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高考作文彙總六篇

關於高考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高考作文彙總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說話的境界分三個等級: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訥於言,第三是修辭或辭令。人生亦是如此,於“有字之書”中初步領略世界,於“無字之書”中體悟世間冷暖,最終在“心靈之書”中沉澱深邃靈魂。循序漸進,方可臻於完滿。

“有字之書”恰似借用他人視角看喧騰社會。它可以是外交辭令式的《左傳》,可以是縱橫捭闔式的《國語》,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說新語》,它讓我們從中獲取知識,領略六韜三略的風采。諸子百家的言論,唐宋元明清的詩歌,這些世間流傳下來的經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門。

然而拘囿於“紙上得來”的東西難免“終覺淺”。人生不需要過於厚實的理論堆砌,因爲我們深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階段———“無字之書”,我們可引申爲親身經歷、人生閱歷。

於時光中,某些細碎經歷會化爲齏粉,如“字”的昇華,語境仍存,體悟延伸。這不是太虛幻境,但它容許塞萬提斯筆下堂吉訶德式的理想飛揚;這不是光耀萬世的燙金碑文,但它卻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銘心的生命曲線。這便是體悟的昇華。“無字之書”脫離了字的束縛,自然也增加了人性養成的難度。背道而馳、南轅北轍;人云亦云、旅進旅退,這些都是缺乏束縛的典型。這時便需有“心靈之書”作爲靈魂指引。

因此,“心靈之書”便是萬千閱歷、森羅萬象在心靈中的最後沉澱。篩去附贅懸疣,掌握人生方向;積澱潛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蓋茨比於黛西空虛扭曲靈魂中所見的靈魂真諦;它是“畫魂”潘玉良掙脫世俗偏見追求的藝術巔峯;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這隻猛虎背後隱藏的人性。

然而,這種境界豈是普通大衆都可攀緣而至的!時下,浮躁之風盛行,很多人無暇顧及“心靈之書”的修煉,甚至連“無字之書”都不樂意總結分析,停留在“有字之書”層次的人則越來越多。如此之勢,便如厝火積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範雨素的成長經歷,纔會掀起互聯網衆多網民點贊轉發的狂潮,這種共鳴也揭露了當代人的精神短板、“心靈之書”缺席的現實。

人生如書,需逐級而讀,終級境界仍需以心體之,以心察之。

名師點評

文章寫作角度新穎,立意深刻。開篇以說話的境界入題,高人一招。第二、三、四段,考生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有字之書”“無字之書”的特點及其作用,言簡意賅曰而後,考生在第五段指出“無字之書”存在的問題,並順勢提出“需有‘心靈之書’作爲靈魂指引”這一觀點,過渡自然曰在此基礎上,考生從正反兩個角度說明“心靈之書”的重要性,說理深刻透徹。

高考作文 篇2

“烽火狼煙穿金甲,山河怒,金戈鐵馬戰鼓擂聲動天下,亂世起,蒼生血染黃沙。”從古至今,到底發生了多少戰事?沒有人能數得清。當滾滾黃沙將喧囂的繁華湮沒,荒煙蔓草掩蓋了富貴的雍容,留給人們的只有那些無人收的白骨與枉自哀嘆的亡魂,以及那些身處深閨的婦人流乾了的淚與一串串帶血的詩。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夢裏還是丈夫在一抹柳蔭下最後的訣別,醒來卻聞那羈旅杜鵑的哀哀啼鳴,眼前恍若乍現那千里之外的前線上血與火交織的畫面。夢夢相縈繞,一夢甚荒唐,與遠方的人兒只能在夢中相見。憔悴的容顏望着天邊那半彎缺月,口中緩緩道出對遠在邊塞的丈夫的思念:“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雖然身在空樓,但心卻早已飛到遠方,飛到了那浴血沙場的丈夫的身邊。

“畢竟男兒多薄倖,誤人兩字是功名。”因夫婿被徵召而獨守空閨的張氏用她那佈滿相思的眼睛透過空氣望向遠遠的地方,癡癡的囈語:“可憐奴在深閨等,不管我家中斷腸人。”寂寞春天,咽淚裝歡。丈夫去時陌上花似錦,如今樓頭柳又青。身隔千萬裏,只能將相思遙寄。遠方的徵人呀,你可收到那鴻雁帶去的細細密密的相思?可曾於千里之外在靜夜中擡頭望月共賞嬋娟?“君今遠戍在何處,遣妾秋來長望天。”寂寞了千年,處西風獨自寒,曉風未乾,淚痕也未殘,卻是苦了相思,更寂寞了紅顏,只得將心兒放到夢中,飛到千里外遠方的戰場上,去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幸福。

羌笛的聲音在蕭索的邊塞延展開來,渾厚而蒼涼,“古來征戰幾人回?”那敵陣前將軍圓瞪的嗜血的怒目,以及那獵獵於朔風中染血倒地的殘破軍旗,似乎都在預示着戰爭中生還的渺茫,更可憐了那些在空閨中默默守候的婦人們。“從此不歸成萬古,空留賤妾怨黃昏。”只有她們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想飛到遠方丈夫的身邊,哪怕只能將自己的淚與血灑在丈夫那皚皚白骨上。可是,她們去不了,因爲那是遠方,永遠也到達不了的遠方。

天若有情天亦終老,月若無恨月應長圓。只是,縱有那十分好月,又如何照得見團圓?那些守在空閨中的思婦們爲心插上翅膀,飛向遠方,永遠守着於戰場上奮戰搏殺的丈夫,爲千年後的我們演繹了那令人動情的真摯愛情的輓歌。那些如同泣血的詩句也將我們帶到遙遠的千年前,使我們與她們一起唏噓,一起憂傷。

高考作文 篇3

一對殘疾作家。

孫幼忱是位雙腿殘疾的作家。他創作的小說《小佛佛曆險記》受到讀者的歡迎,還得了獎。可不幸又降臨這個家庭,妻子董江雲的左腿也殘疾了。董江云爲了支持丈夫寫作,不僅代替丈夫去工作,還挑起了全部家務重擔,她拄着柺杖拖着殘腿幹繁重的體力活。在丈夫的影響下,董江雲也寫起了童話,並在《黑龍江日報》上發表了《鴨子莎莎》。

這對殘疾作家坦然面對自己身體的缺陷,他們認爲,殘疾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必會打開一扇窗",厄運只是一道坎,走過了是陽光,走不過就只能長陷泥淖。

話題:"面對生活中坎坷""身殘志不殘"

高考作文 篇4

  一、20xx年高考作文的特點

20xx年全國各具特色的15道高考作文試題,呈現以下特點:

(一)、從命題的形式看,幾乎是清一色採用話題作文,唯北京卷以“包容”爲題——看是屬於命題作文,但從實質看,這樣的命題作文也可以納入話題作文的範疇。

從試題的構造看,同是話題作文,卻出現了三種類型:一是材料型,二是命題型,三是選題型。在15道試題中,材料型佔12道題,形成了一股主流,是當前語文界使用頻率最高的題型,也是高考作文命題的首選。上海的“忙”,北京的“包容”,採用命題型話題作文。這種類型的題目簡約明快,思維空間廣闊,有着很好的發展勢頭。福建卷則另闢蹊徑,採用選題型。這種題型打破了只給一個話題的成規,爲高考作文命題作了有益的嘗試。

從文體的要求看,有的全不限,有的是加限制的不限,焦點仍然在於能不能寫詩歌。高考作文能不能寫詩歌,這是見仁見智的學術問題,但全國卷允許寫詩達數年之久,卻遲遲不拿出評價的標準,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從話題的設計看,聯合式話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4份全國卷、天津卷,遼寧卷、浙江卷、重慶卷、江蘇卷、廣東卷等10份試卷這樣設計話題,真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爲之。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受20xx年話題模式的影響,意在增多話題的限制,加大審題的難度,加強試題的避猜性,大大提高了考查的思維價值。除外,設計單一式話題的有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設計多項式話題的有福建卷,從而顯示了話題設計的多樣性。

(二)從話題的內容上看大體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審察自我,正視問題:全國卷的“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重慶卷的“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共有三個話題就如何看待自己與別人展開討論,都是以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爲核心來考查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全國卷的另兩個話題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及“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前一個話題是談論一個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所遭遇的挫折,後一個話題是談論一個人應該如何去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它們實際上是從正反兩面談論如何正確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從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這五道題植根於中學生的思想土壤,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關注社會,聚焦熱點:上海卷的話題“忙”,抓住了當今社會講究快節奏高效率的特點,把作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浙江卷的話題“人文素養與發展”,是從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總體達標比例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現狀提煉出來的,讓高考作文與現實中的社會矛盾掛鉤,引發考生深入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湖南卷的話題“家庭教育”,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考生首當其衝,最有生活體驗,也最有發言權。上面這些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生活熱點,意義重大。

3、價值取向,道德修養:天津卷“材與非材”,遼寧卷 “平凡與自豪”,都屬於價值觀範疇。發人深省且充滿思辯性。偉大出自平凡,我們在爲偉大而驕傲的同時,也要爲平凡而自豪——正確對待平凡,這樣的話題廣大考生大有發揮的餘地。北京卷 “包容”,湖北卷 “買鏡”,都跟道德修養有關。我們的祖先極爲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綿延的傳統美德和豐富的文化積澱,給考生寫作的靈動。

4、自然情致,人文景觀:江蘇卷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爲話題,讓考生走進大自然;福建卷以人物(文學形象)爲話題,使試題充滿人文色彩。

  二、“新課標”下的20xx年高考作文命題走向

任何事物的變化,一是本身的矛盾所引起的發展變化,二是外界的原因引起的發展變化。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對於高考作文影響最大的,筆者認爲是20xx年新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20xx年正式實施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高考作文受到的直接影響來自於語文考綱,而且考綱是《大綱》《課標》的執行方案以及觀念的具體化。新課標、新考試精神要求學生“負責任地寫作”、“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要有獨立的寫作思維”,這是作文拿高分的新標準。據此,對20xx年高考作文命題走向作以下的預測。

1。在“認識”這個話題上繼續引申。引導中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20xx年的“情感的親疏與認識關係”,延續到今年的全國卷的四個話題,還有其它省份的幾個話題作文,都是講“認識”的。認識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社會,才能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認識自我,才能全面發展,規劃人生理想。因此,20xx年從“認識”這個話題還可能進一步細化,具體化。

2。從審美引申到文化。《課標》:“審美教育有助於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20xx年的江蘇卷“山的.沉穩,水的靈動”是這一方面的可貴嘗試。當然,關於知、情、意在作文方面的考查,不一定全面考,更不一定侷限於山水自然,也可能有對人的審美(帥、酷以及氣質),也可能有對社會風尚及流行文化的審美,也可能對傳統文化中小說及詩、詞、曲、賦的審美,甚至可能引申到文化的範疇。

3。考查語言運用和語文實踐活動。在《課標》裏“應用、拓展”,“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能力,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適當時機與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關於這方面的考題,在90年代有給編輯部的一封信,反映環保問題;上海卷,近年來有假設從某刊物的幾個欄目中選一個做編輯;以前上海卷連續兩年寫小作文:兩分鐘的發言稿,從考查“說”的角度出題;其實,還可以考講演稿,還有辯論、採訪、主持等等,全面考查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既考了“寫”,又考了“說”,把高考作文與語文活動聯繫起來。

4。把課外閱讀與高考作文聯繫起來。20xx年福建卷,列了兩組人物,每組5人,5人中有真實歷史人物,也有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就是說,傳記人物與文學形象。這古今中外的5個人物都是可以從課外閱讀中獲得。那麼800字以上的文章就是兩種體裁,一是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速(縮)寫;二是評論,文學評論或歷史人物評論。因此,作爲應對策略,除了讀小說外,還應引導學生閱讀歷史人物傳記。沒有閱讀便無從下筆。

高考作文的演變,還會受到高考作文本身出現的矛盾,從而引起變化。針對有些考生作文“胡編亂造”、 “四不象”的作文大量出現和內容空泛、缺少生動的記敘,缺乏深刻的分析推理等情況,近年來,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增加了“感情真實”、“內容豐富”的條目,並且對“四不象”類的作文一律封殺,不及格。爲了從根本上整治“四不象”,爲了與高中作文教學的訓練體裁的一致,話題作文開放式的“體裁不限”的規定,有可能改變。這一點應引起注意。

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在實施中矯正,高考作文的形式和選材的開放度將在今後的命題要求中微調。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從有利於選拔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高考也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繼續探索。

高考作文 篇5

辛勤君不見,傳道解惑,淚乾紅燭?9月10日,第2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最牛高考作文作者周海洋在荊楚網評選最牛落榜生的參賽個人主頁上發表了一首詞月下笛,獻禮給天下所有辛勤的園丁。

在詞中,周海洋感慨老師落紅甘做土,嘔心瀝血,黑髮積霜,鞠躬盡瘁終於換得桃李如雲,杏蕊初發,幽谷飛香,盛讚老師唯有冰心存玉壺,只餘得清風如許。字字句句都表達了對老師們年復一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度的讚美和感恩。

另悉:目前周海洋還在家裏等待最後的高考錄取機會。9月22日至23日是湖北省高考補錄時間,周海洋稱三峽大學招辦老師表示還在爭取破格錄取我。這名最牛落榜生仍有上大學的希望。

周海洋《月下笛》全文:

桃李如雲,教學相長。春風化雨。寒窗燈下,猶憶書山耕耘路。杏壇鼓琴發杏蕊,洙泗上飛香幽谷。辛勤君不見,傳道解惑,淚乾紅燭?

落紅甘做土,萬里風鵬舉,負笈甘露。嘔心瀝血,黑髮積霜清可數。鞠躬盡瘁,紛紛日月漸入無。唯有冰心存玉壺,只餘得清風如許。正九月金秋,如菊芬芳萬古。

備註:20xx全國最有才落榜生評選活動是由荊楚網聯合全國20多家重點新聞網站發起的關愛落榜生大型公益活動,旨在讓廣大失利考生重新振作起來,讓每一位落榜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全社會的關愛和祝願,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做到落榜不落志。

高考作文 篇6

每年的高考作文不僅是考生、家長和老師的熱門話題,也成爲包括文人、學者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談資。

從議論文一統天下到多文體並舉給考生更大發揮空間

專家們分析,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作文經歷了多次轉型。

作文命題的形式不停地在變,先後運用了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給範圍自由命題作文等形式。1999年,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爲題的高考作文爲標誌,話題作文開始出現,併成爲近年來各地高考作文的主導品種。有人認爲,這使大多數考生能夠扣題作文,從而較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更體現了高考選拔的公平性原則。今年的全國卷、上海卷、浙江卷、廣東卷都沿用了這種形式。

文體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當年議論文一統天下到如今多文體並舉。具體而言,1997年、1998年運用了一大一小的考試方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寫、敘述,大作文都是議論文,這種方式能全面考查考生運用各種文體的能力,但寫作量較大,試卷整體過於厚重,考生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裏完成所有試題並非易事。從1999年開始,恢復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且文體不限,這個轉變使考生能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最擅長的文體,體現出考試改革的人文化傾向。

命題權限也在變。以前全國一份卷,天下考生一道題,如今許多省份自主命題。今年全國統一的語文考試卷中,作文題給出了三種選擇,而一些單獨命題的省市所出的作文題目多爲簡明扼要的話題作文或給材料作文,同樣給予了考生較大的發揮空間。

一:應試導致押題出彩不能僅僅靠技巧

爲了在高考作文考試中獲得高分,押題成爲許多老師和學生的高招。考試前,語文老師紛紛傳授作文技巧,甚至押出一些題,準備若干範文,讓學生爛熟於心,以不變應萬變。原先高考作文考議論文,老師們就讓學生反覆練習開頭怎麼寫,中間怎麼議論,如何收尾。如今話題性作文流行,考生就大量練習話題作文,畢其功於一役。

專家指出,在應試的思路下,語文教學長期以來不重視作文的個性,不重視作文的真情實感。一些作文題目較空,不利於學生抒真情、寫真意。學生不是爲了情感需求而寫作,而是爲了考試得高分,功利主義傾向較重。

記者就寫作個性化的問題請教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教科研中心主任孫玉環。這位有着42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一直提倡個性化作文。在她看來,要寫出一篇好,第一在於生活,第二要有需要,第三才是技巧。現在的學生,缺少生活體驗,也少有寫作的需要,卻過分看重技巧。具體表現爲學生考前背,考試時多是空話、套話。作文無法反映真實的生活,這也是沉重的學業壓力下,學生蒼白生活的體現。乏味的生活,寫不出真實的,只好胡編亂造。

二:爲母語教學吶喊工具性與人文性需結合

考查好的作文應當具備三個要素,中國寫作學會會長裴顯生教授認爲,一是能考查考生的漢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錯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順,再有思想,也不成其爲一篇好;二是能表現考生對生活的感悟、理解,如果學生死讀書,不關心生活,就寫不出好;三是能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

他說,語文教學現在要講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過去老是搖擺,一會強調工具性不講人文性,一會強調人文性不講工具性,走極端容易使中學語文教學無所適從。現在英語教學比重有加大的情勢,從幼兒園就開始抓英語,英語幾乎成了霸權話語,該到了爲母語教學吶喊的時候了。

專家們呼籲,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作文能否走出八股的舊路,走上傳情達意的正途,需要主持出題的人更加尊重教育規律;而語文老師、家長乃至考生,也需要跳出應試的陰影,讓好從生活中來,從情感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