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有關議論文作文彙總七篇

有關議論文作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議論文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議論文作文彙總七篇

議論文作文 篇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遊子吟》我小時候就背得滾瓜爛熟,但我卻從來未真正子解這首詩的含義。轉眼間我已經上初三了,在我的眼裏母親是一個沒有主見,無所作爲,庸俗的婦人。但一件事讓我幡然醒悟,改變了我的看法。

記得那年正值隆冬,寒風凜冽,同學們都譏笑我這麼冷的天還穿球鞋。我十分生氣,但爲了所謂的面子與其爭鬥起來。可由於寡不敵衆,落荒而逃了。一路上我看着這雙又破又不保暖的鞋,心裏委屈極了,眼淚也順着面龐落了下來。一到家我便把門一腳踢開,書包往沙發上一扔,氣鼓鼓地坐在沙發上。媽媽正忙於燒菜,聽到響聲立即出來看我。她微笑的看着我,再看看那雙被我踢到門角的鞋,她的笑容僵住了。我頭也不回的走進了房間,門重重地關上了。任憑媽媽用顫抖的聲音叫我。

一個小時、二個小時非常長時間過去了,我冷靜下來,自己的行爲是否傷媽媽的心?想想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實房的貸款還沒還,媽媽節儉的連衣服也不肯買,她總說:“只要等你長大了,有了工作,自已買好的衣服穿也來得極啊!想到這裏我內心是多麼後悔啊!望着深濃的夜色,我突然有種要向媽媽道歉的衝動。坐在桌前,看着門把手,內心又猶豫了,細聽門外那熟悉的腳步聲,不是媽媽嗎?我激動的打開了門,只見媽媽手裏拿着一雙新棉鞋,身體直打哆嗦,她結結巴巴的說:“本打算下個月給你買的,現在看來不行,天氣挺冷的,所以提前買了,快試上,看看合不合適。”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順着臉頰滑下來了。“媽媽!”我撲進了媽媽的懷裏,暖意流遍了全身。

母愛是無處不在的,也是無私的,只要你用心細細地感受,去體味,你就會盪漾在愛的海洋裏。悲傷時,它是慰藉,沮喪時,它是希望,軟弱時,它是力量,它是同情、憐憫、慈愛、寬容的源泉。讓咱們在源泉的滋潤下,好好珍惜,茁壯成長吧!

議論文作文 篇2

今天,做完作業休息之餘時,爸爸讓我看了一小段文章,文章的題目是學會原諒。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會碰到一些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累。

學會原諒自己,原諒自己不能成就偉業,不能出人頭地;原諒自己不能才華橫溢,沒有成爲百萬富翁;原諒自己不要抓住自己的落點和過失不放,過於苛求自己,只會使自己喪失信心和勇氣,要放下包袱,給自己解壓,相信平淡的生活照樣會風光無限,旋姿多彩。

學會原諒別人。人和人之間地域不同,立場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原諒別人就等於把自己提升了一個高度;人和人之間有碰撞,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對別人的誤解不妨試着一笑置之,留給時間一個印證的機會。

學會原諒生活。生活就像天空一樣,不會永遠純淨透明,不會永遠藍。晴空萬里時,它會讓你心情愉悅,讓你歡笑;而烏雲密佈時,他則會讓你心情沉重,它會使你憂鬱,它會讓你嚐遍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假如你不原諒生活,那就一定會痛苦不堪,而又無法自拔。

那是一個下着細細小雨的下午,放學之後我步行回家,當我揹着沉重的書包,而又忍着雨的“襲擊”的時候,一輛電動三輪車從我的身邊呼嘯而過,濺了我一身的泥和水。我不由得“啊”了一聲。開車的是位老奶奶,車上坐着兩個小男孩,年齡大概在六七歲左右,他們都沒帶傘,而且一直被雨淋着。

聽到我的叫聲,老奶奶馬上回頭看了一下,看到我滿褲子的泥和水,他又馬上停了下來,並連連對我說:“姑娘沒事吧,沒事吧,實在對不起啊,剛纔開的太快了。”我本來想和他繼續說來着,可我又一想,他們沒有帶雨傘而且身上也都已經溼漉漉的了,大概,可能,或許是因爲沒有帶傘的緣故纔開的這麼快吧。當時沒有多想,只是微笑着說:“沒事沒事,您趕快走吧,要不待會兒雨就下大了。”老奶奶沒說什麼,只是笑着,滿懷感激的離開了。看着老奶奶遠去的背影,我不禁笑了,原來原諒別人是這樣的容易。

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劑。原諒就像一把傘,會助在風雨中坦然前行!

議論文作文 篇3

一位姑娘被玻璃片紮了鞋,滿懷感概地說一聲:“唉,中國人的公德心呀……”然而她自己卻也是全然不理那扎人的玻璃碴兒,指袖而去,這真是應了一句古語:“君子動口不動手”。我不由想到:動手比動口更爲重要。

誠然,動口總還是必要的,然而光動口不去動手幹,是很難解決什麼實際問題的。有人在評價聞一多先生時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動的高標。”這正是將動口與動手緊密地結合起來了。如果聞一多先生只是“口的巨人”,那他也不可能成爲民盟的領袖人物,就是能成爲領袖也不會有突出的業績。

動口總是無濟大事,真正成事還靠動手。玻璃紮了鞋,不動手掃開它,它仍會扎鞋;樹上的.果子你不去摘它,它不會自動跑進筐子裏,這是很明白的道理。愛因斯坦成功的“公式”中就有“少說空話”這一條。

多動手去幹,這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尤爲重要。改革光憑口是“改不出來”的;全國人民的“小康”,也不是光憑口說出來的。要改革,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在“動口”的同時,尤其注意“動手”,真抓實幹,堅持到底。

議論文作文 篇4

隨着大家的笑聲,我們開展了一次科學實驗課。

這次科學實驗課的題目是“水果發電”。看到這個題目,大家的心中都浮起了一個大問號——水果怎麼能夠進行發電呢?老師卻說:“當我們自己做出來後就知道了。”

經過我們充分的準備,我和我的隊友林詩銘開始動手做了。我們首先把導絲安好,然後插入果肉裏,再把導絲夾好,最後,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候了,我把另一端導絲連在硬幣上:“亮了!”我和林詩銘驚呼,好像我們幹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是第一個使燈泡亮起來的組,是因爲我們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技巧和奧妙。

是啊,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許許多多的成功者不正是從身邊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中發現大道理的嗎?

世界上著名大科學家牛頓不正是如此嗎?當蘋果掉在他頭上時,正是因爲他善於發現,就從這樣一件“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小事中發現出震驚世界的地心引力。也許當你在被蘋果砸中時,並不會像牛頓一樣,去發現,去思考。這樣的人,成功是不會降臨在他身上的!

無獨有偶,還有許多成功人士也常常從身邊的小事去觀察,從而得到大道理。

一次一位科學家發現每一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逆時針旋轉,他對這件小事非常興趣,於是就下了一個定義——在北半球,漩渦會逆時針旋轉。許多科學家紛紛去試驗,結果證實,他的結論完全正確。他最後也在科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實,很多時候,成功都是在你不經意間與你擦肩而過。而想要把握住成功的最有力方法就是善於發現。善於發現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議論文作文 篇5

擔當,是接受並負起責任。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民族都應當勇於擔當。惟有如此,國家才能興盛,民族才能強大。

一個人的擔當

北國飄雪,茫茫白色大地上,一小隊人馬正向北走去。坐在轎中的,是即將和親匈奴的昭君。美麗如她,靈秀如她,本可在漢室宮廷中享受錦衣玉食。但是,她選擇了擔當,接受了和親匈奴的使命。一個柔弱女子,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大漢王朝與匈奴的和平,密切了兩國的友好關係。沒有她的擔當,漢匈兩國不會有和平;沒有她的擔當,漢匈兩國的人民無法安樂生活;沒有她的擔當,漢朝何以光照四鄰,屹立東方?

一個女子的擔當,強盛了一個國家,發展了一個民族,光耀了幾朝幾代!

一個人的擔當,讓世人驚歎!

一羣人的擔當

茫茫無邊的大海上,狂風巨浪。幾十只木船,在海浪中掙扎。那是鄭和的船隊。船上的每一個人,背井離鄉,遠赴他國,只爲光照四鄰,宣揚我中華國威,與各國友好往來先後七次,他們出使各國。無數人在海浪中葬身魚腹,但他們依舊不放棄。他們是一羣勇於擔當的人。接受這項任務的他們,從未想過放下,而是執著擔負起責任。

他們的擔當,讓中華威震四海,八方來朝,一個盛世被悄然開啓!

擔當如他們,讓人心生敬佩,更讓世界爲之動容!

一個國家的擔當

戰火紛飛,硝煙中,他們的國家給世界造成了傷痛。然而,戰後的這個國家沒有放棄責任,而是勇於擔當。滿目瘡痍的德國大地上,一個民族擔起了責任,深深懺悔;德國不顧戰後的衰退的國力,執意擔當起向各受害民族賠償的責任。半個世紀以來,她無時無刻不擔負着這責任。波蘭墓碑前德國總理的一跪,展現了這個國家的擔當精神,也讓這個國家重新站起。

德國的責任還將繼續,但她早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世人投去的不只是原諒的目光,更有欽敬!

一個國家的擔當,讓一個民族再次崛起!

擔當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行爲,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鄭和船隊迎戰困難的氣魄,永不放棄的堅持,它需要你有德意志民族面對錯誤不躲避、面對責任不推諉的正確心態。

現在我們的祖國,機會和災難並存,發展與抵制同生,作爲國家的一員。每一個血脈奔涌的青年人,都應該有擔當的胸懷和勇氣。

所以,讓我們敢於擔當,共同迎向光明、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敢於擔當,使我們的國家再度邁向又一個興盛、崛起的時代!

議論文作文 篇6

《以書交友》

每當看到書桌上那封面破舊、發黃的書,便會想起一位從未謀面的舊交。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愉快地度過了艱苦的初三生活。

在臨近中考的那段時間,班上沒有一個同學不爭分奪秒的學習;沒有一個人不是每天埋頭在書海中;沒有一個人桌上不堆滿書。走進教室就像走進了一個書中的世界。但過於盲目地讀書只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乏味領悟不到書中的真諦和樂趣。再老師的指導下,我選擇了一個既能提高閱讀興趣,又能從書中“收穫碩果”的方法——以書會友。幸運地,在我的“導師”——《魯濱遜漂流記》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新筆友。

《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中主人翁魯濱遜勇於冒險,熱衷於航海。在一次意外中遭遇暴風雨,所乘船隻翻沉,船上的人大多數遇難,而魯濱遜孤身一人被海浪衝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援救無門。在這樣環境惡劣的荒島上,他靠自己的意志生活了28年之久,而且還解救了野人“星期五”並結爲朋友。最終遇到途徑此島的商船,得到船長的救助,回到英國。

在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後,我信心倍增,並確信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而筆友在回信中則提出質疑:若這般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已的身上,又有誰真的能堅持得下來呢?

我迫不及待地回信,道:“堅持還是放棄是因人而異的。積極向上的人,對理想與目標的追求,就是他們堅持不懈的理由;甘於平庸的人,碌碌無爲的生活着,只會讓自已的生活更加平淡無味,要堅持某件事就更不可能了。同樣的道理,魯濱遜在面對困境時,以樂觀的精神,知難而進,爲成爲航海家鍥而不捨地生存下去。所以理想、目標與追求是堅持的動力。”不知不覺間新朋友已回信:“你說的沒錯,有追求才有動力。魯濱遜爲能航海探索,尋找財富而奮鬥。你即將中考,也要爲能考上好的高中而奮鬥。加油!”

又過了一段日子,然而在面對度日如年的初三生活,我有了幾分惘然。雖然我一直都是孜孜矻矻的讀書,但還是沒能提起閱讀興趣。如何閱讀纔能有滋有味?期盼已久的好友的回信終於到來:“我認爲讀書不應該盲目的死記硬背,全盤接受;而是要像品茶一樣慢慢品味,領會其中的深意。要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去接受書中的內容,要挑着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讀書要精讀,抓住要領,吸收書中的營養;若是以走馬觀花的方法閱讀,很容易會將書中的內容誤解。如:我讀《魯濱遜漂流記》後學會了做事獨立自主,不要總是依賴別人,魯濱遜在孤島上靠自已的勞動種了水果和糧食,造了小木筏,建了羊圈和木屋。因此在學習上,我們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書是我形影不離的朋友,伴我成長;書是引路的明燈,在我感到迷茫時爲我照亮前行的路;書是動人心絃的歌曲,讓人如癡如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關於書的重要性我也無庸贅述了。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向來厭惡閱讀的我,不知何時竟也癡迷上了品味文章。在書的世界中遨遊,《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令我找到了智慧、快樂和友誼。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不知你是否也在回味那段彼此在書中暢談的日子?

議論文作文 篇7

節,亦管“過年” 。轉眼間,新春佳節就要來臨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除了知道自己的年輪又多了一個圈外,似乎感覺不到這個年與以往過得有何不同。

應該說,春節作爲中華民族傳統節目中最大的節日,有其深遠的意義。它是維繫親情的重要紐帶,是應酬交際的黃金時段。過年還是要回家看看,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即便在今天,在外的遊子們仍固守着回家過年這一傳統。

每每憶起小時候,最嚮往就是過年了。

過年的第一大好處就是不必上學讀書。那時沒有這麼多人,也沒這麼多車,從大年二十七到元宵節,大人們總是忙裏忙外,小孩子們儘可以玩得很瘋。第二大好處便是有新衣服可穿。每快到過年,媽媽便會帶我到商場,在有限的衣服式樣中,挑選自己喜愛的衣服。然後總盼着日子能快過些,好能穿上新衣服。第三大好處就是有吃的。那是,“過年”是一年一度難得改善生活的機會,即便是平時非常節儉的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吃上豐盛的飯菜,能過足饞癮是小孩子心中的美事。

記憶中,伴隨過年的,是同伴們的一起玩耍,放煙花、燃爆竹。在滿天的煙花和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感受新年的氣息;是吃不完的零食和那花不完的壓歲錢。於是過年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嚮往的節日。過年曾一度給我們帶來無以倫比的幸福感,物質和精神在那幾天都“極大富足”。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慣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便不再盼望過年。過年使繁忙工作了一年的人們放了平常沒放夠的假,睡了平常沒睡夠的覺,感受了幾代人同坐一屋檐下的那種溫馨、祥和而又久違了的親情。

隨着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趨提高,更覺得過年只是一個消費的藉口。當今社會,覺得自己貧窮的人因爲節日愈顯自己貧窮而討厭過年,富有的人因爲消費的隨意而對過年無動於衷,於是過年便失去了期待,人們都在追求着消費的隨意性。

無論如何,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過年的文化形式也正在改變,但其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卻在逐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