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八篇

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語文作文合集八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深圳市某酒店旁,一名過路的女孩單膝跪地,將飯一口一口喂進一位滿頭白髮的乞討老人嘴裏。一家媒體記者搶拍下這一感人畫面,這名被譽爲“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公在網上迅速躥紅。然而事隔三天,就有網友爆料:整個愛心行爲可能是某商業展覽的炒作。目擊者言之鑿鑿,網友質疑聲不斷升溫,當事媒體最初矢口否認,但最終遮掩不住真相。不久,涉事記者通過中國新聞網的官方微博向社會公開道歉。

上述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思考?請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

4.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掀起收視狂潮,其網站點擊率突破10億,劇中的俊男靚女、華衣美服甚至一句臺詞、一個動作都引發了人們的狂熱追捧,更帶火了從淘寶賣家到炸雞店等一系列商家的生意。但也有許多人爲了融入周圍環境,被迫捲入“星星”熱。

“星星”熱已經成爲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人們對之讚美與不屑並存,擔憂與理解兼具。有人認爲“星星”熱折射出大衆審美趣味的低下,有人表示“星星”熱令我們的文化自尊受到傷害,莫言則指出外來文化衝擊亦有其價值,王歧山建議國內文藝工作者多些思考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與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作文,文體自選。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相公,夜深了喝碗熱湯麪吧。”我把目光從書本上移開,藉着淡黃色的燭光,看到娘子端着一碗熱湯麪向我走來,“娘子,這麼晚了還沒歇息啊,真是勞煩你了。”端過熱湯麪的我陷入了沉思,明早就要啓程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了,但願這一次能金榜題名吧,俗話說得好“富學武,窮學文。”這次再考不上,這一輩子娘子也只能隨着我吃糠咽菜了,看着自己的破舊衣裳,痛恨自己不爭氣。

次日天明,全村老小送我到村口,這是我第五次進京趕考了,也是他們第五次送我到這裏,我向他們揮揮手,卻沒有說話,突然隔壁的老奶奶對我喊道:“楊秀才,這次考不上就放棄吧,好好養活你的妻兒老小,別再這麼犟了。”我沒有回頭,只是停頓了一下,心情有些低落,我笑了笑,擡了一下手錶示我已經聽到了。

經過三天的路程,我來到了京城,從懷中掏出些散碎銀兩,來到一家客棧要了一間茅草房,經過幾天的行程我確實有些累了,躺在牀上,不久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夢到了自己和一羣人爭相過一條河,而河上只有一條獨木橋,我小心翼翼的走在上面,卻被人推了下去。”我被嚇醒了,看天色應該是三更時分,無心入睡,於是藉着昏暗的燭光看起了書。

第二天清晨旅店老闆爲我準備好了三天的乾糧,我拿着乾糧進入了考場,通過了層層士兵的檢查,我來到了屬於自己考試的小隔斷,接下來的三天我要在這裏度過,能不能高中前三甲,就看自己的造化了,正當我拿出筆墨紙硯之時,突然一羣帶着刀的官兵走到我的面前,說我私藏小抄,將我強行帶走,最後他們在我的饅頭中找到一張紙條,把我和連通門口搜查的士兵統統推到了考場門外,要就地斬首,我帶着枷鎖,跪在地上想着到底誰給我的饅頭裏放了一張可有可無的字條呢?對了饅頭是旅店老闆給我的,可是他爲什麼要害我呢?在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我居然沒有害怕,也沒有喊冤,這是爲什麼呢?就在這個時候劊子手手起刀落……

我猛然間驚醒了,拍拍沉重的腦袋,看了一眼表,午夜一點,原來剛纔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我看到我身邊複習的歷史課本,科舉制度的弊端,這難道就是我做夢的原因嗎?揉揉眼睛接着複習,1977年中國恢復了高考,好多學子都有了自己發奮學習的目標,而且當時還有人考上了英語專業,在之前那個動盪的年代裏學英語可是裏通外國的罪名啊,我擡頭看了看牆上我貼着的幾個大字:距高考還有3天。好巧,爲什麼還有三天?我低頭沉思着,在以前我們總是把高考與古代的科舉制度化作等號,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現在依然持否定態度,因爲高考是屬於中國學生特有的考試經歷,你可以批評它是應試教育,也可以對它不屑一顧,但是你要尊重每一個從小學一直走過的學生們所付出的努力,因爲只有付出的人,才能贏得最後的尊重與掌聲

因此爲了夢想去努力吧,別被愚人的嘲笑就放棄自己的夢想,加油。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一、從命題形式看,標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各領風騷:

在所有18道試題中,標題作文9道(分別是: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湖南卷“詩意地生活”、福建卷“季節”、天津卷“有句話常掛嘴邊”、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江蘇卷“懷想天空”、江西卷“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與“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二選一、遼寧卷“我能”、四川卷“一步與一生”),新材料作文4道(全國卷Ⅰ、卷Ⅱ、新課標卷以及北京卷),話題作文4道(分別是:廣東卷“傳遞”、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重慶卷“酸甜苦辣說高考”及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題意作文1道(湖北卷;所謂“題意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且材料中暗含某個話題,要求考生根據對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幾種命題形式間呈現出“互相滲透”的趨勢:部分“標題作文”套用“話題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上一段引出標題的文字(如江蘇卷、江西卷、遼寧卷);“新材料作文”則套用“話題作文”的規定,在後面加上“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的“三自”要求。命題專家的意圖非常明確:標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都只是考查形式,其考查功能實際上是一致的。

二、從思想內容的指向看,突出了三個方面:

一是關注青年學生的成長,引導考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比如全國卷Ⅰ的試題,提供了一幅題爲“摔了一跤”的漫畫,漫畫旨意在於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積極培養青少年獨立自主的意識與能力,讓他們大膽迎接人生風雨的考驗;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意在強化考生的責任意識,鼓勵年輕一代邁好生活中的關鍵“一步”以及走好人生每“一步”。上海卷、遼寧卷等也是如此。

二是注重引導考生從社會現象中體察人生,並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比如全國卷Ⅱ關於“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的材料作文,直面了社會上存在忘恩負義的人這樣一種現實,要求考生就“知恩圖報”“和諧互助”“愛心傳遞”等展開思考,其內涵富有深意;而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重在提醒考生回報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倡導良好的家庭關係,同樣與公民道德建設中關於“孝”“感恩”“回報”的內容緊密相關。此外,北京卷的試題看似極富詩意,其實也暗合時代潮流,因爲題目給出的對詩句的“體會”之一是“這裏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

三是重視對創造性思維的考查,強調論理中的思辨能力。比如全國卷新課標卷的考題,引導考生關注、思考“創造”與“發現”;浙江卷的話題“行走在消逝中”,既延續了前三年試題“人文素養與發展”“一枝一葉一世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的核心內涵(以人文理念爲核心,分別向“社會”“世界”“自我”三個維度延伸),又進一步強調以“反思”的視角涵蓋上述三個維度——這些都體現出高考命題的開放視野與人文色彩。

三、與前幾年相比,最突出的傾向是強調寫“自我感受”:

今年的命題,特別強調學生作文要貼近自己、貼近生活。從題目本身看,像湖北卷的“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着意促進考生認真學習母語、正確而規範地運用母語;天津卷、江西卷、山東卷、重慶卷的試題,幾乎零距離地接近考生,都適宜於寫自我感受。而試題提示語或“要求”中,更明確提出考生應當寫自己的經歷與體驗。像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一個“這道”,容易“誘使”考生選寫記敘文;湖南卷要求“聯繫自己的生活與感受”、江西卷提示“在你記憶的深處”、遼寧卷要求“聯繫你的感受和認識”、重慶卷提出“親愛的同學,也許你……有許多經歷和見聞要記錄,有許多感悟和認識要訴說”等,最典型的當屬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

蒼茫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之路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爲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無論話題材料還是提示語中,都集中突出一個“你”字(如“你的童年”“你有何感想”“你自己或身邊”等等)。這樣的明確指向、反覆提醒是前所未有的(故而面對此題,胡亂地編述故事,寫諸如科幻小說、故事新編、寓言、童話等是理應杜絕的)。以上各題,命題的出發點無不在於引導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檢測考生主體感情的體驗、對自我生活(包括學習生活)的`感知領悟能力。難怪有重慶考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寫這道題(指‘酸甜苦辣說高考’),我自己準備的、老師準備的現成的材料,都沒有用上。”

四、從文體選擇看,相對前些年的“文體不限”已增加了限制性:

比如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江蘇卷、遼寧卷、重慶卷、廣東卷、浙江卷等,都規定不能寫成詩歌;湖南卷則限定“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而山東卷在“要求”中特別提出“自選文體,且文體特徵鮮明”。事實上,即使是沒有明確作出限制的,也強調文體特徵。就是說,“文體自選”對體裁還是有要求的,只不過不限定某一種,便於考生自己選擇。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某大學一名被導師稱爲最優秀的博士生放棄科研,選擇去中學當了教師。導師對此表達了強烈的困惑和惋惜,而當事學生則表示:已對科研厭倦,對中學教學產生興趣。

博士“逃離”科研,一時成爲網上熱門話題,各方觀點不一。

有的人認爲,讓優秀博士去教中學,是人才浪費,是社會人才分配的失衡;

有的人批評現在年輕人過於講究實惠,沒有更高遠的學術追求;

有的人認爲這是時代的進步,年輕人有了自己主動選擇職業的權利;

還有的人認爲……

這件事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或思考?請在這一話題範圍內,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爲常用且最爲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爲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採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裏,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爲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爲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着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裏,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裏,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爲文章的論點。

四、細節切入法

示例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從局部細節來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鄭板橋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啓示人們要“善於借鑑”,學會融合;“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提示我們要注重個體與總體、局部與整體關係的和諧,即“和諧就是美”;而“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則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方能體現其價值、立於不敗之地的真理。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話題設計】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將兩隻大白鼠丟入一個裝了水的器皿中,它們會拼命地掙扎求生,一般維持的時間是8分鐘左右。然後,他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扎了5分鐘左右的時候,放入一塊可以讓它們爬出器皿的跳板,這兩隻大白鼠得以活下來。若干天后,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真的令人吃驚:兩隻大白鼠竟然可以堅持24分鐘。這位心理學家總結說:前面的兩隻大白鼠,因爲沒有逃生的經驗,只能憑自己的體力來掙扎求生,後面兩隻大白鼠因有過逃生經驗而多了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就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在很多情況下,希望的力量比知識的力量更強大。

請以“希望就是力量”爲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

【寫作導引】這是一個“陳述類”話題作文,話題的中心語是希望。寫這個話題時,要突出突出希望之力量的作用。行文時,可以從正面着筆,突出心存希望,給人帶來的好處。因爲希望是一股神奇而強大的力量。人要爲希望而活,只要我們在心中播灑下希望的種子,經過努力,我們的種子就能發芽、開花、結果。只要心中充滿希望的念頭,併爲之奮鬥,我們就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在生活中,因爲有了希望,而生活得更美好;在事業中,因爲有了希望,而使我們精神更抖擻;在失敗中,因爲有了希望,而會戰勝困難,創造奇蹟。也可從反面行文。分析如果沒有希望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因爲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不能遨遊天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兒,不能繼續生存;如果失去希望,就像花兒沒有了芳香,不能招蜂引蝶;如果失去希望,就像火車離開了軌道,不能繼續前行。選材時,可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談希望給人帶來的好處。也可點擊歷史人物,從他們身上看到希望的力量。文體上可以選擇議論性散文,便於抒情和議論。也可藉助創新文體,如:書信,訪談錄等談希望的作用。

【參照擬題】(1)希望——生命的翅膀。(2)點燃希望之燈。(3)希望在,夢就在。(4)讓希望的火把永駐心中。(5)把希望握在心中。(6)點燃心中不滅的燈。(7)跟着希望遠航。(8)讓生命因希望而精彩。(9)插上希望的翅膀。(10)月明蕎麥花如雪(11)雄鷹梅花蝸牛。(12)雛鷹蘭草小溪。

1、一個人,即使他一無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擁有一切,而一個人即使擁有一切,卻不擁有希望,那就可能喪失他已經擁有的一切。希望所調動的,也許不僅僅只是我們自己的精神和體力。也許,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在關照人間,天意會欣賞那些內心總是充滿希望的人,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僅應該活下去,還應該活得更好。

2、“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詩人雪萊的這一名句曾激勵過無數處於艱難困頓中的心靈。的確,當你的世界瀰漫着陰風淒雨時,當你的努力被挫折之刀割得七零八碎時,當美麗的期待結出了失望的果子時,那麼,讓我們學會種植希望。種植一粒種子,會收穫一個金色的秋天,種植一個信念,會收穫一個充實的人生,而種植一個希望,會讓我們在冬天的蒼白中永葆生命的鮮亮,會讓我們在坎坷人生路上保持鬥志的昂揚。種植希望,這是一種心靈智慧,是一種生活技巧,它讓我們失望時不絕望,失意時不失志,永遠揚起生命綠色的風帆,向着夢中的春天進發。

3、冰心的《小橘燈》。在黑暗的年代中,“小姑娘”遇上了如此多的苦難,但始終相信“大家”會“好”的。無邊的黑暗中,她幼小的心靈中卻一直有一絲光明。因此,她鎮定、勇敢而又樂觀。

4、如果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失敗而失去“希望的光明”,那麼愛迪生也不會帶給夜光明;如果面對“國破山河在”的黑暗而無法保持心中一絲光明,那麼杜甫可能無法寫出那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果愛國志士面對半封建的國家苦難時無法保持心中一線希望之光,那麼中國的振興永遠是一個夢。

5、清優淡雅的小溪,奮鬥不息,因爲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濃豔的鮮花,芬芳四溢,因爲滿園春色是它的希望;飄逸凌空的白雲,淡墨濃彩,因爲點綴美麗晴空是它的希望。

6、文天祥寧死不屈,他希望浩氣塞天,以正天地,所以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千秋;陶淵明罷官歸隱,但他希望生命飄逸,所以躬耕隴畝,在“悠然見南山”的桃李縈繞中怡然自樂;杜甫不甘平庸沉淪,因爲他希望“讀破萬卷書,詩成泣鬼神”,以橫溢才氣救濟蒼生,所以他“人間疾苦,波底斑斕”,以悲嗆獨憂國家的“詩聖”譽滿千古!

7、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小時候便立志從軍,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並且讓自己成爲這個帝國的皇帝。周圍的人都嘲笑他,說他在空想,可拿破崙卻不以爲然。在他心中,那顆建功立業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閃爍着,給他以無窮的力量,鞭策他爲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從此,拿破崙刻苦研讀軍事,不斷充實自己,遇到困難也毫不氣餒,而後抓住機會,施展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終於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的成功,最終源於他心中的希望。假如當年的拿破崙沒有這份希望,他也就不會去研究軍事,歷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傳奇人物。

8、英國史學家卡萊爾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卻在發表前意外地被傭人付之一炬。當初他每寫完一章,便隨手把原來的筆記、草稿撕得粉碎,這意味着他若想繼續,一切就必須得從零開始。他的確是絕望極了,但是向子孫後代講述法國大革命史的希望漸漸驅散了絕望之雲。他又重新蒐集重理素材,開始了又一次嘔心瀝血的寫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卡萊爾雖然厄運當頭,卻沒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這希望,使他走出陰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極大的熱情重新投入到寫作中去。

9、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頑強地生活在世界,憑的是信念,憑的是毅力,更是憑着希望的力量!被稱爲“當代保爾”的張海迪身殘志堅,扼緊命運的咽喉,靠的是恆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時候被老師無情地罵作“蠢材”的愛因斯坦成爲二十世紀風靡全球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借的是勤奮,借的是認真,更藉着希望的力量!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A. 禪境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裏躑躅不前。由於她穿着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揹你過去。 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裏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裏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 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爲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 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 放下 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 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裏,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鉢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 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 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 吃粥了。

趙州說: 那就洗鉢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 洗鉢去 ,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曰常生活。這些曰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着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瀰漫着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 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 ,師父說: 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爲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裏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 你整天在這裏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 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 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 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 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 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 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 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 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着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鹹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鹹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 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 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 沒有茶葉嗎?怎麼涸燴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着說: 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曰,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後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爲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讚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 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 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每一箇中國家庭裏或許都會有這樣的父親,他不苟言笑,不說話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嚴肅,一開口全是大道理。當我們逐漸長大,看到美劇裏的父親滿眼含笑地對自己的孩子一口一個baby,honey,乃至sweetheart,不禁開始懷疑,我的爸爸,他真的愛我嗎?

其實不僅僅是父親,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親密的夥伴之間都甚少直接說出“愛”字。20xx多年的文明足夠漫長,足夠每一箇中國人都發展出獨特的、個性化的“愛”。

我們用沉默的方式說愛,並不是因爲我們不夠伶牙俐齒。對社會熱點,我們能夠長篇大論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周圍人的雞毛蒜皮,我們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我們總是這樣,對不那麼在意的事情可以長篇大論;面對自己深愛的人,卻什麼都說不出口。這不是初戀青澀時的“愛你在心口難開”,更像是“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事不關己的時候,想說的有限,組織語言的空間很大,所以可以滔滔不絕。愛太深,可以表達的情感太多,反而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蘇軾所說:“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柳永所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說的都是中國人在表達愛意方面的一種沉默吧。

誠然,不說並不是無話可說而是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沒有“說愛”並不代表“不愛”,千百年來含蓄的我們一直用獨屬於中國人的、沉默的方式說着“愛”。畢竟“愛”只有一個字,一個發音。而沉默,卻各有各的聲色。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的愛是“沉默”的,逢在孩子的衣服裏;“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子孫的愛是“沉默”的,是送到祖母牀頭的一粥一飯;“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妻子的愛是“沉默”的,寄託在百轉千回的鳥鳴聲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對祖國的愛也是“沉默”的,我們從不說出那千篇一律的愛字,但誰又能否認,那千千萬萬來自不同的心靈的、不盡相同的愛,讀來不會讓人熱淚盈眶呢?

“有話則短,無話則長”,我們有太多話想說,不知道從何說起;我們有太沉重的情感,無法用一個字來表達,因此我們用沉默的方式“說”愛,在沉默中,演變出了獨屬於每一個人的,愛的表達。

愛就一個字,不夠我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