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父親的豆腐生涯散文

父親的豆腐生涯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說起“豆腐村”,方圓幾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父親的豆腐生涯散文

也不知從哪一代人開始,我們村大部分人都靠做豆腐賣豆腐養家餬口。家裏的男孩子從學校出來,一般都是繼承家裏的豆腐事業。我的父親也不例外,初中畢業就回家和爺爺及伯父們一起做豆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都在不斷的重複着那一套簡單、乏味的工作流程,漸漸地,父親對做豆腐有了厭倦情緒。直到娶妻生子,另立門戶後,父親終於決定不再做豆腐。

在我們姐弟仨還很小的時候,除了種地,父親去了舅爺辦的染布廠打工,那段日子過得還算寬裕,父親的工作也還算輕鬆。但隨着我們仨慢慢的長大,相繼上了小學,初中,舅爺染布廠的工資就再不能維持我們一家人的開支。迫於無奈,父親離開了染布廠,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去城裏拉人。

起初生意還不錯,後來由於安全因素,人力三輪車載客現象被嚴厲管制,直至被取締,父親成了無業遊民。對於一個既沒知識,又無一技之長的人來說,要在城裏謀取一份能養家餬口的職業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所以父親在城裏呆不下去了,只好回到了農村,重操舊業,開始了後面十幾年的做豆腐生涯。

說起父親做的豆腐,那又是我們村最有名的。也許是兜兜轉轉幾年中尋找工作的不易,也許是揹負着養活一家人,並供我們仨上學的壓力,父親重操舊業後格外地認真賣力。雖然做豆腐對他來說早已是輕車熟路,但他還是把做豆腐當成他養家餬口的唯一依靠,用全心盡全力地對待。

父親做的豆腐用的'黃豆都是顆粒飽滿的大豆。他從來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爲了減少成本而收購一些次品。但如果有一些老年人用一些不太好的大豆來換豆腐,父親也並不會拒絕,他體諒老人的難處,體諒他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他會把次品大豆分袋裝起來,回到家後,把次品中好的豆挑出來,不好的倒掉。母親爲此沒少抱怨過他,告誡他不要再收那些次品大豆,但父親當面應承母親,過後依然我行我素。父親總是說“吃虧是福”!

做一擔豆腐大概需要二十五斤大豆。早飯後父親會把母親挑選後的大豆倒入大鐵盆用水泡起來。傍晚時分,吸足水分胖乎乎的大豆會被父親淘洗乾淨後撈出水,挑到村西頭的那戶有打豆機的人家去打成豆汁,打好後再一擔一擔挑回來倒入大鐵鍋,再用麥秸將一大鍋豆汁燒開。後來村裏的一些人用煤炭代替麥秸燒火加快速度節省時間。但父親從來沒有用過煤炭,他一直用麥秸,他說用麥秸燒出來的豆漿做成的豆腐香,有沒有道理我並不知曉,但他確實一直堅持用麥秸燒火。

豆汁燒開後,父親會用一把大鐵勺把豆漿從鍋裏盛起再從半空倒下來,一勺一勺有條不紊,後來才知道這是爲了降溫,也爲了讓漂浮在豆漿上面的一層泡沫消失,豆腐皮纔會形成。溫度降低後,豆漿上會形成一層豆腐皮,就像奶皮一樣,用細長竹竿從中間深入豆腐皮底下往上一挑,一張晶瑩剔透的豆皮就好了,掛到牆上晾乾,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吃的時候用水泡泡,涼拌,炒菜都可以,很美味。有時候還沒等晾乾,就被我們一片一片的撕去吃了。不採取任何烹飪方式,就那麼放到嘴裏嚼着吃也能吃出豆香味。父親做豆腐每次只揭一張豆皮,從不多揭,據他說多揭豆皮豆腐就不筋道,會影響豆腐口感,這也是他崇尚並告誡我們的做人原則“人不能太貪”。

揭掉豆皮的豆漿會被轉移到一口大甕中,

父親用豆漿衝一勺石膏粉,左手握勺,右手持杆(自制的一種專用工具)。邊往甕中倒石膏汁,邊從下往上翻攪豆漿。不大一會豆漿就凝固了,蓋上甕蓋等待一個小時左右。

一個小時後,豆花就好了,以前我們叫豆腐腦,當時也是一道可以當晚飯的美食。村裏沒做豆腐的人家,偶爾想吃了,就會端着碗等待着做豆腐人家豆花出翁。我們家經常會有人來光顧,當然都是免費的,父親從來也沒有嫌棄過,總是熱情的把熱乎乎的豆花盛到來者碗裏,走時還會不斷的叮嚀“要吃就來啊”。許是父親的技藝超羣,許是父親熱情隨和,家裏常常會有鄰居們來討豆花吃。

出翁的豆花會被盛出來,倒在鋪有豆腐布的四四方方木框裏,兩個木框盛滿後,把布對摺蓋住豆花,上面再放上一個木條做的板,最上面壓一塊大石頭。到此做豆腐的所有工序就完成了,經過一晚上,豆花裏面的水分被擠壓出來,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拉出去賣了。

父親的豆腐方圓幾裏都是有名的,父親的吆喝聲也是獨特的。“買——豆腐來——”不但洪亮音還拖的很長,不看其人,只聞其聲就知道是張家莊老張的豆腐來了。忙的脫不開身的家長有時候會派家裏的小孩來買豆腐,父親賣豆腐從來童叟無欺,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父親賣豆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兩斤的豆腐從來不用秤,熟顧客都知道,有一次有一個陌生的顧客買一斤豆腐,當看到父親沒稱秤就給她時,不滿地讓父親給他稱秤,周圍人勸說“老張的豆腐只會多不會少,放心吧”,她不信,執意讓父親給她秤,結果不出所料多了一兩多,再後來她也成了父親的熟顧客。

我們家有一張五十圓的假幣,是父親賣豆腐得來的。父親並不是不知道那是一張假幣,他接到錢的瞬間就看出來了,但他還是把豆腐送給了那人,把假幣收了回來。他告訴我們說:“我把假錢收了是怕他拿去了再騙別人,萬一其他人沒看出來損失就大了,而我只損失了一兩斤豆腐,不足爲惜”。母親抱怨他:“你把假幣收了就收了,不就是一張廢紙,幹嘛把豆腐還給他?”父親語重心長的說:“人都會有難處的時候,他被騙收到假錢應該也很心疼,不是出於無奈,怎麼會冒險把假錢拿出來,我能做的,也就是給他點豆腐,安慰他一下。”在母親眼裏,父親的善良有時候是無底線的,可這就是他的性格,性格使然,很難改變。

每年年末,父母都會起早貪黑地趕做豆腐。因爲年後十幾天大家都會休息,走親串友也沒時間做豆腐,所以大家都會在年前買很多豆腐存放起來,過年期間用來做菜招待客人。

因此年前那幾天是父母一年中最忙碌的幾天。一天有十七八個小時在做豆腐。忙得一天只吃一頓飯,其他時間就啃點饅頭墊墊,睡覺也只睡三四個小時,其餘的所有時間都在忙碌。三輪車上裝的豆腐框摞起來比父親都高,無法想象那些年父親是怎樣把那麼一車豆腐用腳力蹬到各個村的!每年我們家都會忙到年三十,父親總是伴着爆竹聲才疲憊不堪地回到家。母親也陪着父親忙了好幾天,到三十下午父親回家後,他們都像散架似的,再也沒有任何力氣。所以好多年我們都不曾吃過年夜飯,父母太累了,累得沒有力氣幫我們張羅年夜飯。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父親既沒有知識,也沒有技能,但即使這樣,父親也用他的體力,用他的勤勞養活了我們一家人,並供養了兩個大學生。父親一生和他做的豆腐一樣,清清白白,他也常教育我們姐弟做人要像做豆腐一樣,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並且要像豆腐一樣做個清清白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