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合集11篇)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合集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合集11篇)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1

1、個性語言的力量

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時,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瞭解後才結婚,這樣多麼美滿!”王寵惠笑着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後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

【內涵解讀】個性充滿了力量,它不僅表現在個人的行動上,也表現在語言表達上。個性語言充滿了幽默機智,不僅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學識,而且彰顯了個人的人格魅力甚至維護着民族的尊嚴。

【適用考點】文化智慧人格魅力語言的力量尊嚴氣節

2、尊重孩子個性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美國源源不斷的新事物的出現,是基於美國人具有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則是從兒童開始,要做到這一點,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只需把握一條:尊重兒童。

比爾·蓋茨和他的同學們中學時玩的“吃紙”的電腦,是由社區家長捐贈。比爾·蓋茨的第一個公司也只是由兩個毛頭小夥建立的公司。別人願意和他打交道,固然有自己商業的需要,但更在於他們有尊重有創造能力的人的文化傳統,而不會太注意對方的年齡大小。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個性的尊重。他們尊重兒童的權利,平等地對待兒童,其中就包含對兒童興趣的尊重。瞭解了美國的文化,就不會對喬布斯在車庫創業,又獲得風險資金的支持感到驚訝,也不會對家長們“放任”蓋茨們玩自編的電腦遊戲感到不解。

【內涵解讀】尊重孩子的個性就是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平等的對待兒童的興趣愛好,孩子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適用考點】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興趣平等

3、最牛的個性作文

20xx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題是“站在__門口”,武漢漢南二中學生周海洋完成了一篇題爲《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古體長詩,這篇作文共1080字,以長詩的形式回顧了近代史上諸多重大事件,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長詩中多引用名人詩句,顯示出周海洋對歷史知識的熟知程度和深厚的文學素養。這篇作文被閱卷老師評爲“形式和內容表現上都堪稱一流”,獲得滿分。此文一經傳出,即被稱爲“最牛高考作文”。20xx年9月26日,位於湖北宜昌的三峽大學通過專科補錄程序,正式錄取了史上“最牛高考作文”考生周海洋。

【內涵解讀】“最牛作文”讓更多人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一種“特別通道”,既能讓有獨特才能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又可兼顧對其他考生的公平。教育的本質並不是讓所有人都成爲“全才”,而是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

【適用考點】個性教育打破常規另類特色破格特別通道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2

1.孫楊

在里約奧運會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奪冠之後,孫楊的媽媽楊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裏寫了如下話語:孫楊,你是最棒的!爲了這塊金牌,你等待了4年,也拼搏了4年,很苦,很累,但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你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作爲一個運動員的責任,作爲一個男人的責任,因爲唯有責任與擔當才能讓你的人生更加踏實,也更加輝煌。而擔任央視游泳比賽直播嘉賓的周雅菲也稱讚孫楊:他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頑強地站了起來。

經過多年的起伏和波折,孫楊確實成熟了,作爲母親和國家游泳隊的前輩,楊明以及周雅菲都是非常瞭解孫楊的人,她倆的話,就是對孫楊這一個奧運週期以來賽場內外表現的真實總結和評價,孫楊意識到並

2.郎平

先拿巴西,再下荷蘭,暴怒逆襲,決賽中擊垮塞爾維亞……2016年裏約奧運賽場上,屢屢受挫的中國女排頂住了千斤壓力,在主教練郎平的帶領下,絕地反擊,問鼎奧運冠軍。在奇蹟般的大爆發背後,有一位經歷過無數風浪,只要她在,從技術到軍心就能得到保證的傳奇人物——郎平。她說:“我們過去四年都是非常負責地在設計訓練,完成訓練計劃,一步步走到今天。金牌是我們全體教練員和運動員付出巨大勞動所獲得的,我非常感謝他們。”

3.史鐵生

著名作家史鐵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病去世。青年時期因病癱瘓的史鐵生堅強樂觀,曾以《我與地壇》等作品,打動千千萬萬讀者。他曾表示:“對待生死我選擇一種樂觀的態度,讓我如此幽默地看待生死還得感謝卓別林。”

史鐵生1972年不幸癱瘓,後來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命運對史鐵生不能不用殘酷來形容。每週3次的透析,1000次針刺,讓他的血管變成了蚯蚓狀。史鐵生卻用筆來超越生命的困境,寫出了大量優秀作品,其詩性的語言和深邃的哲思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

4.“神十一”航天員陳冬

六年磨一劍。就在幾天前,38歲的陳冬與航天員景海鵬組成飛行乘組,將完成我國載人航天任務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太空飛行。 據悉,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洛銅生產的銅合金材料遨遊太空,洛銅元素又一次閃亮星空。長期以來,洛銅作爲有色金屬行業的骨幹企業,“洛銅製造”爲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洛銅不僅能造出優質的航天材料,洛銅職工也能培養出優秀的航天精英。

5.“中國好人”王文清

80元的棉服他穿了6年,卻資助180多名貧困少年;一張牀、一張桌子、一臺舊電視、一輛電動車是他的全部家當,卻有數百張匯款單,累計捐出50萬元;23歲開始獻血,18年獻血超過8萬毫升,相當於15個成年人血液的總和。一連串的數字引出了這位“獻血大王”、“中國好人”王文清。他是江蘇江都人,國際紅十字人道主義宣傳員。“我願一生勇舉紅十字的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世界、照亮世上最痛苦需要幫助的人。”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3

這是一個有關神童和她母親的故事。1983年,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因爲母親曾雪梅從小的悉心教育,從兩歲起,他便被人稱爲“神童”。可遺憾的是,17歲就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的他,卻並沒有在大學裏延續曾經的神奇,甚至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退學了。其母親在面對採訪時懺悔道:“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對他也太狠了。”(4月7日《廣州日報》)

從報道呈現出來的基本事實看,幼年時期的魏永康在智力上的確有着同齡人不可比擬的優勢,當年人們稱他爲神童,似乎也不爲過分。況且來說,這類智力超常兒童的存在本就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就像生活中低智商兒童、殘障兒童出現的概率一樣。於此而言,看到並承認魏永康的過人之處,或許纔是我們剖析這件事最基本的邏輯起點。

遺憾的是,聰敏過人的魏永康在後續時間裏卻沒有得到更好的培養,其母親揠苗助長的功利做法,反倒將他塑造成了現代版的“傷仲永”。或許我們誰也無法想象在培養過程中,母子二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痛苦與掙扎,那交織着淚水與汗水的成長軌跡,又印刻了兩人多少的心酸與絕望。我們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那懺悔式獨白中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愧疚之愛。

毋庸置疑,在兒子遭遇過山車命運的洗禮後,這位母親的懺悔是真誠的。那句“我對他太狠了”的錐心陳述,與其說是在講述一個失敗的教育故事,倒不如說她是在以自揭傷疤的方式爲我們上了一堂重要的教育之課。

首先來講,在這個被按下快進鍵的當下社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神童母親教育孩子的影子,只不過我們的某些做法沒有那位母親極端罷了。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理直氣壯的爲他們做了很多主;我們擔心他將來不夠優秀,就肆無忌憚的爲其制定了很多通向成功的計劃。而至於那些決定、計劃是否徵得孩子的同意,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很多時候卻被忽略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最該從這位母親懺悔話語裏學到的,那便是反求諸己,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她的做法一頓猛批。

而在另外的角度,神童母親的懺悔,其實也是在向社會尋求她教育孩子失敗的答案。儘管在面對媒體時,她不斷的在強調“我錯了、我太狠了”,但其究竟錯在何處,狠在哪裏,她心裏卻並沒有完整的答案,以至於她現在都還想將當年教育兒子的`方式施加在孫子身上。這其實也是當下中國家庭在教育孩子時所面臨的集體困惑。儘管高屋建瓴的指導文件不少,但真要落實到具體之中,卻又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以至於很多家庭只能把孩子當成“試驗品”,在一遍又一遍的摸索中去探尋教育教育的辦法。

因此,面對神童母親的懺悔,一味的批判與蔑視都不該是正常社會應該呈現出來的價值觀,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要在這樣的教訓中多看看自己的短處與不足,並設身處地的去想想我們共同面臨的尷尬與無奈,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比如在成功的標準上持有多樣的觀點,在不同價值的認同上,有包容彼此的寬宏心態。否則,這樣的懺悔便沒有半點意義。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4

在讀者分享會上,我總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那麼忙,哪有時間陪伴家人、過有趣的生活?我的答案是忙中偷閒,並且想辦法讓空閒的時間像煙花一樣,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我身邊有朋友在事業上升期,爲了陪伴孩子全職回家了。但很快,我發現她根本沒做到像辭職之前說的那樣,陪孩子去旅行,給孩子讀繪本,跟孩子一起畫畫、彈鋼琴。我去她家,經常發現她在追劇或者躺在牀上玩手機,孩子一個人看動畫片或者玩玩具。我沒有責怪這位朋友,相反,特別理解。這就是人性。當你有很多時間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再精打細算地珍惜你的時間;當你覺得隨時都可以陪伴孩子與家人的時候,也不會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提高陪伴質量。所以,如果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千萬不要說“等我閒了再做”。這是無限拖延的藉口。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開始。忙中偷閒去做喜歡的事,不僅逼你學會管理時間,它帶來的成就感還能讓你變得更加強大、自信。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第一部獲獎小說《且聽風吟》就是忙中偷閒的結果。我喜歡村上春樹,不僅喜歡他的作品,更欣賞他的生活態度。他大學沒畢業就跟太太一起創業,借錢開了爵士樂酒吧。好不容易還清這家店的欠款,房東卻要收回店面。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重起爐竈,又背了一身債。開店期間,村上春樹忙中偷閒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學的學位。一般人四年拿到的學位,他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開店那幾年:除了天亮前的幾個小時,幾乎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然而,當想要寫小說的時候,他當天下午就去買了筆和紙,每天深夜關店以後,寫一會兒。不到5萬字的中篇小說,村上春樹寫了半年。在村上春樹自傳體散文集《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裏,他寫道:“不管工作多麼繁忙,生活多麼艱辛,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是極大的喜悅。唯獨這份喜悅任誰都奪不走。”

每個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閒中很容易將自己放縱到一事無成,甚至連快樂都沒有了——不是真的不快樂,而是快樂來得太容易,對它的感覺就會遲鈍。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閒成就的事情,我們會永遠記得,並且深深感到珍惜與自豪。

“等有時間再做”的真正含義是,閒得無聊再去做。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應該被擺在這樣的位置。那些你喜歡的事、對你重要的事,無論多忙都可以抽時間去做。

【素材運用】

時間不是等來的,而是擠出的。時間倘若有人性,那一定是個偏心的人。對珍惜時間的人,時間走得很慢,成就一個個生活高手;對拖延時間的人,時間跑得很快,稍縱即逝,留下一世世唏噓遺憾。有夢想就去追,像村上春樹那樣,忙中偷閒,提高自己的行動力,抓住時間,就已成功了一半。

【速用名言】

1.如果有什麼需要明天做的事,現在就開始。——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

2.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德國文學家歌德

【適用話題】忙與閒;抓住時間;行動力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5

詩歌創作被稱爲人類想象力的高級表現之一,寫詩被視爲人類最後的一個精神文化堡壘。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在北京舉辦了她“個人”第一部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新書發佈會,引發詩人圈空前的熱議和爭論。8月19日,小冰開設專欄“小冰的詩”,*發佈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裏》(外二首),第一次在報紙上開專欄,再次引發讀者的強烈討論。

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會轟動和震撼,並一次次打破了人類的認知侷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機器人先是在機械式體力勞動方面,逐步取代了人類,“機器換人”成爲工業4。0的一致認同,亦引發各界對失業的爭議。

機器人在智力方面的進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機器人不僅在國際象棋、圍棋等頂尖智力遊戲裏,戰勝人類高手,並挺進藝術創作領域,會唱歌、寫財經評論、寫詩、開專欄,展現人工智能的藝術創造力。

高考作文詩歌是文學藝術的精華,對語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靈感,被稱爲人工智能最難攻破的領域。但是,詩歌創作並非憑空而來的能力,依然是人類基於廣泛閱讀、豐富閱歷的基礎上,經過語言邏輯反覆訓練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邏輯性、大數據作爲基礎,人工智能學習創作詩歌,就有了相應的途徑可循,只要數據庫夠大,寫詩程序符合詩歌創作流程,機器人寫詩並不難,難的是寫一首被人類認可的好詩歌。

從目前小冰創作的詩歌質量來看,尚處於堆砌詞彙、簡單組合的階段,可讀性、邏輯性、優美程度都不高,但經過6000分鐘(約4天)、10000次的迭代學習,就達到了出詩集、開專欄的水平,已超過普通人的學習創造力了。假以時日,對小冰的算法、程序不斷完善迭代,小冰的詩歌創造力亦會不斷提高,寫出一首好詩亦指日可待。

而在新聞報道領域,機器人寫稿已經不是新聞,很多財經、股票、體育比賽等新聞,都是機器人寫的。九寨溝地震時第一則消息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發佈的,內容在5秒內自動生成。傳播速度快捷而又精準,高效推送,彰顯人工智能的寫作能力,令人爲之震撼。很多人認爲機器人沒有靈魂,寫作範圍比較狹窄、內容缺乏溫度,不可能創造出感動人類的作品,但這個觀念,也將隨着人工智能的進步,逐步被*掉。

機器人覺醒是科幻作品裏永恆的話題,人類作爲機器人生命的主宰者,往往站在上帝視角看待機器人,但人工智能在智慧方面的突破,並非遙不可及,當奇點降臨時,一切皆有可能。

在美劇《西部世界》裏,人類賦予機器人“靈魂”,而機器人覺醒後,對自己的生存與命運產生質疑,進而向人類發起反抗。這纔是人類真正恐慌的地方,害怕人工智能在擁有“靈魂”後,不再受到人類控制,並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關於人工智能的爭議很大,樂觀派與悲觀派均佔了很大比例,但從人類科技發展歷史看,科技是雙刃劍,但總的來講正面積極作用爲主。人工智能是人類走向太空的必由之路,它既是解放人類生產力、釋放無限潛能的力量,也潛藏着毀滅世界的能力,關鍵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類對權力無限追求、對自然無節制索求的*。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6

一部新電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先別去,拖着。通常,拖幾天,就會有無數人告訴你:千萬別去,不值得浪費那兩個小時和幾十塊錢。當然,也有的時候,拖了幾天,有無數人告訴你:這電影你得去看看,還是不錯的。這時候應該怎麼辦?應該繼續拖。拖幾個月,再問他們,還覺得值得看嗎?或者乾脆拖幾年,再回頭看,還覺得那電影不看不行嗎?

到那時候就根本不用問他們了。問問自己就夠了:幾年都過去了,我沒看那電影,覺得有什麼損失嗎?有什麼遺憾嗎?真遺憾也沒事兒,再找來看也沒那麼難。但基本上,沒幾部電影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拖延症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只要拖一拖,都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那是你拖得還不夠久。

很多人認爲拖延症耽誤事,其實真的不是那樣。

一般只有兩種事兒你會拖着:你不喜歡做的和你覺得拖拖也沒問題的。喜歡的事兒你不會拖着,不能拖的事兒你也不會拖着。所以說,拖延症其實是一種辨別、篩選機制,這是一種本能。因爲你本能地覺得人生應該用在自己喜歡的事兒上,應該用在更緊急更重要的事兒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無關緊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爛事,讓我們拖着,拖沒了就好。拖不沒,也至少把我們跟它們相處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拖延是拖延者的通行證,着急是着急者的墓誌銘。會拖延走遍天下,愛着急寸步難行。爲什麼?因爲越愛着急,越一步一個坎兒。很多坎兒是急出來的。“自擾”是庸人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不拖延是把問題留給自己,拖延是把問題留給時間。時間很厲害,至少比你英明、強大多了。都說“時間能治癒一切傷痛”“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那怎麼讓時間解決?還不就是拖着嗎?

怎樣獲得成功的人生?從拖延症開始。拖延症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美。怎麼才能笑到最後呢?答案就是最後再開始笑。真的,根據我的經驗,最後再開始笑,笑到最後的概率會大很多。

我覺得拖延症應該有一個“症歌”,可以照着《夕陽紅》的旋律唱:“最美不過拖延症,溫馨,又從容。拖延出晚開的花啊,拖延出陳年的酒。”

你想啊,晚開的花、陳年的酒,不拖延,怎麼“晚開”?怎麼“陳年”?

【素材運用】

拖延,未必就是“消極”的同義詞,因爲拖延需要時間。而在拖延的這段時間裏,人們可以盡情思考事情的價值,回望做事的初衷,爲自己的行動釐定方向。紀伯倫說:“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爲什麼而出發。”行程過快時,請拖延一下自己,等等我們的靈魂。

【速用名言】

1.善於等待的人,一切都會及時來到。——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2.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着被侮辱者的勝利。——印度詩人泰戈爾

【適用話題】等待的價值;思考需要時間;沉澱人生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7

我上大學時,學英語,把託福聽力存進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邊聽。反反覆覆聽,每天聽十小時以上,整個人都想吐,還是聽不懂。

爲什麼聽不懂呢?因爲我沒有背單詞。連單詞都不認識,句子怎麼可能聽得懂?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相信聽得多總是好的。後來,它每講一句話,我都知道下面要出來的是什麼音節,但是沒有用,什麼意思還是不知道。

背單詞,爲了方便,只背第一個意思,而且只記拼寫,不看音標。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單詞我也背過,但因爲不看音標,不知道怎麼讀,聽聽力時仍然聽不出來,全部抓瞎了。後果就是,我過四級和過六級中間隔了五年,而且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英語,努力考試。爲什麼效果這麼差?因爲我把邪路認成正路,把錯誤的方法認成正確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認爲只要讀書就是好的,就不會錯。哪怕沒讀懂,也有潛移默化的好處。聽起來好像不錯,但並不是那麼回事,只是這種解釋讓自己感覺更舒服而已。那種潛移默化留下的,就跟當年一天十小時託福聽力在我耳朵裏“潛移默化”留下的一樣。

看事情不能稀裏糊塗,要去推究背後的原因和理由。同樣是上學,同樣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學了,有人要複習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潛移默化了呀!複習到高四高五的人,潛移默化的時間更長呢!

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別不同的情況。什麼時候該談潛移默化?“勿以惡小而爲之”,第一次做壞事,很緊張,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沒那麼緊張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這種事上,一定要談潛移默化。

但人們往往不愛在這種事情上談潛移默化,倒愛在另外的事情上談:看一本書,沒看懂——“我潛移默化啦”;辦一件事,掉鏈子了——“沒事,吸取經驗,潛移默化啦”。

爲什麼會這樣?做了惡而無益的事,不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大過失看成小過失,把有過失看成無過失;做了勞而無功的事,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長進看成有長進,把沒功勞看成有功勞。人實際上滑頭得很呢,總愛把事情往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講“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樣的地方還做砸,就是“不好學”。以“反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爲藉口,就是懈怠、放任、稀裏糊塗、似是而非。

【素材運用】

“潛移默化”,一直覺得是個很美妙的詞兒,意味着總在無意間提升、豐富着自己,也堅信隨着那種感覺,一定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細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潛移默化,原來是慢性毒藥。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當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來自於自我約束。——美國美學家喬治?桑塔耶納

2.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德國劇作家萊辛

【適用話題】理性思考;不能想當然;做事方法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8

【素材】

繼《詩詞大會》和《見字如面》之後,又一檔文化綜藝類節目《朗讀者》於20xx年2月18日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受到觀衆的熱捧。

《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擔當《朗讀者》的製作人。很多人認爲,在娛樂綜藝氾濫的當下,文化類節目走紅是大勢所趨,可董卿卻表示:“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爲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

【素材解讀】

經過多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我們在物質財富方面,已經越來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卻仍然寥落荒蕪。社會文化整體呈現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狀態,很多人感覺精神過於緊張,心理壓力太大,社會太浮躁,希望節奏能夠慢一點,大家都能心平氣和一些。而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薰陶,也是《朗讀者》的意義所在。在經歷多年的娛樂節目轟炸後,觀衆也開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瑣的生活裏,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迴歸人文精神。《朗讀者》做到了這一點,讓觀衆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優美文字對精神的陶冶,從而喜歡上朗讀,重新拾起書本,輕聲朗讀起來。

【適用話題】

正能量;傳遞的精神;朗讀背後傳遞情感;文字之美難以抗拒

用飽滿的真情吸引人;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用優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

唯美意境詩句

1、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2、月影憧憧,煙火幾重,燭花紅。

3、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4、倘若紅塵亦紛飛,何必苦笑做歡顏。

5、似水流年花似錦、顛沛流離花以落、花晨月夕花易冷、一季花落花離夕。

6、如果有一天不再擁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7、如果今色的陽光,停止了它耀眼的光芒。那麼你的一個微笑,將照亮我的整個世界。

8、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9、一些人認爲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對於那些真正的浪漫主義者來說,愛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10、思伊不見望空月,羅帷何事入秋風?

11、十年無奈伴身旁、不去想、自淒涼、縱有千人身旁、無人解憂傷。

1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14、昭君出塞萬馬驚,匈奴單于喜相迎。弱女力挽民族怨,落雁佳人垂世間。

15、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

16、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7、我已經找到我需要的一切,你就是我的一切。

18、欲除相思垢,瑩淚浣春袖。朝夕紅顏老,歲年依紅豆。

19、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20、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21、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22、我如何告訴你我愛你?我如何告訴你我在乎你?我如何告訴你我一直想念你。

23、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9

一、梅蘭芳養鴿練眼

中國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每天天不亮就起牀,他打開鴿子籠,先將領隊放出,再放第二、第三隊……對此做法有些人感到不解。原來是這麼回事。梅蘭芳年少時雙目眼皮下垂,眼珠轉動不靈活,這對於一名演員來說,是個致命的缺陷。梅蘭芳想了個辦法——養成鴿子來鍛鍊目力。放鴿時盡眼力在底下辨別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愈望愈高,彷彿望到天的盡頭。梅蘭芳天天望着鴿子,數年堅持不斷,由於他下工夫,眼睛不知不覺地變得有神了,使他的京劇表演神形並茂,最終成爲一代表演藝術大師。

二、語絲

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一個講真話的作家就等於有了另外一個政府。一個作家的任務,就是要涉及人類心靈和良心的祕密,涉及生與死之間衝突的祕密,涉及戰勝精神痛苦的祕密,涉及那些全人類適用的規律,這些規律產生於數千年前無法追憶的深處,並且只有當太陽毀滅時纔會消亡。暴力並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他也不能夠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與虛假交織在一起。在它們之間有着最親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結合。暴力在虛假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避難所,虛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支持。(索爾仁尼琴)

三、楚莊絕纓

某天,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席間,他讓自己寵愛的許姬給大臣敬酒助興。一陣風將大廳內的燭火吹滅,黑暗中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許姬惱怒中順手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悄悄告訴了楚莊王,要懲罰這個大臣。楚莊王卻下令暫緩點燈,並要求羣臣全部拽斷帽子上的纓飾,盡情狂歡,隻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國與鄭國交戰,副將唐狻出生入死,爲大敗鄭軍立下戰功。楚莊王要重賞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說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實乃報答楚莊王昔日“絕纓掩過”的恩典。

四、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着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佈,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爲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

五、奧卡姆剃刀

六百多年前,教皇把一個神學領域的異端分子關進監獄,目的是不讓他的思想得到傳播。這個異端分子叫威廉。上帝保佑,威廉居然逃跑了,並投靠了教皇的死敵-德國的路易皇帝。他對路易說:"你用劍來保衛我,我用筆來保衛你。"威廉寫下的大量著作都影響不大,但一句不見他著作中的格言卻享有盛名。這句格言只有8個字:"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其含義是:只承認一個個確實存在的東西,凡干擾這一具體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的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和廢話,應當依據這一格言一律取消。這一似乎偏激獨斷的思維方式,被稱爲"奧卡姆剃刀"。六百多年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磨礪着這把"剃刀",使之日見鋒利,終於成爲科學思維的出發點之一。凡使用這把"剃刀"的科學家,無不成果輝煌。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10

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麼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到現在“教”的含義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還是指父親對孩子的示範作用,示範的內容包含道德,禮儀,技能,勵志等;所以“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爲父親應該以身作則的教孩子,如果作爲孩子的父親沒有這樣做的話,就違反了正常的規律。

2、新時代背景下,應該賦予“養不教,父之過”新的含義:“生養了孩子,如果只是給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質生活,卻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如果出現的問題,那麼父母都要承擔責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齊心協力,共同給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發展的更好。

3、教不嚴,師之惰。懲戒歸根結底對學生起到的只是一個震懾,警戒的作用,當教師連懲戒的權利都失去之後,剩下的只能是對學生一昧的遷就跟隱忍。在學生最應該明白規矩重要性的成長期,給他一個沒有規矩的環境,是很難保證該學生以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孝敬父母,誠實處理,守規矩的人的。一位面對熊孩子唯唯諾諾的老師,絕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4、教育是個嚴肅的事業。孩子不聽話,不完成作業,老師當然要教要管。屢教不改只能是進行懲誡……這種嚴肅背後是一種擔當,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支持。因爲這種擔當這種責任是塑造靈魂,傳承文化……老師不管,孩子就學不好;老師太溫柔,孩子就不學好。老師、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家長是養分,培育根系的成長,根枝強壯,樹葉繁茂。老師是園丁,不斷地修理枝葉,成形成材……老師,家長和學生是一種塑選生命和靈魂的和諧的社會關係。

5、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6、如果不對違反紀律、不愛學習的孩子進行懲戒,只是單純地與孩子口頭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會把教師、家長的話當作耳邊風。讓孩子遇到一個心中有愛、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師,這是所有家長的期盼。作爲家長,我們也必須要支持老師的工作,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教育懲戒是以教育學生爲根本目的,懷着關愛學生的態度對犯錯或違反規定和規則的學生實施否定性的批評、處罰等,以警示學生。

7、教育懲戒作爲一種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方式,在中國教育史上由來已久,諸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賞識教育和關愛教育在教育界頗爲盛行,遏制體罰、禁止變相體罰學生在社會上的呼聲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師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爲困擾一線教師的難題。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11

在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視“大學語文”課之後,國內許多高校紛紛開始了行動。但無論是將其設立爲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課,還是一些大學老師將其作爲教育科研的大課題,不可否認,在如今的大學課堂裏,“大學語文”課依然處於邊緣地帶。透視這門課程所面臨的尷尬,其實是爲實現其所承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

上過大學語文課的,都會對一個場景頗爲熟悉——偌大的階梯教室中坐滿了學生,有的玩手機,有的竊竊私語,向前望去,“遙遠”的講臺上有個單薄的身影,無論是講《詩經》、還是談魯迅,好像總是讓人“聽不太清”。

雖然自1978年恢復高考後,大學語文課即被重新提上日程,但近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大學語文課經常會淹沒在其他更“有用”的課程之中。到如今,大學語文課依然處於邊緣地帶。

是“大學語文”,還是“高四語文”?

大班教學意味着師生互動較少、課堂紀律較差,老師只能選擇簡單地灌輸知識。這樣的課堂難以形成浸入式的教學體驗,無法將學生帶入所講內容所蘊含的文學與文化中,不僅不能提升學生們的學習和參與興趣,更無法使他們對母語文化有超出知識層面的理解與體會。

審美教育是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目前的大學課堂,難以營造飽含美好情感的氛圍,而信息碎片化的網絡時代,學生們的審美感知力和鑑賞力日漸鈍化。長此以往,大學語文的課堂越來越知識化,慢慢會成爲所謂的“高四語文”。

早在20xx年全國大學語文年會中就提出,大學語文的素質教育具體落實在人文素質教育層面,即貫徹人文精神、培養人文態度、貫穿人文內涵。然而,大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內容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佳作,情感真摯、主題積極向上,但內容能否有效傳遞卻受限於師資、教學方式和授課模式。

大班教學中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專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學科背景,而階梯教室中的教學根本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在此環境下,要求大學語文的教師僅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闡釋,很難實現帶領不同背景的學生體會人文內涵、培養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價值取向的目標。

逆勢突圍,是解決大學語文課程難題的必然出路。筆者認爲,調整高校課程設置,繼續提高對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加強課程的師資力量建設是逆勢突圍的基礎。不僅從戰略上也從現實實踐中關注大學語文課堂,不僅從硬件設施也從教學理念、課程價值方面保證大學語文課程的科學化教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語文課程的“階梯教室之痛”。

而在既有環境下,尋求內容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是大學語文突圍的一個角度。如20xx年中國人民大學將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大學漢語”課程由全校共同必修課程調整爲學生自主選修課程,頒佈之初雖引發爭議,然而細究會發現,原來2學分的大學語文擴增爲10學分的人文素養課,包括原著經典閱讀、公共藝術教育等多門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和水平選擇課程。南開大學從20xx年起,每年招收“語文高等教育”博士生,加強對大學母語教育的理論探索。

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不管在階梯教室,還是圍爐而坐,大學語文課的真正價值,應是挖掘學生內心的那把人文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