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圓錐體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材第31--32頁,練習八第4一10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能應用圓錐體積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進—步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圓錐的體積。

預習作業: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圓柱的體積是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3、練習八第4題、第6題、第7題和第8題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圓柱的'體積是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

3、把一個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相當於圓錐的()倍。

二、基本練習

1、提問:1)同學們想一想: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2)口答下列各圓錐的體積。

①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積4平方釐米,高4.5釐米。

2、完成練習八的第4題。

讓學生仔細讀題,並獨立完成習題。

引導同學相互討論,並說出解題思路。

3、完成練習八的第5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中的圖形,並憑自己的感覺猜想哪個圓柱的體積與圓錐的體積相等。

教師提醒學生:底面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並不等於底面面積之間的倍數關係。請學生起來回答猜想的答案,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利用已知的條件進行計算驗證。

老師和學生一起找出正確的答案是:底面直徑9釐米,高4釐米的圓柱。

4、完成練習八的第6題。

讓學生仔細讀題,並完成第一小題。請學生起來說出解題的經過和步驟。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能削成最大的圓錐應是與這個圓形狀的木料等底等高。

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第(2)小題。

讓學生自由發言,並板書討論出的有關數學問題再讓大家起進行解決,比如:削去的木料體積是多少?

削去的木料體積是圓錐體積的幾倍?

削去的木料體積是整個木料的幾分之幾?

…………

5、完成練習八的第7、8、9題。個別板演,全班齊練,小組討論,集體評講與小結。

6、完成練習八的第10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並在小組內對測量和計算的方法進行討論,選擇最優方法,讓學生在課後進行實驗。

7、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仔細讀題並在小組內討論解題的方法。請學生起來說出小組討論的結果,老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並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推想:當圓錐的高是4.2釐米時,如果圓柱的高也是4.2釐米時,那麼圓錐與圓柱的體積比是1:3;因此圓柱的高必須是4.2釐米的2倍,也就是8.4釐米。同理,圓柱的高是4.2釐米時,圓錐的高必須是4.2釐米的一半,也就是2.1釐米。

課堂小結

通過剛纔的練習,想必大家對於圓錐體積公式的運用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一些細節問題都能夠很好的注意,你能告訴大家你學習的收穫嗎?讓學生自由發言,老師補充總結。

三、當堂達標檢測

1、《補充習題》相關練習;2、反饋糾正。

教學反思: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2

1、認知目的:

(1)讓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徵。

(2)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並能靈活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能力目的: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總結規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

創造和諧的師生關係,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圓錐體的表象,概括圓錐體的特徵,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關係,以及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一套。

2、學生實驗用圓柱、圓錐容器十套,紅色溶液一桶。

3、幻燈機,圓錐體實物如:小丑帽、重錘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麼?

2、已知一個圓柱的半徑是2釐米,高是5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導出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及圓柱體的體積,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另一種物體(出示圓錐體實物如:小丑帽、重錘),這種形體叫圓錐體。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物體嗎?(請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授:

1、學生通過對圓錐實物及電腦圖形的觀察,多角度多種實物中得到對圓

錐感性認識,在建立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圓錐的'特徵是:它只有一個底面;這個底面是一個圓;它有一個頂點。

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圓錐教具,將其一分爲二,叫學生觀察圓錐的高,指出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圓錐的高。

2、紹各部分的名稱(用電腦出示圓錐圖形)

3、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通過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圓柱、圓錐在等底等高時的體積關係。在實驗前教師提出實驗的要求和實驗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1)圓錐與圓柱是否等底等高?

(2)倒了幾次才能倒滿空圓柱?

(3)這個實驗說明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係?

要求:(1)分五人一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2)教師每組給一箇中空、未封底的圓錐,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製作的圓柱也不封底。

(3)將圓錐裝滿溶液,然後倒入圓柱裏,裝滿圓柱爲止。

實驗結束後,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教師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得出Ⅴ錐=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3

設計意圖: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旨在讓學生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我的設計是“顛倒課堂”的一次嘗試,旨在讓學生晚上在家觀看教學視頻,進行深層次的掌握學習,一次學不會,還可以反覆學習,直到學會爲止。這是與傳統的“白天在課室聽老師講課,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課堂模式。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圓錐體積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

2、以舊引新:我們知道,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Sh。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呢?圓柱的底面是圓的,圓錐的底面也是圓的,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係呢?

二、實驗操作:

1、請看接下來的2個實驗:

2、實驗準備:2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容器;水與沙子。

3、播放視頻:

實驗一:我們將圓錐容器裝滿水,再往圓柱容器裏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裝滿。

實驗二:我們將圓柱容器裝滿沙,再往圓錐容器裏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裝滿。

4、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三、公式推導:

1、通過兩次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也就是說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2、寫成公式:圓錐的體積=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因爲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寫成字母公式:V= Sh。因此,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圓錐的底面積與高。

3、如果知道圓錐的底面半徑r與高h,圓錐的體積公式還可以怎樣表示呢?因爲底面圓的面積s=πr2,所以圓錐的體積V= πr2h。

4、在應用圓錐體積公式時不要忘記乘!

四、知識應用

1、接下來我們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題: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於一個圓錐體,沙堆底面直徑4m,高1。2m。這堆沙子大約有多少立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分析題意:要求這堆沙子大約有多少立方米,就是求圓錐體沙堆的體積。根據公式我們需要知道沙堆的底面積與高。根據底面直徑4m,可以先求出沙堆的底面積,再用底面積乘高求出沙堆的體積。

3、列式解答。(分步與綜合)

五、知識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圓錐的體積計算:V= Sh= πr2h。

在應用圓錐體積公式時我們要記住乘,還要留意單位名稱是否統一!

六、結束。

【課堂教學設想】

1、學生看完視頻對於實驗成功的`必要條件“等底等高”、“每次倒滿”等有了一定的認識,且會躍躍欲試,爲課堂的實驗操作做了鋪墊。

2、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小組實驗:

圓柱與圓錐等底不等高時,實驗結果會怎樣?

圓柱與圓錐等高不等底時,實驗結果會怎樣?

“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這一關係存在的條件是什麼?

圓錐與圓柱體積相等時,如果高相等,底面積有什麼關係?如果底面積相等,高有什麼關係?

3、課堂檢測,促進知識內化。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爲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所以設計時力求每個環節都爲教學目標服務。

課前觀看視頻。首先回憶圓柱體積公式,通過圓柱與圓錐的底面都是圓的,讓學生猜測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然後通過兩次的實驗驗證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實現了一個“做數學”的過程。通過課外的視頻學習,能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徵以及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認識,進一步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課內通過小組實驗操作進一步驗證“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這一關係存在的必要條件是等底等高,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V= Sh= πr2h,從而培養了學生構建知識系統的能力和知識遷移及綜合整理的能力。課堂上不再重複學習微課程中的知識,把時間花在完成練習上,通過不同的練習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暴露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4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師出示鉛錘):你有辦法知道這個鉛錘的體積嗎?

(2)學生髮言:(把它放進盛水的量杯裏,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師評價:這種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就是鉛錘的體積,間接地求出了鉛錘的體積。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4)提出疑問:是不是每一個圓錐體都可以這樣測量呢?(學生思考後發言)

(5)引入:如果每個圓錐都這樣測,太麻煩了!類似圓錐的麥堆也能這樣測嗎?(學生髮表看法),那我們今天就來共同探究解決這類問題的普遍方法。(老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緒高漲地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大膽猜測:

(1)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通過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2)圓錐和我們認識的哪種立體圖形有共同點?(學生答:圓柱)爲什麼?(圓柱的底面是圓,圓錐的底面也是圓……)

(3)請你猜猜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係呢?有什麼關係?(學生大膽猜測後,課件出示一個圓錐與3個底、高都不同的圓柱,其中一個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圓錐的體積與這個圓柱的體積關係最密切?(學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師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髮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學生用上面的方法驗證自己做的圓錐與圓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備用。)

2、試驗探究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我們通過試驗來研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的`關係。

(1)課件出示試驗記錄單:

a、提問:我們做幾次實驗?選擇一個圓柱和圓錐我們比較什麼?

b、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試驗,做好記錄。教師在組間巡迴指導。

(3)彙報交流:

你們的試驗結果都一樣嗎?這個試驗說明了什麼?

(4)老師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裝紅色水演示。

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把圓柱裝滿水往圓錐裏倒,幾次才能倒完?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學生拿小組內不等底等高的圓錐,換圓錐做這個試驗幾次,看看有沒有這樣的關係?(學生彙報,有的說我用自己的圓錐裝了5次,才把圓柱裝滿;有的說,我裝了2次半……)

(6)試驗小結:上面的試驗說明了什麼?(學生小組內討論後交流)

(這說明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也可以說成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導

(1)你能把上面的試驗結果用式子表示嗎?(學生嘗試)

(2)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圓錐的體積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圓錐體積公式的過程中,你認爲哪個條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進一步強調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才存在這種關係。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中真正去體驗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係。

(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

1、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1)出示例2:現在你能求出老師手中的鉛錘的體積嗎?(已知鉛錘底面積24平方釐米,高8釐米)學生嘗試解決。

(2)提問: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3)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

2、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1)出示例題:

底面半徑是3平方釐米,高12釐米的圓錐的體積。

(2)學生嘗試解答

(3)提問: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來求圓錐的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圓錐的體積。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來近似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多少立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於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麼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後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後,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後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後得數的取捨方法是否正確)

(5)提問

4、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來求圓錐的體積。

設計意圖:公式的延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靈活應用,培養了學生活學活用的本領。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體積的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並通過猜想、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3、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繫,滲透轉化思想,感受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參加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

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圓柱削成最大圓錐)。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指名學生回答)

2、圓錐有什麼特徵?

同學們,圓柱的體積我們已經知道怎麼求,那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同學們知道怎麼求嗎?讓我們一同走進圓錐的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有什麼關係的知識課堂吧!(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1、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它們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認爲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

(2)、你認爲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2、學生動手操作實驗

(1)、用圓錐裝滿水(要裝滿但不能溢出來)往圓柱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2)、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也可以說成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裏都是空的。看看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用圓錐裝滿水往圓柱裏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於什麼?

生:等於“底面積×高”。

師:那麼,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V=1/3sh)

師:在這個公式裏你覺得哪裏最應該注意?

三、教學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積是170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

1、計算圓錐的體積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六、板書:

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1/3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6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是一節幾何課,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去從事觀察、猜想、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力求爲學生創造一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從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學生會產生探究問題的需要,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和歸納公式,體驗過程。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2、研讀完教材後,自己的幾個問題:

(1)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圓錐體積推導過程與圓柱構建起聯繫,還不會使學生感到生硬?

(2)學生對三分之一好理解,怎樣去認識是等底等高的柱、錐。

(3)大家都知道本節課必少不了學生的操作,怎麼操作纔是有效操作?怎麼操作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怎麼操作才能使學生更好體驗這個過程?

(4)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只能挖掘到圓錐的體積嗎?能不能再深入一些?

3、自己的創新認識:

首先,研讀教材後,我認爲這幾個問題的根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握住“誰在學?怎麼學?”首先,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想不只是讓學生學會一個公式,而是學會一種數學學習的方式,一種數學學習的思想,體驗一種數學學習的過程。

其次,是要提供給同學們一個可操作的空間。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對點、線、面、體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同時也獲得了轉化、對應、比較等數學思想。尤其是對於高年級段的同學來講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豐富,自己又有一定探究能力,對於圓錐體積的知識相信是有一定認識的,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們應該瞭解到他們認識到哪兒了?瞭解學生的起點,爲制定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策略做好準備。

2、自己的認識:(結合自己在講課時發現的`問題而談)

學生能夠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認識到二者之間存在一定聯繫,而且又是剛學完圓柱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看來並不難,難的是等底等高。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柱、錐間聯繫的設計,突破學生對“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中的“等底等高”。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特點,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選擇了 “操作——實驗”的學習方式。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已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我認爲這也正是我在設計這節課中所要體現的核心內容。第一次學習方式的指導:體現在出示生活情境後,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測“買哪個蛋糕更划算”。本次學習方式的指導是通過學生對生活問題進行猜想,使學生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數學問題,並由此引導學生再想一想你有什麼解決方法。

(四)技術準備與教學媒體:

在創設情境中利用多媒體出示主題圖,然後要從圖中剝離出圖形來,並演示整個實驗過程。

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通過操作——實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驗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對實驗過程進行正確歸納得到圓錐的體積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並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重點: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圓錐體積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三)教學難點: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人教版第12冊42頁—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水槽6套。

2、多媒體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 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 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圓錐有什麼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課件演示:屏摹上顯示一個圓錐體,將它的底面、側面、高和頂點閃爍。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問題-----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進行新課

1、 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鑑這種方法, 爲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麼?(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的形狀有什麼關係)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 等高)

(2)爲什麼?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因爲圓錐體的體積小)

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裏)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指名發言)

的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後要向同學們彙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

(3)學生分組做實驗。

A.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b.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發現有什麼倍數關係?

(學生髮言: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4)學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組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整理歸納: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 。 (老師拿起一個小圓錐、一個大圓柱)如果老師把這個大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這個小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嗎?(不能)

爲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呢?(因爲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

(老師在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敘述公式。)

今後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

(四)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

v (立方米)

v (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自己解決問題。

例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A 學生完成後,進行小組交流。

B 你是怎樣想的和怎樣解決問題。(提問學生多人)

C 教師板書: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3.練習題。

一個圓錐體,半徑爲6cm,高爲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4、出示例2:要求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思。

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1)提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提問。並回答同學的質疑:3.14×( )×1.2× 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先求圓錐的體積?得數保留整千克數是什麼意思?….

5、比較:例1和例2有什麼地方不同?

(1)直接告訴了我們底面積,而(2)沒有直接告訴,要求我們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出圓錐體積;(2)例1 是直接求體積,例2是求出體積後再求重量。

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圓錐體的體積,現在我們來解決有關圓錐體體積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1、一個圓錐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徑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

2、選擇題。每道題下面有3個答案,你認爲哪個答案正確就用手指數表示。。

(1)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圓鋼切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柱體體積是6立方米,圓錐體體積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學生操作:

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麼體?(長方體)

要在我們的教室裏放一個儘可能大的圓錐體,想一想,怎樣放體積最大?(小組討論)

指名發言。當爭論不出結果時,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動手測量數據:教室長12m,寬6m,高4m。並板書出來,再比較怎樣放體積最大的圓錐體。

五: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作業:書本44頁第3、4、5。

板書: 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例2:(1)麥堆的體積:

3.14×( ) =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

(2)小麥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應用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水和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錐有什麼特徵?(課件出示)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徵: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並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出示一個圓錐形的谷堆,給出底面直徑和高,讓學生思考如何求它的體積。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學生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麼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用什麼方法求,然後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然後通過演示後,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學生分組實驗。

彙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滿。

多指名說

接着,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裏都是空的。請大家注意觀察,看看能夠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幾名同學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 ×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於什麼?

生:等於“底面積×高”。

師:那麼,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

引導學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於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 ×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後板書字母公式:V=1/3 SH

師:在這個公式裏你覺得哪裏最應該注意?

教學例1課件出示)一個圓錐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這個零件體積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後,教師訂正。

1、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r和高h,如何求體積V?

3、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d和高h,如何求體積V?

4、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C和高h,如何求體積V?

5、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9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例2課件出示)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判斷: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後,教師訂正。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2、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四、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作業。課本練習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什麼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實物呈現)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徵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徵。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麼?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麼?

a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裏?

師再說明什麼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徵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彙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後,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注重聯繫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徵,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後讓學生創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爲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了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要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創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學或理解數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4、合理運用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第25-26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使學生探索並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使學生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思維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斷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探索圓錐體積方法和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入

1 圓錐有什麼特徵?指名學生回答。

2 說一說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又學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那麼圓錐的體積又該如何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體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新課

(一) 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師: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學生敘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圓柱---轉化長方體-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圓柱體公式)

2、 教師:那麼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學生討論,然後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1〉學生獨立操作

讓兩名學生到講臺上做實驗其他學生觀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1個,比圓柱體積多的水。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看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2〉教師教具演示鞏固學生的操作效果,cai課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實驗報告單

實驗器材

實驗結果

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

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圓柱

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

〈3〉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1/3 (板書 )

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v錐=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體積的( ),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體積的( )已知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 );如果圓柱的體積是12立方分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 )。

(二)運用公式,嘗試練習

1、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爲什麼要乘 1/3 ?

試一試:

一個圓錐體,底面積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