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1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春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就應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還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沒有的,只會令自己鬱悶,自尋煩惱。追名逐利一向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爲了讓自己更快樂,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喪失了原本的快樂,即使之後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樂的,何苦呢?很多人爲了名利放下親情、友情,等到之後才明白這些纔是人生最重要的,但是這些都已經消逝,再找不回來了,因此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常悲,因此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只會令自己後悔。

知足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你會學會知足,同時,你也會快樂起來。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但是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取理解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就會快樂的。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得帶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擁有多少珍貴的東西,怎樣會不快樂呢?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2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題記

花開花落,嚐盡多少無情風雨,卻雋永了一世豔溢香融:

雁來雁歸,消逝幾歲草木枯榮,卻銘刻了一生聚散悲歡。

匆匆太匆匆,情起情滅,僅在彈指之間。而其間淌過的,那百味的,便是人生追夢時。

志者的航向,背道平庸,趨向遠方。而在這浩瀚的海天之際,澎湃的海水,洶涌的巨浪,一次次浮動着舵手的思想,充斥着內心的慾望。無畏淺灘暗礁,儘管滿身泥傷,也撲滅不了燃燒的慾望,

幾番波折,幾番怒浪,帆倒了,船沉了,夢散了。停駐,回望。志者的一程僅浮現了蜿蜒的軌跡,僅代表了平淡的存在。儘管曾經與海浪搏擊,畢竟,在追夢的路上,遺失了太多美好,僅是滿足無邊的慾望。

因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至理也。

人生是從淚水的旋渦開始的,陰翳,雨季,本就是常態。而生命又終將會消逝,這話,也本不悲涼。行走在生命路上,許多人,一味延長生命的長度:許多人,苦苦追求生命的高度,殊不知,人生是一種迴歸,只爲給心靈尋一個歸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那麼,在回家的路上,疲憊的心,追了一程又一程。而惟有“知足者,常樂!”

知足者,生活的智者。適者生存逆者汰,是天地間亙古的準則。尊重生命,惟有知足者,才能擁一顆平常心,拋棄牽絆,出色的實現既定目標,爾後步步作節,知足而樂,爲下一程儲備能量,不竭的奮鬥。

知足者,精神的智者。一畝薄田,一壺清茶,一盤檀香,一方古琴,清淨無爲,閒適散淡。用一樽淺淺的酒杯承載滿腹經綸,在春暖花開之時綻放大海的笑臉。陶淵明悄然遁世,隱匿南山;孟浩然廝守農舍,歸隱田園。阮籍雖混跡於酒市店鋪之間,與商販市井爲伍,但不屑於高官厚祿,浮華名利。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常人難以體會的精神上的滿足,也擁有了不足爲外人道哉的樂趣。

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心境。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惟有知足常樂,纔可在無窮的慾望與有限的'潛質之間恰當的找到平衡點,竭盡所能,所以人生無悔。

因道,知足常樂,人生大智。

漫漫人生路,風雨幾度寒。知足常樂,榮辱得失,都付諸笑談!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3

人人都知道“知足者常樂”,孰不知“不知足才能常樂”。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髮明瞭許多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物品,如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若是他在發明了第一件物品時,就知足了,那麼後來的那些發明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明社會也將會遲到許多年。我想,這應該不是他所想要的吧!正是由於他的不知足,才一股腦兒地蹦出了更多的新發明,加快了整個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他在不斷地發明活動中獲得許多的人生樂趣,也使我們大家更早地享受了物質發明的快樂。

瓦特,由於他的不知足,發明了蒸汽機,使我們在水中航行時不再完全依靠風力的作用,想到哪兒去就開到哪兒去!萊特兄弟,由於他們的不知足,鉚足了勁兒,硬是發明了飛機,是人類的飛天夢想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空想。貝爾,由於他的不知足,發明了電話機,使我們不再需要驛道快馬,四起狼煙,瞬間就知道遠方的訊息。

他們,由於他們的不知足,使得更多的新發明不斷的出現,由於他們的不知足,使的我們的社會才能更進一步得到發展。

現代作家史鐵生,下肢高度殘疾,但他不甘成爲一個毫無用處的殘疾人,便十分努力的拼命寫作,終使中國文壇多了一位新興作家。海倫·凱勒,亦是殘疾人,又聾又啞,可她不甘成爲毫無用處的殘疾人。經過她的不斷努力,終成一位著名教育家。

他們,由於他們的不知足,使得文學領域中又多了一顆顆明星。

所以說,每個人只有不知足才能更努力,更發奮,這樣更能使自己不斷地獲得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快樂。在自我獲得快樂的同時也爲他人創造了更多地快樂,使得人們的關係更加親近,社會更加和諧。

就像我們老百姓,在解放初期只想着能解決溫飽就好,可在解決溫飽後,我們又不知足了,就想着奔小康,在過上小康生活後,又爲想過舒適的生活而努力。也正因爲如此,我們的社會纔會有更大的進步。

所以,就讓我們“不知足”吧!因爲不知足才能常樂啊!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4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最早是孔子說的,《論語》中記載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仁者壽,智者樂。”溯其本意即爲:仁者追求山一般的崇高、寧靜、祥和;而智者追求水一般的快樂、靈動、悠然……

由此可見,不同的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標準也不同,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終日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寧靜祥和,與世無爭,所以平靜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俞伯牙與種子期的故事我們都有所耳聞,而在《呂氏春秋》中記載的‘伯牙摔親謝知音’的情感誠然令人感動,由此可見,天長地久的友誼也是一種幸福。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點,就是它們都無貴賤之分。

“幸福就是開心”這種思維模式逐漸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其實也不盡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峯:若只爲觀賞風景,儘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風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頂,看到美景的同時,還會有一種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過程中,愈是舉步維艱,到達山頂後的成就感變愈是強烈。同樣的道理,若想收穫幸福就應有所付出收穫幸福的同時必須是開心的,但開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麻煩的是:有的人曲解了幸福的含義,而在這些人之中,有的以爲腰纏萬貫的財富就是幸福,所以他們想着法掙錢而忽略了‘錢是掙不夠的’這一客觀事實,所以慾望從未被滿足,以至於年耄垂死時還對他的財產念念不忘,諸如此類的還有許多,無論是高官還是厚祿都不能稱得上幸福。

前不久‘走基層’活動中記者瞭解到大多數人覺得當下的生活稱得上是幸福,而且他們依據就是當今國泰民安,生活穩定。百姓們認爲‘家庭和睦’,而這與《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

其中的思想不謀而合,從中能夠看出,幸福的含義就是人內心深處最真實樸素的渴望。

幸福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堅信這一點;關鍵是肯爲幸福付出,才能收穫幸福;而且要對自己的收穫予以肯定,世界上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內心;要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知足者方能常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作文5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題記

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觀的人會抱怨它的不足;樂觀的人則會慶幸還有半杯水,因而後者得到了滿足。

同樣的半杯水,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慨。這告訴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抱定一顆平常心,學會用感恩的心來感謝生活,感謝命運。等我們懂得了知足,生活便少了幾分抱怨,多了一些光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發人深省的。一個人如果癡心妄想,那他貪婪的心就永遠不會滿足,甚至可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嫦娥拋其夫君,偷食仙丹,妄圖成仙,換來的卻是廣寒宮的無限冷清與寂寥;和珅位高權重仍不知滿足,徇私舞弊,留下了千古罵名。而莊子、陶潛等隱士淡泊名利,逍遙世外,卻成就了千古流芳的美談。

世事就是這樣的辨證,上帝讓壞人享盡安樂,但最終以嚴厲的懲罰爲代價;上帝給予好人平安與幸福,卻讓好人歷經磨難。這是公平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人生就這樣,沒有絕對令你滿意的事,關鍵在於你是否得到滿足,能夠樂觀地對待生活。

不過知足並非一味地安於現狀,不求進取,而是一種適可而止的生活態度。如錯把知足當作安於現狀,裹足不前,那你只會成爲井底之蛙。

知足就是父母買給你玩具模片而你能自己拼好,知足就是朋友送你卡片而你不挑三揀四,知足就是珍惜一切來之不易的東西,包括生命。知足了菜根嚼着也香,知足了心裏永遠有着溫暖的陽光。

知足就要避免心理失衡。人們在給予的同時往往期待着、索要着,他們付出了就一定要求有回報,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爲他們把得失看得太重、不易滿足,當然也往往會大失所望了。

請記住:學會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卻煩惱;學會知足,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風雨兼程的艱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才能和諧、平靜、適意而真誠。因爲知足常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