孩子回來也不認識了,有次孩子帶老人出去吃飯,老人當着一桌人的面,把剛上來的餃子裝到口袋裏,口裏不停地說:“孩子愛吃餃子,我要帶給他……”

這時媽媽說:“你看了這個公益廣告後有什麼感受。”我對媽媽說:“這個老爺爺真可憐,他的孩子太不孝順了,整天也不回家看看老人。”媽媽說接下來該怎麼做呢?我說:“晚上去奶奶家吃飯吧,我們兩個星期都沒去了,我有點想他們了。”媽媽說:“可以,你給爺爺打個電話,就說今天我們要回家吃飯,看需要買什麼菜。”我打過電話後,奶奶說什麼也不用買,直接過來就行了。

我們到爺爺奶奶家後,爺爺奶奶顯得特別高興,不停地親我,還問我在學校怎麼樣,每天放學都幹什麼啦,累不累。我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以後我們要常回家看看你們,多陪陪你們,幫你們幹家務。”爺爺奶奶高興的說:“還是我孫女孝順,上學了,懂事了。”我說:“這是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以後我要監督爸爸媽媽常回家看看你們,做一個有孝心的小監督員。”

我們上幼兒園時老師就對我們講過:要尊老愛幼,多孝敬老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管多忙,多累,每個星期一定要抽出時間和爸爸媽媽常回家看看,多幫助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乾點活。就像電視上說的,老人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禮物,而是常回家和他們一起說說話,吃一頓家常飯!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0

很久以來,經常看到媽媽一邊看着電視,一邊抹着眼淚,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笑着喊:“爸爸,爸爸快來看,媽媽又哭了”。爸爸也會調侃着說:“你媽那眼淚真不值錢!”我也總是偷着笑,心想我媽感情真豐富,看電視怎麼哭呢?而今天,從未發生的事在我身上發生了!

這是個週末,媽媽同意我看會電視,我開心的打開電視,浙江衛視正在放綜藝節目《西遊奇遇記》,好多明星助陣,有王祖藍,周迅,阿雅,這一期節目是他們來到一個偏遠的村莊做義工,這個村子裏有32位孤寡老人,他們的子女大都在外地打工,老人們獨自在家度着孤獨的晚年。周迅和阿雅首先來到一位拓奶奶家,她的老伴三年前去世了,兒子外出打工兩年多了,從未回來過,也沒有任何消息,拓奶奶整天以淚洗面。說着她們看到奶奶家院子裏堆着一堆玉米棒,二話沒說便挑去市場賣,一會兒回來了,賣了120塊錢,交到拓奶奶的手裏,奶奶又一次熱淚盈眶,拉着阿雅的手用顫抖的聲音說:“你比我女兒還要親”!接着阿雅和周迅又給奶奶洗頭,梳頭,奶奶幸福的笑着。

節目到了最後環節,大家在村頭爲老人們精心準備了一臺晚會,各位明星都使出絕招,逗爺爺奶奶們開心,又是唱,又是跳,又是演小品,最後一個節目是大家齊唱《常回家看看》,唱到一半,後臺走出了一個個老人們熟悉的面孔,原來節目組偷偷的將爺爺奶奶的兒女們都請回來了,最後出來的竟然是拓奶奶走了兩年多的兒子,老人們哭的泣不成聲,跟兒女們抱成了一團,哭成了一片,這時屏幕上出現一行字“不要等失去了父母才懂得珍惜”,看到這裏,我再也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見狀跑過了捧着我的臉說:“寶貝怎麼啦?你看電視也會哭了?”我一下撲進媽媽懷裏哭出了聲來。

原來父母的內心很簡單,只要兒女們健康,常常依偎在父母身邊,他們就滿足了!我呼籲:所有的孩子,都要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1

20年,如白駒過隙,眨眼消逝。我從純真可愛的小女孩變成了小有成就的科研人員。

如今的中國,成了一個真正的科技強國,高科技走進百姓家裏,新的科技還在層出不窮地演變。

“叮咚”,站在家門口的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伸出修長的手指按響門鈴。門豁然洞開,媽媽笑微微地站在那,“媽!”我彷彿一下子回到童年,撲過去緊緊抱住她。“瞧這傻孩子,還跟小時候一樣!”媽媽點了點我的鼻子,遂又拉起我的手,把我引進客廳。

哇!眼前一桌子美食,還有一屋談笑風生的親戚,一排小氣球,愣是讓我發了呆。“這,這是給我準備的嗎?”對呀!大家商量好了似的回答。“你們是怎麼知道的?”爸爸笑道:“你一進入此地區,我們就知道你將在18分鐘內到達。”是啊,現在的高科技都快趕上《西遊記》裏的順風耳、千里眼了。

落座後,茶過數巡。我發話了:“想來大家都等不及了吧,我這次帶來了許多我發明的科技產品!”家人們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望着我手中一個小巧的袋子。“這是我發明的收縮袋,它可以摺疊多個空間,分門別類地放物品,拿得方便,還十分輕巧。”“這是我發明的眼鏡,只要兩人都帶着眼鏡,可以通話聊天,還能看到對方環境。”“這是……”大家都驚歎不已!已進入分配搶奪的狀態了!哈哈!

“好了,大家快吃飯吧!”媽媽在旁提醒。好多美食,我全然不顧,大快朵頤,總感覺這飯菜比我平時吃的香多了,爲什麼呢,我問媽媽。“呵呵!你也發現啦,因爲這菜是你爸和我親手做的呀,和你們機器做的當然不一樣!”哦,這應該是家的味道吧!

飯後,和父母一起散步,當年栽下的小樹還在呢!如今已經有四五層樓高了。咦,還看到了當年的杏花樹呢,又想到和母親雨中看杏花的事了——只屬於我的小幸福。

哦,家,多麼溫暖的地方,我以後一定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2

都說八月十五團團圓,可見,中秋節是一個本該閤家歡樂的節日。可惜有些獨守空巢的孤寡老人,沒人陪他們過節。

中秋節前,我們小記者來到東嶽社區爲老人們送溫暖,捎月餅,

老師帶着我們入戶探訪孤寡老人和貧困戶。

“到了!”領路的大嬸回頭告訴我們。推開門一看,天啊,這房間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一進門就是小小的客廳,擺着幾張凳子,前面有一臺還算新的電視機,廚房很小,東西很多,幾乎要把整個廚房擠爆了!而且沒有吃飯的地方,臥室只有一間,最關鍵的是很昏暗,感覺陰沉沉的,連個小風扇都沒有。

“您……您好。”我不知道該怎麼開頭,只好小心翼翼地說。

誰知老人擺了擺手,做出一連串的手語,我這才意識到,他是個啞巴!

我不禁同情起他來,說道:“老爺爺,我們是玉林晚報小記者,特地來給您送溫暖的,給,這是我們的月餅!”說完遞出手中的月餅。

老爺爺顫抖着接過月餅,一臉的喜悅。

我又試探性地拋出了一個問題:“您的兒女呢?”

不知是問題太過敏感還是老爺爺累了,他沒有回答,眼神瞬間似乎有點空洞。

離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世界上還會有很多像老爺爺一樣可憐的孤寡老人,他們的子女是怎麼回事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們撫養大,成人後卻連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願意看一眼嗎?或許正是因爲金錢,權利,工作等東西,讓親情褪色了吧。或者,這背後有太多故事一言難盡吧,俗話說每家都有難唸的經。

“常回家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如此熟悉而親切的歌曲,卻成了孤寡老人心中無比的痛與奢望。在此,我真心希望所有孤寡老人的兒女像歌詞裏所說的那樣,找點空閒,找點時間,常回家看看!

而我們小朋友,從小就應該樹立起感恩之心,愛自己,愛父母,愛身邊關心自己的每一個人。真希望我們生活的周圍,每家每戶都開心歡樂地過每一箇中秋節。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3

如今社會高效率,快節奏。大人們壓力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忙,甚至週六日都難得休息。由於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難免就上忽略了老人,下照顧不到孩子。

我奶奶就是偶爾被忽略的空巢老人。奶奶今年七十多歲,退休快20年了,常年一人在老家,很孤單。爸媽多次接她來我們家住,呆不了幾天她就要走,說住不慣,所以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巢老人。我們只是逢年過節或爸媽有空的週末纔回去看望奶奶。

記得有一次。爸媽帶我回老家。進了村後,我就迫不及待的下車,跑回了家。我想給奶奶一個驚喜,於是悄悄的走進了小院兒,從小門繞了過去,正想叫一聲奶奶,可是我看到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畫面奶奶那像彎弓的腰,弓得更厲害了,她本來腰就不好。只見她左手拿着一塊小麪糰,右手拿着擀麪杖,吃力地擀着。小麪糰在奶奶的手下慢慢的就成了一個圓薄片兒,每擀完一個奶奶就會直直身體,捶捶腰,咬咬牙,表情很痛苦的樣子,繼續擀下一個。我的鼻子發酸,喉嚨像是被什麼東西哽住,眼前一片模糊。

我終於忍不住,眼裏含着淚水:“奶奶,我回來了!”奶奶看到我,馬上拿出一塊蛋糕。說:“你可來了!這蛋糕是我特意給你留的,快嚐嚐!”我立馬接過來大口地吃着,即使上面的水果沒有了味道,但我還是迴應了一句好吃,好甜!奶奶的心裏一定美滋滋的,因爲她的臉上滿是笑意。

爸爸媽媽進家後,他們說要和奶奶一起包餃子。於是我們在一起說說笑笑地包起餃子來。我看到此刻奶奶那幸福的笑容。

每次和奶奶分別,奶奶都會微笑着在側窗前,重複着他那已經說過n次的話:路上慢點兒,好好吃飯那種眼神讓我好想哭。汽車開出去老遠,奶奶還呆呆的站在原地不動。我跪在後座上看着奶奶的身影,一點一點的模糊,直到看不見。

奶奶在笑,是不想讓孩子們擔心、牽掛;我卻想哭,想到我們走後,她的形單影隻。爸爸媽媽們,有空還是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4

快兩年了吧?兩年沒有回家了,沒有回去看望爺爺奶奶了!這次,能回去,看的出來他們真的很高興!

他們說都不確定我們是否會去,以爲又是隻有爸爸回去,所以不敢買太多的菜式,但還是準備了點,因爲當心我們會突然就去了。看見他們準備了小時候經常喜歡吃的飯菜,哦!原來他們二老還記着呢,在印象中,每次過年或者過節回家的時候,總是可以看見這些我愛吃的菜。我以爲是爺爺奶奶們喜歡吃呢!結果,昨天幫他們乘飯的時候,他們卻說他們吃不下這種東西了,不要太多!爺爺直接地說不要了!哦!突然間好感動好感動!

都那麼多年了,但是,他們卻還記得我最喜歡的菜式,他們卻還準備着我喜歡吃的菜式!然後就感覺,自己真的有點太絕情,一直都認爲他們只是名義上的爺爺奶奶罷了!其實,他們只是忘了表達罷了!

爺爺用一個詞形容了當時的晚餐,他說,那叫做樂聚一團!其實,我怎麼沒有感覺,但是爺爺卻如此地興奮!把那頓飯描繪的有聲有色!那頓飯,因爲爸爸媽媽的冷戰,然後我對於那些肉肉什麼什麼的都不怎麼感興趣,草草的吃了,然後就跑看電視去了!卻沒有注意到他們是如此地興奮!

然後,懂得了能聚在一起吃飯不容易。今天早上的我也格外地珍惜這麼的場景,吃的時候多吃了點,吃的時候沒有那麼急急忙忙了!吃的時候更加地認真了,而且時間也長了很多!

看到我們的時候爺爺奶奶那種激動的表情,隨之馬上平靜的神態,我想,我會懂他們的意思!看着他們準備了的菜式,感覺真的很暖,然後自己的心真的很糾結!我想,如果兩個老人準備了孫子喜歡的飯菜,準備了給孫子的禮物,準備了很多很多的零食,然後,打開門的那瞬間,沒有看到孫子,盼了好幾天的孫子並沒有回家,那個時候,他們,該是怎樣的心灰意冷啊!

因此,常回家看看!讓他們落空的感覺,你怎能忍心?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5

“噔噔蹬”,我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吵醒。睜開眼一看,看到姑婆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我驚疑地問:“姑婆你在幹嘛呀?”姑婆一邊收拾桌子,一邊對我說:“今天呀,你舅舅要回來呀!”舅舅常年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這次竟然說要回來,怪不得姑婆那麼高興。

姑婆在家裏忙裏忙外,終於把房間整理好了。然後姑婆就對我說:“今天你舅舅回來,我們去買點菜吧。”我一口答應了。

到了菜市場,姑婆買了許多的菜。路過魚攤時,姑婆竟然說:“我們買一條魚回去吃吧。”聽到姑婆這個提議,我十分的吃驚。“我以前想吃魚的時候,姑婆都說魚那麼貴,吃什麼吃,這裏又不是城裏。可這次她竟然主動提出要吃魚。”我心裏想。姑婆毫不猶豫的買了魚,領着我回家去了。

到了晚上,姑婆做好了飯菜。等待着舅舅回家吃飯。突然,一通電話打的過來,是舅舅的。姑婆滿臉笑容地接了電話,說:“你到哪裏的呀?”可是,聽到舅舅地話後,姑婆的臉色變了,但依舊強擠微笑,對着電話說:“哎呀,沒事下次再回來,好好工作。”我緊緊地盯着她的眼睛,她雖然笑着,但她的眼神分明透露着莫名的憂傷。

接完電話後,姑婆一直都是悶悶不樂的。只是讓我先吃飯,自己默默地走進了房間。客廳裏,我小心翼翼地吃着飯。我想去問她,舅舅是不是不回來了,卻不敢。我吃完飯,假裝回房間,卻又輕手輕腳地來到姑婆門口,偷偷地往裏看。姑婆坐在牀上,手裏拿着一張照片。我看向那張照片,這張照片我見過,上面是舅舅和姑婆的合照,姑婆對那種照片格外珍惜。姑婆看着那張照片,臉上滿是淚痕。她輕輕地擦拭這照片,一隻手隨意地擦着淚水。我站在門口愣住了:“姑婆以前發生什麼都是從容鎮定的,爲什麼這次卻淚流滿面呢?”

母親是孩子一輩子的依靠,孩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作爲子女,我們怎能讓母親傷心難過呢?常回家看看,也許是我們子女對父母的——最大的孝心。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6

“喂,媽,今天我不回去了。楊子只放兩天假,還要複習功課,你們自己過節吧!月餅我讓××給帶過去了,中秋節快樂!”

“喂,媽,今天我不回去了啊!旅館裏還有一個客人沒走,走不開啊!中秋節快樂!我打了五百元錢到您卡上,自己買點兒好吃的吧!”

“喂,媽,今天我們不回去了。以前的同學約我出去玩,大家在一起敘敘舊,有空再回去陪您!”

三個電話之後,奶奶愣住了。“忙,都忙,家都不要了,唉……”她念叨着,看着一桌子的飯菜,生出無限落寞。我還記得奶奶早上拎着大包小包回來時的欣喜:“這個是兒子愛吃的,這個是女兒愛吃的,這個……”那時她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像年輕了好幾歲!

吃飯的時間到了,爺爺、奶奶、我坐在桌子旁,爆竹聲時不時地響起,好不熱鬧,可家中卻一片寂靜,誰也不願意動筷子。這是中秋,閤家團圓的中秋?外面的車開來了一輛又一輛,可那輛熟悉的車卻遲遲沒有出現。

突然,門鈴響了,我趕緊去開門。爸爸媽媽回來了!爸爸笑道:“老闆回來了,他提議讓我們都回家和父母吃頓和和滿滿的團圓飯,今天可是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啊!”說完,他打電話給大姑和二姑,讓她們過來,並向她們說了那段話。果然,姑姑、姑父,哥哥、姐姐、弟弟都來了。

“媽,我們回來了!中秋節快樂!”奶奶笑着看着他們,滿是歡喜。“奶奶,你笑得皺紋都出來了!”弟弟露出參差不齊的牙齒笑着說。終於,我們一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地吃上了團圓飯。

席間,只見哥哥偷偷地把排骨往他的面前挪,卻不幸被我抓住。他悄悄地對我說:“咱倆把這瓜分了,怎麼樣?”結果他的陰謀未能得逞。奶奶看到後,卻把排骨端到他面前,而我則悄悄對他說:“咱哥倆感情最好了,分我一點兒吧!”大家看到此景,不由得大笑起來……

中秋節來了,常回家看看吧,別讓愛等得太久。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7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這首《常回家看看》唱得不正是老人的心聲嗎?今年的國慶恰逢重陽節,我們一家三口又來到鄉下,去看望爺爺奶奶。

車還沒到門口,遠遠地就看見爺爺站在門口等候了。車一停, 爺爺熱情地過來幫我開了車門,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前幾天從家裏到鄉下幫爺爺採桔子的奶奶也出來迎接我們。哈,這下,全家到齊了。

剛坐下休息了一會,我們一家就向桔子地出發,幫爺爺採桔子去啦!

大片大片的桔子地裏,綠色的葉子和金黃的桔子交織着,像一個相親相愛、和和睦睦的大家庭。桔子像是一個個害羞小姑娘,躲在葉子哥哥的後面,也有一些膽子大的,擋在綠葉前展示自己漂亮的新衣。我和爺爺一起合作採桔子,我幫爺爺挑選那些金黃了的桔子,並把那個橘子捧在手上,爺爺拿着一把大剪刀,“喀嚓”一刀,黃澄澄的桔子就“啪”地落進了我的手裏,有幾個不乖的,還想逃走,可是,在我的五指山裏,誰也別想逃!爺爺眯起了眼睛,笑容爬上了他的臉頰,爺爺笑起來真好看!

一直採到中午,我們才離開桔子地。回到家中,爺爺要開始給我們秀秀他的廚藝了,我當他的小幫手,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忙得不亦樂乎,爺爺也開心極了,一直樂呵呵的,用慈祥的眼神看着跑來跑去的我,我猜他的心裏一定樂開了花。

爺爺的菜真是香極了,使我還沒吃飯就味口大增,忍不住偷吃了一點,嗯,真是好吃,色香味俱全,似乎,裏面還有幸福的味道呢!

終於開飯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到肚子快破了才停下,全家都覺得好吃,不停地稱讚爺爺,爺爺也樂得合不籠嘴。

今天一天,我都陪着爺爺一起幹活,我們有說有笑,爺爺更是開心無比。其實敬老不一不定期要幫老人做什麼,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也是一種敬老的方式哦!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8

我小時候,奶奶住在我家,後來,爸爸,姑姑出錢給奶奶買了一套房子。這房子不大不小,很適合奶奶,奶奶一進房子就說:“好好好!太好看了!好極了!”我知道,那是奶奶不想讓她的兒女們操心。

就這樣,奶奶平靜地在這房子裏待了2個月。2個月後,奶奶再也憋不住了,她打電話給我:“令瑋,過來奶奶這玩玩好嗎?就玩一個下午,一個下午!好嗎?”我本來想拒絕,但我彷彿看到了奶奶乞求的眼睛,彷彿預見了奶奶的失望和悲傷。我沉默了兩秒鐘說:“好。”我剛進奶奶的門,奶奶又是遞糖水,又是給牛奶的。隨即,我給奶奶唱了首《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奶奶微微地笑了一下,眼裏閃過一絲光芒,隨即又暗了下去。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一箇中秋節,奶奶邀請我們全家去她家吃月餅。我們一到,哇!好不熱鬧!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到了,圍在一起話可多啦!奶奶也咧開嘴笑,顫抖的手抓着月餅說:“吃啊!吃啊!都吃啊!”然後摸了摸我的頭,看着我,她好像想到了什麼。

漸漸的,奶奶的節日變得多了起來,除了原來的節日,爸爸生日、姑姑生日、爺爺生日……奶奶都要叫家裏人去她家吃飯。奶奶家漸漸熱鬧起來,奶奶也漸漸地高興了起來。當然,每次吃完飯,兒女都會留下些“孝心”,但是奶奶一直把錢壓在廚房的櫃子裏,從來不動。要知道她需要的從來不是錢,絕對不是錢!

奶奶雖然把兒女的生日記得很牢,但她卻從來“記不住”自己的生日。兒女便商量着,幫她過一個生日。

生日這天,奶奶家的門鈴陸陸續續地響了起來。兒女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食材:螃蟹、牛肉……應有盡有,樣樣俱全。奶奶看着兒女們,樂得合不攏嘴,而且還親自下廚。就這樣,我們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滿漢全席,我們還請鄰居幫我們照了一張全家福。

第二天,照片洗出來了。照片裏的奶奶高興地笑着,幸福地笑着,心滿意足地笑着。我看着照片裏的奶奶,嘴脣微微地顫了幾下:“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49

陳紅的一首《常回家看看》響遍江南,唱出了多少想回家的人們的心情: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那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怕兒子回家多做大貢獻呀……回家的感覺多麼溫暖。每個上了高中的學生都要進行爲期五天的軍訓生活:獨自管理、遠離家人、遠離家,是一種多麼讓人想回家的感覺,雖然剛開始聽到要軍訓,可以遠離家人、遠離家,多麼地自由,正如一隻被束縛很久的小鳥突然得到解脫一樣,然而,三天過後,那種思家的感覺是多麼地讓人難受:想家人、想家,更想回家。頓時,種種回家的想法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來……最後一天的軍訓生活終於結束了,我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教官後,乘搭上了大巴準備回家,心裏的興奮讓我一路上無法平靜下來,大腦總是想着回到家後的情景。回到家後,當媽媽從客廳裏跑出來迎接我的那時,我大聲地喊了一聲“媽,我回來啦!”後,整個身子撲到媽媽溫暖的懷抱裏,那種溫暖讓我體會到回家的感覺是多麼的溫暖。

回家的感覺是多麼的溫馨。下午每當我放學回家後,準備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媽媽把菜全部都已經煮好後,放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吃着“團圓飯”,體會着家人在一起溫馨、和睦的感覺,那種感覺真讓人想天天回家和父母、哥哥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吃着“團圓飯”,這是一種多麼溫馨的回家的感覺啊!

回家的感覺真辛苦!現在的一月份,正是又到了外來工想回家的時候,他們手中提着一大袋,背後扛着一大包,有些甚至還揹着自己小孩,正在辛苦地等待着,等待着他們那張渴望已久的車票。幸好現在不是夏天,如果是夏天,他們當時的情景肯定會讓人難以想象,會更加地辛苦,一路上,不僅要看管好自己的物品,而且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自己能夠會有休息的時間了,真讓人感覺到回家是多麼的辛苦呀!

所有想回家的人們,我想,他們更多的不是想回家過個大年就算了,更多的他們還是想回家看看,想回家和家人團圓團圓,休會回家的感覺。

朋友,有空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0

對於蘇州這家護理院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想讓老人有更多見到子女的機會,我認同這家護理員的做法。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外打工而不管家裏的老人,有些可能直接放在養老院裏,每月給老人一筆資金,也有些將老人和小孩一起放在家裏,隔很長一段時間纔回一次家,近年來,空巢老人所佔的比例迅速增長,甚至有些老人因爲安全意識不強,在家裏出現了事故,例如煤氣泄露等,無法及時進行自救而死亡,在外打工的子女卻全然不知,直到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老人的消息的時候,才發現老人出事了。

現在大多數子女可能會更注重立業,會想着要闖出一番大事業而在外面拼搏打鬥,想着等過幾年賺到錢了可以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卻忽略了父母內心真正的想法,大多數老人最大的願望不是子女有多富有,只是希望她們能幸福快樂,能多陪陪自己,子女都想着再等裏面,肯定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卻沒有注意到父母已經兩鬢斑白,也沒有想過父母還有幾年時間可以等,古語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總是等到父母不在了,纔開始後悔。

子女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就是陪伴,此時他們應該放下手頭的工作,多抽時間回家陪陪父母。

對於護理院的做法我是認同的,但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子女在護理院沒有此舉的時候也能做到如此,父母經歷了一生,老年來最怕的就是孤單一人,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每次來看望自己有一部分原因是那兩百塊錢現金抵用券時,估計心裏都會有一種失落感,雖然更多的是喜悅,父母一生爲了子女不容易,我只想說:可憐天下父母親,回家看看你們的父母吧!

護理院的做法多半同情老人孤單一人,沒有子女陪伴,連護理院都願意花錢讓子女去探望老人, 她們能懂老人心裏真正的想法,也深刻的同情他們,試問做子女的人怎能爲了工作而對父母置之不理全然不顧父母的感受!?護理院的做法是在告訴子女:“你們的父母很想你們,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1

我今天要回外婆那裏玩,因爲在街上住習慣了,反倒不想回外婆家看望一下,可是我承諾過媽媽要在這周去看外婆,今天才不情願地去了。

走了很久的路,終於到了。看着這依然沒有變化的房子,聽着雞鴨的亂叫和狼狗興奮的吼叫,不僅小聲罵了一句:“聒噪!”便進了屋。對着正在廚房做魚肉、雞肉的外婆淡淡地說了一句:“我上來了。”讓後我就一直玩我的手機。

“雪兒來了啊!你等會兒吧!肉馬上就做好了。”外婆充滿驚喜的聲音傳入我的耳中,我不屑地哼了一聲,並沒有回答。外公也是滿臉歡喜得看着我,和我聊天,我只時不時地“嗯”一聲,並不想理他。

很快就吃飯了,坐在餐桌前,看着一桌豐盛的菜,聽着外婆說:“雪兒,我知道你今天要回來,特地把大公雞殺了,還買了條魚哩。快,快吃啊!還傻坐在哪兒幹嘛?”邊說就邊往我的碗裏夾着肉。這桌上全是我愛吃的味,看着外公外婆期待又歡喜的神情,我的心像被重重地捶了一下。

突然,這十幾年來在外婆家生活的點滴都在頭腦裏復甦了……過去外公外婆一直都像今天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也曾嘰嘰喳喳地纏繞在他們身邊,這家裏家外都是我們祖孫三人快樂的影子!現在外公外婆年紀更大了,兒女又不在身邊,我這個外孫女離他們這麼近,但也不常回家看望他們,他們該多孤獨!今天我來了,卻像生疏的客人坐在這裏,他們心裏該多難受!

想到這,我忙拿起筷子,認真地吃起這些特地爲我準備的飯菜來。我含着淚吃完了飯,和他們聊了在校發生的許多事,看着他們的笑臉,心裏稍微鬆了一口氣。該回家了,外公外婆不捨地送我走,拉着我的手,還一個勁地問:“這路有點遠,要不要外婆送你上車?”他們關切的話語如支支鼓槌,擊打着我的心,讓我的心又恢復了柔軟。

走在路上,還隱約能聽到雞鴨、狗的叫聲,但我的心出奇的平靜了。這時不知從哪裏傳來了悠揚的歌樂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我笑了笑,對自己說道:對,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2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呀!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陳紅的這首歌唱出了不少人的心聲,“常回家看看”,這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關心,對於老人來說,這可是難得的機會。當今社會,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了。爲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們開始努力的工作。漸漸的,人們的腰包鼓了,可父母的心空了;人們的生活好了,可父母的背彎了。可那些老人呢,那些曾經養育過我們的父母,卻被我們遺忘在家裏。“常回家看看”已成爲人們的當務之急。所以,我們家把這句話定爲我們家的家風。

說起這家風的來歷,還得從很久之前說起。大概是幾個月前吧,我一家三口一起驅車回老家,開始我是很不情願的,路上, 我不斷的抱怨:“前幾天纔去呢,現在怎麼又要去,真是折磨人,我作業還沒做呢!”爸爸一聽,立刻板起了臉“什麼話!回家看看爺爺奶奶不好嗎!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開始,我怎麼也聽不進這句話,可後來,我才明白了,這句話是對的,常回家看看,有什麼不好呢?爺爺奶奶辛辛苦苦的工作,不就是爲了我們嗎?如果沒有他們,哪來的我呢?從此,我不再反感去探望爺爺奶奶,還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回去呢!漸漸的,它變成爲了我們家的家風。

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安排的,反正我們家是每一個月就回去兩次。我老家離縣城並不遠,只有三十幾公里。這點對於像我們一樣的“有車一族”來說,也就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難道你們連這點時間都出不出來嗎?你知不知道,當你們在城裏享受着自己勞動果實,你可曾知道,父母是多希望能見你一面。即使你沒有能力將父母接到家裏一起住,你也應該抽出那半天時間,哪怕只有半天時間,你就應該回家去看看。

常回家看看議論文 篇53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人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新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住的,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禁止歧視,侮辱,或遺棄老年人。

許多媒體在報道這條消息時,不約使用了“不常回家看看老人將屬於違法”的標題,呼籲各位,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爸爸媽媽。

作爲傳統道德“百善孝之先”的孝,如今似乎正在遭遇嚴峻挑戰。

一方面,現代化,城市化帶來的人口遊動正在迅速抽走農耕社會“四世同堂”下盡都的現實基礎,父母與子女各一方所產生的“贍養難道”正日益成爲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根據我國首部老齡事業發展藍書皮《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披露的數據,2013年全國空巢老人規模將突破一億大關。

另一方面,空間上的距離也在悄然加劇兩代人的情感上的疏離,甚至“多年春節未曾”還被一些媒體宣揚成愛崗敬老的表現。以至於有老人不得不發工資請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愛聚會時小輩各自把手機玩,一怒之下摔盤離席,荒誕的情節,孤寂的靈魂令人喟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平心而論,人們的上述抱怨,訴苦,爭論並非矯作姿態。

如果說,物理上的空巢是我們時代不可避免的“社會悲劇”,那麼儘量減輕父母心靈上的“空巢感”則是爲子女者必須承擔的義務,從這個意義個講,我們不防以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施行爲契機,重新審視那久違溫存的父子,母女之情,放下藉口與抱怨,從今天起,常回家看看。

老人需要我們無時無刻的照看,現在的人啊,清醒一下吧,父母生下你,把你養大成人不圖什麼,他們需要的只是能多看看你們,看看你們長大成人,娶妻生子,生兒育女。所以從現在開始,多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