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教學設計【熱門】

語文教學設計【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設計【熱門】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恰當選用詞語和句子。

2、引導學生理解選詞和煉句的重要性。

3、在實際語言運用中正確使用選詞和煉句。

[教學設想]

1、本課,首先讓學生交流一下閱讀兩個文段的體會,分析文段的寫作風格和選詞煉句的精妙。

2、着重分析修飾語和和動詞,參照兩個語段的指導,體會這些修飾語在表達中的作用。

3、請學生自己隨意寫幾段話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飾語和動詞,看看用不用修飾語或使用不同的修飾語,對於文章內容和表達效果有什麼作用。

4、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分別討論修飾語和動詞的表達作用。

a)啓發學生認識選擇詞語和錘鍊句子在語言表達中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解讀文本

i、修飾語與中心語。修飾語是對中心語起修飾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奮的學生”“ 、“靈活施教”中,“勤奮”和“靈活”就是修飾語,而“學生”及“施教”這類被修飾的成分就是中心語。如果整個結構是名詞性的,那麼“修飾語+中心語”就是定中偏正詞組,其中的修飾語叫作定語,例如“勝利的歌聲”整體是名詞性的,勝利就是定語。如果整個結構都是動詞性的,那麼“修飾語+中心語”就是狀中偏正詞組,其中修飾語叫做狀語,例如“靜靜地聽”整體是動詞性的,靜靜就是狀語。書面上定語與中心語之間常用的字連接,狀語和中心語之間常用“地”字連接。

ii、句子與動詞。動詞往往是句子謂語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達句子意義的核心成分,動詞選擇的優勢直接影響語言表達的優勢。課文中的幾個句子都是動詞妙用的經典段落,這些動詞別緻生動,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如“微微的雲在我們的頂上流着”,一個“流”字,就能讓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水”,讓浮雲流動起來,充滿靈氣。

二交流體會。讓學生交流一下閱讀兩個文段的體會,分析文段的寫作風格和選詞煉句的精妙。前一個文段簡潔樸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於華麗的鋪陳表達,也不在於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經意間娓娓道來,流露出真摯深沉的感情。後一個文段中着力體會動詞在整個句子表達中的核心地位。

三創作短文,實際體驗。請學生自己隨意寫幾段話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飾語和動詞,看看用不用修飾語或使用不同的修飾語,對於文章內容和表達效果有什麼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適的動詞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動詞會使意義和情感表達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賞析幾個經典的文學作品片段,讓學生體會選詞煉句。

2、通過對比原文和改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選詞煉句能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展示經典文學片段。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過一樣;又像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爲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思考:你認爲文中哪些句子十分優美,談談你的理由。

2 、灕江(余光中)

黛髻青,南國有您多麗人/爭妍要照影/卻苦了地靈/何處去尋找夠長的妝鏡

於是從上海的湘煙楚靄/聰明的灕江/淺淺地笑着在兩岸的娉婷之間流來

而我們,自幸受寵的美學家/左顧也驚豔/右盼也歡絕/趁漣漪的靨渦順流而下

錯過的遠比窺到的更多/瞻前便遺後/顧近又失遠/貪看岸上,又覺水中更誘惑

目迷,心亂,五十里的奇觀/峯外還有峯/巒上更多巒/出不盡七千個峯頭的大廈

而更多的奇蹟在地下深藏/鍾乳垂長旌/石筍矗高柱/地府已如此/又何必慕天堂

思考:體會作者新鄉土詩的愛國情結。

不論從時間跨度還是從所佔詩作比重看,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已成爲余光中詩歌的一個恆定主題。從他的詩中,我們能體悟到詩人內心多元情感的交織、衝撞。愛中國是詩人無法割捨的情結,也因此成爲詩歌表達的一個“結”。余光中50多年創作不輟,在他已收集的600多首詩歌裏,凸顯出一個異常鮮明的特點,即很多詩裏流溢着念國懷鄉的民族情感。“無論我的詩是寫於海島或是半島或是新大陸,其中必有一主題是紮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調是與滾滾的長江同一節奏,這洶涌澎湃,從廈門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從未斷絕。”愛祖國,對余光中來說,並不是抽象的、空幻的,而是具體的,也更親近、更久長,這愛是熾熱的、傾心的、純潔的。

二、學生體會文章的的語言美。

1、學生討論,形成觀點。

2、學生積極發言,展示獨特見解。

3、老師補充,深入探究。

三、課後練習指導。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

3、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

教學過程:

與學生交流,導入新課:

有沒有較長時間離開父母的經歷?爲什麼離開?離開後想些什麼?想家時怎麼辦?

思念親人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感情。作家冰心在遠離親人、思念父母的時候,就把這種感情融化在一篇篇優美動人的詩歌、散文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篇:《紙船寄母親》。

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師有感情的朗讀,渲染氣氛。

附投影:謝婉瑩,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筆名出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紙船》選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學途中所做。這是作者第一次遠離祖國、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當她孤零零的隨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時,對親人、對母親倍感思念,於是作者把自己復活的一顆童心寄託在小小的紙船上,寫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詩篇。

學生朗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注意把握節奏和重音。(放悠揚而略帶憂傷的背景音樂)

請一位同學朗讀,學生互評,再讀。聽錄音,比較一下哪些地方讀的比我們好。我們讀得還不夠好,是因爲的詩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請同學們默讀,品味揣摩語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注意精彩語句的`朗讀指導。

學生自己品讀,便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讀完後給同學們描繪一下。

師總結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投影:詩歌欣賞的步驟:

1、朗讀吟誦,感受詩歌音樂美

2、品味揣摩,感受詩歌語言美感悟詩歌意境美)

3、聯想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學生進行背誦比賽。

過渡: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是永恆的主題。父母無私的愛不僅會使子女無限思戀,而且也會贏得子女純真的回報。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就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請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賞析這首詩,注意同學間的交流與幫助。

小結: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歌頌親情的,它使我們更加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親情的無私。在生活中,我們更要珍惜這份感情,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親人,回報社會。如果同學們還想進一步瞭解泰戈爾及其作品,請在課下閱讀:(投影:推薦閱讀:

《泰戈爾抒情詩選》

《泰戈爾其人其作》)

作業:模仿《金色花》4、5段的寫法,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一段回報母親的話。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思路:

《畫風》一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學生還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和做法,可在朗讀感悟過程中採用貼頭像的方法弄清每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風摸不着,看不到。孩子們平時又很少細心觀察風與其他事物的關係,所以對於如何畫風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讀文中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重點抓住三個孩子的對話領會他們的創意。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分角色朗讀課文,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風的聲音的磁帶。(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根據當天的天氣,聊風)

1、猜謎語。

師:孩子們我們來動腦筋猜個謎語好嗎?

出示謎語:(課件)雲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謎底:風並板書風)

2、師:說說風——分享你的知識。

你們知道哪些風或風的成語呢?(課件)

你還知道哪些古詩中寫到了風?(《風》《村居》《草》)

小結:

多奇怪的風啊風摸不着看不到,沒有顏色,沒有味道,可刮在臉上卻能感覺到、用耳朵能聽到,聽,播放風的聲音,你能把它畫下來嗎?(補充課題)(板書:畫風)

【感悟風的聲音,說出寫風唱風的歌謠,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畫風的積極性。】

那風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着,能畫出來嗎?真的能嗎?今天這節課周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的課文《畫風》。(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於思考,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於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66頁15課。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同學們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快的同學讀三遍。

(2)、讀準字音,用筆圈出不認識的生字,藉助課本拼音或同學、老師認識。

(3)、標出自然段。

2、檢查生字。(過渡:同學們,讀完了嗎,現在老師想與你分享讀書的收穫。)

(1)、課文中是誰把風畫出來了?你圈出了嗎?(請1、2個學生來回答。)(課件出示人名)

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根據課文特點,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提高了識字質量】

怎樣認識他們記住他們的名字呢?(交流)

(2)、他們分別是誰?

(課件,指出文中的每個人物)

(課件出示)孩子們,向他們打個招呼吧?

(3)接讀課文。能讀好的舉手。

(同學們,課文能讀通順了嗎,能一起分享你讀書的收穫嗎?讀的正確流利要是讀出感情更好了,爲了給老師一個驚喜,給同學們一個驚喜,現在請大家再讀一遍,準備準備。)

小結:讀得還不錯,成功總是屬於敢於挑戰的同學。通過傾聽大家讀我們明白了:這篇課文講的是(宋濤、陳丹、趙小藝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風畫出來的故事。課件)

過渡:認識了這三位好朋友,你喜歡他們嗎?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他們畫風的句子。(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三、細讀感悟。

1、自由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

讀書要求:默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們動腦筋畫風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2、分享讀書的體會。學生展示句子,課件一一出示。

師:有答案了嗎?誰來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⑴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

⑵說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⑶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⑷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她讀書細心嗎?句子中的“她”“他”分別指誰呢?能不能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說得更清楚些?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上面的句子。

3、師:那趙小藝他們的畫到底是怎樣的呢?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畫呢?課件逐幅出示趙小藝三個人的畫:你看到了些什麼?這是誰畫的畫?能給它配上課文裏的句子嗎?

師:配得好嗎?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畫和相應的文字)

【本環節克服了乏味地串講,對學生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隨機出現圖文並茂的課件,再加上老師適當鼓勵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過渡:多聰明的孩子啊!他們知道風看不見、摸不着,不能直接畫出來,但他們善於動腦筋,互相啓發、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了風。這三個小朋友正說着、畫着,忽然吹來一陣風——(課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師引讀,識字顯。)

4、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拓展練句子。——師小結課文畫風的內容(小詩)

四、分角色朗讀。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爲什麼?(我們喜歡這些小朋友,是因爲他們愛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思考。)

(1)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提示:宋濤應該用疑問的語氣說“誰能畫風”這句話,而且說的時候心裏應該很得意,因爲他認爲風是畫不出來的,他其實想爲難一下陳丹和趙小藝。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這句話時,應該帶有爲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這句話時,應該用驚喜的語氣,大聲地說,因爲他是受到小藝的啓發突然明白原來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他非常高興。)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一遍,教師巡視指導。

(3)、每組派代表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三幅頭像有助於學生分清人物的態度、觀點和做法;分角色朗讀易於體會三個小朋友互相啓發,互相協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五、有趣的作業。

過渡: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小朋友,他們善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善於動腦,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做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聲音、氣味與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畫什麼?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來。

【“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此環節以文本爲憑藉,挖掘學習資源,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並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能聯繫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說一說什麼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

3、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複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說說看,你聽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着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着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說生命極其寶貴,因爲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說生命及其短暫,因爲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着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說,這個課題中出現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複,對嗎?

生:對!

師:說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通過聯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並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並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爲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間帶着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註,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說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慾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放了這隻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爲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慾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爲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着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爲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隻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爲什麼這隻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隻飛蛾,會在心裏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說)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裏的不僅僅是一隻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慾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並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裏……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着讀着,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麼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說明了什麼?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裏感受到的?(衝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牆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麼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牆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衝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繫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爲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說)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麼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着劇痛,生不如死,於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11、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麼了吧?那麼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着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裏,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爲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爲生命是什麼?

(生自由說)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後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爲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爲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爲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道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的田野稻穀黃、棉花白、農民秋收忙。

2.能看圖回答問題,會用“什麼時候,什麼怎麼樣?”和“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說話。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圖畫,運用一定的句式表達圖意。

教學難點:體會勞動的辛苦,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人,引出課題

1、小朋友,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果園》,知道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農民們忙着採摘果子。今天,我們又要來看看秋天的田野。要比一比,誰看圖仔細,說話完整,聲音響亮。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秋天到了,田野裏稻穀黃了,棉花白了,農民伯怕和阿姨忙着收棉花、稻穀。

3、你覺得秋天是個怎樣的季節?

4、出示課題,齊讀。解釋“秋收”。

知道什麼是秋收嗎?(秋收就是在秋天收割田裏的稻穀、棉花等莊稼。)

二、練習說“採棉花”

1、出示投影:這是什麼地方?棉花長得怎樣?

2、用“什麼時候,什麼怎麼樣?”的句式把你看到的.棉花說一說。

3、圖上還畫了誰?她在幹什麼?

4、用“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說。

5、把(2)(4)兩個句式連起來說。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評議——獨立再說。

(秋天,棉花長得又多又白。農民阿姨在棉花地裏採棉花。)

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加進人物的心情,把句子說得更完整。

三、練習說“收稻穀”

1、依次出示投影覆蓋片,隨機出示音節卡片,積累詞語。

ɡēdàozishídàosuìtiāodàoɡǔyùndàocǎo

2、出示“割稻子”圖,用上“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說話。指名說。

3、出示拾稻穗圖:

①自由按上述句式說話,然後指名說。說話順序:差生——中等生——優等生。

②說說小朋友爲什麼會想着去拾稻穗?結合思想教育。

4、出示“挑稻穀”圖:

①用同樣的句式說話。

②說說農民怕怕挑着一擔稻穀,心裏會想些什麼?

5、出示“運稻草”圖:

①鼓勵在用上述句式說的同時,加進“怎麼樣地”說。

6、看插圖,把4幅分圖連在一起說。

①自由練。小小組說。

②優等生引路說。(指導在這幾句話前面加一句:農民伯伯、阿姨秋收忙。有的在……有的在……)

③中下生仿說。

四、學念兒歌(出示小黑板)

稻穀碾米米飯香,棉花織布做衣裳。

稻穀棉花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1、跟老師念兒歌。

2、自由配動作表演念。

3、我們吃的飯。穿的衣都是從哪裏來的?

五、導引。

1、農民勞動辛苦嗎?

2、對於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我們該怎麼做?

六、小結

秋天已經到了,田野裏稻子黃了,棉花白了,農民們忙着秋收,我們小朋友有機會也可以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爲秋收出一份力。

練習6

教學目標:

1.通過形近字母的認讀和比較,鞏固漢語拼音,提高認讀能力。

2.複習鞏固學過的偏旁、生字、詞語。

3.抄寫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圖說話,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認識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偏旁寫字和看圖說話。

教學難點:區分形近的拼音字母。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和音節的拼讀,鞏固漢語拼音,提高拼讀能力。

2.複習鞏固學過的偏旁、漢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明確任務,提出要求

1、揭示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學習練習6的1——3題。

2、提要求:學習練習,我們必須搞清每一道習題的要求,開動腦筋,把學過的知識更好地複習鞏固。

二、學習第1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一比、二讀。

2、自由輕聲讀,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這些字母的形狀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組字母,讓學生認讀並區分每一組有什麼不同。

4、複習順口溜,幫助區分。

5、開火車認讀——指名上來拿老師發音卡片。

6、音節拼讀

nǔnǚmùniánhǔ

三、學習第2題

1、讀題,明確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認讀複習偏旁的名稱,也包括本單元的小字頭和目字底。

3、學生獨立寫,校對。

注意“力字旁”錯答成“勞”,“勞”是“草字頭”。

4、超額題。競賽:看誰組字成字速度快。

卡片出示:口小禾生日大力雲

四、學習第3題

1、組字開花遊戲。

花蕊內寫“果”和“學”,比比哪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題的詞語,認讀並想想詞意。重點說說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選一個詞說一句話。

4、指導在作業本上抄寫詞語。

重點指導:放、學、看的結構和筆順。

5、講清要求:看一個字再寫一個,不要看一筆寫一筆。看誰的字寫得最漂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抄寫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圖說話,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4題。

1、指名讀句子,一齊讀一讀。

2、兩個句子分別告訴我們什麼意思?

提示:誰和誰怎麼樣?

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3、再讀句子,分別說說句子中有哪幾個詞?

4、補充練習:出示有關插圖,用“什麼時候,淮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說。

5、指導抄寫句子:抄寫時不要看一個字抄一個字,要以詞爲單位來抄,標點符號也要抄上。抄完後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添字漏字。

二、學習第5題

1、看圖說說圖上的動物,用“這是……那是……”句式指點着進行說話訓練。

隨機出示動物的名稱。

2、中上生指點兩種以上動物,進行連貫說話,用上“有……還有……”的句式進行說話。

3、分別說一說羊、狗。鴨、公雞。母雞。小雞是怎麼叫

的?

指名後,示範說:羊“miēmiēmiē”地叫或“miēmiēmiē”是羊在叫。依次說。

4、自己拼讀旁邊的音節,用線連起來。

5、聽動物叫聲的錄音,說說是什麼動物在叫。

6、把動物和它們的叫聲連起來讀一讀。

7、你知道其他動物是怎麼叫的嗎?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與反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機、課件、紙馬。

教學流程: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

⑴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⑵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啓發。 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1.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⑴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兩次,每次三場。)

⑵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總結:1~2自然段寫第一次賽馬;13~17自然段寫第二次賽馬。)

2.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⑴出示學習要求:

①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______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接着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最後用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由於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⑵學生自學。

⑶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②一生上臺講述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述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啓發質疑:

(出示問題1: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2: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3.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爲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

(出示問題3:查看更多文章,請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評價——全班齊讀。

3.小結:誰連起來說一說“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轉敗爲勝的故事。

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⑥驕兵必敗……)

反思: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立即有同學在小組裏主動要求扮演田忌、孫臏、齊威王。無論是在分角色朗讀,還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課上到這裏,爲了尊重學生個人閱讀的體驗,讓學生自由釋放各自閱讀體驗,我說:“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做統一結論,只是引導同學們共同認識:競賽雙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勝敗的關鍵。

在課上我設計了:還是原來的馬,田忌如果要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還會有哪些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學生很興奮,又擺弄起學具馬來,課堂學習得到延伸。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收穫,做到了“語思融合,文道統一”。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化”和“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全文,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3、初步瞭解古生物知識,感悟銀杏樹的珍貴、獨特和壽命長,能形象、生動地向別人介紹銀杏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能體會銀杏樹的珍貴,葉子的獨特和名爲公孫樹的理由。

教學難點:

能結合書本內容生動、形象地介紹銀杏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古生物博物館去參觀參觀,想嗎?你們瞧,這就是上海的古生物博物館,咱們進去看看吧!(課件播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三葉蟲化石,始祖鳥化石)

2、誰能說說剛纔你看到的這些古生物都可以稱爲什麼呢?剛纔我們看到的都叫“化石”。板書“化石”。

3、知道什麼是化石嗎?不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話向我們傳達了有關化石的信息,趕緊打開課文讀一讀。

指名回答並課件出示“在博物館裏,我們觀看一塊塊化石,就能看到億萬年前的動物、植物。”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你知道化石是怎麼樣的呀?(很久很久以前的、動物和植物變成的。)

小結:是呀,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着許許多多動物和植物,它們死後,遺體被埋入地層,經過億萬年的演變,逐漸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這就是化石。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活到現在,它們就成了特殊的化石,科學家稱之爲“活化石”板書“活”,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呢?咱們趕緊打開書本來讀一讀吧,注意把字音讀準了,把句子讀通了。(生讀師巡視)

2、指名回答並板書: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3、小朋友真了不起,第一次讀課文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給整理出來。

那課文裏的生字詞能讀好嗎?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自己讀一讀,指名讀)

重點正音“珍”(前鼻音)“熟悉、核桃”的輕聲(直接告訴學生熟悉也要讀輕聲)

“孫”字的平舌音。

馬上自己再讀一讀

4、去掉拼音後你還會讀嗎?(開火車讀)書上說什麼很“稀有”?

希望能幫助到您

(中華鱘)知道什麼是稀有嗎?(稀少,少見)是呀,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的數量都不多,中華鱘就更少了,據資料介紹,中華鱘是我國獨有的珍稀魚種,目前僅剩五百尾左右,所以它成了——稀有魚種了,因而非常——珍貴。

三、整體感知

1、把這些生字詞語放到課文中你還會讀嗎?請你再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的2、3、4自然段,讓生讀。

2、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三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爲什麼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就可以稱爲活化石呢?你能不能在相關自然段裏找到依據呢?(拿筆劃一劃,巡視)

3、交流:咱們來交流一下指名回答並出示:“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它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爲什麼你找了這一句呀?(年代久遠,十分珍貴)

四、朗讀感悟銀杏樹

1、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最熟悉的活化石——銀杏樹吧。(點擊畫面,請你們再讀讀這個句子,除了能知道銀杏樹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外,你還能讀到些什麼,自己讀一讀。)隨機

(1)白果樹對我們長興人來說,銀杏是最熟悉不過了,能解釋一下爲什麼它還叫白果樹嗎?(因爲它的果子就叫白果)

(2)十分珍貴幾億年前的樹種爲什麼就珍貴了呢?師補充銀杏樹資料:在三億多年前,銀杏類植物幾乎分佈於全世界,後來由於地球的氣溫發生了變化,距今3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

希望能幫助到您

動,大部分植物都遭到了滅頂之災,而銀杏憑着頑強的適應能力生存了下來。成爲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遺植物,因而顯得彌足珍貴,看到這樣珍貴的樹種,你們想不想讚一讚它啊,那就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吧!(指名讀,讀得不好的話,就引:有點珍貴,還不是十分珍貴,再讀。)科學家通過銀杏樹知道許多以前地球上發生的事,銀杏樹很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所以就顯得更加珍貴了。我們一起來讚美一下這珍貴的銀杏吧!(齊讀)

2、咱們再到課文第二自然段裏讀讀,你還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

3、交流

(1)葉子很獨特

(銀杏樹的葉子很容易辨認)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讀一讀嗎?讀句子。

那老師馬上來考考你,我這裏有一大堆的樹葉,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銀杏樹的葉子嗎?課件出示各種葉子,生說

出示:“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銀杏樹的'葉子真是與衆不同呀!(指名讀)

小朋友,你們看,春天,銀杏樹枝頭冒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夏天,葉子長成扇子的模樣,坐在銀杏樹下讀書,一陣風吹過,千萬把小扇子就爲我們帶來了習習涼風。秋天,片片黃葉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像一隻只黃蝴蝶在追逐嬉戲。多特別的美呀,(課件出示畫面,慢慢展現,慢慢說,語言柔美)

再出示句子,你能讀出這種美嗎?(指名讀並評價)可以兩到三個。

(2)長得慢(你還從哪句話裏獲得什麼信息?)

出示:“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又叫公孫樹。”

假如先說“公孫樹”,就問一句爲什麼呀?

哦,如過你現在種下一棵銀杏樹,你得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啊?(等我當上爺爺)你呢?(等我當上奶奶)是呀,一棵你小時候種下的銀杏樹,要等到你七老八十歲的時候才能吃,銀杏樹長得真是(慢極了)難怪我們叫它“公孫樹”(齊讀)多有趣呀,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指名讀,點評:我聽出來了,特別的有意思。再指名讀,點評:是呀,長得可真夠慢的。據學生的朗讀適時點評。)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我們長興自己的“公孫樹”,你們看,這是我們長興縣水口風景區中壽聖寺內的兩株千年銀杏王,老樹王雖經歷世間滄桑,卻依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可見,銀杏樹的壽命可長了。也許就在很久以前,就有一位爺爺和他的孫子曾在這棵銀杏樹下品嚐美味的果子呢,咱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記住這長得極慢的,長壽的銀杏樹吧。

小朋友(指板書)剛纔,我們通過朗讀,知道了銀杏樹十分珍貴,它的葉子很獨特,容易辨認,銀杏樹長得極慢,又被稱爲公孫樹。咱們再一起來把這段課文讀一讀。(齊讀)

4、說來,我們實驗小學和銀杏還有着特別的感情呢。銀杏葉是我們學校的標誌,因爲銀杏有着許多的獨特之處。(資料簡介,讀)

希望能幫助到您

銀杏樹渾身是寶。它的木質是優良的建築材料。它的銀杏果可以做藥用,可以治療氣喘病和肺病。它的葉子是一種很好的農藥,能防治害蟲。如果你用銀杏樹的葉子做書籤,可以驅除書中的蛀蟲,正因爲如此,所以銀杏樹被列爲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簡單說說了解到什麼。你還有其他補充嗎?

老師建議,課後,小朋友可以去了解更多的關於銀杏的資料,給它做一張小名片,就掛在我們學校的銀杏樹上,好嗎?

五、指導寫字:化、孫

1、生齊讀兩個字,並仔細觀察在寫這兩個字時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點什麼

強調“化”字的筆順,“孫”字左邊的橫邊爲提。

語文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漲”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課前準備:

《搭石》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橋?

2、同學們看,這種橋你們見過嗎?(出示情景圖)這是作家劉章爺爺家鄉的搭石,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就會特別想念家鄉這些不起眼的石頭。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3、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想想什麼是搭石。

2、檢查字詞。

出示課件,大家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注意,紅字是這篇課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讀準。(分行指名讀,最後齊讀。)

3、指導寫生字。“衡、序”。

(1)先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間大的最後一筆捺要變成點;結構寫勻稱。“序”字最後一筆不要加撇。

(2)教師範寫。

(3)學生練習寫兩個。

(4)教師巡視指導。

4、瞭解什麼是搭石。

(1)指名說什麼是搭石。可以用課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樣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指名說)

(3)師總結: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煩,甚至很辛苦。可這些,都是在夏天呀,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依靠搭石過小溪了,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一讀,什麼是搭石。

5、齊讀。

三、圍繞2—4自然段,自主尋美,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這麼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麼值得寫的呢?其實,不然,作者啊,,對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觀察,卻發現了裏面的很多美,這些美呀,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用課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話來說,那就是——(學生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師相機板書)現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思路,去尋找搭石裏面的美,感受裏面的美。

(一)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說劃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輕人面對面走搭石以及年輕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組學習。

1、請同學們自由選一幅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分小組來學習。

要求:先多讀幾遍,然後互相說一說,你們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哪些美。

2、學生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現在咱們按順序來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你們組從哪些詞語體會到了什麼?

通過學生找到的重點詞語“無論、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鄉人善良,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質。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嗎?讓我們一起帶着體會來讀一讀這句話。

③師小結:通過你們的朗讀,老師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善良,勤勞,一心爲別人着想的老人,彷彿感受到了他那顆美好的心靈。這是——(學生齊說)家鄉的一道風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①你們小組從哪兒體會到美?

②抓住“協調有序”談體會。師生合作讀走搭石的句子,體會協調有序。

師讀“前面的”,生接“擡起腳來”,師讀“後面的”,生接“緊跟上去”,連續讀三遍,師小結: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落水,該是有人在指揮吧?(生齊說沒有)

師總結:沒有人指揮,這麼默契,這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是協調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談體會。

“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評價:體會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來豐富,用心來體會這兩個詞語,這種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請你讀一讀,讀出這種美。最後齊讀。

師出示課件,過渡:是啊,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師出示課件,音樂起。)

指名讀,讀出詩的韻律美。師渲染: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裏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讀(生齊讀)。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④師小結: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生齊說)一道風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在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你們小組從哪兒體會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體會年輕人互相謙讓的美德。

②齊讀,一起感受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當然”,體會人們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時,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做一下動作,體會年輕人敬老的美德。並且適時採訪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採訪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道謝年輕人會生氣嗎?進而理解理所當然。

④師總結,透過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當然,我們可以看出,這已積澱成山村淳樸的鄉風、民風。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的——(生齊說)一道風景。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每一塊上面都刻着鄉親們美好的心靈,每當作者看都他們的時候,心中就會涌動着一種情感,讓我們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1、指名說,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帶着這些情感,再次齊讀。

五、拓展並小結。

1、小結: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選取了最平凡最常見的事情,但是,我們學過以後,卻感到這平凡中滲透着深意,樸素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到處都有美,而這些美就存在於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們要善於從這些小事中發現美,用心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這樣,當我們把這種情感傾注於筆端的時候,纔會寫出如作者這樣值得回味的文章,當我們到這這種情感走向生活的時候,生命纔會更有意義,人生纔會更加美麗。

2、請大家課下完成小練筆。(課件出示)作者從不起眼的事情中發現了美,對我很有啓發。我也想寫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後,讓我們在《愛的奉獻》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離開教室。下課。

語文教學設計9

一、導入

1、欣賞《黃果樹瀑布》(課前),用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來形容你對瀑布的感受。

小結:可是有這樣一條瀑布,它沒有振聾發聵的轟鳴,沒有雪浪飛濺的翻騰,它不是從巖壁上傾瀉而下的一匹白練,而是從空中垂下的紫色的大條幅,它就是紫藤蘿瀑布。(課題幻燈)

2、這條花瀑使作者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於是我們班上等同學就納悶:爲什麼“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幻燈)

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爲什麼“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請同學用自我的話來說說

(預設:喜愛藤蘿,讚美藤蘿,從未見過開的這樣盛的藤蘿)(板書:盛)

二、賞花之盛

1、賞

請同學們勾畫描述盛開的紫藤蘿花的句子,並選擇你喜歡的句子簡明的旁批你喜歡的理由。

喜歡的理由能夠從寫了什麼,怎樣寫的,表現出什麼等方面研究。(幻燈出示旁批要求)學生交流

2、讀

(1)經過同學們的賞析,我們發現作者筆下的紫藤花真的好美呀,如果同學們能把自我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讀出來,那就更美了。那麼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呢?我們一齊看這個語句,同學們覺得哪些詞能更好的表現花的繁茂和作者的讚歎?

幻燈: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預設:盛和輝煌,有讚歎之意;流動、歡笑、生長等動詞能夠適當注重重音;深深淺淺,疊詞反覆詠歎,讚美之情盡在其中,讀時注意語速。(幻燈:改變字色)將這些詞讀時加重音,改變語速、重要的是投入自我的感情。)

(1、請學生自我先讀一讀2、請一個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點評,3、全班齊讀,)

(2)、幻燈:賞讀美句佳段方法:

1、感知寫了什麼,怎樣寫的,表達了什麼情感。

2、將體現作者感情的詞、句做重音、語調、語速、語氣的處理。

3、投入自我的感情,將文中語言化爲自我的心聲。

請大家結合朗讀技巧,再次美讀自我喜歡的語句,再請兩個同學來讀。

小結:經過剛纔同學們的細賞和美讀,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從未見過的這一樹紫藤蘿花的“盛”,盛在它的花開繁茂,盛在它的活潑熱鬧,盛在它的氣勢壯美,盛在它的生機盎然,(板書),就如山澗的瀑布一樣有力量,有氣勢,有動態,難怪作者給此文取名爲紫藤蘿瀑布。

這一條流動的花瀑,讓宗璞心旌搖盪,這一朵朵紫色的精靈,讓宗璞心醉神迷。紫藤蘿瀑布中的每朵花都裝滿了神祕的仙露瓊漿,讓宗璞情不自禁的.想摘一朵,最終她摘了嗎?

(幻燈)(可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

所以又有同學等有了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我沒有摘花的疑問,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小結:宗璞是惜花、愛花、懂得生命的完美與可貴,對生命充滿熱愛和尊重的宗璞。古詩云:“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而宗璞卻沒有摘花,更不會折枝,她期望花盛開在枝頭,凋零飄落於塵土,然後化作春泥,迴歸自然。她對生命是熱愛的,更是尊重的,她懂得生命的完美與可貴,所以她沒有摘花的習慣。

三、探花之“不盛”

作者惜花,愛花,尊重生命,可有人虐花,摧花,傷害生命。這個問題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當時正是危難,(1966到1976年),文章中哪一段講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1、此段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十多年前家門外一株藤蘿的遭遇)

2、你覺得這是一株怎樣的藤蘿?

(試探這個詞賞析,試探什麼?試探外面是否安全,試探那個環境適不適合開花?試探結果,不安全,不能開花。(之後連花串也沒有了,園中的紫藤花架也拆掉了,改種果樹了。)這是一株花勢衰頹的藤蘿,是一株不容於世的藤蘿,是一株活的戰戰兢兢的藤蘿,是一株孤獨無奈的藤蘿。(板書)

3、那爲什麼紫藤蘿會被毀掉,文中哪個句子交代了原因?

幻燈: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

這句話似乎很難理解,班上大多數同學在預習時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引導:我們此刻認爲愛花的人是怎樣的人?(善良完美,熱愛生活,樂觀自信……)可是那時的說法,這個那時指何時?

(危難的時候,這是個特殊的時代,那時的主流思想:人們認爲賞花時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誰賞花,那就是生活腐化和精神的墮落。(幻燈)

四、研人之不幸

1、這個背景此刻聽起來是多麼不可思議,可那時就是這麼荒謬,在那樣一個時代,花尚且難逃劫難,出生書香世家,父親是哲學泰斗的宗璞以及她的家人能倖免於難嗎?文中哪裏透漏了信息?(焦慮和悲痛,生死迷,手足情)

幻燈:出示宗璞簡介

2、作者到底有着怎樣的遭遇,她爲什麼會焦慮和悲痛呢?這是怎樣的一個謎,這是怎樣的一份情?

先請同學回答,然後出示資料:

(1)宗璞一家在危難中深受迫害,“焦慮悲痛”“一向壓在”作者的心上。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可是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十分悲痛。

(2)小弟是作者最鍾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後三十餘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最終離開了摯愛他的親人。宗璞含淚寫下《哭小弟》。

(3)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寫,也不能寫。每一念及,便淚下如綆,紙上一片模糊。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這是事實呢?他躺在那裏,但他已經不是他了,英不是我那正當盛年的弟弟,他再不會回答我們的呼喚,再不會勸阻我們的哭泣。

小結:十多年前的藤蘿受到摧殘,不能盛開如瀑布,十年危難中的那一代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宗璞說:“我哭我們這遲開早謝的一代人。”(幻燈)

五、品花之神

1、過了這麼多年,紫藤蘿又開花了,並且開的這樣盛,這樣密。雖說新悲舊痛讓宗璞心中充滿了焦慮和悲痛,可是當她看到一條閃光的輝煌的紫藤蘿瀑布時,她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寧靜,喜悅)

那麼作者到底從紫藤蘿花中感悟到了什麼呢?找出作者從花中得到生命感悟的語句。

幻燈: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裏滿裝生命的美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齊讀此段。分析作者的感悟

作者感悟到:(引導:“我”認識到什麼?“我”獲得了什麼力量?)

個體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類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比個人利益大的還有團體,國家,民族,整個人類。

我好奇藤蘿爲何開的如此茂盛美麗,於是我撫摸了花艙,原先是生命的酒釀。我獲得了生命的力量。人亦如花,只要加快步伐,張起生命的風帆,在這閃光的時代中航行,你也會再次盛開,也會組成那燦爛瀑布的一朵浪花。

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河堅持堅定的信念,我們不能陷在個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讓悲痛壓在心中,應當應對新生活,振奮精神,要與祖國人民同命運,共呼吸,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2、有了這樣的生命感悟,作者不覺的加快了腳步。那麼從這樣的感悟中,我們還發現宗璞除了是一個愛花,惜花,尊重生命的人外,他還是怎樣的一個人?

預設:關注生活,對生活充滿信心,自我砥礪,奮發自強,有信念,愛家愛國之人。

3、作者把這種信念和生命力量借紫藤蘿瀑布傳達給我們,於是她寫下了這篇優美的散文,在作者筆下,紫藤蘿已不僅僅是一種植物,而是帶上了作者濃郁主觀感情色彩的“意象”,這種表現手法叫做“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愛花之語

作者託這一樹紫色的瀑布,言一曲生命的讚歌!

最終我給同學們帶來宗璞的另外兩篇生命讚歌,同學們能夠在樹蔭下,在池塘邊細細品讀這些美麗的生命。《好一朵木槿花》《花的話》。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複習9個韻母,學習拼讀音節,通過拼音鞏固學過的字。

2、學習10個生字,通過拼音識字,體會到拼音識字的樂趣,樂意拼讀。

3、初步掌握通過比較認識事物、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培養仔細觀察發現事物特點的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看拼音認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創設情境。

1、出示圖片,學生仔細觀察,老師伴隨着音樂講故事。

2、學生做放鬆操。

二、誦讀兒歌

1、複習9個複韻母。

2、誦讀兒歌。

(1)師生齊讀。

(2)全班齊讀。

(3)分角色讀。

(4)配樂表演讀。

(5)找好朋友讀。

三、識字

1、分小組自學。

2、小老師帶讀。

3、“蓋房子”遊戲。

四、作業

爸爸媽媽評評我

1、爸爸媽媽誇我又學會了()個生字。

2、爸爸媽媽幫我糾正了這幾個字的讀音。

3、爸爸媽媽認爲我的表演:

○好 ○一般 ○還要努力

學生__________ 家長____________

9、小學語文二年級第四冊第六單元《《語文百花園六:慶祝六一聯歡會》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準備、表演、評價、練寫四個環節,達到課內外的溝通及學科間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把課內學到的知識用運到課外的實踐活動中。

2.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精神及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商量活動內容。

1.孩子們,你們知道再過幾天是什麼日子嗎?(“六一”兒童節)

2.“六一”兒童節是我們的節日,我們舉辦一個聯歡會好嗎?

3.請你們自己準備節目,可以自由組合。都想準備哪些節目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指點)

二、課外學生自由組合準備節目。

三、慶祝“六一”聯歡會。

1.表演節目:

(1)合唱《快樂的節日》(學生伴奏、伴舞)。

(2)講故事《一個字》。

(3)講笑話《寫萬字》。

(4)配樂古詩聯誦。

朗讀《早發白帝城》、《華山》;齊唱《春曉》、《風》;

朗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山行》;齊唱《出塞》。

(5)配樂詩朗讀《雨後》(並展示配畫)。

(6)課本劇《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

2.重點評價。

參加了今天的聯歡會,我覺得同學們真是多才多藝呀!那我們來評一評,那些同學的節目演得好?你最喜歡哪個節目啊?(自由發言)

一會兒回到教室,我們把聯歡會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寫一寫。

四、指導寫話。

剛纔同學們的節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興。現在我們就把聯歡會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寫一寫。

課件出示要求:什麼時間?我們在什麼地方開了慶祝“六一”聯歡會?

在聯歡會上,你都看到了什麼節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麼?

學生寫完以後,指名2—3名學生朗讀自己的寫話,大家點評。

五、展示交流。

將學生的寫話展示在“學習園地”中,大家觀看、交流。

語文教學設計11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言語過渡,並且書面言語水平逐漸超過口頭語言水平,四年級的學生纔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作文的起步階段。抓住這個關鍵期,重點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怎樣抓好這個關鍵期呢?從作文的結構入手,從細節入手,在閱讀了學生很多寫人的作文後,發現了他們在利用對話刻畫人物上寫不生動,不得法。因此將對話中的提示語作爲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突破點,寫好提示語,對話就能更精彩。

教學目標:

1、藉助對例文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習作中提示語的位置有不同的變化,知道怎樣把提示語寫具體。

2、在練筆時嘗試運用例文中所習得的方法,讓對話描寫更加精彩。

教學重點:

藉助對例文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習作中提示語的位置有不同的變化,知道怎樣把提示語寫具體。

教學難點:

在練筆時嘗試運用例文中所習得的方法,讓對話描寫更加精彩。

教學過程:

一、精心選材,激情導入(2分鐘)

1、今天這堂課,老師要送你們一份神祕的禮物,想看嗎?(播放無聲電視劇《家有兒女》第二部第23集《神祕的禮物》)(32秒)

2、有什麼話想對老師說?

3、人物不說話了,這麼好看的電視劇就沒什麼看頭了吧?你看很多同學在習作的時候,愛把習作裏面的人物當成了啞吧。人物忙這忙那,就是不說話。所以,孩子們一定要記住讓習作裏的人物開口——說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人物對話。(板書:對話)。

過渡:寫對話首先得知道什麼呀?你們聽(播放有聲電視劇)

設計意圖:用有聲和無聲的電視劇片段進行比較,學生從感興趣的話題中悟到在作文中我們也得讓人物說話。

二、學寫提示語“悟方法”

1、悟“讓提示語內容生動具體之法”6分鐘

a.他們說的話老師已經寫下來了,一起來快速地讀讀。(出示劇中對話1,生讀)

b:讀起來有趣還是看電視劇有趣

c:我也這麼覺得,可是他們說的話我已經寫下來了,可怎麼讀起來聽起來沒電視劇有趣呢?

d:我明白了,原來是我沒把他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語氣這些說話的樣子寫出來啊,吸取教訓,看看老師改後的對話,你們班誰的朗讀水平最高,請他爲大家讀讀,其他同學聽,思考這段對話寫得怎麼樣?(出示劇中對話2,生讀)

e:老師改後的.對話好些了嗎?說說你認爲改得好的地方。

總結:你們真會欣賞,我們寫對話時不能光寫你說,他說,我說,要寫進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語氣,(板書:動作,神態,語氣)我們把像這樣的誰說的,怎麼說的,這樣的語句叫做——提示語(板書:提示語),把提示語內容寫具體,對話中的人物就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樣子的對話,纔是精彩的對話。(板書:精彩)

2、悟“提示語位置擺放之法”5分鐘

a:同學們再看大屏幕,迅速的瀏覽,同樣是這段文字,相同的人物,相同的對話,但是什麼不一樣了?(出示劇中對話3,瀏覽)

b:有什麼不同?板書:提示語的拉車式,推車式,挑擔式。

C:觀察得真仔細,會發現還會歸納,誰來說說這位置變化有什麼好處?所以,請你記住提示語的位置由你自己做主。(板書:提示語的位置)

過渡:提示語位置變了,跟在他後面的什麼也在發生變化。

3、悟“提示語標點使用之法”4分鐘

你們看出示PPT4,

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當提示語位置在前,標點符號是——

總結:同學們,會寫提示語了嗎?說說怎麼寫?你們真不簡單,看似簡單的提示語裏面原來藏着這麼多奧妙呀!它就像漂亮的花朵那樣,只要寫好了提示語,(板書:寫好)就能把我們的對話裝點得更加精彩(畫花圖形板書精彩)。我相信在下面的小練筆中,你們一定會“妙筆生花”。

設計意圖:通過四次ppt對話展示,將寫好提示語的方法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直觀易懂,學生很容易領悟。

三、修改練筆,活用方法

1、師:孩子們,拿出我們第一次見面寫的對話小片段,讀讀你的習作,你覺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3分鐘

2、很好,能發現問題就能解決問題,相信在你的修改下和老師的溫馨提示下,你的對話會寫得更加精彩,好,開始動筆。時間7分鐘。

3、時間到,寫完的請舉手,沒寫完的也請停筆,老師再教大家一招把對話寫精彩的方法,那就是認真學習別人的優點,請標了123的同學把稿子拿到臺上,新舊稿子進行對比展示。7分鐘

4、同桌交換習作,爲每一處用心的修改像老師這樣打上一個星星。5分鐘

總結:同學們,你們看當通過人物的對話,通過描寫他們說話的樣子,你們筆下的有個性的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其實我們在寫人物時除了外貌,心理描寫以外,還可以用對話來刻畫人物,這就是對話的妙處了。

四、總結提升1分鐘

其實,寫好人物對話並不難。只要我們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有一對會聆聽的耳朵,隨着積累的不斷增加,一定會寫出更精彩的作品!

板書設計:

寫好提示語,對話更精彩

動作,

神提語

態示氣

位置

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詞,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擱、掀、魁、黴、裹、怨”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的方法,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故事),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並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3、學生通過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梳理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

【難點】

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窮人”二字,提問學生看到這兩個字有什麼想法以及自己想到了什麼?接下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它也主要講到了處於沙皇黑暗統治下的俄國窮苦人民,那在這篇文章裏又說到了他們的哪些事情呢?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將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圈畫出來,老師通過ppt進行正音以及書寫指導。

(擱、掀、魁、黴、裹、怨等)

2、同學們,接下來大家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一位漁夫的妻子桑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來到鄰居西蒙的家中,發現西蒙死後,在一系列的心裏掙扎過程之後,毅然決定收養她的兩個孤兒,並最終與丈夫——漁夫決定一起撫養這兩個孤兒的故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三)抓住重點,體悟道理

過渡:我們知道在那個夜晚桑娜一家以及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之後,大家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女主人公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學生進行思考,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教師總結)

1、“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裏。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牀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明確:桑娜自己家裏過得也很拮据,所以,在她想着要收養鄰居家西蒙的孩子時,她心跳很厲害,另一方面,也是在擔心自己的'丈夫可能會不同意,但是“非這樣做不可”足以體現出女主人公桑娜的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

2、“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爲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明確:此段運用神態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善良的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蒼白”“激動”可以體現出桑娜此時此刻心理的跌宕起伏。

3、分組朗讀——班裏學生六人爲一小組,朗讀有關桑娜以及漁夫的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等描寫,從而深刻體會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桑娜一家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並且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們也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啓示。那接下來,大家大膽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漁夫不同意收養兩個孩子,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下節課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五)課後作業

找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並向大家分享讀後感。

語文教學設計13

學習要點:

1.掌握字詞,能概括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課文,瞭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3.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概括課文內容,瞭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可望而不可jí( 即 ) chàng( 暢 )談

橢( tuǒ )圓 鐵鍬( qiāo ) 着陸( zhuó )

海yù( 域 ) 干擾( rǎo ) 液氫( qīng )

儀表( yí ) 休斯敦( dūn )

2.解釋下列詞語 。

可望而不可即 : 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暢談 : 盡情地談。

遙遙在望 : 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里程碑: 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

3.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合上課本,自學檢測)

(1).人類第一次登月是什麼時間, 登上月球的人是誰,他們乘坐的是什麼飛船?

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阿波羅11號”飛船。

(2).飛船由什麼火箭載上太空,什麼地方發射成功,這次太空之行經歷了多長時間?

“土星5號”火箭,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195小時。

(3).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義的一句話是:

“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4).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事件?

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

二、檢查導入:

1.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聽寫生字

3.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老師適當補充。

三、學習研討:

(一)細讀課文,理出文章思路,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脣,不回讀),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根據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列出這次太空之行的全過程。

示例: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載着“阿波羅11號”飛船深入太空。

2.說說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第一階段(3—5),飛船帶着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着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答案二: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3.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爲什麼做這些事?

討論並歸納;做了九件事。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採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⑥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⑦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⑧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⑨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二)精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朗讀課文的第5--11段,標記出含有數字的語句,思考: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數字:“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爲2650公里,速度爲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等。

因爲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爲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

2.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記錄登月的過程,儘管沒有過多的議論抒情,但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舉出片斷說明。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對宇航員的讚歎。如流露在登月紀念碑文中的勝利、豪邁之情。

3.寫作特點

明確: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瞭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

(三)品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結合課文第2段、4段中的議論性語句討論:體會 “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的含義。

明確:“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實的闡述。但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說明現代科技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邁進宇宙的步伐將更堅實更長遠,因此說是“巨大的飛躍”.

2.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生動形象的描寫,並選擇一兩處進行賞析。

示例:“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

明確: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土星5號”火箭比作巨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火箭高大雄偉的姿態;

四、遷移提高

拓展延伸,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聯想和想象訓練

可以用課件展示月球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2.科學家爲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4.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爲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五、反饋檢測:

(一)課內閱讀

1.這是一篇(紀實報道),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裏行間,讀者能體會到登月成功後,作者透露的( 喜悅)之情,以及作者對於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

2.下面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A )

A.小心翼翼 測定 神色莊重 陵晨

B.平穩降落 鐵鍬 暢談感受 等候

C.一葉孤舟 指令 神往已久 劇烈

D.一一道別 探索 運行不息 點燃

3.下面句中加線詞與括號中的詞互換表達效果將如何?

①月亮發着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掛)在飛船的上方。

答案:用“懸”準確。無所依也就談不上“掛”。

②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暢談(談)登月的感受。

“暢談”能表現出宇航員把登月的各種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

4.阿姆斯特朗在評價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時說:

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一小步”是實指,但這“一小步”是宇航員代表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的一小步,那麼這對人類多年探索宇宙的實踐來說,則是巨大的飛躍。

5.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着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答:用比喻的手法,生動的描述,很能激發讀者的想象。

(二)課外閱讀

月光幻想曲

月光的美是畫不出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象,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感受。

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出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裏遊,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爲幽靈的麼?這或許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鬱有關,與她的綿綿鄉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有關吧。

人們靈魂深處潛伏着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裏應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彷彿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盪着,顛簸着,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於此。對於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於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成爲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子,或是失血的嘴脣抖動。月光的神祕性在於她似靜猶動,在於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頁信箋在抖顫。而當她依附於什麼,籠罩着什麼,便與她難以分割地構成一種幽暗的黏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

尋夢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莊稼地裏,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裏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沒有車輛的路邊,黑黝黝的大樹,一個漢子伐木。他揮起的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壯健的肌肉。月光給他的膚色鍍上一層青銅的光輝、陰森而潮溼……

是吳剛麼?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裏幽幽地閃爍。

尋夢者走着,走着,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

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着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裏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了荒雞的啼鳴。

一個平淡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鉤,月光在漸漸地消隱……

(選自青島出版社《耿林莽散文選》一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炙熱(zhì ) 隱隱綽綽(chuò ) 信箋(jiān ) 皓月(hào )

2.作者在文章開頭認爲繪畫、攝影、電影、電視以及音樂都不能較好地表現月光的美,爲什麼?

明確:因爲作者認爲,繪畫、攝影、電影、電視以及音樂作品都難讓人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不能真正讓人體驗到月光的美。

3.本文多次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從文中找出兩句。

明確:①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②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

4.作者在文中主要幻想什麼?

明確:作者主要幻想有一個“如夢的行者”作自己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掃除障礙,熟讀課文。

2.瞭解魏明倫及《變臉》的劇情。

3.瞭解川劇的一般特點。揣摩語言,找出戲劇衝突,理解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把握戲劇情節,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

2.瞭解戲曲唱詞和說白的語言特色,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的戲曲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傳統社會底層人民極其艱難的求生經歷,感受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破除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與時代同步。

教學重點:

1.把握劇情,理解水上漂與狗娃之間的矛盾衝突。

2.悉心體會劇中的細節刻畫、心理刻畫,理解它們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水上漂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教學方法: 1.文獻法 2.演讀法(課本情景劇)3.討論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朗讀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

“我背靠傳統,面向未來,身後是川,劇眼前是未來。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頭青!背靠着看不慣後代的倔老太!……”同學們!剛纔我朗讀的是當代著名劇作家魏明倫的散文《川劇戀》總的片段,從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對川劇的赤誠之心。到底川劇的魅力如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魏明倫的《變臉》,體會來自巴蜀的戲曲之美吧!

二、資料助讀

1、作者魏明倫(1941年-)四川內江人。9歲唱戲,14歲即開始發表習作,中國當代著名的劇作家,被譽爲"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變臉》等。

川劇劇本《變臉》是作者於1997年,根據他先前創作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而成的。全劇共六場,本文節選的是第二場。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我國上世紀20年代,人物活動的地點是當時的川江沿岸一帶。劇本寫的是:流孩狗娃被人販子裝扮成男孩,被身懷“變臉”絕技、孤身闖蕩江湖的老藝人水上漂買下,收爲自己的孫子,二人之間,就此發生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命運糾葛。

全劇共六場,本文節選的是第二場。劇情着重描寫了一個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時也刻畫了心地善良而命運不幸的老藝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間藝人的苦難命運,以及官場的、軍閥橫行、匪盜爲患、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舊社會的人民的生存狀態。

三、初入情境 把握情節

1.學生自讀課文,瞭解劇情。

學生自行積累詞語。多媒體顯示:

餈粑(cī bā) 打鼾(hān) 陰霾(mài) 鷺鷥(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悅的樣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剛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躡手躡腳(niè):輕手輕腳。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劇情。

示例:

(1)本科描寫的是老藝人水上漂與女孩狗娃之間的命運衝突。

(2)這部戲曲描寫了水上漂買來狗娃、發現狗娃是女孩要將她拋棄而最終又將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提問:矛盾衝突的關鍵是什麼?(所謂衝突,就是在同一件事上雙方持不同態度,有不同看法)

示例:(1)水上漂重男輕女 的思想 。(2)水上漂想要個男娃接續變臉絕活,可狗娃是女孩。

4.比較閱讀找出特點 (與《威尼斯商人》比較試找出戲曲劇本的特點。)

示例:

(1)本課既有臺詞又有唱詞,這是與話劇的不同之處。

(2)本課出現了一個幫腔人,是川劇的特色。

(全班交流,互相評價、補充,老師適當總結)

教師總結:我國的傳統戲劇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稱爲“戲曲 .在戲曲劇本中.曲詞是戲曲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語言包括說白.唱詞和舞臺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其中說白和唱詞.構成劇中的人物語言.而曲詞又有其獨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詞是一種用韻文寫成的歌詞.要與一定的唱腔.曲潛相配合.具有和諧的音韻美,並常用反覆.排比.疊詞.比喻.誇張等修辭方法.使得語言生動形象.聲情並茂.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曲詞的主要作用是抒發人物的感情.渲染環境氛圍.

四、品味情境體會人物 1、小組合作組揣摩人物表情、語氣、心理。

2、組內分角色朗讀 相互糾錯、點評、完善。(老師適時指導:臺詞可生活化一點,唱詞要讀出節奏感)

重點研讀:

1、“船上晚飯”一幕,水上漂一臉慈祥,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有孫足矣,心滿意足,在他苦難的'生活中,這是多麼難得的一瞬間幸福啊!狗娃也興高采烈,與爺爺應和,對這個苦難的孩子來說,這也是難得的一瞬間幸福。

2、“真相暴露”一幕,水上漂怒氣衝衝,痛苦萬分,狠心拋棄又心存不忍。狗娃驚恐不已,苦苦哀求。

五、佈置作業 1.把劇中的幾段唱詞找出來,體會一下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怎樣的特點,在劇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2、小組排練課本劇,力求做到脫稿表演。

3、將排練中對人物的揣摩、理解、賞析寫到書上相應的句子旁邊。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本劇表演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表演難度很大,我們表演不要求過高,我們排練的目的是瞭解戲曲劇本的特點,把自己對劇中人物的認識表現出來,下面請各組一展風采吧!

二、體會人物 再現情境

小組表演師生點評:

1、每組表演完後,大家說說最欣賞誰的表演,爲什麼;誰的表演需要改進,爲什麼。

教師指導:

(1)對人物形象是否把握準確。

(2)是否體現出了“變臉”----水上漂和狗娃的面部表情的變化、語氣、語調的變化。

(3)象徵性的舞臺動作是否能讓大家看明白。

(4)能否區別說白與唱詞。

三、挖掘內涵 與作者對話

精讀課文,自由發言,探討以下問題:

1、“變臉”表現的只是表面的變化嗎?人物內心情感有怎樣的變化?

(緊緊抓住“變”這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由表及裏認識劇本內涵)

示例:唱詞、動作、表情的變化,都是爲了表現人物內心思想感情變化服務的。也可以說,人物內心的變化,反應在表面上,就是“變臉”。

2、怎樣看待水上漂“重男輕女”的思想?

(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學作品,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水上漂的生活年代、環境、他自己的悲慘遭遇使得他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我們理解但不贊同。狗娃擔心女孩身份被發現的大段唱詞、水上漂最後在危急之中救起狗娃,都表現了作者否定“重男輕女”世俗思想的立場。

四、課堂拓展

1媒體展示本地戲曲,欣賞了解當地戲曲特點。

2、課堂小結

《變臉》是非常有名的川劇作品,情節美、形象美、語言美、手法美,美不勝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建議同學們課餘時間觀看戲曲,閱讀戲曲劇本,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成爲一個準戲迷了。

五、佈置作業

1、完整閱讀《變臉》全劇劇本。

2、寫一篇學習體會:“淺談我對川劇的認識”

【板書設計】 變臉(節選)

船上晚飯,其樂融融—真相暴露,震驚絕望—危急救難,無奈收留

喜 (變) 怒 (變) 哀

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會唱歌曲《送別》

2、通過演唱和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初步認識影視歌曲、學堂樂歌

二、教學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唱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欣賞根據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師:同學們,今天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幾首歌,並且請大家來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2、簡介歌曲

這四首歌曲是依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尤其在中央電視臺將其拍攝成電視劇後,其主題旋律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爲廣大羣衆非常喜愛的電視歌曲。主題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題,起到了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衆明確理解作品思想內涵的作用。

(1)、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也是一首影視歌曲,它是一部老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送別》

(2)、認識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師。浙江平湖人,中國著名音樂家、戲劇活動家。1880年9月生於天津,19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於福建泉州開元寺。李叔同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除音樂、戲劇外,繪畫、書法、詩詞均所擅長。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主要音樂代表作品有《送別》、《西湖》、等。

(3)、歌曲介紹: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人教的李叔同,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它屬於李叔同早年的創作的“學堂樂歌”,所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鼓吹音樂對思想啓蒙的重大作用,積極倡導在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同時,一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於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採用中國國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的《送別》就具有這些鮮明的“學堂樂歌”的特點,一是,古典詩詞體填寫歌詞,二是,選用美國流行曲調作譜。不瞭解這些背景,難免會對《送別》不同於現代歌曲的某些特點感到困惑和不解。

(4)、學唱歌曲

1.聽音範唱播放《送別》

師:我們在聽到時候看看這首歌曲是幾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調號?

生:回答

師: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調、再次聽《送別》

師:一起來聽聽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說的很正確,

這首歌曲特點,旋律平緩悠長,悽美柔婉,節奏也比較簡單,表達李叔同對“金蘭之”交友人分別時的離愁別緒,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思想感情。情緒:憂傷惆悵深情

師:好,那麼下面把旋律帶上跟着老師一起學唱這首歌曲

1、先來朗誦一遍歌詞

2、學生一起朗誦

3、老師領唱一邊簡譜

4、學生聆聽一遍歌曲

5、學生跟着音樂輕聲哼唱

6 、教師領唱

7、學生一起唱

)、主題延伸、擴大視野

《城南舊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編的同名電影,《送別》因在影片中作爲主題曲而廣爲人知。我將播放電影片段,學生會看到在電影那行雲流水般的敘述中,《送別》的旋律隨着淡淡哀傷的情節的`發展數度響起,深深地刻印在人們的心上,此時學生會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隱約、哀婉之美。

(四)、擴展

除了這首《送別》外,你們知道的還有哪些關於離別惆悵的歌曲或者詩歌文章呢?

李白寫了很多離別的詩篇,其中有兩首很有名: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演唱了這首清新、淡雅、優美的《送別》。在這裏老師真誠地希望同學們珍惜我們現在的師生情、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少一點衝動與矛盾,多一點寬容和幫助,爲我們的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讓我們將來的離別不留遺憾。

2、今天的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謝謝大家!讓我們唱着《送別》所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