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

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得與失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得與失作文精選15篇

得與失作文1

俗話說:“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在生活中,得與失都是相對的。得到必定會失去;失去必定會得到。因此,我自認爲,得到一件東西,便會失去一件東西。反過來,意義也一樣。

舉幾個列子:比如說,讀書學習。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知識的融會貫通,也得到了那朝氣蓬勃、團結互助、勤奮好學、兢兢業業、談笑風聲、身龍活虎、勤學苦練的校園生活。可我們也失去了,失去了放鬆娛樂的時間,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便是得與失。

再比如說,那些不務正業去盜竊的人。當他們成功得手獲得許多錢財時,雖然得到了許多錢財,但卻失去了最寶貴的誠信,他們愧對自己的良心,更愧對他們的`家人。而且錢是永遠買不來寶貴的品質的。這便是得與失。

再比如說,馮如。馮如,他是一名愛國青年,是一位多麼偉大的人物呀!在二十世紀初,馮如,善於鑽研,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性能優良的無線電收發報機。1903年,當得知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預見到飛機在軍事上的價值,決心獻身於新興的航空事業,報效祖國。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經過不斷的努力嘗試,終於製造出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這便是得。可惜的是,馮如在一次試飛中,由於飛機發生故障,不幸地離開了人世,這便是失。

……

得,失,說到底,還是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我們不要因爲得到一件東西而暗自竊喜,或許這樣會招來禍端,俗話說“樂極生悲”。也不要因爲沒有得到一件東西而獨自垂淚,或許機會就在你的身邊,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清楚到底想要什麼。得到想要的,肯定會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麼都想要,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得與失作文2

人生的旅程一直在前進,在成功與失敗中掠過,在得到與失去中穿梭,在歡樂與悲傷中徘徊。

當沉重的步伐再也支持不了疲倦的身軀時,人倒在了旅途中的路邊。

或許如朱自清先生所說,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又赤裸裸地離去,人生在世,每個人都不可能毫無所獲,儘管兩袖清風,但人生也不會空白。

直到最後連生命也失去了,纔看到原來得到和失去之間有一個等號。

人從誕生的那一剎那,失去的命運也無法逃避了。

每一次得到的,都註定要失去,但如果想到連寶貴的,唯一的生命都有失去之時,那其他的又何必耿耿於懷。

像那些因爲戀愛、學業、求職失敗的人,選擇自暴自棄,有的甚至選擇輕生,但卻忘記了在從未得到這一切的時候,自己也不是同樣地生活着嗎?只要生命還在,一切都可能再得到。

生活在安史之亂時期的杜甫,從叛亂爆發,他就陸續失去了地位、金錢、名利等,每一樣都是以他的努力所得到的。

受到沉重打擊的杜甫卻沒有放棄生命,他有才華,他還有真誠的友誼,最終他得到了詩聖的美稱,這正是因爲他有過人的才華和那不斷失去的悲劇人生,還有那永遠也不會失去的,一種堅強的'信念。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所,失去也是得到的開端,有句俗語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蘇軾是個豁達的人,完全的樂觀主義,在屢次被貶官的情況下,居然有心情遊覽山水,閒時寫詩作畫,而且還創作出如東坡肉東坡豆腐等至今仍然被人稱道的美食。

誰能說他不是失去了很多?誰又能說他不是得到了很多呢?

對蘇軾來說,無悔此生纔是最重要的,是他那樂觀的精神,使他在失去很多的同時,得到了更多。

得到與失去是互相轉化的,而且是並存的,或許它們之間的區別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待的心態。

被慾望驅使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失去,殊不知得到的珍貴的健康卻在精神的折磨下漸漸失去,忽視了自己得到的其實也很多了。

而在樂觀的人看來,儘管百病纏身,但卻還有友誼、親情,還能學習,就像張海迪一樣,同樣可以演繹精彩的人生。

失去是苦難嗎?沒有人可以下這個結論。

失去的價值有時可能比得到的更高,起碼失去不是失敗,或許恰恰卻是成功的開始。

得與失作文3

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和風情。

——題記

人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在失去的同時,也寧有所成。“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便充分說明了人生得與失的瞬間轉換。

如果一個人只想去卻不想舍,或者只想得不想失,做什麼事都沒有自己的信念,那麼一切的一切只是夢幻。莫言所說的.話中可以體現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誘惑,但只要我們有堅定的目標和信念,當取則取,當舍則舍,該得到的我們心安理得,該失去的我們坦然面對。這是一種認識,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莫言獲獎,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文學界的喜事。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作家,如沈從文等作家也曾經非常接近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獎也滿足了很多國人心中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也只是對莫言個人的肯定,這固然會令國人興奮,會對中國文學起到激勵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這個獎項。

事實上,莫言本人和家人對待這個獎項,也都非常淡定,並沒有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巨大光環下,失去平常心。其實,諾貝爾不僅僅只是一個獎項,它包含着諸多的政治因素和政治影響是不言可喻的。它證明了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爲經濟大國,是因爲中國蘊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莫言的成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

同時,也向世界通告,【諾貝爾】,我們來了!

莫言,在他的人生中也有得與失。他,雖得到了全世界的美譽;但身心卻是懊悔萬千。有的時候我們常常想起一句話:“魚和熊不能兼得”,你選擇了勤奮,必然放棄清閒;你選擇了事業,必然放棄家庭。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而“得”與“失”就像被放在天平兩端的砝碼與物品,要想使天平平衡,只有使兩邊的重量相等。(換言之,當人生的道路最爲平坦,人生最穩定的時候,也就是得與失完全相等的時候。)在人生之路上,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得”與“失”的關係,才能使這人生之路走得平坦而穩定,並最終邁向成功!

得與失作文4

有時候, 得與失 是同時出現的。

---------題記

一個家庭貧困的小男孩總是幻想着自己住的小土屋會變成一棟大別墅。

一天,院子裏來了一個白鬍子的老頭, 老頭弓下身子 , 聲音和藹的問他:“你想要什麼, 我什麼都滿足你。”他說, 他要一棟大別墅和父母住進去。第二天, 小土屋果然變成了移動大別墅。小男孩高興極了, 一直想要感謝白鬍子老爺爺,可, 沒看見他。

小男孩在學校中成績優異。幾年過去了,小男孩正在院子裏複習功課,當年那個白鬍子老爺爺又出現了,笑着問他:“你近期的願望是什麼”。他告訴老爺爺,他的願望是考上一所重點高中,和一所理想的大學。老爺爺聽了之後 消失了。

小男孩不認爲老爺爺會幫他實現願望,只是認爲那是他壓力太大,而產生的幻想罷了。所以小男孩每天都在想那個白鬍子老爺爺,導致成績下降,老師說,他這個成績是不可能考上重點高中的。可, 出乎意料, 小男孩奇蹟般的'考上了重點高中。小男孩真的相信白鬍子老爺爺在幫他。學習就更加不認真了,學習也一落千丈。 可, 他卻無動於衷,因爲他知道,白鬍子老爺爺會幫助他。

意料之中,他順利的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學。 那天, 小男孩坐在院子裏,等待着白鬍子老爺爺,可令人失望的是,老爺爺並沒有出現。

四年之後,他畢業了,由於沒找到工作,他又一次坐在了家裏的院子裏。這時,白鬍子老爺爺出現了,他求老爺爺幫我他找工作,老爺爺答應了, 可老爺爺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帶走他的父母”他竟然答應了。他有了工作,可父母卻消失了。後來他因爲學歷不高,被解僱了。他突然 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愈加思念自己的父母了 。

現在,他只能坐在院子裏,守着那棟漂亮的大別墅,等着老爺爺的出現,可, 老爺爺再也沒有出現過。

得與失作文5

得是什麼?失是什麼?也許沒有人可以對這個問題解釋得清楚。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有的只是相似,得到了相同美,就會失去缺陷美。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是得與失相輔相承,只是一種瞬間的選擇。

還記得希爾·西爾斯坦《失去的部件》中的那個圓環嗎?失卻了部件的遺憾卻帶給了它快樂的一站又一站。人生就好比這個圓環,有些時候就會失去看似重要的部件,可與此同時,得到的也不比這些差。人生就像一張白紙,留下些許痕跡就會得到生活的精彩,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麼,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已經得到的就要珍惜,人生可以有擦肩而過,於此同時,上帝又會打開另一扇窗,也許這纔是屬於你的。我們應該將失去的部件的圓環牢記,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纔會記得:得與失的選擇。

盲人楊光失去了終身的光明,可卻得到了靈魂的陽光,他的笑容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心間。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我們也都是平等的、幸運的,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我們不比別人差,可我們爲什麼要讓哀嘆成爲主題曲呢?當我們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們應當記得楊光這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人,用他的堅強勉勵我們自己。失敗了我們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得與失的距離很短,也許一個眼神就可以選擇得或失。

別里科夫也許在許多人眼裏,都是一個失敗的人。他得到的`只是所謂的“虛僞”,失去的卻是寶貴的生命,這樣的獲得值得嗎?困此我們應該理性的選擇,得到固然重要,可失去卻並不輕談,得與失之間的徘徊,教會我們理性判斷。如果別里科夫沒有追求所謂的真我,自我,那他還會短暫的結束一生嗎?得與失的選擇就在成與敗的選擇。

當代社會,名與利已經矇蔽了世人的雙眼,一味的追求,已經把自己牢牢的禁錮了,沒有自由的人生還能快樂嗎?我們同樣是天涯淪落人,也是同樣的平凡,得與失在平凡人的眼中,應該很淡,選擇得的同時,失去了更爲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付出,會付諸東流。

得與失的選擇,很簡單;得與失的距離並不遙遠,就是遊子和家的距離;得與失的關係並不複雜,就是魚與水的關係。

得與失作文6

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着收穫,同時也在失去着。有進退,有榮辱,有得失,這纔是人生。人生就是在歲月的顛沛流離中來來往往,碰撞出生命的悲喜。

有些東西是你的註定了屬於你,有些東西不會是你的,不管你怎麼努力,到頭來卻只會是遍體鱗傷。有時候,我們拼了命想要擁有的,往往最後會是比沒得到的時候還失望,有時,我們在得到的同時卻也在不自覺的失去,這樣說來,失去何嘗不也是一種獲得呢?

太在意,往往急功近利,太懼怕,便會鬱鬱寡歡。越是在乎,越是懼怕,越容易失去,從而覆水難收,後悔莫及。可是,社會環境又讓我們窒息,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裏,我們忘了本性,急於奔命,這是莫大的悲哀。

人生就是在得失起落之中,磨練着我們的意志,豐富着我們的閱歷,使我們在快樂與痛苦中成長。積極爭取,是我們不可獲缺的一種人生態度,該得到的,我們不錯過,不該得到的,我們也不要強求,豁然放棄,有時候也不失爲種好的人生態度。當爭則爭,當退則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想,應該不多吧,可見,我們還是喜於得到,而悲於失去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今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無論得意或失意,都不要看得太重;無論逆境或順境,都不要看得太認真;無論喜悅或憂傷,都要拿得起放的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種豪邁的瀟灑,“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的瀟灑,“獨釣寒江雪”是一種高潔的瀟灑,“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一種悲壯的.瀟灑。

得失,不用過於在意。人生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留戀,也有許多是我們去放棄的,我們要做到得之泰然,失之淡然,這樣不是大家一直所期求的嗎?只要擁有一顆淡定的心,不計較得失,才能在平凡收穫不平凡。

其實,人生並不需要得到多少,擁有多少,如果擁有一顆平和而又知足的心,就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人生得失,無盡頭,何必糾結於此,放下心事,歸於平靜,期待美好未來吧!

得與失作文7

有人把的得失看作終點未免太過物質與膚淺,有人把得失看作起點未免太過後知後覺,得失從來就不是人生的起點與終點,因爲在開始和結束我們都一無所有,所以得失應當只是我們漫漫人生中的里程碑.

倘若把得失看作終點,我們的一生將患得患失,彷彿那垂死的嚴監生在臨死之際記掛的還是那費油的燈芯,可他是否想過他窮其一生的"節省"到底是爲了什麼?沒錯他得到了很多,他絕對是"得"的一個“忠實信徒“,一個被得擺佈的奴隸,他將得失作爲人生得終點的一生爲得而得,狂熱到連得的真正意義都不在乎,他的一生除了得便剩下空白一片,得除了成爲他的“精神支柱“並沒有在他的人生留下美好。

倘若把得失看做起點,我們的一生將後知後覺充滿遺憾,缺乏遠見,爲什麼一定要等到得到纔開始?爲什麼一定要等待失去了才後悔?當得失已成事實時我們多數再也無力改變,把得失看做起點那是多麼無奈而悲傷的.決定,但我們明明可以在它一錘定音之前努力,不要等待失去了才學會珍惜,不要等到得到了纔開始你的計劃得失是人生的里程碑,實時記錄你在這個世界的數據,是一個小時期的開端,發展和結果的界定,因此不少人將無孔不入的它誤認爲起止,或而忘記了初心或而後知後覺。

所以面對得失我們要認清它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里程碑,先於它之前我們應該要做好我們所能,意識到它的來臨,正如我們所面臨的高考,我們不負我們的青春,揮灑我們的熱血,而得失將在我們的人生立下一塊滿意無悔的里程碑,但從不認爲這裏程碑就是一切的中點,因爲無論如何背後還有這漫漫長路。而我們更不能因爲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在它深深敲下之後才作爲起點或留下遺憾或毫無準備一無所措。

得失只是過程,不起不終,記錄你的人生,提醒你的錯誤,正如海明威所說“只要你不計較得失的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得與失作文8

上帝爲你關上了一扇門,也會爲你打開一扇窗。

——題記

海明威曾經說過,"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我們不斷地得到與失去。只有正確看待得與失,才能迎來光明與希望。

得是彩虹,失是風雨,風雨過後才能見到彩虹。塞翁失去了馬,卻沒有唉聲嘆氣,不久之後,丟失的馬不僅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新馬。失去並不是永久性的,那也許是"得到′在和我們捉迷藏。當我們失去了一樣東西時,不要焦慮,在前方隱隱閃爍的,正是"得到"的光芒。

得是蜜糖,失是蛀蟲,蜜糖吃多了,囂張的一定是蛀蟲。塞翁得到了新馬,並沒有欣喜若狂,沒過多久,塞翁的兒子就因騎那匹馬摔斷了腿。得到並不是無止境的,那也許是"失去′在積蓄力量。當我們嚐到了甜頭時,不要忘形,苦澀往往都隱藏在甜蜜之後。

于光遠原來是學習物理的,對自然科學很有興趣。然而內憂外患的不堪時局,破碎動盪的家國悲影卻使他放棄了自己的興趣,走上了革命道路。他急國家所急,憂國家所憂,強烈的愛國心,責任心讓他在全新的領域綻放出華彩。對於得與失,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我們不能從片面的'角度看待事物,而應該用長遠的目光發現事物的本質。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放棄了白天的喧囂,我們才擁有了夜晚的寧靜;放棄了春天的浪漫,我們才擁有了秋天的成熟。有時候,我們情願爲了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更多的時候我們因放棄了一朵花而擁有了整個花園。錯過太陽時不要流淚,因爲我們可以仰望燦爛的星空。

認清了人生的底色,應對得與失時就有了心理準備,在得到時就不會忘乎所以,在失去時就不會痛不欲生。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不再計較得失,用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這個跌宕起伏的人生吧!

得與失作文9

朱槿花將密送給鳳蝶,讓鳳蝶快樂地傳播花粉。鳳蝶傳遞新鮮花粉來酬報朱槿花的蜜。花與蝶共同的歡心,才構造了春天。如果沒有鳳蝶來訪,朱槿花會歡心地開,不減損自己的美麗。如果朱槿花不開,鳳蝶會歡心地飛,不會失去自己的風采。這纔是歡心的真意。

朱槿花與鳳蝶若通力合作,能得歡心,若無彼此,亦能歡心。得失,有無之間,本無定論,且放平心態,以安然若素之姿迎浮世千重變。

請君撥開歷史的烽煙,你可聽見戰馬嘶嘶,西風長嘯。在這聲響中,我看到了漢高祖,“吾將軍未若韓信,運籌未若張良,扶軍未若蕭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之際威加四海的劉邦此刻竟有如此孩童,認爲天下之事皆須因人之力。事實真正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因韓、張、蕭三人遇上了劉邦,他們取得天下,彼此歡心。但我相信,若不遇他人,他們各自也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同樣會揚名立萬,以安然若素之心靜靜活在各自的世界中,各自歡心。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人生亦是如此,如得到了,且共同珍惜,如不得,就請沿着各自的軌跡行走,各自歡心吧。

伯牙摔琴,只爲知音。千百年來,多少人將此事引爲憾事,我亦覺之可惜。伯牙與子期初相遇時,那驚鴻的'一瞥、信手的一曲,便驚爲天人。將兩個人拉到一起,成就“知音”的傳奇。但我也願如若他們沒有彼此,也可活着歡心,這個世上不該有誰失去誰就活不下去的感情。那太累,不如讓我們豁達些:遇上了,就彼此珍惜,沒遇上,便自我珍重。

張愛玲曾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那個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趕上了,就彼此珍惜,共同歡心,營造人生的春天;如若沒趕上,便也安然若素,在這時間的荒野裏各自歡喜着、幸福着。

若相遇,便歡喜地來支雙人舞;若不遇,便優雅地自己起舞。得失之間,請安然若素。

得與失作文10

科技,從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輝煌而且燦爛。到蒸汽火車,1830年9月15日,100萬英國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觀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爲動力的火車的首發式,隆重而且壯觀。然後有了電,就有了電梯、電話、電視、電腦等一系列產品。人們時間縮短了,效率提高了,生活方便了許多。比如說電話: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是隻要拿起聽筒,撥幾個號碼,不用花幾分鐘,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進行語言交流,有了電話還不夠,人類又發明了電腦,電腦比電話好得太多了,它可以進行文字溝通,還可以視頻對話,能夠看見對方。如果有什麼節日,發一個E-mail,幾秒鐘對方就能收到,我們小朋友還可以用電腦畫畫、聊天、查資料、玩遊戲等,感覺生活很美好。科技發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質量,更大大推動了人類的進程。

雖然科學爲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科學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壞處:有電子就有輻射,於是環境污染了,使大量動植物瀕臨滅絕,河水、溪水與大海都遭遇污染;大氣污染了,會導致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天空不再蔚藍,鳥兒沒有棲息地了,唉!而且,具體到我身上,就是經常看電視、用電腦,不注意用眼的衛生,導致視力不斷下降,看東西慢慢模糊了,從5.0、5.5到4.4、4.6,視力低下,大人數落,我失落。依賴電子東西多了,心比較浮躁,靜不下來,想象力被限制了,創新的東西太少了。有車了,就不喜歡步行,真不好!

我希望用數碼相機拍到優美的照片,卻用自己的大腦寫出美好的文章;用電話表達對親人朋友的衷心問候,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對他們的`關心與愛;用電腦獲取更豐富的知識、交更多真心的好朋友,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間所有的美好,憧憬明天的太陽!

科技改變生活,請不要改變我們的健康、真誠和愛心,願處處是鳥語花香,晴空萬里!

得與失作文11

生活就是一門,平衡得與失的藝術。生活有得有失,本是自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失去,並非無所有,並非無所得。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你因爲失去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會錯過羣星。”不要因爲失去而悲傷,而應看到所得到的。得與失讓我想到太極,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到現在我只是懂。卻做不好平衡生活中的得與失。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記得總是問父母要零用錢。當時母親老是讓我幹些,我覺得枯燥無味的'事情來換取。我不明白就問。你問什麼要我做這些你直接給我就行了啊。母親卻笑着說傻孩子想要得到,就會失去。先學會承擔,你纔會不失去,我不懂母親說什麼。直到後來那讓我恨自己一輩子的事讓我體會到得與失的一點點含義。那時候我有一個很好關係的小夥伴。我們一起吃,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我門經過一家果園看見一顆很大的桃樹可是桃樹上只有一個果子。我門都想要。那我門就決定誰先趴上去摘到就是誰的。我門就開始像猴子一樣在樹上攀爬。他比我稍微爬的快一點。眼看他要摘到了,我也只是差那麼一點。我急了一腳把他蹬下桃樹,結果他的腳骨折了。那時候我被父母關起來認真的思過。我才明白母親說的,得到就會失去,我得到了桃子卻失去了兒時最親密的夥伴,在想如果我沒有和他去掙那顆桃子。也許現在我們,也不用像最熟悉的陌生人。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雖然自然失去了紅花,但它會得到一個正在孕育中的花蕾。我們赤條條的來,也會條條的去。人生在世,得失之間。我們又收穫了什麼呢?

其實不管選擇什麼,你都會有所得有所失。因爲得與失是並存的,只要你明白在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就行了。而不是過分的糾結於自己得了多少,或者失去了多少,因爲你失去的越多你得到的就會越多。

得與失作文12

清澈見底的溪水淙淙地流淌着,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而湖水卻靜止不動,猶如死亡一般。於是湖就問道:“同樣是水,爲何你是那樣充滿活力,而我卻沒有生機呢?”小溪回答說:“因爲我捨棄了一池舊水,注入了一池清水,有舍有得才能永遠充滿活力。”

舍,是一種智慧。梅花在夏天捨棄了百花爭妍的機會,卻在冬天凌寒獨自開放,於是它得到了一任羣芳妒的美名。

舍,是一份呵護。樹葉深秋之際,捨棄了相依相伴的大樹,它並非無情有,而是爲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遠大追求。

舍,是和種磨礪。沙粒捨棄了驕陽之暖,寄身於蚌中,飽受風吹雨打的磨難,最終才變成了璀璨奪目、價值不菲的珍珠。

舍,是一種勇氣。北溟的大鵬捨棄了安逸的生活,它乘風而起,振翅高飛,於是纔有了“扶搖而上九萬里”的氣魄。

在邁闊的坦桑尼亞草原,一隻飢餓的鬣狗在四處覓食。它沿着灌木間的小路奔跑,來到一個叉路口。在兩條叉路的遠方,各有一頭山羊絆倒在灌木叢中掙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長,它想先走其中一條路,卻又擔心另一條路上的山羊被別的動物搶走。最後它決定,左腳沿着左邊的路走,右腳沿着右邊的路走。但是兩條路越分越開,相隔越來越遠,最終鬣狗把的.身體劈成了兩半。由此一條古老的諺語在非洲廣泛流傳:“鬣狗難過岔路口。”

看到岔路口的兩頭山羊,都想佔有,結果都沒得到,還白白丟命。其實“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面對“魚和熊掌”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放棄一種。而鬣狗並不懂得這個道理。試想假如鬣狗放棄了對另外一頭山羊的慾望,那麼結局又會如何呢?我想,它一定會津津有味兒地飽餐一頓,然後拖着快要撐爆的肚子滿意而回去。不懂得放棄的智慧,這是鬣狗的悲哀。

有時候,放棄並不是一種錯而是爲了更好的獲得。現實生活中,雖然也有衆多的不捨,但該放棄的就要放棄。選擇了放棄,恰是爲了更好地追求,放棄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追求。勇於放棄,才能實現更好的追求;勇於放棄,才能彈出更美的人生旋律。

“舍”與“得”始終是辨證的,並在某種程度下相互轉化。那麼,我們在捨棄時就不要過分憂傷,因爲“獲得”已經在不遠處招手;在得到時也不要過分激動,因爲意外總是時有發生。

得與失作文13

讓過一個摔落的蘋果,去摘下後面千萬個蘋果,這纔是真正的得。

讓過一次錯過的機遇,去抓住後面千萬次機遇,這纔是真正的得。

讓過一段逝去的時光,去把握後面千萬段時光,這纔是真正的得。——題記

文題中的作者的做法,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但我認爲他做的是對的,我們永遠沒有必要爲一個摔落的蘋果哭泣,除非他把時間之神哭出來,那個已經摔落於地的蘋果定是不能變回從前那個完整的'蘋果,當你大哭一場之後再次環顧四周,卻發現所有的蘋果都已摔落下來,你最終得到的只是更多的淚水;反之,去摘其他的蘋果,你總可以摘到一個。有一句話說的好:當你爲已經消失的夕陽哭泣時,你就會錯過羣星和月亮。

機遇時時在,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它,有些人抓住了它,但那些錯過機遇的人大可不必悲傷,因爲下一個機遇馬上就會來,你又有機會去抓住它了,就這樣一次次的試着抓住機遇,終有一次你會抓住它。然而總會有人爲錯過的機遇掩面嘆息,諸不知嘆息時便又錯過了無數的機遇,如果一直如此的嘆息,怕是一輩子都要如此嘆息着過去了,一事無成的人生大多如此。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老化程度呢?就看他是否每天都在回憶中度過——回憶青春、回憶童年……當一個人停止前進時,他就失去了光陰、熱情和拼搏。不斷向上前進的人是永遠不會也不至於用回憶來打發時間的,如果一位老人每天活力四射、積極進取,記敘文,他就永遠充滿着向上心、好奇心和自信心,他將品味甘甜、得到快樂。

爲摔落的蘋果哭泣,哭泣過後,你將發現所有的蘋果都已在你哭泣時摔落,那纔是真正的失。

爲錯過的機遇嘆息,嘆息過後,你將發現所有的機遇都已在你嘆息時錯過,那纔是真正的失。

爲逝去的時光回憶,回憶過後,你會發現所有的時光都已在你回憶時逝去,那纔是真正的失。

把握現在,把握未來,把握得失!

得與失作文14

春天來了,小天鵝要離開天鵝湖,回到遙遠的北方老家去,這是小天鵝的第一次長途旅行。臨行前,天鵝奶奶說:“只有帶着善良的心,才能完成這次充滿艱辛的旅行。”

“善良在哪裏?善良看不見,摸不着呀!”小天鵝帶着滿腦子的疑惑,踏上了旅途。

在飛越一處沼澤時,小天鵝看見有一隻小灰雁落到了淤泥裏,越陷越深,小灰雁說:“小天鵝,救救我,把我從沼澤里拉出來吧。”小天鵝說:“不行,如果去救你,會把我潔白美麗的羽毛弄髒弄溼。”說完就繼續往前飛,但小天鵝突然想起了奶奶臨行前說的'話,趕緊飛回去,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把小灰雁拉出了沼澤。這時候,小天鵝低頭一看,自己的羽毛果然被淤泥弄得骯髒不堪,有一些還被折斷了,這可怎麼辦,還能繼續飛行嗎?想到這裏,小天鵝不禁嚎啕大哭。小灰雁建議他一起去旁邊的水塘裏清洗一下。洗着洗着,小天鵝驚喜地發現,洗去淤泥的羽毛變得更加潔白,而在那些失去了羽毛的地方奇蹟般地長出了新毛,這些新羽毛更粗更大,能夠讓飛行變得更加輕鬆。小天鵝高興地和小灰雁告別,繼續踏上了北去的旅程。

在暴風雨來臨的一個下午,小天鵝飛到懸崖上躲雨。懸崖上有一個鳥巢,鳥媽媽外出覓食,鳥巢裏有一隻還沒有學會飛行的小黃鳥,因爲受到雷電的驚嚇,小傢伙跳了起來,不小心跌落到懸崖下面的大海里。海面上風高浪急,在雷電的驅趕下,波濤用力地拍打着礁石,小黃鳥眼看就要被巨浪無情地吞食,小天鵝奮不顧身地一個俯衝,以最快的速度從懸崖上直撲海面,用嘴叼起了小黃鳥,把他送回鳥巢裏。這時,筋疲力盡的小天鵝發現,翅膀上的大羽毛再次折斷,不過這次,他沒有哭,因爲他相信,善有善報。果然,雨過天晴之後,翅膀上長出了更加粗壯,更加漂亮的白羽毛。

夏天很快到來,小天鵝終於回到了北方的老家,這時,換過兩次羽毛的他成爲天鵝村落裏最強壯、最漂亮的一隻,他也終於明白了奶奶的話,只要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就是真正擁有善良的心。

得與失作文15

在我的生命旅途中,得到過很多。小到一支鉛筆、一個本子,大到一處新居、一輛汽車……當然,我也失去過很多,有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

有時候,只是想要一枚綠葉,卻會輕而易舉地得到一個春天;當然,有時候也會失去自己所愛……

有時,得到時會快樂,失去時會落寞;有時,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會保持平靜;有時要在心裏藏一個“忍”字;有時卻不能平靜……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說起來容易,但未必什麼時候都能做到。

我一向崇尚自然,凡事也多是順其自然。生活曾告訴我,凡事不可勉強,要明白自己的責任,要把事情分清主次,不可執着,平凡的小事做不好,就不要奢望能做好自以爲不平凡的事。如果執迷不悟,必然會得不償失,後悔莫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去償還。

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心存善念,要有利他之心,要愛他人如愛自己,不可心存不滿、抱怨、厭煩……要真正心存恭敬,要謙和,要懂得包容別人的不足,要心存感恩,要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要學會出離自己,像審視別人一樣審視自己,要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別人……

心存奉愛和利他,也許會失去什麼,但是,得到的卻不可用金錢來衡量。

其實,得失都像夢幻。一天晚上,忽然有一個想法,想拍一張以朵朵白雲爲背景的軒轅湖大橋。因爲我曾拍過好幾張大橋,都不盡滿意。次日晨練時,天空的雲朵有我想象不到的美麗,大朵小朵,大片小片,美得不可比喻。一路上,我不止一次地看雲,想象着我從哪個角度拍,剛好拍到半天空的雲朵。可是我走到軒轅湖橋的時候,這些雲朵消失了很多很多,已無法拍出我想象中的`圖片,只好作罷。如果說我沒有一點失落感也是不可能的,說特別失落也不是我真實的心情。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空”字。不只是雲,世間萬事萬物皆如此。

再次想到《金剛經》中的偈語: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得與失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道理?

本來,這兩個月不想寫文字,怎奈夜夢裏有誰讓我以《我的得與失》爲題寫一篇文章。我不能違背神的旨意,寫下上面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