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大綱 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生於媯州懷戎軍之雕窠裏。曾祖順厲,世戍懷戎。父思繼,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幹,聲馳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劉仁恭為帥,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繼兄為先鋒都將、媯州刺史,思繼為中軍都將、順州刺史,思繼弟......

  • 《舊五代史》 卷三十二(唐書) 莊宗紀六大綱 同光二年夏五月己亥,帝御文明殿,冊齊王張全義為太尉。禮畢,全義赴尚書省領事,左諫議大夫竇專不降階,為御史所劾,專援引舊典,宰相不能詰,寢而不行。庚子,太常卿李燕卒。壬寅,以教坊使陳俊為景州刺史,內園使儲德源為憲州刺史,皆樑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七(周書)世宗紀四大綱 顯德四年春正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衞如儀。詔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釋放。壬寅,兵部尚書張昭上言:奉詔編修太祖實錄及樑、唐二末主實錄。伏以撰《漢書》者先為項籍,編《蜀記》首序劉璋,貴神器之傳授有因,其歷數之......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大綱 ◎天文志(案:《天文志序》原本闕佚,然其日食、星變諸門,事蹟具存,較《歐陽史·司天考》為詳備。今考《五代會要》所載星變、物異諸門,與《司天考》互有詳略。蓋五代典章散佚,各記所聞,未能畫一也。參考諸書,當以是書為......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五(晉書) 高祖紀一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諱敬瑭,太原人也。本衞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後,漢衰,關輔亂,子孫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與沙陀軍都督朱耶氏自靈武入附,憲宗嘉之,隸為河東陰山府裨校,以邊功累官至朔州刺史。......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一(周書)列傳一大綱 ◎后妃太祖聖穆皇后柴氏,邢州龍崗人,世家豪右。太祖微時,在洛陽聞後賢淑,遂聘之。(《東都事略·張永德傳》雲:周太祖柴後,本唐莊宗之嬪御也。莊宗沒,明宗遣歸其家,行至河上,父母迓之,會大風雨,止於逆旅數日。有一丈夫走過......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七(周書)列傳七大綱 盧文紀,字子持,京兆萬年人。(案:此下有闕文。)長興末,為太常卿。文紀形貌魁偉,語音高朗,佔對鏗鏘,健於飲啖。奉使蜀川,路由岐下,時唐末帝為岐帥,以主禮待之,觀其儀形旨趣,遇之頗厚。清泰初,中書闕輔相,末帝訪之於朝,左右曰:臣見班行中......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五(晉書) 高祖紀一大綱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諱敬瑭,太原人也。本衞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後,漢衰,關輔亂,子孫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元和中與沙陀軍都督朱耶氏自靈武入附,憲宗嘉之,隸為河東陰山府裨校,以邊功累官至朔州刺史。......

  • 《舊五代史》 卷四(梁書)太祖紀四大綱 開平二年正月癸酉,帝御金祥殿,受宰臣文武百官及諸藩屏陪臣稱賀,諸道貢舉一百五十七人,見於崇元門。封從子友寧為安王,友倫為密王。幽州劉守文進海東鷹鶻、蕃馬、氈罽、方物。自去冬少雪,春深農事方興,久無時雨。兼慮有災疾,帝......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六 僣偽列傳三大綱 王建,陳州項城人。唐末,隸名於忠武軍。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時樑祖為巢將,領眾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復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是歲,復光入援京師,明年破賊收......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唐書) 明宗紀六大綱 天成四年春正月壬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衞如儀。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奏:臣孫贊,年五歲,默唸《論語》、《孝經》,舉童子,於汴州取解就試。詔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孫,能念儒書,備彰家訓,不勞就試,特與成名。宜賜別敕及第,附今年春榜。戊......

  • 《舊五代史》 卷四十二(唐書) 明宗紀八 長興二年春正月庚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衞如儀。乙丑,詔曰:故天策上將軍、守太師、尚書令、楚國王馬殷,品位俱高,封崇已極,無官可贈,宜賜諡及神道碑文,仍以王禮葬。壬申,契丹東丹王託雲自渤海國率眾到闕,帝慰勞久之,錫賚加等,是......

  • 《舊五代史·李琪傳》 李琪,字台秀。父縠,廣明中,為晉公王鐸都統判官。年十三,詞賦詩頌,大為王鐸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鐸召縠?於公署,密遣人以《漢祖得三傑賦》題就其第試之,琪援筆立成。賦尾雲:“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一(唐書) 列傳十三大綱 安金全,代北人。世為邊將,少驍果,便騎射。武皇時為騎將,屢從征討。莊宗之救潞州及平河朔,皆有戰功,累為刺史,以老病退居太原。天祐中,汴將王檀率師三萬,乘莊宗在鄴,來襲幷州。時城無備兵,敵軍奄至,監軍張承業大恐,計無所出,閲諸司丁......

  • 《舊五代史》 卷五十三(唐書) 列傳五大綱 李存信,本姓張,父君政,回鶻部人也。大中初,隨懷化郡王李思忠內附,因家雲中之合羅川。存信通黠多數,會四夷語,別六蕃書,善戰,識兵勢。初為獻祖親信,從武皇入關平賊,始補軍職,賜姓名。大順中,累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擊張浚軍於平陽。......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六(晉書) 高祖紀二 天福元年十一月己亥,帝御北京崇元殿,降制: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大赦天下。十一月九日昧爽已前,應在京及諸州諸色罪犯,及曾授偽命職掌官吏,並見禁囚徒,已結正未結正,已發覺未發覺,罪無輕重,常赦不原者,鹹赦除之。應明宗朝所行敕命......

  • 《舊五代史》 卷十三(梁書)列傳三大綱 朱瑄,宋州下邑人也。父慶,裏之豪右,以攻剽販鹽為事,吏捕之伏法。瑄坐父罪以笞免。因入王敬武軍為小校。唐中和二年,諫議大夫張浚徵兵於青州,敬武遣將曹全晸率軍赴之,以瑄隸焉。以戰功累遷列校。賊敗出關,全晸以本軍還鎮。會鄆......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二 世襲列傳一 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鐸,父端。唐乾符中,鎮州有博野軍,宿衞京師,屯於奉天,文通時隸本軍為市巡,累遷至隊長。黃巢犯闕,博野軍留於鳳翔,時鄭畋理兵於岐下,畋遣文通以本軍敗尚讓之眾於龍尾坡,以功為神策軍指揮使。朱玫......

  • 《舊五代史》 卷六十三(唐書) 列傳十五 張全義,字國維,濮州臨濮人。初名居言,賜名全義,樑祖改為宗奭;莊宗定河南,複名全義。祖璉,父誠,世為田農。全義為縣嗇夫,嘗為令所辱。乾符末,黃巢起冤句,全義亡命入巢軍。巢入長安,以全義為吏部尚書,充水運使。巢敗,依諸葛爽於河陽,......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 乾祐三年春正月己亥朔,帝不受朝賀。鳳翔行營都部署趙暉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復鳳翔,逆賊王景崇舉族自燔而死。丁未,鳳翔節度使、充西南行營都部署趙暉加兼侍中。戊申,密州刺史王萬敢奏,奉詔領兵入海州界,至荻水鎮,俘掠焚蕩,更請益......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大綱 ◎樂志下週廣順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時太常卿邊蔚上疏請改舞名,其略雲:前朝改祖孝孫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舞名......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五(周書)列傳五大綱 趙暉,字重光,澶州人也。弱冠以驍果應募,始隸於莊宗帳前,與大梁兵經百餘戰,以功遷馬直軍使。同光中,從魏王破蜀,命暉分統所部,南戍蠻陬。明宗即位,徵還,授禁軍指揮使。晉有天下,參掌衞兵,從馬全節圍安陸,佐杜重威戰宗城,皆有功,改奉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大綱 ◎樂志上古之王者,理定製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和人神,歷代已來,舊章斯在。洎唐季之亂,鹹、鎬為墟;樑運雖興,《英》、《莖》掃地。莊宗起於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將泯絕。當同光、天成之際,或......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六(漢書)列傳三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從軍事唐莊宗、明宗,稍遷裨校,以戰功累歷郡守。晉天福初,範延光叛於魏州,周從楊光遠攻降之,安重榮以鎮州叛,從杜重威討平之,以功授貝州節度使。歲餘,移鎮涇州。先是,前帥張彥澤在任苛虐,部民逃者五千餘户,及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三 世襲列傳二大綱 高季興,字貽孫,陝州硤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後唐莊宗即位,避其廟諱改焉。幼隸於汴之賈人李七郎,樑祖以李七郎為子,賜姓,名友讓。樑祖嘗見季興於僕隸中,其耳面稍異,命友讓養之為子。樑祖以季興為牙將,漸能騎射。唐天覆中,昭宗在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