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五代史》 卷六十一(唐書) 列傳十三大綱 安金全,代北人。世為邊將,少驍果,便騎射。武皇時為騎將,屢從征討。莊宗之救潞州及平河朔,皆有戰功,累為刺史,以老病退居太原。天祐中,汴將王檀率師三萬,乘莊宗在鄴,來襲幷州。時城無備兵,敵軍奄至,監軍張承業大恐,計無所出,閲諸司丁......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二(晉書) 列傳七大綱 姚顗,字伯真,京兆萬年人。曾祖希齊,湖州司功參軍。祖宏慶,蘇州刺史。父荊,國子祭酒。顗少蠢,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輩未之重,唯兵部侍郎司空圖深器之,以女妻焉。顗性仁恕,多為僕妾所欺,心雖察之,而不能面折,終身無喜怒。不知錢百......

  • 《舊五代史》 卷九(梁書)末帝紀中大綱 貞明三年春正月戊午,以前淄州刺史高允奇為右羽林統軍。癸亥,以前天平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朱勍為懷州刺史。癸酉,以右天武軍使石釗為密州刺史。戊寅,以前懷州刺史李建為安州刺史,仍賜名知節。己卯,以宣義軍節度副大使......

  • 《舊五代史》 卷五(梁書)太祖紀五範例 二月乙丑,幸甘水亭。出師子門,幸榆林東北坡,教諸軍兵事。賜潞州投歸軍使張行恭錦服銀帶並食。戊辰,宴於金鑾殿。甲戌,以春時無事,頻命宰臣勛戚宴於河南府池亭。辛巳,楊師厚赴鎮於陝。寒食假,諸道節度使、郡守、勛臣競以春服賀......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四 僣偽列傳一大綱 楊行密,廬州人。少孤貧,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亂,天子幸蜀,郡將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復。(《北夢瑣言》:鄭綮嘗典楊行密為本州步奏官。)光啟初,秦宗權擾淮右,頻寇廬、壽,郡將募能致戰擒賊者,計級賞之,行密以膽力應募,往必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 史宏肇,字化元,鄭州滎澤人也。父潘,本田家。宏肇少遊俠無行,拳勇健步,日行二百里,走及奔馬。樑末,每七户出一兵,宏肇在籍中,後隸本州開道都,選入禁軍。嘗在晉祖麾下,遂留為親從,及踐阼,用為控鶴小校。高祖鎮太原,奏請從行,升為牙校,後......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大綱 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生於媯州懷戎軍之雕窠裏。曾祖順厲,世戍懷戎。父思繼,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幹,聲馳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劉仁恭為帥,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繼兄為先鋒都將、媯州刺史,思繼為中軍都將、順州刺史,思繼弟......

  • 《舊五代史》 卷十八(梁書)列傳八 張文蔚,字右華,河間人也。父裼,唐僖宗朝,累為顯官。文蔚幼礪文行,求知取友,藹然有佳士之稱。唐乾符初,登進士第,時丞相裴坦兼判鹽鐵,解褐署巡官。未幾,以畿尉直館。丁家艱,以孝聞。中和歲,僖宗在蜀,大寇未滅,急於軍費,移鹽鐵於揚州,命......

  • 《舊五代史》 卷四十八(唐書) 末帝紀下 清泰三年春正月辛卯朔,帝御文明殿受朝賀,仗衞如式。乙未,百濟遣使獻方物。戊戌,幸龍門佛寺祈雪。癸卯,以給事中、充樞密院直學士呂琦為端明殿學士;以六軍諸衞判官、尚書工部郎中薛文遇為樞密院直學士。乙巳,以上元夜京城張......

  • 舊五代史和凝傳的閲讀及答案大綱 和凝,字成績,汶陽須昌人也。九代祖逢堯,唐高宗時為監察御史,自逢堯之下,仕皆不顯。凝幼而聰敏,姿狀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學,書一覽者成達其大義。年十七舉明經,十九登進士第。滑帥賀瑰知其名,闢置幕下。凝善射。時瑰與唐莊宗相拒......

  • 《舊五代史》 卷九十五(晉書) 列傳十大綱 皇甫遇,常山人也。父武,流寓太原,嘗為遮塞軍使。遇少好勇,及壯,虯髯,善騎射。唐明宗在藩時,隸於麾下,累從戰有功。明宗即位,遷龍武都指揮使,遙領嚴州刺史,出討東川,為行營左軍都指揮使。應順、清泰中,累歷團練防禦使,尋遷鄧州節度使......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八(晉書) 列傳三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人也。父建,累贈太尉。延廣少習射,以挽強見稱。樑開平中,邵王朱友誨節制於陝,召置麾下,友誨坐謀亂,延廣竄而獲免。後事華州連帥尹皓,皓引薦列校,隸於汴軍,從王彥章拒莊宗於河上。及中都之敗,彥章見擒,而延廣被數......

  • 《舊五代史》 卷二(梁書)太祖紀二大綱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從周統諸將略地于山東,遂次於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領天平軍節度使,餘如故。四月,滄州節度使盧廷彥為燕軍所攻,棄城奔於魏,魏人送於汴。是月,帝以大軍至鉅鹿,屯於城下,敗晉軍萬餘眾於青山口,俘馬千餘匹。丁......

  • 《舊五代史》 卷五十八(唐書) 列傳十大綱 趙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嶺南節度使。祖存約,興元府推官。父隱,右僕射。光逢與弟光裔,皆以文學德行知名。(《舊唐書》:光裔,光啟三年進士擢第,累遷司勛郎中、弘文館學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誥。季述廢立之後,旅遊江表以避患,嶺南劉......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大綱 ◎食貨志(案:《薛史·食貨志序》,原本闕佚,卷中惟鹽法載之較詳,其田賦、雜税諸門,僅存大略,疑明初是書已有殘闕也。今無可採補,姑存其舊。)樑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闢污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

  • 《舊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禮志下後唐長興元年九月,太常禮院奏:來年四月孟夏,禘饗於太廟。謹按禮經,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毀未毀之主,併合食於太祖之廟,逐廟功臣,配饗於太廟之庭。本朝寶應元年定禮,奉景皇帝為始封之祖。既廟號太祖,百代不......

  • 《舊五代史》 卷七(梁書)太祖紀七大綱 乾化二年正月,宣:上元夜,任諸市及坊市各點彩燈,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來,以都下聚兵太廣,未嘗令坊市點燈故也。甲申,以時雪久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羣望祈禱。詔曰:謗木求規,集囊貢事,將裨理道,豈限側言。應內外文武百官及草澤,並許上封......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八(周書)世宗紀五 顯德五年春正月癸未朔,帝在楚州城下,從臣詣行宮稱賀。(《隆平集·馬仁瑀傳》:世宗徵淮南,登楚州水寨飛樓,距城百步,城卒詬罵,左右射莫能及。召仁瑀至,應弦而斃。)乙酉,降同州為郡。右驍衞將軍王環卒。丙戌,右龍武將軍王漢......

  • 《舊五代史》 卷九十八(晉書) 列傳十三 安重榮,朔州人。祖從義,利州刺史。父全,勝州刺史、振武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重榮有膂力,善騎射。唐長興中,為振武道巡邊指揮使,犯罪下獄。時高行周為帥,欲殺之,其母赴闕申告,樞密使安重誨陰護之,奏於明宗,有詔釋焉。張敬達之圍晉......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九(唐書) 莊宗紀三大綱 天祐十六年春正月,李存審城德勝,夾河為柵。帝還魏州,命昭義軍節度使李嗣昭權知幽州軍府事。三月,帝兼領幽州,遣近臣李紹宏提舉府事。夏四月,樑將賀瑰圍德勝南城,百道攻擊,復以艨艟扼斷津渡。帝馳而往,陣於北岸。南城守將氏延賞......

  • 《舊五代史》 卷七十二(唐書) 列傳二十四大綱 張承業,字繼元,本姓康,同州人。鹹通中,內常侍張泰畜為假子。光啟中,主郃陽軍事,賜紫,入為內供奉。武皇之討王行瑜,承業累奉使渭北,因留監武皇軍事,賊平,改酒坊使。三年,昭宗將幸太原,以承業與武皇善,用除為河東監軍,密令迎駕。既而昭......

  • 《舊五代史》 卷二十三(梁書)列傳十三大綱 劉鄩,密州安丘縣人也。祖綬,密州户掾,累贈左散騎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贈工部尚書。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獵史傳。唐中和中,事青州節度使王敬武為小校。敬武卒,三軍推其子師範為留後,朝廷命崔安潛鎮青州,州人拒命。棣州刺史張蟾將......

  • 《舊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六 僣偽列傳三大綱 王建,陳州項城人。唐末,隸名於忠武軍。秦宗權據蔡州,懸重賞以募之,建始自行間得補軍候。廣明中,黃巢陷長安,僖宗幸蜀。時樑祖為巢將,領眾攻襄、鄧,宗權遣小校鹿晏宏從監軍楊復光率師攻之,建亦預行。是歲,復光入援京師,明年破賊收......

  • 《舊五代史》 卷八十六(晉書) 列傳一大綱 ◎后妃(案:《晉后妃傳》,《永樂大典》已佚,今採《五代會要》、《通鑑》、《契丹國志》、《文獻通考》所載晉后妃事,分注以補是書之闕。)高祖皇后李氏。(《五代會要》: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寧公主;長......

  • 《舊五代史·李琪傳》 李琪,字台秀。父縠,廣明中,為晉公王鐸都統判官。年十三,詞賦詩頌,大為王鐸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鐸召縠?於公署,密遣人以《漢祖得三傑賦》題就其第試之,琪援筆立成。賦尾雲:“得士則昌,非賢罔共。宜哉項氏之敗亡,一范增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