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作文彙總4篇

【實用】高考作文彙總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高考作文彙總4篇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審題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把握寫作的着眼點。比如話題作文,審題時就要從話題與材料的結合中把握寫作的着眼點。因爲話題作文不同於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對材料可以從不同角度寫作,而話題作文的材料是與話題相聯繫的,在審題時只有將材料與話題結合起來,才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擾內容,找出寫作的着眼點。如:

皇帝造屋,百工齊集。木匠、石匠暗暗競賽。一天,木工師傅求勝心切,重責小徒弟。徒弟爲了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短了一分。結果,根據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遠方進貢來的,無法在當地補充,皇帝必然爲此震怒。木工師傅知道自己死到臨頭而大哭。這時,石匠想出了一個方法,他把承託長柱的石礅的平坦的礅面改爲微微隆起,補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這樣,不但宮室如期落成,木匠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設計,爲中國建築多增一分姿彩。

這則故事寓有中國人處世的哲理:別人的短處可以彰顯我們的長處,我們的長處也可以“承託”別人的短處,這樣彼此都有好處。推而廣之,這是一種競爭中“雙贏”的智慧,而這在現代社會中尤爲重要。

請以“雙贏的智慧”爲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如果單看材料,材料表明的觀點有“不能以怨報怨”、“要寬容地待人處世”、“助人是美德”、“驚喜往往獲得於意外”等。如果是材料作文的話,這些觀點都可以寫,但對話題作文來說,話題規定是“雙贏的智慧”,就只能圍繞它來寫,而不能寫其他。

高考作文 篇2

再逢高考

對於每個擁有完整學業的人來說,高考必不陌生。記得我的上一個高考距今已有整整五年。在那時候,我怎麼也想不到在五年後的今天我又踏進了高考。這次高考與上次的最大不同,應該可以說成是角色的改變。我已經從一名普通的考生變成了一名更普通的監考員。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心情不同……

上一次,我是考生,滿懷着緊張是在試卷上的每個角落,同時掛念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甚至連鐘錶滴答的聲音,都可以讓我的心跳再在自己主觀感覺中加速。而今,我是監考員,同樣是滿懷着緊張。手裏掐着《考務工作手冊》,詳細看着每一個五分鐘自己應該做什麼,生怕自己失責影響到考生考試。

上一次,也是雨天。淅淅瀝瀝的雨並不大,那雨讓天多了幾分清爽,那雨夜減了幾分暑熱。當時的雨落在的是梨樹城的街上,淋漓的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當時的自己似乎是看到了盼頭,知道那考試過後會有的輕鬆與喜悅。五年過去了,這一次我成了一名普通中學教員,承擔着監考的任務。而這次也下着雨,雨落在距家500多公里外的臨潢府,真是有些“壯年聽雨客舟中”情味,卻似乎少了“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遼闊與豪邁。

我記得自己是考生的時候的樣子。當時我是聽話的:去考試時沒有扎腰帶、沒有帶鑰匙、沒有戴手錶。此三者是我平時必須裝備的物品,而今亦然。當時的我又是煩躁的,心煩於路那麼長,還沒能到;心煩在考場上時間總是顯得那麼的不遂人意:你希望它快些時候,它偏偏過不完;你希冀它多些的時候,它卻跑得很快。當時的我又是惆悵的,十二年的辛苦就要在此時流露出來,到底會有怎麼樣的結果?一切未知。當時的我又是開心的,咬牙結束這麼兩天,我就是自由的……不再會有老師一天十幾個小時的灌輸,不再會有無盡的題海,不再會有父母一聲聲沒有什麼實質作用的叮嚀。當然事實證明上面的確沒有了,我也同步地失去了一生中最純美的一段年光。

這次,我站在前面,看着考生們的筆走龍蛇,真是有些當年自己的影子。但終歸物非人亦非,這影子是找不清的。我很不解語文科考試時爲什麼很多人十一點才寫到作文,還有些作文最後去寫題目。數學科我也不解爲什麼只有十幾道選擇填空題,很多人卻最後去在答題卡上填塗。我還不解綜合科考試時候明明時間緊張,大家卻不慌不忙,直到答不完卷也看不出慌張。我最不解的是英語考試時全考場集體放棄聽力。是它不算分?還是平時老師教導蒙的比做的準?也不知道是情隨境遷,這裏的風情不同於我那裏。還是我老了,已經迎合不了年輕人。亦或是我和他們今天已經站在了不同的地方,從不同角度觀察,都有不同的解讀。也許最後一種纔是真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飄忽的往事似乎就飄在了上個夢醒之前,可仔細琢磨竟然已經過了很多年。當時的小夥伴今天已經多不聯繫,甚至不知道彼此身在何方。一次次考試劃分着一次次的別離。與人別離,與年齡別離,與身份別離……也許最後是與自己別離。不知道自己以後會逢着多少次高考,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慢慢麻木。不過此時、此刻、此日,我的心尚溫,顫動着連接着這個特殊的節日。

高考作文 篇3

爲什麼那麼多的老工匠不願承擔將鑽石割開的工作?是他們的經驗和技術不過關嗎?當然不是,要知道他們可都是“老切割師”;爲什麼那位年輕工匠很快就把鑽石一分爲二?是他的經驗和技術無與倫比嗎?當然不是,否則他在切割時也用不着師傅在一旁指導。那麼原因究竟何在?材料中老切割師的話道出了真諦——要有經驗和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自然不會發抖。

是的,切割一塊價值不菲的鑽石,要使其價值成倍增長,即便有足夠的經驗和再高的技術,如果顧慮重重,老是想着失敗所造成的巨大損失,那麼內心自然怯弱,不但不敢下手,而且下手也可能失敗。相反,如果放下“利益”的包袱,大膽果斷的出手,往往能夠取得成功。

其實,不僅僅是切割鑽石如此,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就在高考前夕的法網賽事當中,曾經奪過此項賽事冠軍、目前排名世界第六的“中國一姐”李娜止步於第二輪比賽,慘遭淘汰。論李娜的技術和經驗,那自然是堪稱一流,毋庸置疑,那爲什麼會被早早淘汰出局呢?原因就在於她心裏想得太多,太想贏下比賽,從而思想上有了包袱,內心產生了巨大壓力,在比賽中放不開手腳缺乏勇氣和自信,以致最終遺憾出局。李娜的失利,不正表明心存顧慮、缺乏勇氣會帶來嚴重後果嗎?

令國人屢屢失望的中國男足,其經驗和技術雖不能與歐美強隊同日而語,但在亞洲足以與任何一支隊伍抗衡。可是每逢重大比賽,總是懷着想贏怕輸的心理,揹着沉重的包袱,缺乏必勝的信念和勇氣,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以致於面對一些弱隊也總是屢戰屢敗,最終淪爲了亞洲二、三流球隊之列。這也不正表明心存顧慮、缺乏勇氣的嚴重危害嗎?

倫敦奧運會上傷退的劉翔,九二年代在“友好運動會”上傷殘的桑蘭,也無不是因爲缺乏拋卻顧慮的勇氣,甩不掉“利益”的包袱所致。

體育界如此,其他各行各業也是如此。

拿教育界來說,目前我國的教育嚴重偏離了方向,雖然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全面培養人才,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爲了追求升學率,絕大多數學校卻是隻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不敢把德育、體育等放在與智育同等的位置上。這種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功利思想,直接導致我們的教育只是培養出一些做題的機器、考試的工具,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費,使得我國的人口綜合素質越來越低。這難道又不是沒有勇氣、看重“價值”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在政界,一些官員因循守舊、思想保守,面對社會的迅猛發展,面對改革大潮的洶涌勃發,不願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有所作爲,不敢把步子邁得大一些,老想走復古的老路,生怕一不小心破壞穩定繁榮的大好局面。殊不知這種不能順應歷史潮流,違背歷史規律的不作爲的保守思想,往往使得社會止步不前,各項事業得不到進一步發展,人民的利益遭受嚴重損失。這些官員的所作所爲,不正等同於面對可以增值的鑽石卻不敢去切割的老工匠們的所作所爲?

與此相反,那些勇於進取,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不爲“利益”包袱所困的人,往往會取得輝煌的成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研製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國內外普遍認爲他在幹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都等着看他失敗後的笑話。可是袁隆平全然不顧忌這些,他勇於探索,不辭辛苦,整日埋頭于田間壟頭,把自己的獎金分給下屬激勵他們搞研究,終於研製培育出高產量的秈稻,解決了全世界不少人的溫飽問題,讓那些看他笑話的人頓然啞口無言。假如袁隆平害怕自己研究失敗而遭別人笑話,豈能有如此重大成果?

居里夫人,憑着對科學事業的高度熱愛,勇於進取,決心從礦渣中提取鐳。這項工作十分繁重,相當困難,連她的丈夫也擔心她不但難以成功,甚至身體健康也會受到極大損害,而她卻不以爲然,充滿自信,勇敢頑強地展開艱苦的勞動,終於從8噸礦渣中提取出1克鐳,創造出科學上的奇蹟。假如居里夫人怕自己的身體受損,豈能有如此成果?

發明炸藥的諾貝爾,爲了減輕採礦工人繁重的勞動之苦,親自在炸藥爆炸現場搞試驗。許多人擔心他的生命危險,可他從來不去想這些,而是勇敢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當中,最後一次試驗,他被炸得遍體鱗傷,卻興奮地從煙霧中爬出來高喊:“我成功了,成功了!”假使諾貝爾顧忌自己的生命危險,放棄研究,豈能最終將炸藥研製成功?

由此也想到我們身在考場的高考學生,面對如此重大、決定個人命運的考試,千萬不能有畏懼心理,一味地想着考試以後的事情,生怕自己名落孫山。如此一來,心裏承受着巨大的負擔,內心怎能不緊張,怎能在考場上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可見,做任何事情,都要拋棄種種顧慮,甩掉無謂的包袱,勇於擔當,坦然面對,方有成功的機會。那些在做某種事情之前就顧慮重重,計較得失,揹着沉重思想包袱的人,恐怕一輩子都難以做成一件事。我們每一個人,要想有一番成就,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

高考作文 篇4

一位作家用10小時寫出的高考作文,被中學教師打了30分,被判不及格,不要把高考作文神祕化。有感於此,作者呼籲—— 不要把高考作文神祕化。

■文/王鐙令

吳非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又是一位“雜家”,雜文寫得很漂亮。最近,在《語文學習》上讀到了他的雜文《通過封鎖線》。一位作家用10小時寫出的高考作文,被吳非打了個30分。吳非得意地寫道:“他到處喊冤,把他的作文登在報上,發在網上,要討公道,試圖引起社會的注意。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後來又有幾位當地高三學生給他打不及格。——這就是說,高三學生都知道考試作文的‘規矩’,而社會未必瞭解。一位作家過不了高考作文關,在教師看來,一點也不奇怪。”其實,高考作文與自由作文的不同,與文學創作的更不同,並不是一個複雜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爲高考作文的特殊性,而將它神祕化,甚至誇大到作家寫高考作文不及格。

我從事語文教學38年,我感到很奇怪,感到不可思議。高考作文有什麼神祕的呢?無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看材料作文,無非是考學生的審題能力,考學生的生活積累與知識積累,考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是看他們思路是否清楚,教育論文《不要把高考作文神祕化》。有什麼難以捉摸的“規矩”呢?高考命題不是“遊戲”,並不故意爲難學生,毫無神祕可言。它的命題原則之一,是讓大多數考生有話可說,在評判時,看誰說得更好。作爲一位作家,他的思路應該是清楚的,他的審題能力不可能低於一般中學生,他的生活積累與知識積累總體上不會比中學生差,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恐怕更是一般中學生比不上的。那麼,他寫高考作文怎麼可能只有30分(高考作文70分,及格是42分)呢?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出在評分上。這是一個令廣大考生和家長都擔心的問題。作文閱卷中曾出現過兩位老師評分相差27分。一類卷63分,相差27分,是36分,不及格。這是不正常的,被及時糾正了。一篇打優的文章,怎麼會不及格呢?原來是在立意上產生了分歧。喜歡則打優,不喜歡則不及格。這怎麼可以呢?對同一部作品產生截然不同的評價,那是可以的,喜歡《英雄》的人說它好,可以打優;不喜歡《英雄》的人說它不好,可以打不及格。這沒問題。一百個人看《哈姆雷特》,可以有一百個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