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第一課時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並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關注課文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虛實結合寫法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回答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悽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教學的難點是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比較悲慘,學生要結合故事背景去理解課文,走進小女孩的感情世界去體會。

教法與學法

採用“引導──發現”的教學方法,在比較中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容,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我們認識了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她對你留下來怎樣的印象?

生:貧窮、寒冷、飢餓、可憐……

師: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大年夜凍死了,但是她是懷着美好的願望而去。

二、下面我們研讀第二部分(出示課件)

1、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2、以彙報的方式,通過對比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完成表格,在美好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對比中,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小女孩最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是那麼強烈。

三、圍繞中心,另外主題

1、出示句子

“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讓她遠離寒冷、飢餓和痛苦。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爲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3、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配樂朗讀。

四、思考問題,體會寫作方法

1、講解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及作用。

2、練習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的運用

五、拓展延伸

1、以寫讀後感或寫信、寫歌曲的方式練筆。

2、課外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可憐冷酷的現實(實寫)

“幸福”美好的幻象(虛寫)

痛苦悲慘的命運(實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