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小學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課文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

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從對課文整體感知入手,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我讓學生初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本課,我分爲三部分,即:

1、導入。

2、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

3、鞏固練習,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後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採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並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爲“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覆體會。

爲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覆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後,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的相吳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後,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後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緻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於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後,又從語言回到內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整課堂,我讓學生先理解、後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並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以達到本單元的訓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