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五十四(唐書) 列傳六大綱 王鎔,其先回鶻部人也。遠祖沒諾幹,唐至德中,事鎮州節度使王武俊為騎將。武俊嘉其勇幹,畜為假子,號王五哥,其後子孫以王為氏。四代祖廷湊,事鎮帥王承宗為牙將。長慶初,承宗卒,穆宗命田宏正為成德軍節度使。既而鎮人殺宏正,推廷湊......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一(梁書)列傳十一 龐師古,曹州南華人,初名從。以中涓從太祖,性端願,未嘗離左右。及太祖鎮汴,樹置戎伍,始得馬五百匹,即以師古為偏將,援陳破蔡,累有戰功。及朱珍以罪誅,遂用師古為都指揮使。乃渡淮,餉軍於廬壽,攻滁州,破天長,下高郵,沿淮轉戰,所至克捷。......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二(晉書) 列傳七 姚顗,字伯真,京兆萬年人。曾祖希齊,湖州司功參軍。祖宏慶,蘇州刺史。父荊,國子祭酒。顗少蠢,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輩未之重,唯兵部侍郎司空圖深器之,以女妻焉。顗性仁恕,多為僕妾所欺,心雖察之,而不能面折,終身無喜怒。不知錢百......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大綱 ◎樂志下週廣順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時太常卿邊蔚上疏請改舞名,其略雲:前朝改祖孝孫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請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德》為《善勝之舞》。前朝改貞觀中二舞名......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八(周書)世宗紀五大綱 顯德五年春正月癸未朔,帝在楚州城下,從臣詣行宮稱賀。(《隆平集·馬仁瑀傳》:世宗徵淮南,登楚州水寨飛樓,距城百步,城卒詬罵,左右射莫能及。召仁瑀至,應弦而斃。)乙酉,降同州為郡。右驍衞將軍王環卒。丙戌,右龍武將軍王漢......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三(晉書) 列傳八大綱 盧質,字子徵,河南人也。曾祖偲,唐太原府祁縣尉,累贈右僕射。祖衍,唐刑部侍郎、太子賓客,累贈太保。父望,唐尚書司勛郎中,累贈太子少傅。質幼聰慧,善屬文。年十六,陝帥王重盈奏授芮城令,能以色養。又為同州澄城令,從私便也。秩滿改......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七(周書)世宗紀四大綱 顯德四年春正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衞如儀。詔天下見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釋放。壬寅,兵部尚書張昭上言:奉詔編修太祖實錄及樑、唐二末主實錄。伏以撰《漢書》者先為項籍,編《蜀記》首序劉璋,貴神器之傳授有因,其歷數之......

  • 《舊五代史》 卷七十八(晉書) 高祖紀四大綱 天福四年春正月癸卯,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衞如式。丙午,召太子太師致仕範延光宴於便殿。以延光歸命之後,慮懷疑懼,故休假之內,錫以款密。帝謂之曰:無忿疾以傷厥神,無憂思以勞厥衷。朕方示信於四方,豈食言於汝也。延光俯伏拜謝,其......

  • 《舊五代史》 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大綱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為《舊五代史》編次成書恭呈御覽事。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書,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為鑑觀。雖值一時風會之衰,體格尚沿於宂弱;而垂千古廢興之跡,......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五(周書)世宗紀二大綱 顯德二年春正月辛未朔,帝不受朝賀。辛卯,詔:在朝文班,各舉堪為令錄者一人,雖姻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若在官貪濁不任、懦弱不理,並量事狀重輕,連坐舉主。乙未,詔:應逃户莊田,並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税租:如三週年內本......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大綱 ◎禮志上(案:《禮志序》,原本闕佚。)樑開平元年夏四月,太祖初受禪,乃立四廟於西京,從近古之制也。唐同光二年六月,太常禮院奏:國家興建之初,已於北都置廟,今克復天下,遷都洛陽,卻複本朝宗廟。按禮無二廟之文,其北都宗廟請廢。乃下......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漢書)隱帝紀上大綱 隱皇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李太后,以唐長興二年,歲在辛卯,三月七日,生帝於鄴都之舊第。高祖鎮太原,署節院使,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國初,授左衞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祕......

  • 《舊五代史》 卷二(梁書)太祖紀二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從周統諸將略地于山東,遂次於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於魏,魏人送於汴。是月,帝以大軍至鉅鹿,屯於城下,敗晉軍萬餘眾於青山口,俘馬千餘匹。丁......

  • 《舊五代史》 卷六十(唐書) 列傳十二 李襲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後,父圖,為洛陽令,因家焉。襲吉乾符末應進士舉,遇亂,避地河中,依節度使李都,擢為鹽鐵判官。及王重榮代,不喜文士,時喪亂之後,衣冠多逃難汾、晉間。襲吉訪舊至太原,武皇署為府掾,出宰榆社。光啟初,武皇遇難上源......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一(唐書) 列傳二十三大綱 馬鬱,其先范陽人。鬱少警悟,有俊才智數,言辯縱橫,下筆成文。乾寧末,為府刀筆小吏。李匡威為王鎔所殺,鎔書報其弟匡儔。匡儔遣使於鎔,問謀亂本末,幕客為書,多不如旨。鬱時直記室,即起草,為之條列事狀,雲可疑者十,詞理俊贍,以此知名。......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七(唐書) 莊宗紀一大綱 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諱存勖,武皇帝之長子也。母曰貞簡皇后曹氏,以唐光啟元年歲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生帝於晉陽宮。妊時,曹後嘗夢神人,黑衣擁扇,夾侍左右。載誕之辰,紫氣出於窗户。及為嬰兒,體貌奇特,沈厚不羣,武皇特所鍾愛......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一(晉書) 列傳六大綱 房知温,字伯玉,兗州瑕丘人也。少有勇力,籍名於本軍,為赤甲都官健。(《玉堂閒話》:知温少年,與外弟徐某為盜於兗、鄆之境。)樑將葛從周鎮其地,選置麾下。時部將牛存節屯於鎮,好摴博,每求辨採者,知温以善博見推,因得侍左右,遂熟於存......

  • 《舊五代史》 卷八十七(晉書) 列傳二 ◎宗室(案:《晉宗室列傳》,《永樂大典》僅存四篇,餘多殘闕。)廣王敬威,字奉信,高祖之從父弟也。父萬詮,贈太尉,追封趙王。敬威少善騎射,事後唐莊宗,以從戰有功,累歷軍職。明宗即位,擢為奉聖指揮使。天成、應順中,凡十改軍額,累官至......

  • 舊五代史和凝傳的閲讀及答案 和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也。九代祖逢堯,唐高宗時為監察御史,自逢堯之下,仕皆不顯。凝幼而聰敏,姿狀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學,書一覽者成達其大義。年十七舉明經,十九登進士第。滑帥賀瑰知其名,闢置幕下。凝善射。時瑰與唐莊宗相拒......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 《舊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書於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是由宋太祖詔令編纂的官修史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志一......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昔武王克商,以箕子歸,作《洪範》。其九疇之序,一曰五行,所以紀休咎之徵,窮天人之際。故後之修史者,鹹有其説焉。蓋欲使後代帝王見災變而自省,責躬修德,崇仁補過,則禍消而福至,此大略也。今故按五代之簡編,記五行之災沴,追......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大綱 史宏肇,字化元,鄭州滎澤人也。父潘,本田家。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樑末,每七户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

  • 《舊五代史》 卷三十五(唐書) 明宗紀一大綱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諱亶,初名嗣源,及即位,改今諱,代北人也。世事武皇,及其錫姓也,遂編於屬籍。四代祖諱聿,皇贈麟州刺史。天成初,追尊為孝恭皇帝,廟號惠祖,陵曰遂陵;高祖妣衞國夫人崔氏,追諡為孝恭昭皇后。三代祖諱教,皇贈朔州......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周書)列傳十大綱 王峻,字秀峯,相州安陽人也。父豐,本郡樂營使。峻幼慧黠善歌,樑貞明初,張筠鎮相州,憐峻敏惠,遂畜之。及莊宗入魏州,筠棄鎮南渡,以峻自隨。時租庸使趙巖訪筠於其第,筠召峻聲歌以侑酒,巖悦,筠因以贈之,頗得親愛。樑亡,趙氏族滅,峻流落無......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僭偽列傳第三 僭偽列傳第三作者:薛居正等王建,陳州項城人。唐末,隸名於忠武軍。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時樑祖為巢將,領眾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復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