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5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高考作文彙總5篇

高考作文 篇1

一、要注意寫作的基本表達方式

基本功差還表現在無意於標點,隨手句讀,很長的句子卻沒有標點符號。這些同學可能不知道,好的標點是文章密不可分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年剛剛建立起稿酬制度的時候,有的雜誌社不想把標點計算在文章字數內,此舉遭到了魯迅先生的反對,他認爲標點是表達情感的有力工具,沒有標點的文章是不健全的,不能很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態度。準確地使用標點可以讓文章生色,平添許多魅力。比如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就使用標點“~~~”來表達老先生讀書拖長的音調,十分很形象。清晰、準確、合適的標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成爲非常有力的傳達情感的工具。許多學生不注意段落的組織,常常是想起來了就換一段,這也是不好的習慣。對於一篇八百字的作文來說,三四段略有些長,但寫到十幾段也未免太短了些,最好應該控制在五段到八段之間。這裏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獨立段的作用。我們在做記敘文閱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對於獨立段的考察,把一句話獨立出來另成一段,其目的就是要讓讀者注意到這句話,好給讀者一個清晰的印象,以此來強調意欲表達的情感或者強調某個情節。學生應該學會使用獨立段來擺明主題,讓閱卷教師及時看到,提高自己得分的機率。

二、要學會“以小見大”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從小處落筆,大處着眼,通過小的事件和角度來反應大的主題。這種手法常常通過日常平凡的小事小細節和有關細節材料的敘述描寫,加以適當的抒情和議論,來闡明大的道理,揭示深刻的社會意義。許多學生不會寫記敘文,就是因爲覺得自己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事件,也沒有什麼波濤起伏的人生經歷,總感覺沒有什麼可寫的,而且,高考題往往和社會時事相聯繫,也不容易從生活中取材。其實,寫作的根本原則應該是抒發真情,而許多小事件往往能夠體現最真實的情感,畢竟經歷大事件的人是少數。比如,有一年的高考題出的是改革三十年。這是個大題目,可以說的內容也很多,卻很不容易寫好。其中有一位考生就寫得非常好。寫他寫到,有一次放假回家,爸爸在客廳看電視,和他說起來原來家裏看過的十四吋的黑白電視機,後來換成十七的,又換成彩色的,一直說到如今的五十四吋液晶壁掛電視,於是作者感到很自豪。去廚房幫媽媽幹活,媽媽和他說起了從前的伙食,也是一步步講過來。飯做好了,他去臥室叫姐姐,姐姐正在上網,於是說起以前的娛樂。這個作文寫起來很輕鬆,取材也很方便,內容也集中,卻通過一家人近三十年的生活變化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獲得的巨大成就。這就是很經典的“以小見大”的寫法,這種寫法入口小,卻是滴水映日,通過家庭所獲得的好處體現了改革惠及萬民的積極意義。

三、要學會鋪陳渲染和點面結合

八百字的作文雖然短,可是也要注意有鋪陳渲染和點面結合。如果平鋪直敘,毫無波瀾,也會索然無味,味同嚼蠟。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雖然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短短的八百字內設置多麼曲折的情節,但我們也應該懂得鋪陳和渲染,使文章讀起來更加有趣。這一點可以通過側面烘托和環境渲染的手法來實現。側面烘托就是通過對其他人物和事件的敘述、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主要人物。側面烘托是用事物來襯托人物,或用景物來烘托人物。在高考作文《西遊記》中,作者先寫了花果山的美好景色,爲猴王的出世鋪墊了美麗的自然背景。環境渲染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環境描寫可以交代文章的時代背景,還可以渲染氣氛,爲塑造人物性格做準備,突出人物的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但是,運用環境描寫要注意的是,不能漫無目地隨性而寫。有的學生寫的文章看似很華麗,但是沒有考慮到此次景物描寫對於塑造人物揭示主題的作用,寫出來的景物甚至都脫離了故事的即設情景。除此之外,用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就要具體生動,細膩可感。好的景物描寫總是能夠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作者通過多個角度的描寫,讓你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聞到他所聞到的,感知到他所感知的。好的描寫總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甚至是作者的心理感受來傳達人物的真實感受,這需要寫作者有細膩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夠把讀者帶到文中的情景中,最終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高考作文 篇2

《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唸了多少次緊箍咒來牽制孫悟空,卻鮮少拋出斷絕師徒關係這樣的狠話。我們說唐僧嘮叨,也必須承認他爲人師的一片慈悲心。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何爲惑?不僅是爲學之惑,更是爲人之惑。唐僧在取經之路上,從未放棄過孫猴子,教他爲人之道,位列仙班之時纔有孫猴子的一席之位。相較之下,近日發表公開信與郝同學斷絕師生關係的孫教授未免太過任性。郝同學的行爲的`確不對,但爲人師的孫教授又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呢?

從學術上而言,孫教授是否令學生信服他的講解,瞭解當今史學界的泰斗人物?如果他做到了,郝同學不認可那幾位史學家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從育人上而言,身爲導師,難道只有一次提醒,兩次斷絕關係的責任嗎?這不啻於推卸責任:郝同學不是我的學生了,他說什麼都和我沒有關係。然而,必是想擇清關係的孫教授,此刻正在輿論的漩渦中苦苦掙扎。豈不是得不償失,事與願違!

也許反對者要辯駁了。民國時學術自由,文人矜持清高,清理門戶不過文人意氣,何必上綱上線,今日的北京城,竟容不下一份文人的清高嗎?

可是,民國締造的是一場永不再來的風雲奇蹟,況且流傳下的名人軼事裏多得是師友徒恭的佳話,又何曾有斷絕師徒關係的美談?況且,天下之大,自容得下文人清高;庠序之間,卻容不下半分任性。你自清高,便脫下爲師的高帽,去那天上人間,尋一縷民國的遺風。

追溯歷史,先師仲尼最是提倡有教無類,三千弟子,魯莽者有之,愛財者有之,孔子卻能因材施教,纔有七十二賢人,桃李滿天下。爲師者,就如面對一捧種子,有國色天香的牡丹,有花中君子蓮花,但也有不乏鄙陋的秕穀,卑微的野草。要讓每一顆種子都發芽,成爲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挑挑揀揀,摒棄秕穀和野草,爲那滿園的奼紫嫣紅沾沾自喜。

先師的遺風,有流傳下多少?光靠道德約束,將來還會有這樣的公開信。中國法制早日健全,才能讓師者盡其職,托起明天的太陽;才能讓郝同學在師者的慈悲心中學會爲人;才能讓爲人師者,不再任性。

高考作文 篇3

堅持到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勝者不一定是起初跑的最快的,最後的勝者往往是那個最能堅持的。20xx年,莫言火了,跟莫言有關的一切都升值了,人們在豔羨這位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本土作家的時候,不知能否看見那個在文學路上幾十年來默默耕耘,堅持不懈的身影?小學五年級就被迫輟學,飢餓、孤獨繁重的農活都沒有磨滅他如飢似渴的閱讀熱情——沒有書就挨家挨戶借,周圍十幾個村子都借遍了;站在門檻上藉着微弱的煤油燈看書,日子久了,門檻都被他站出了深深的豁口。紮根於鄉土的這些堅持,後來都成爲他創作的源泉。也許此時大家都明白了,中國籍作家在與諾貝爾文學獎百餘次擦肩而過之後,爲什麼是莫言而不是別人能夠獲此殊榮。

反之,缺少堅持到底的精神、心浮氣躁只會淹沒在失敗的海洋裏。尼克松曾說過:“勝利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像山間小徑一樣,這條路有時先折回來,然後向前伸去;像山間小徑一樣,走這條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邊的人是不會勝利的。”

雖然你現在只是一隻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終會佔有藍天;雖然你現在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忍不拔,終會成爲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然而只要鍥而不捨,終會擁抱大海。只有堅持,纔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堅持,纔會造就燦爛的輝煌。

讓我們有堅持原則的心態奔向高考,永不言敗!

高考作文 篇4

20xx年7月13日22時21分,“北京成功了!”“我們贏了!”天安門前,人潮奔涌,真情撼天震地。世界把信任給了我們,未來把機遇給了我們,執著的“五星”鍾情於“五環”,熱情的“五環”擁抱“五星”。昨天,中國選擇了愛;今天,世界選擇了中國;明天,中國將給世界一個奇蹟!

奧運是什麼?它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人類之間的戰爭,就其本質目的來說,並不在於屠殺,而在於使敵方屈服。這一點,在奧運會上得以充分實現。人類作爲一種高級動物,本來就有着協作與好戰的雙重屬性,否則,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戰爭。但願奧運能成爲人類競爭與好勝的最終戰場,而使真正的血腥戰爭得以消亡。

奧運是人類體能的博覽會。似海豚,奧運會上有着那麼多優美的泳姿;似獵豹,百米衝刺風馳電掣;似雄鷹,體操、跳水志在長空。

奧運是一個舞臺,展現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極限,贏得了數以億計觀衆的青睞。人們爲勝利所鼓舞,爲失誤而遺憾,爲參與而自豪。每一枚獎牌,其分量均超過奧斯卡、金熊的獎盃。

奧運是人生的縮影。冠軍是幸運的,在通往冠軍的金字塔下,多少無名英雄爲之而奮力攀登;冠軍是短暫的,今日的冠軍,明日可能名落孫山;冠軍是相對的,某一項目的冠軍,在其他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兒;冠軍是榮耀的,但在他高唱國歌、熱淚盈眶之時,想到的並不是未來怎樣輝煌,而是回想到了數年來傷病的困擾和艱苦的訓練;冠軍是可貴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撓、挑戰自我、勇攀高峯的精神。

奧運是人類的聖會。除了它,人類的哪一項社會活動能在如此公正、祥和、歡慶的氣氛中進行?祝願奧運精神永駐人間,給世界帶來和平、帶來歡樂、帶來繁榮、帶來希望。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作文,是要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盤皆輸。因此,在寫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應戰,抓住幾個關鍵,順序展開文章,當能旗開得勝。下面是要走好的關鍵四步棋:

 一、認真審題 把握文意

中國從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開始全國統一命題。從統一命題的21年看,高考作文有縮寫、改寫、補寫,有命題作文,有材料作文,但不給題目、不給材料,任由考生自我發揮的情況還絕無僅有。這樣,作文考試,考生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審題,審清題意,吃透材料,從而快速構思文章的整體佈局。

在審題過程當中,要注意將題目中的所有信息弄清楚,然後抓住關鍵信息,也就是“題眼”,從而抓住主題、扣住主題,才能寫好文章。

1996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仔細觀察下面《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兩幅漫畫。

在一次漫畫欣賞會上,對這兩幅漫畫,有人說這幅好,有人說我喜歡那幅,那麼你呢?請以“我更喜歡漫畫《 》”爲題,寫一篇議論文,表達你的看法。

這一題目的“題眼”是“更”,只有抓住“更”這一關鍵詞,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將兩幅漫畫做簡單的描述,進行比較,然後闡述自己“喜歡”哪一幅,同時“更喜歡”哪一幅漫畫的原因、理由。

這一個題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刻劃描寫能力,同時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謂“一石三鳥”。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會全盤皆輸。

作文題目中,往往有明確的標記詞,它們既說明了文體,又提出了寫作要求。如:重在記人、記事、描景、狀物的記、憶、訪、遊、行之類;重在抒情、歌頌、鋪陳的頌、歌、賦、曲、贊之類;重在議論、說理的辯、析、駁、說、談、評、論之類;重在收穫的啓示、啓迪、感、悟之類。而題目中一個關鍵詞的改變,就可能改變了一篇文章的體裁。如從《我的課外閱讀》到《我說課外閱讀》,一個“的”變爲“說”,文章體裁截然不同。

我們在命題作文中,要注意認真審題,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擬題目進行作文,也一樣需要認真審題。命題要考慮到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寫作,這與審題是一個反思維的問題。只有合適、恰當的題目,才能使寫作順利開展。

如1993年的高考題: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裏,梧桐樹下……

啪!隨着細微而清脆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露出了鮮嫩的新皮。

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了一串讚歎……

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了一串讚美……

父親聽着,看着,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能像你們倆說的那樣……

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準了題目,以《新與老》、《新老交替頌》之類爲題目,文章主題清楚,寫起來也順暢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納涼夜話》、《夏夜,一個永恆的話題》,主題依然未變,題目更見文彩。

材料作文大多都對考生如何作文有幾句簡單的提示。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些提示,從而把握題目規定的內容和中心、選材範圍、寫作形式。

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這裏說的是一種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也有類似之處。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用上述現象作比喻,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告訴我們,必須按照題目去從現實生活中找出可類比的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展開論述。而1990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項提示是:“根據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繫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這就規定了考生必須對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進行分析,發表自己的看法。

總之,在文章審題中,我們要做整體把握,認真審視題目、審視材料,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逼近題目、材料中心,弄清題目蘊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

  二、理順思路 確定結構

寫作的主題清楚之後,關鍵問題就是理順思路,確定結構。只有思路清楚了,結構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條,順序展開,所謂綱舉目張是也。

結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19996年版)定義:⑴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結構、語言的結構、原子結構;⑵建築物上隨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構造:磚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我想,文章的結構之義很有可能是建築結構之義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就如同建築物的框架支撐重物一樣,支撐文章的主題。所以,我覺得港澳臺語言中把結構叫做“架構”更爲準確地反映了結構的意義。

那麼,怎樣確定文章的結構呢?

無論是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散文……都有其內在的結構性。我們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題,分析它本身具有幾個層次、幾個方面,我們準備分幾個層次、幾個方面去展開議論、說明、記敘、抒情……或以時空變化爲序,或以問題性質爲序;或總分、或遞進、或對比,文章的條理、結構自然就出來了。

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們最喜歡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際上,麻雀之於所有的動物,確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臟,其他動物的“內在結構”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們說文章結構,不妨以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課文爲例:

花園 果園

我們村種了許多果樹。

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梨花開了,蘋果花也開了。我們村成了花園。

秋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蘋果也熟了。我們村成了果園。

文章的主題即文章的標題:(我們村是)花園、果園。文章的主題就隱含着文章的結構:並列兩個層次,一說花園,一說果園。於是文章開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條件“我們村種了許多果樹”之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層表述花園,一層表述果園。文章的層次非常簡單,但結構非常完整。

小學語文課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過結構、層次複雜點而已。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我更喜歡漫畫( )》,一個“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層次:兩幅漫畫,不是喜歡一幅,不喜歡另一幅;也不是兩幅都一樣喜歡,而是喜歡一幅,但更喜歡另一幅。它的結構應是遞進式的。文章自然要簡要介紹兩幅漫畫的內容,通過對比,表明自己的觀點:更喜歡某一漫畫。也許更喜歡的理由有三,也許有五,必須條分縷析,錯落有致,一一道來,以支持“更喜歡”這一觀點。

“新概念”作文大賽,因郵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學生韓寒未能準時參加複賽。但複賽評委被韓寒初賽作品所顯露的才華深深打動,愛才惜才的評委決定讓韓寒補考。上海作家李期綱受評委委託出題。他隨手將一團道林紙置入一個有半杯水的水杯:“這就是題目。”韓寒在一個鐘點後,寫出了《杯中窺人》。那麼,韓寒在極短的時間內,如何安排文章的結構呢?

一張紙(韓寒文中處理成布)在半杯水的浸泡、沉降的物理過程,被韓寒機智地處理成一個人(廣義的人)從出生到被社會浸染的象徵性的同構過程。文章的結構因此有了很堅實的骨架。這樣,韓寒就可以很輕易地往這骨架上填塞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某些看法。韓寒的文章結構可請簡單,但又非常精妙。

文章的層次結構清楚了,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如何展開這一層次。相對來說,每一層次,在層次這一主體中,它也具有自己的主題,自己的結構。在寫作中,對每一層次的條理、結構也不能掉以輕心。美學,可是講究細節的哦。

文章精彩與否,條理、層次是一個關鍵。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我們在設計文章的結構的過程 ,一定要把開頭和結尾一併考慮,以期取得一個功德圓滿的結果。

  三、與衆不同 別出心裁

由於考試作文是人數衆多的“同題作文”,又是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鐘內炮製出的“快餐”作文,那麼,要想贏得閱卷老師的好感、好評,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常規之外,出衆、出新,別出心裁,與衆不同。

 (一)、開篇引人,快速點題。

當幾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應試作文源源不斷、鋪天蓋地而來,忙得閱卷老師喘不過氣來,膩得提不起神來的時候,一開篇引人的作文出現了,老師會是一種什麼反映?一定是“味道好極了”。老師會情不自禁地把你的文章讀下去,把你的分數提上來。

1985年高考作文是就環境污染問題,讓考生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封信,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籲解決。一考生的開頭這樣寫道:

編輯同志:

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學”幾個字,你們也許會想到我們學校一定會有一條澄碧的小溪。是的,幾年前它是澄碧的。你們猜那裏面一定是魚光鱗鱗,岸邊鳥語花香,環境宜人。是的,幾年前確是如此。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方,學生們一定在溪邊讀書、散步、談心。不錯,幾年前就是這樣的。

文章以“澄溪中學”起興,緊扣“澄溪”,簡單幾筆,勾劃出學校前幾年的優美環境,文筆清新簡潔,吸引老師讀下去。同時又爲下文反映學校周圍環境污染問題打下了伏筆,形成了強烈的反襯。這篇文章的開頭,被許多老師所稱道,整篇文章也被判爲滿分。

1998年高考作文《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一考生開頭寫道:“自小我就喜歡藤本植物。它們沒有松柏耐看的外表,沒有垂柳的輕柔,沒有紫荊的繁茂,沒有白楊的挺拔。但我喜歡它的堅韌。”在酷熱的評卷場上,能多多看到這樣的文章,是一件賞心樂事。

應試作文開篇要簡潔明快,迅速切入主題,以突兀、懸念、假設等筆法,乾淨、精彩的語言抓住人、打動人,一開篇就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二)、結尾巧妙,餘音繞樑。

林紓先生說:“爲人重晚節,行文重結穴。”結穴,即文章的結尾。結尾是文章前後呼應、結構完整的重要一環,是文章的重點。人們對文章總體印象的好壞,文章的結尾部分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結尾,能使文章產生意味深長、餘音繞樑的效果。

1986年高考作文《樹木·森林·氣候》,讓考生以比喻論證的方式,闡述生活中“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只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的道理。一考生在結尾時說:“一個馬勝利只能改造一個造紙廠,而‘森林’一樣的馬勝利卻能振興一個國家。”把“人才”與“森林”巧妙結合,使主題得到了昇華。1993年的高考作文,一考生以《新老交替頌》爲題,對給定的材料進行了改寫。他在結尾寫道:“正在這時,電視裏傳來了北京的最強音:廢除幹部終身制;我們偉大的祖國選出了新的……”,一樣把自然現象與政治生活巧妙地聯繫在一起,意味深長、引人回味。

(三)、獨樹一幟,卓然不羣。

同題作文,關鍵在新,在別緻。應試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維圈子,大膽出新。只有這樣,才能標新立異,才能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應試作文,切忌“懶”。懶於思考,懶於出新,不假思索地選一個大路的主題、簡單的方法,隨隨便便地寫下去,寫下去……

同樣是1986年高考作文《樹木·森林·氣候》,考生所談的多是國家·集體·個人、社會、社會風氣、改革等一類的熱門話題。而一考生“殺出一匹黑馬”,將平日談濫的“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問題搬上了作文,注入了與題目相關的活力,一舉避開了“衆口一詞”的俗套,在文章立意上獨樹一幟,取得了卓然不羣的效果。而作爲正處在青春期的作者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因此文章新穎別緻,內容充實,當然也就被評爲上乘之作。

總之,應試作文不僅在開頭、結尾上要新,在主題、立意上也要新,避開衆口一詞,避開千篇一律,以自己獨到、新穎的結構與內容贏得好評、取得好成績。

 四、巧妙構思 玉潤珠圓

高考命題是面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所有考生,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公平競爭。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照顧全局,讓考生人人有話說。因此,高考作文題目就必須明白、易懂。從過去20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看,人人看了都覺得題目清楚,主題鮮明,絕少讓考生悶題、暈題、不知所云的現象。

但是,正因爲高考作文題目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寫什麼,可寫好卻不容易。就如蘿蔔、白菜誰都會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適合人的口味卻難。

以1998年的高考作文爲例: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現今中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差異較大,有的像雞蛋殼那樣脆弱,有的卻很堅韌。那麼你是怎樣的呢?從後面兩個題目中,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情況的題目,舉出實例,寫一篇關於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堅韌——我追求的性格/戰勝脆弱

本來,只要選準和寫好造成困難、壓力和脆弱的事件,具體刻畫和分析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轉變,寫出真情實感,就可以了。實在的,這樣的作文並不難。

但根據河南省高考年報介紹,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舉這樣的例子:高考臨近,父親或者母親或者自己最親的人突然去世,給自己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心理一下子就要崩潰了。當然,我們不能妄然斷定這些考生都是編造的,但這麼多的情況都集中到一起,也有點太離譜了。而另據報載,有的考區,竟有高達20%(?)的考生“製造”了父母雙亡、離異或自己有殘疾而又奮鬥不息的“事實”。

這些考生由於不能從自己的生活中去“選”取合情、合理的合適事件、情節,去表現自己戰勝脆弱、追求堅韌的心路歷程,只是一味編造、虛構,寫出的文章就不真實、不感人,自然也不會有理想的成績。而且,這種編造、虛構又會落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俗套,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一位考生僅僅選取了過去“高考落榜”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很好地表現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戰勝脆弱

七月流火,知了熱得在樹上吱吱啦啦地叫,而我站在成績公佈欄前,心卻一陣陣發冷。黑色七月,我終於沒能逃脫厄運。

回到家裏,不吃不喝的睡了兩天,沒有人理我。爹媽都是老實的農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卻交了一份無力的答卷,沒能給他們掙到臉面。

第三天早上喂罷牛,爹就叫我起來同他一塊去開一塊荒地。我們村屬崗地,好田不多,所以每家都要種一些荒地。我有氣無力地跟在爹的後面,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卻沒有理由不幹活,因爲我生在農家。

清晨的風吹着,倒也不怎麼熱。其實並沒有我什麼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糞撒開就行了。我坐在地頭看爹犁地,因爲爹並沒有叫我走。隨着牛鈴聲一次次由近到遠,又一次次由遠到近,天氣也越來越熱,把一塊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裏想。果然,在炎熱的太陽下,那頭老牛的汗開始順了佈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氣越來越重,走得越來越慢。我擡眼望父親,他也一臉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關愛和感激,這頭牛爲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親並沒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的揚着,不肯放下。

一下又一下,鞭子每打一下,那頭老牛就快走幾步,每一鞭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身上,我的心一次次抽緊。我並沒有勸父親回家,我知道,種地就是這樣,你不可能因爲心痛牛就及早回家。

中午時分,一塊地竟犁完了。父親甩完最後一下鞭子,老牛用力向前邁完最後一步。父親停住了,我的淚也流下來。“爹,我想複習。”

就這樣,我成了一名複習生。每當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父親所甩的最後一鞭,最後一鞭也是那麼響亮,那麼有力。

感謝老牛,感謝父親。

這位考生沒有過多地描述落榜的過程,只有開篇以熱與冷的對照,鮮明地點明出了七月的黑色和自己的厄運。再將父母之希望與自己之落榜進行聯繫,突出強大的精神壓力。下面,作者並不急於寫自己如何面對壓力、戰勝脆弱,而把筆鋒一轉,寫自己和爹爹一塊去開墾荒地。通過對拓荒老牛的描寫,通過老父手中高揚的鞭子,老牛堅韌奮進用力向前的精神,給了自己戰勝脆弱的能力和信心。

文章如一個令人感動、回味的小故事,完全爲那一種精神、氛圍感動了、流淚了,讓人體味到它不是一篇應試作文,而是一篇韻味雋永的小品文。

仔細審視這篇文章,它非常平常,選材、敘述、描述、情節,都很平常。但最大的特點是合情、合理,感人至深。這給我們每一個考生都是一個啓示:選材要貼近生活,讓人讀起來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通過平實、普通的文字,把一個感人的事件、完整的情節敘述、描寫出來,就能達到玉潤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