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六(周書)世宗紀三 顯德三年春正月乙未朔,帝不受朝賀。前司空蘇禹珪卒。丁酉,李穀奏,破淮賊於上窯。戊戌,發丁夫十萬城京師羅城。庚子,詔取此月八日幸淮南。殿中監馬從贇免所居官,坐乾沒外孫女霍氏之資產,為人所訟故也。辛丑,以宣徽南院使向訓為......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五(唐書) 武皇紀上大綱 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隴右金城人也。始祖拔野,唐貞觀中為墨離軍使,從太宗討高麗、薛延陀有功,為金方道副都護,因家於瓜州。太宗平薛延陀諸部,於安西、北庭置都護屬之,分同羅、僕骨之人,置沙陀督府。蓋北庭有磧曰沙......

  • 《舊五代史》 卷三(梁書)太祖紀三 開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長蘆,次於魏州。節度使羅紹威以帝回軍,慮有不測之患,由是供億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陳之。帝雖拒而不納,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長蘆。是日,有慶雲覆於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傳禪代之意......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唐書) 列傳二十二 元行欽,本幽州劉守光之愛將。守光之奪父位也,令行欽攻大恩山,又令殺諸兄弟。天祐九年,周德威攻圍山州,守光困蹙,令行欽于山北募兵,以應契丹。時明宗為將,攻行欽于山北,與之接戰,矢及明宗馬鞍,既而以勢迫來降。明宗憐其有勇,奏隸為......

  • 《舊五代史》 卷二十八(唐書) 莊宗紀二 天祐九年春正月庚辰朔,周德威等自飛狐東下。丙戌,會鎮、定之師進營祁溝。庚子,次涿州,刺史劉知温以城歸順。德威進迫幽州,守光出兵拒戰,燕將王行方等以部下四百人來奔。二月庚戌朔,樑祖大舉河南之眾以援守光,以陝州節度使楊師......

  • 《舊五代史》 卷二十八(唐書) 莊宗紀二大綱 天祐九年春正月庚辰朔,周德威等自飛狐東下。丙戌,會鎮、定之師進營祁溝。庚子,次涿州,刺史劉知温以城歸順。德威進迫幽州,守光出兵拒戰,燕將王行方等以部下四百人來奔。二月庚戌朔,樑祖大舉河南之眾以援守光,以陝州節度使楊師......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五(晉書) 列傳十 皇甫遇,常山人也。父武,流寓太原,嘗為遮塞軍使。遇少好勇,及壯,虯髯,善騎射。唐明宗在藩時,隸於麾下,累從戰有功。明宗即位,遷龍武都指揮使,遙領嚴州刺史,出討東川,為行營左軍都指揮使。應順、清泰中,累歷團練防禦使,尋遷鄧州節度使......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四(唐書) 列傳二十六 康延孝,塞北部落人也。初隸太原,因得罪,亡命於汴梁。開平、乾化中,自隊長積勞至部校。樑末帝時,頻立軍功。同光元年八月,段凝率眾五萬營於王村,時延孝為右先鋒指揮使,率百騎來奔。莊宗得之,喜,解御衣金帶以賜之。翌日,賜田宅於鄴......

  • 《舊五代史》 卷六(梁書)太祖紀六 開平四年十月乙亥,東京博王友文入覲,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驥院開宴落成,內外並獻馬,而魏博進絹四萬匹為駔價。壬午,以冬設禁軍,幸興安鞠場,召文武百官宴。幸開化,大閲軍實。十一月丁亥朔,幸廣王第作樂。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於宣......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七(晉書) 高祖紀三大綱 天福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衞如式。己酉,百官守司,以太史先奏日蝕故也。至是不虧,內外稱賀。壬戌,是夜以上元張燈於京城,縱都人遊樂,帝御大寧宮門樓觀之。丙寅,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工部侍郎、判度......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五(唐書) 列傳七 康君立,蔚州興唐人,世為邊豪。乾符中,為雲州牙校,事防禦使段文楚。時羣盜起河南,天下將亂,代北仍歲阻飢,諸部豪傑,鹹有嘯聚邀功之志。會文楚稍削軍人儲給,戍兵諮怨。君立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李存璋等謀曰:段公懦人,難與共......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大綱 ◎樂志上古之王者,理定製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和人神,歷代已來,舊章斯在。洎唐季之亂,鹹、鎬為墟;樑運雖興,《英》、《莖》掃地。莊宗起於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將泯絕。當同光、天成之際,或......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三(晉書) 少帝紀三 開運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改天福九年為開運元年。河北諸州,曾經契丹蹂踐處,與免今年秋税。諸軍將士等第各賜優給。諸州率借錢帛,赦書到日,畫時罷徵,出一千貫已上者與免科徭,一萬貫已上者與授本州上佐雲。是日......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一(唐書) 列傳二十三 馬鬱,其先范陽人。鬱少警悟,有俊才智數,言辯縱橫,下筆成文。乾寧末,為府刀筆小吏。李匡威為王鎔所殺,鎔書報其弟匡儔。匡儔遣使於鎔,問謀亂本末,幕客為書,多不如旨。鬱時直記室,即起草,為之條列事狀,雲可疑者十,詞理俊贍,以此知名。......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二(梁書)列傳十二 楊師厚,潁州斤溝人也。為李罕之部將,以猛決聞,尤善騎射。及罕之敗,退保澤州,師厚與李鐸、何絪等來降,太祖署為忠武軍牙將,繼歷軍職,累遷檢校右僕射,表授曹州刺史。唐天覆三年,從太祖迎昭宗於岐下,李茂貞以勁兵出戰,為師厚所敗。及......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五(晉書) 高祖紀一大綱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諱敬瑭,太原人也。本衞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後,漢衰,關輔亂,子孫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與沙陀軍都督朱耶氏自靈武入附,憲宗嘉之,隸為河東陰山府裨校,以邊功累官至朔州刺史。......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大綱 ◎食貨志(案:《薛史·食貨志序》,原本闕佚,卷中惟鹽法載之較詳,其田賦、雜税諸門,僅存大略,疑明初是書已有殘闕也。今無可採補,姑存其舊。)樑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闢污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

  • 《舊五代史》 卷六十六(唐書) 列傳十八大綱 安重誨,其先本北部豪長。父福遷,為河東將,救兗、鄆而沒。重誨自明宗龍潛時得給事左右。及鎮邢州,以重誨為中門使。隨從征討,凡十餘年,委信無間,勤勞亦至。洎鄴城之變,佐命之功,獨居其右。明宗踐祚,領樞密使,俄遷左領軍衞大將軍充......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大綱 ◎樂志下週廣順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時太常卿邊蔚上疏請改舞名,其略雲:前朝改祖孝孫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舞名......

  • 《舊五代史》 卷十八(梁書)列傳八大綱 張文蔚,字右華,河間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為顯官。文蔚幼礪文行,求知取友,藹然有佳士之稱。唐乾符初,登進士第,時丞相裴坦兼判鹽鐵,解褐署巡官。未幾,以畿尉直館。丁家艱,以孝聞。中和歲,僖宗在蜀,大寇未滅,急於軍費,移鹽鐵於揚州,命......

  • 《舊五代史》 卷五十八(唐書) 列傳十大綱 趙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嶺南節度使。祖存約,興元府推官。父隱,右僕射。光逢與弟光裔,皆以文學德行知名。(《舊唐書》:光裔,光啟三年進士擢第,累遷司勛郎中、弘文館學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誥。季述廢立之後,旅遊江表以避患,嶺南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一 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鐸,父端。唐乾符中,鎮州有博野軍,宿衞京師,屯於奉天,文通時隸本軍為市巡,累遷至隊長。黃巢犯闕,博野軍留於鳳翔,時鄭畋理兵於岐下,畋遣文通以本軍敗尚讓之眾於龍尾坡,以功為神策軍指揮使。朱玫......

  • 《舊五代史》 卷十一(梁書)列傳一大綱 ◎后妃文惠皇太后王氏,開平初追諡。太祖性孝願,奉太后未嘗小失色,朝夕視膳,為士君子之規範。帝嚴察用法,無纖毫假貸,太后言之,帝頗為省刑。(《北夢瑣言》雲:樑祖父誠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攜養寄於同縣人劉崇家。昆弟之中,惟......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僭偽列傳第三大綱 僭偽列傳第三作者:薛居正等王建,陳州項城人。唐末,隸名於忠武軍。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時樑祖為巢將,領眾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復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是......

  • 《舊五代史》 卷二(梁書)太祖紀二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從周統諸將略地于山東,遂次於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於魏,魏人送於汴。是月,帝以大軍至鉅鹿,屯於城下,敗晉軍萬餘眾於青山口,俘馬千餘匹。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