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瞭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學習記提綱式筆記;嘗試快速閱讀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爲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檯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檯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覆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於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隨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麼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瞭解戰鬥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鬥形勢。)

2.簡介齊會戰鬥。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齊讀第一段,佈置預習任務。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爲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2.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麼?(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於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麼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麼?(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地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範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5)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爲傷員做手術。)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麼?(聯繫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麼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繼續手術)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麼。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檯就是打仗的陣地。

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檯。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體會到什麼?(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4.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引導聯繫第二段試着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術檯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着,火苗向手術檯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檯就是陣地”的理解。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信息。)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麼?2.出示插圖投影,聯繫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六、作業佈置。

課下自己找關於白求恩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2

一、本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大熊貓》是第八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可愛的動物”爲主題,旨在使學生懂得關愛動物,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這一課從大熊貓的具體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入手寫出了大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對突出本單元主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產生喜愛大熊貓的情感,增強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

3、認識本課9個生字。

教學重點是:

認識本課9個生字。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基礎上,瞭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教學難點是:

在閱讀中,抓住描寫大熊貓外型及習性特點的詞句,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課標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認識生字800個左右,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五、教法與學法

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爲主,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課文,發散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解決難題,獲取知識。

六、教學流程

本節教學分四個環節。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首先,我說:“同學們,有一種動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邊鏡子,愛吃嫩綠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誰嗎?”學生們興致勃勃的來猜謎底。最後猜出是大熊貓。隨機我出示課件(一張大熊貓的圖片),並揭示課題《大熊貓》。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學生喜歡的猜謎語形式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文伊始要求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瞭解課文內容,圈出本課生字。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助學生深入細緻的學習課文。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讀文識字,掃清障礙。

學習、認識生字,是學習課文的基礎。所以我首先指導學生將不認識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隨機板書生字,學習生字採取的方式有三種:①同桌之間互讀、互學,初步讀準字音。②請小老師教大家,將自己的識字方法與其他同學交流,如:用拼音識字,利用熟字學習生字,編順口溜識字等。③小組驗讀,互相檢驗錯誤。通過這三個步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生字,接下來我採用一些手段對學生進行識字的鞏固:①讀詞練習。課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詞,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學生都會興趣盎然的積極參與讀詞。②小組識字比賽。(出示字卡)每組每人讀一個字,輪流讀,看那組說的又對又好。同時,給每組相應記分,最後評出優勝組。通過師生的相應配合,從而完成生字的學習。

2、細緻讀文,深入理解。

解決了生字的難題,部分學生已經能流利的讀文,再此基礎上進行聽讀評價練習,既有助學生正確流利的讀文,又鍛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爲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隨後,運用“關於大熊貓你有哪些瞭解?”這樣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積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剛瞭解到的,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的答案不會很全面。通過這一問題的解答,使學生對大熊貓的'特點有了全面的掌握。並帶着對大熊貓的瞭解,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有關大熊貓外貌及生活習性的語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貓寶寶的錄像,使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大熊貓流露出更加喜愛的情感。並引導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在讀課文,讀出大熊貓的可愛,讀出自己對大熊貓的喜愛。其中,重點對描寫大熊貓的習性和外貌特徵的詞句進行朗讀體會。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這裏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育,這麼可愛的大熊貓只有我們國家纔有。所以,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咱們要珍惜它、愛護它!

3、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在學生完成了對本課的學習之後,我課件出示填空練習題,

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這一習題的設計,使學生學會總結全文,並學會根據一定的模式學寫有關動物的習作,爲下一課做好鋪墊。

(四)總結延伸,課外拓展。

通過兩個作業:

作業1畫一張大熊貓的畫。

作業2再讀一篇有關大熊貓的文章。

將本課進行一個拓展,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

七、預期目標

這節課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思維拓展等幾方面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僅瞭解到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還明確了要愛護大熊貓的必要性,增強了學生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標。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瞭解杜甫生平以及詩歌創作背景。

2. 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

3.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鑑賞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方法:誦讀鑑賞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音像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飛花令”形式導入

規則:先指定一位同學說一句關於秋天的詩,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學接力。

(板書:登高 杜甫)

二、整體感知:

首先,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和讀音。

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思考:本文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找一生示範朗讀,另找一生評價。明確:(景物)描寫、抒情。

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與“悲”哪個更適合作詩眼。

明確:“悲”是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表現,“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間接抒發情感的表現,因此用“悲”字更恰當準確。

師:這是詩的感情基調,即詩眼。

三、寫作背景

師:請學生回憶作者的`生平事蹟。

明確:杜甫詩歌創作風格:沉鬱頓挫。在初中學過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體 現了詩人具有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

本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時寫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但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好友李白、高適和嚴武相繼去世,此時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寫下了這首詩。三年後,杜甫病死在離開四川的途中。

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論世法(並板書)。

四、分析意象

師: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同桌之間討論。

生2展示。

明確:景物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嘯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葉 無邊 蕭蕭 下

長江 不盡 滾滾 來

師:補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葉”的區別。

明確:意象:詩歌中具體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出來,達到“內情”與“外物”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

“落葉”給人一種枝繁葉茂之感,“落木”給人一種乾枯乾燥的感覺,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點。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並板書)。

師:找一生朗讀描繪畫面的文字,請大家閉眼,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誦讀指導:首聯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涼,似乎在脣齒間顫抖的讀出來;“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猿嘯哀”——要有欲哭的感覺;“鳥飛回”——聯想到作者,孤獨漂泊、遠離家鄉,他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頷聯兩句,要將蒼涼之感和曠達之悲讀出來。

五、體會情感

師:宋代羅大經曾說頸聯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意思來?

生3展示。

明確: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悽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炯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師:點撥通過具體的字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鑑賞詩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並板書)。

誦讀指導:“萬”“悲”“常”都要重讀。讀“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遙遠之狀;讀“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獨,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最後一聯,“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中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六、課堂小結1.情境式默寫(PPT15中幾句話對應的詩句)

2.背誦全詩

七、課後作業

根據本課學習的幾種方法,自學《秋興八首(其一)》

八、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學設計 自然之秋 知人論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國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4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誠實”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列寧對灰雀、誠實男孩的喜愛之情,並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自我教育、改正錯誤的優良品質。

4、養成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和習慣。

【人文教育目標】

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的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生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景引入

多媒體: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師: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

多媒體動畫:列寧在樹下仰望兩隻灰雀,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已不見了。

師:一天,列寧又來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

二、學習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

師:列寧在周圍的樹木中找遍了,也沒找到。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列寧和小男孩說了些什麼?

⑴ 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用“”畫一畫列寧說的話,再體會體會列寧這時的心情。)

師板書(旁書):讀、畫、體會

(師巡視,輔導)

⑵ 檢查學生自讀情況:學生讀3、5、7、9自然段中列寧的話。師相機出示字幕:課文3、5、7、9自然段。

2、自讀體會:

師:四處找遍了也不見鳥兒蹤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着什麼樣的心情呢?自己再讀讀列寧說的話,體會體會。

(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重點句。)

(學生自讀後抽查)

(體會出列寧非常着急、惋惜的心情。體會出了列寧對灰雀的關心。)

師:你們對哪句話體會得更深些,想讀給大家聽聽嗎

(四名學生各讀一句,兩名學生重複了別人的朗讀。)

3、師相機評價指導學生讀的四句話,進一步體會列寧的心情。

4、比較體會:

(多媒體:課後第二題(2)的句子。)

師:老師也仔細體會了這句話。來,仔細聽聽老師讀的哪句話更能表達列寧失去鳥兒非常惋惜的心情。(師讀)

(抽生讀)

5、引導概括:

師:列寧的着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愛)!

師板書:

灰 雀

列寧

男孩

師:可是,列寧喜愛的灰雀究竟哪兒去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

(學生七嘴八舌答)

師:孩子爲什麼捉走灰雀?

師: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麼不同你更贊同誰的請大家討論討論!

(師巡視,並加入討論,然後檢查討論情況。)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6、導讀激情,深入體會:

師:列寧愛鳥的真情對孩子起了什麼作用讓我們一起來邊讀邊體會。

(多媒體字幕:3~10自然段內容。)

(師導讀,生接讀。)

師:鳥兒不見了,列寧着急地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師:注意體會列寧着急的心情。(生接讀)

師: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師教讀,生讀。)

師:可憐的小生命究竟怎樣了,列寧擔憂地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師:列寧愛鳥的情觸動了孩子的心:面對孩子的沉默,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師:列寧愛鳥的情打動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寧,再也忍不住了。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師:真像孩子說的那樣嗎列寧又關心地問──“會飛回來”

(如果這裏學生沒有讀好,師指導再讀,直到讀好。)

師:列寧愛鳥的情深深打動了孩子的心,他堅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

(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重語氣,再讀再體會。)

師:是誰讓孩子懂得了真愛?(列寧)

師: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孩子決定怎麼做?

(放鳥歸園)

7、分角色朗讀:

師:咱們來讀好這段話,體會這種愛。

(全班分成兩個大組。一組讀列寧說的話,一組讀男孩說的話,師讀敘述語。去掉敘述語,直接朗讀“對話”。)

(多媒體字幕:3~10自然段去掉敘述語言。)

師:這一老一小的話多有意思,你們也和孩子一樣懂得了真正的愛鳥嗎?誰體會得好,想讀好這段對話

(同桌對讀,再分大組對讀。)

三、學習第11~13自然段

(多媒體動畫:列寧和男孩在看三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唱歌。)

1、師:聽,三隻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歌唱。不過,樹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體字幕: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師敘述12自然段。)

師:聽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

(例如:列寧爲什麼微笑?鳥兒不會講人話,列寧爲什麼要問它?鳥兒會回答嗎)

2、師:是啊,老師也弄不明白,列寧爲什麼不問會說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討論討論吧。

(生同桌討論,師巡視並加入討論。)

(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師:列寧愛孩子,幽默的話裏含着多麼深的愛,讀──

(生齊讀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詞閃動。)

師:列寧爲什麼而微笑?

師: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爲鳥兒重歸大自然,爲孩子改正錯誤放鳥歸園而高興吧!拿起書來,高高興興地讀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激勵學生美滋滋地朗讀課文。)

四、總結

師:學完課文,你想對這幅板書圖說句什麼話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生認真書寫,師巡視輔導。表揚學生卓有見地的話語。

(師插話:99昆明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不是已經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傳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愛嗎)

師:列寧、男孩、灰雀、人與人、人與大自然,這原本就是一個愛的世界!

第二課時

一、感情朗讀

二、閱讀評價

三、領悟表達特點

四、生字識記與書寫

,《灰雀》教學設計七

五、佈置作業

1、寫本課的生字與詞語。

2、蒐集有關列寧的資料。

【教後小結】

情融於課文,卻溢於言表,如何讓學說真切地感受作者蘊涵於文中的這種情感。必須讓學生到文中所表達的情感世界去走一遭。學習這一課,運用多媒體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列寧和孩子,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悟、分角色品讀,讓情感激發情感,讓心靈滋養心靈,學生讀得投入,感情讀效果非常好。教師語言的渲染,多媒體的吸引,把學生真正帶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爲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後,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後的資料袋爲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爲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後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後提供的關於孔子的介紹,都屬於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爲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後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係,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爲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於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後的資料袋,爲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麼,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麼族)的小朋友(做什麼)”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並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爲孩子們的自覺行爲。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爲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後並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瞭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後自覺主動地進行。至於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對於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儘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爲,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後關於聖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後關於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於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後共同交流。對於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爲,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爲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具體瞭解互聯網的作用,知道她的神奇,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激發關注現代科技的熱情。

3、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助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聊天室、互聯網”等詞語的含義,對網絡有初步的瞭解。

教學準備:

1、認識文中的生字;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你瞭解“電腦網絡”嗎?集體交流。課件播放網絡相關知識。

2、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網上救援的真實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感悟第一個問題:芬蘭的蘇珊在什麼情況下發出求救信號的?

①蘇珊爲什麼發出求救信號?指名讀相關句子。(反覆煉讀第六自然段,聯繫生活理解“灼痛”“兩肋”“急促”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蘇珊突然發病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感覺)

②蘇珊爲什麼用“黑色粗體大字”發出求救信號?

③桑恩看到蘇珊的求救信號後態度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過渡:蘇珊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選擇了用互聯網求救,她是幸運的,因爲她遇到了遠隔萬里卻富有同情心的桑恩。

2、學習九至十八自然段。感悟第二個問題:美國的小男孩桑恩是怎樣幫助蘇珊獲救的?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桑恩通過互聯網幫助蘇珊,分別做了些什麼?(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教師總結:

四、延伸拓展,實踐活動

1、蘇珊的獲救,互聯網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跟蘇珊的沉着與智慧是分不開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危險要懂得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自救,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個小故事吧!(課件播放:鞋子的故事)

2、通過《網上呼救》這個故事,我們對互聯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做什麼?課後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並學習上網,看看互聯網上有哪些信息。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習作素材,記錄真情實感,學會與人分享。

2、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在生活中找習作素材,記錄真情實感,學會與人分享。

2、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互動設計)

一、再現生活

1、話題導入,讓學生回憶近期開展的探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一活動。

(學生回憶)

2、引導學生選擇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說給小組裏的同學聽,請他們提意見。

(學生在自由交談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此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在交流合作的氛圍中,把來自他人的信息爲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所喚醒和激活,各自充實自己的知識,整個表達的過程就充滿創造色彩。】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學在班內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介紹給大家。

(學生傾聽、評價)

2、介紹同一傳統的同學可以相互補充,也可以說說從哪幾個方面介紹。

3、指導整理寫成一篇文章。

【此設計讓學生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內容的記憶及掌握,又訓練了口頭表達及思維能力。】

三、回味生活

1、指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根據所提的意見進行修改。

3、選取優秀作文,加以評價,發現帶共性問題,適當指導。

(學生主動參與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在互評過程中語言和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四、創造生活

1、把自己的習作介紹給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國文化的傳播者。

2、班裏選出優秀習作,形成文集。

【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會成就感,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寫作。】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8

一、課題:

那一定會很好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過程。

過程目標:學會默讀課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種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追求自己目標的心情變化過程。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2,學習大樹犧牲自己,把方便奉獻給大家的無私品格。

六、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經歷。

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

教具: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情導入

同學們,童話故事一直伴隨着我們長大,她就像一粒美麗的種子播種在我們心田,爲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給我們許多難忘的回憶,今天我們就再一次走進這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齊讀課文——你一定會更好。

二、品讀感悟,深化認識。

(一)學習第1-4自然段。

1.輕聲讀第1-4自然段,思考這部分告訴我們什麼?

2.學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麼想的.?

(課件出示)

'這真難受''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泥土中種子的難受,讀出種子鑽出泥土的決心。

(2)指名朗讀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種子是怎麼做的?過了些日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出示)

種子一邊想一邊努力生長。過了些日子,它長出細細的根、莖和兩片小葉子,鑽出地面,站在陽光下。

過了很多個日子,它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

指導朗讀:讀出種子喜悅的心情。

指導造句:鼓勵學生用上'一邊……一邊……'說句子。

(3)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交流:種子長成大樹後看到了什麼?它的想法發生了什麼變化?

(課件出示)

高大的樹能看到很遠的地方,它看見人和動物在山路上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

指導朗讀:讀出大樹的願望。

(二)學習第5-8自然段。

1.輕聲讀第5-8自然段,思考大樹'做一棵會跑的樹'的願望實現了嗎?它又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ABB式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認讀生字,發現漢字與偏旁部首的關係。

4.熟讀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5.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習作。

2.難點: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產生對大自然、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大自然的圖畫。(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這兒真美)

一、遊戲導入。

1.在習作之前,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蒐集的關於寫景的詞語。

2.比一比誰蒐集的詞句最多,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回顧積累的詞句。

二、明確要求。

1.小組交流。

請學生展示圖畫,將自己身邊的美景講給小組同學聽。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臺描繪文中的圖,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引導學生看課件出示的圖,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請一名同學講述,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明白描寫果園時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述。

(3)教師抓住學生的發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果園的文章裏還可以寫果園裏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園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老師的提示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習作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麼迷人啊!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不過最美的當數田野和果園。

秋天,田野裏的`稻子熟了,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頭,彎着腰,像是在向人們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紅的一片,直伸向遠方,像是給大地鑲了一層花邊;大豆莢咧開了嘴,露出圓圓的金燦燦的大豆,更像是一個喜氣洋洋的豆娃娃……這邊菜畦裏,番茄紅、茄子紫、冬瓜綠,嫩生生、水靈靈的……地裏,辛勤的農民一邊擦着汗,一邊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彷彿在說:又是一個豐收的秋天啊!

田野裏豐收在望,果園裏更是熱鬧非凡。你瞧,果樹上,黃澄澄的梨、金燦燦的桔子、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正滿懷喜悅,或是踩在樹上,或是站在凳子上,採摘着浸透了他們辛勤汗水的果實。籮筐裏、菜籃子裏、農用車上,都堆滿了各種水果。他們想趁着這大好季節,把他們的勞動果實送到城市裏,讓城裏的人也和他們一起品嚐這豐收的果實,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啊!我愛秋天,更愛這迷人的秋色!

習作評析:作文向我們展現了兩個地方的場景:豐收的田野、熱鬧的果園。語言生動、具體、想象豐富。可見,只有用心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2.全班同學聽後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寫清楚。

3.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三、講評習作。

1.同桌之間互讀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順。

(2)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對錯。

(3)詞語運用的是否恰當。

(4)有沒有表達出真情實感。

3.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後,再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4.集體評析,各小組推薦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評議。

四、修改謄寫。

1.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2.謄抄作文。

五、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後請大家把自己的習作給家長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後感受。

3.在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這樣的段落,讀一讀,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教師總結:以後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着這樣寫,抓住一句話,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樣可以寫得更具體,更生動。

二、識字加油站。

1.結合圖讀一讀這些詞,注意加點的字有什麼共同特點。

2.學生讀後交流:第一行的加點字,都是“蟲”字旁,第二行的加點字都是“魚”字旁。

3.說說“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都與什麼有關。

4.你還能再寫出帶有“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嗎?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①讀了這些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請選擇一兩個詞語說句子。

②學生小組內交流。

③指名說句子。

2.課件出示語句,請同學們試着說一段話。要求圍繞這個意思來說。

①同學們看到句子後,小組內互相交流。

②指名彙報“車站的人可真多……”

③學生聽後評價,也可進行補充。

④再試着用“我喜歡夏天的夜晚……”說一段話。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早發白帝城》。師範讀。

2.請同學們讀第1、2句,說一說詩人從哪裏出發,要到哪裏雲,那裏有多遠,需要多少時間?

3.學生讀後交流。

4.再讀第3、4句,說一說沿路詩人聽到了什麼?體會行船之情,以及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5.指導朗讀。

6.比賽背誦。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0

【課型】精品賞讀

【課時】一課時

【教材解讀】

這是一首著名的絕句。詩人在一個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蘇城外楓橋,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這位滿懷旅愁的客子,因此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四句詩繪聲繪色,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詩義;

【教學重點】

引導探究、賞析詩人之愁;

【教學難點】

引導探究愁之心結所在;

【教學準備】

課件,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唐詩。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鋪墊情感

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感知,積累情感

讀通詩文:

1、重點字詞正音:泊、愁;

2、朗讀彙報與指導;

明瞭詩義: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瞭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想象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朗讀,看看你能想到什麼。

1、聽配樂朗誦,閉眼想象;

2、描述自己想到的畫面;

3、朗誦詩文,邊讀邊想象;

小結:大家所描述的畫面就是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

三、詩歌研讀,品悟情感

體會情愁:

1、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愁)

2、試用詩中的景物描述作者的心情;

例:月落月亮心情沉重,早早地躲到山後邊,不肯出來見人。

3、學生彙報;

探究愁因:

1、質疑:詩人因何而愁?是什麼讓他憂心忡忡?

2、介紹有關背景;

金榜題名對當時讀書人的重要性;作者考試榜上無名,名落孫山;

品悟愁緒:

1、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

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他會想;

烏鴉叫聲悽慘,他會想;

看着河邊孤單的楓樹在風中瑟瑟發抖,他會想;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一明一暗,他會想;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沉重而幽長,聲聲叩擊在詩人的心上,他會想;

2、有感情地朗讀

全詩着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帶着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四、再品情愁,抒發情感

1、讀《楓橋夜泊》;(附1)

2、交流聽後感;

3、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夜?

4、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五、課堂拓展,昇華情感

一個平凡的夜,因詩人的多情而流傳千古,讓無數多情的後代文人因之而感徹肺腑。古往今來,寫“夜”佳作不計數,但真正能與本詩相媲美的卻並不多,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便是其中之一(附2)。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看看本詩美在何處。

附1:

楓橋夜泊

夜,已深。

弦月拉長了灰黃的臉,在西山痛苦地呻吟。流浪的秋風,穿過沉沉夜色,穿過無言楓林,驚醒了巢中寒鴉的殘夢。它“呱呱”大叫幾聲,那聲音刺破了黑夜的沉寂,讓江面也泛起層層漣漪,於是,秋月黯淡的光和影,在水中碎成無數晶瑩的淚珠,淚雨紛飛,讓船頭的漁火也陷入沉默,沉默,沉默地在我微潤的眼裏搖曳,搖曳。霜霧趁機襲來,瀰漫成無邊的幻景:田野上,秋色正濃,花香十里,碩果遍地……茅檐前,書聲不斷,墨香四溢,有人正對軒窗,或凝神誦讀,或奮筆疾書……油燈下,白髮親孃正穿針引線,趕製冬衣,腳邊,調皮的大黃狗趴在地上,不時搖着那毛茸茸的尾巴……

夜,無眠。

月落了。天空和大地一下子跌入黑色的夢,楓橋睜大驚恐的雙眼向漁舟求助,漁舟一搖,一晃,只顧哀嘆自個兒漂泊不定的命運。楓樹伸長瘦削的雙手向天空呼救,天空手足無措,滿臉全是對明天的迷茫。“咚——,咚——,……”寒山寺的鐘聲,沉重而幽長,從遠山傳來,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只能在天空久久迴盪,迴盪,迴盪在失落的樹林,迴盪在無助的楓橋,迴盪在落寞的吳江,迴盪在遊子冷冰冰的心房。

夜,淒涼。

附2: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默、落”等13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落、調”,會寫“掌班”等11個字。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症、憂鬱、文靜、猶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3.通過聯繫上下文體會兩次掌聲裏的深刻含義,從而懂得並願意主動關心、

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文中的“默、落”等13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落、調”,會寫“掌、班”等11個字。正確理解“小兒麻痹症、憂鬱、文靜、猶豫”等詞語。

2.採用對比讀、分段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會大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

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

(讓學生自由說說)

2.教師評議並小結:是啊,我們在學習、生活當中經常會給予別人或者接受別人掌聲。當別人給予關心時要用掌聲表示感謝;當別人自信不足時要用掌聲表示鼓勵;當別人表現出色時要用掌聲表示讚美。反過來也一樣。我們也可以從別人的掌聲中獲得謝意、鼓勵和讚美。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它代表着歡迎,飽含。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十四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二十個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並能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導學導議,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句。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弄清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通過“聽說、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隻。

特徵──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隻蜜蜂受傷)。

條件──兩裏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隻飛回並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隻飛回。

共計十七隻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並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法布爾圖片、簡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2.這節課我們將跟隨法布爾走入昆蟲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裏的奧祕!

(二)初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大意。

2.課件出示詞語,自讀、領讀,檢查預習。

無論、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陌生、逆風。

論、驗、證、減、阻、括、誤、確、陌;實、袋;途、超;概、測。

3.學習生字。

概:中間部分最後一筆是個點;論:右邊不要寫成“倉”;試:右邊不要多一撇;減:左邊是兩點水。

(三)深入課文,具體學習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標記,放在紙袋中,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放飛它們。最後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了蜂窩。法布爾得出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他無法解釋的本能。

(2)梳理質疑。

① 爲什麼是試驗,不是實驗?

試驗:爲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範圍內試用或試做。

實驗:爲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

② 蜜蜂是怎樣飛回來的?

③ 爲什麼有三隻蜜蜂沒有飛回來?

2.精讀課文,探究深意。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個什麼試驗?爲什麼要做這個試驗?

①預設:試驗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爲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裏,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②追問:“聽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手驗證的。所以他決定要自己做試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聽說、認真)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們既知道了他做試驗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爾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態度。

③第一自然段裏還有一組關聯詞你能找到嗎?(圈出)“無論……總……”你能說說這組關聯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嗎?

(2)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法布爾又是怎麼做的?做試驗。

①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語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個環節?爲什麼?

②預設:共四個步驟,不能去掉任何一個環節。

課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裏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便於觀察;

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爲了更好地與其他蜜蜂區分;

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着──掌握蜜蜂飛回的時間;

走了兩裏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師:多麼細緻的安排啊!我們再來讀一讀做試驗的這句話。法布爾的準備多麼全面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嚴謹)

③師:蜜蜂被放出後,法布爾又觀察到了什麼現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用曲線畫出來。

④看到了這樣的現象,作者想到了什麼?作者對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問,你感受到什麼?

預設:“我想,它們飛得這麼低,怎麼能看到遙遠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過渡:那麼,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學提示。

①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語句。

②交流彙報。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師:爲什麼作者會這樣推測呢?(預設:根據剛纔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裏兩隻小蜜蜂飛了兩裏多路,還包括了採花粉的'時間。

師:“也就是說”體會是在思考後得出的結論。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結合“兩點四十分”體會觀察時間長)

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繼續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確確實實”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讚歎之情。(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分段朗讀:把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讀出來。

(4)作者通過認真細緻的觀察和用心的思考,終於得出了結論。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

爲什麼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一直在袋子裏,看不到路,無法識記)作者知道了蜜蜂無論飛到哪裏,都能回到家中,並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由於當時科學設備的種種限制,法布爾無法再進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麼來辨認方向的。所以,他在結論裏也談到了他的質疑。那麼,讀完作者得出的結論,你想對作者說什麼?(也可以對蜜蜂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

(5)總結:法布爾的結論中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質疑的地方。在面對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重要是不是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學習滲透在試驗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書後關於蜜蜂的知識。

(四)佈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並記錄下來,爲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向別人請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通過練說、討論、角色體驗、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3、引導學生在通過請教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帶來的愉悅,體會交際的意義。

教學準備:

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請教”

1、師:同學們,今年寒假我準備去揚州旅遊,我女兒讓我回來時給她帶點禮物。老師是大人,對小孩感興趣的東西沒有你們瞭解,現在想請教大家:我帶件什麼禮物比較合適?

2、學生爲老師解答疑惑。

3、師:非常感謝大家!你們說的我都記住了,看來,請教他人的好處大着呢!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同學們也一定會像老師這樣,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自己實在不能解決的,就得像老師這樣,學會向他人請教。(板書課題:請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請教”——舉一也

1、師:請教別人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做的事,別看它很簡單,其實大有學問。

2、播放錄像:星期天,一學生騎着車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爺問路。他沒下車,徑直騎到老大爺身邊大聲問:“去李富林家怎麼走?”老大爺裝着沒聽見,繼續在路邊幹活。

3、師:同學們,錄象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4、學生交流,老師歸納板書:

用語禮貌 表示誠意 找準時機

5、師:同學們,看來平時在請教別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師和你們來個現場表演,看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課件出示:陳小莉家裏近來發現了蟑螂,她不知道該怎樣消滅它們,就去請教教科學的魏老師。

師:現在,我就是魏老師,你們就是陳小莉,快把你的問題向我請教吧,我一定會幫助你的。

6、師生表演“向魏老師請教”的片段。

7、同學們,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師請教的經過,你們覺得在請教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8、生交流後,老師相機板書。

說清問題 注意場合

三、模擬情境,學習“請教”——反三之一也

1、師:看來請教別人還真是一門學問!生活中、學習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數學題不會做,心愛的飛機模型裝不起來了,經常忘記帶東西,鄰居小朋友借東西不還……

課件出示:

(1)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遊又忘記帶水……我向班裏記性特別好的小林同學請教怎樣才能不丟三落四。

(2)鄰居家的小朋友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我準備向班裏的“智多星”李小奇請教。

2、師:同桌合作,選擇一個進行表演。

3、學生上臺表演。

4、師生結合請教的注意點進行評議。

四、聯繫實際,實踐“請教”——反三之二也

1、師:在生活、學習中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向別人請教。下面就請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向你的好朋友們請教,看看他們能不能幫你解決?

2、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溝通、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3、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向全班尋求解決(如還未解決,可課後向他人請教)。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掌握了向人請教的方法和注意點,還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真是收穫不少!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別忘了請教別人;同時,更別忘了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2、師:在今天這節課上如果你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回家後,可以向家長或鄰居以及社會上的一些專業人士請教,相信你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2】口語交際:請教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努力,學會有禮貌、有條理地請教問題。

2、學會大方真誠地對待別人,培養謙虛,誠懇的品質。

3、發展學生認真傾聽,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練習大方有禮,條理清楚地請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會向人請教。

課前準備:

生想想: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問題不懂,有必要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到時候在活動時提出來。

師:交際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話題。

1、講有關請教的故事。

2、學生評議故事中請教的人與回答者。

(板書課題:請教)。

二、聯繫生活,明白如何“請教”

1、播放視頻一:課間,教室裏,學生趙友蘭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數學題目,她大聲地對班長郭巧玲說:“喂!郭巧玲,這道題怎麼做啊?” 班長郭巧玲擡頭看了趙友蘭一眼,沒有理她繼續埋頭做題。

2、同學們,視頻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3、學生談談視頻中那位同學在請教時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師板書:注意禮貌時間(地點)合適

4、假如你是趙友蘭同學,她應怎樣向班長請教呢?(師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還是沒有想出來,於是向班長請教:“你好!班長。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做,你可以幫我嗎?”

師:說得不錯,很有禮貌。

生:班長笑着說:“可以。我們來一起解決這道題。”

生:趙友蘭說:“我用了這幾種方法都解不出來,你看… …”

生:班長想了一會兒,笑着告訴瞭解決辦法。

生:趙友蘭高興的說:“你真了不起,謝謝你!”

師:你說的話很清楚、很有禮貌,演得也很像,好像這兩個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覺得他說的話很符合學生的口氣,很注意禮貌用語。

師:請教別人在不同場合要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場合該怎樣。我想每個同學都有向他人請教的`經歷。但是大家可別以爲請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視頻二:華運昌和趙東傑在一起春遊,華運昌忘記帶本了,就和趙東傑同學請教。

7、學生根據剛纔老師的表演進行互動,親自實踐“請教”。

三、指導請教方法。

1、學生討論:應該怎樣請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總結出請教方法:

注意禮貌語言清楚認真傾聽誠懇道謝

四、結合實際生活問題,學生再練習如何“請教”別人。

1、學生分組進行溝通、請教,老師巡視,有重點地記下小組中學生提出的未能解決的問題。

2、請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向全班同學請教。讓他們明白,有些科學性的、專業性的問題還得請教專業人士。

五、總結延伸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請教別人也大有學問,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請教別人,也嘗試請教了別人。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別人,也別忘記了請教別人,要把請教的問題說清楚,說話要有禮貌,要得體。更別忘了我們同時也要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請教

禮貌大方 語言清楚 認真傾聽 誠懇道謝

教學反思:

課本上設計的2個情境都是生活中會出現的,口語交際就是要提供背景,讓學生在環境背景下進行對話。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請教別人要注意什麼,孩子們也能說出來:①有禮貌。②把問題說清楚。然後我讓孩子們同桌進行請教訓練並進行了表演。孩子們理論上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實際的訓練中出現了兩種問題:一是沒有禮貌,二是沒有把問題說清楚。所以,我想:口語交際的內容還是要創設情境,在情境背景下讓孩子們多練習,效果會更好。而且學生的禮貌等行爲習慣養成還要落實到日常行爲規範中,才能把禮貌變成一種習慣。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4

一、習作內容:

(第五冊習作八)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你知道以上詩句各出自哪首詩?你知道這些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們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選擇其中你不太明白的兩句詩進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寫出來。相信通過研究,你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增長不少知識。

二、教學要求:

認真閱讀古詩句,通過蒐集資料,仔細研究,瞭解其出處、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認爲最爲重要的或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決心研究,學會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寫出來,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寫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用查閱資料的方法,研究古詩句,深刻理解其含義。

四、教學準備:

《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研究結果彙報表一份。

五、教學過程:

習作指導課

(一)例文指導,學習寫作。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有一個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寫了一篇關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你們想看看嗎?

指名讀屈美生同學的《關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思考:這份報告中講到了些什麼?

小結小作者的寫法:

(1)先寫詩的出處

(作者、朝代、詩題、全詩)

(2)再寫兩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後點明兩句詩對人們的啓發或激勵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資料充分,還可以寫什麼?

(詩的寫作背景、有關趣聞等)

你打算怎樣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你還想研究些什麼嗎?小結:步驟:提出問題——查找資料——研究資料——解決問題——撰寫報告

(二)小組學習,研究古詩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這些詩句,有的比較深奧,要到四五年級才能學到。這堂課,教師讓你們自己研究、學習,你們有信心嗎?

小組同學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詩句進行研究。

研究指導:詩的出處、作者、意思等,都可作爲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可查閱資料,提供《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小組同學相互探究,進行熱烈的討論。

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結果彙報表。

(內容包括詩人的簡介,詩作的背景,對詩的理解或賦予詩句新的意義。)

(三)集體交流,彙報結果

彙報:通過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麼?

討論: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討論。

教師可補充介紹詩作的背景,從而更有利於理解詩句的含義。

(四)撰寫研究報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寫成一篇研究報告。

要求: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學生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評點】

本次習作內容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教學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自學詩句的一般方法;二是瞭解研究報告可以寫什麼。在自主、合作中學生進行了探究性的實踐,學生學得有法,學得有“心”。

習作講評課

(一)複習

什麼是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應怎樣寫?

(二)學生繼續修改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在巡視過程中,選出需要點評的作文草稿)

(三)評點學生習作,提示要點。

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文草稿進行評點。

(1)自由讀這篇作文,小組討論:這篇作文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寫得不好,還需要改進?

(2)交流,師小結。

(3)針對以上不足之處,集體修改這篇作文。

根據學生作文草稿的情況,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與文章內容無關的應略去,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關的文人故事,讓人讀來倍感生動有意思。

(2)把研究報告寫具體。

(四)學生根據以上修改要求進行修改,教師輔導。

學生自己修改。

小組互相修改。

讀一讀修改好的文章。

(五)學生謄寫作文,教師巡視。

【設計評點】緊緊圍繞研究報告的層次清晰,語言準確,內容真實的習作要求,對學生的習作草稿進行有針對性的評點,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呈現一些文人逸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學習《望天門山》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瞭解李白嗎?誰來背揹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望天門山》(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瞭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楚至孤帆

讓學生讀生字,並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繫課文中註釋,並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爲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四、練習背誦古詩

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至、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六、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斷)楚江(開)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來)紅日

第二課時: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兩個字,會寫“飲、初”,掌握多音字“抹”。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藉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瀲灩liànyàn空濛kōngméng

淡妝濃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4、同座互讀全詩,並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1、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2、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3、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藉助多媒體的音畫反覆誦讀體驗。

4、學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蒐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2、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方好亦奇

濃抹淡妝

第三課時:學習《望洞庭》

教學目標:

1、認識“庭、未、盤”,會寫“鏡、未、磨、遙、銀、盤”5個字,掌握多音字“磨”。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2、組織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瞭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於這首詩的什麼信息?

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2、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爲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初讀

1、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2、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3、齊讀。

三、精讀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兩相和”

(1)感受“和”──和諧、協調。

(2)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3)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4)“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湖光與秋月)

(5)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2、“潭面無風鏡未磨”

(1)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2)這裏藏着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3)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爲什麼?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4)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濛之美!

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1)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2)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裏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麼感覺?

(3)詩中的“白銀盤”指什麼?“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四、積累內化,遷移運用

1、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月

和山水

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