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賣火柴的小女孩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賣火柴的小女孩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賣火柴的小女孩優秀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着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後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

(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着頭赤着腳;只好赤着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並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裏的火柴,一無所有。

第二課時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彙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爲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三、感情朗讀,體會“幸福”

1、她曾經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使她感到幸福,請同學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二部分,畫出來。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大火爐 烤鵝 聖誕樹 奶奶

3、觀看錶現美麗幻想的動畫片,找生朗讀,感受女孩虛幻的幸福。

4、選擇你認爲女孩看到會感覺最幸福的部分,練習朗讀,把它的美麗與美好讀出來。

四、感情朗讀,體會現實

1、火柴再溫暖,再明亮,帶來的幻覺再幸福,總是要消失的。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出示句子: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2、交流:現實的殘酷,女孩命運的悲慘。

3、比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體會:女孩由開始的不敢到敢,從抽出一根到後來的抽出一把,表現出了她對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這種美好,只有在虛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滿足。所以,“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個世界中,女孩終於擺脫了現實的殘酷。

4、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兩段。

五、總結寫法與讀法

1、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中,我們與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走進這個童話世界的。(有感情朗讀、質疑思考、討論交流、聯想入境,都是品味讀書的好方法。)

2、這篇童話爲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對比的寫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與殘酷的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對照,讓我們對女孩悲慘的命運有了深切的同情;詳細的刻畫,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動作,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合理的想象,種種的“美好”,實際是那樣平常與普通,對女孩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悲劇的結局。)

六、拓展延伸

1、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我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孩說。請同學們先來讀一首9歲兒童劉倩倩的詩歌《你別問,這是爲什麼》。再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2、課外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爲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2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作品,它寫於1848年。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們的父輩讀過,我們也曾讀過,而我們的孩子們也正在讀着。爲什麼一個兩千多字的童話故事有着這樣恆遠的魅力?我思索着。是那份情,那份安徒生對窮苦人民真切,深沉的同情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據說,安徒生的母親,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人讓她沿街行乞,可她不願意,便整天蹲在一座石橋,冷極了,就伸出雙手溫暖自己的小腳。安徒生便以母親爲原型寫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見這個故事是安徒生用淚水與真情寫就。

設計特色

本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三個特色:

一、以教師的真情喚起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情促讀,以情促悟。

二、從老故事舊教材中尋找新的切入點,設計有創意的教學思路。

三、找尋這個老故事在新時代的意義,引導學生關注並關愛社會中弱勢羣體。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帶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4、學會關注、關愛社會中的弱勢羣體。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做好批註。

學習重點:

1、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較準確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教師準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預習情況,由此來預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舊知入課

還記住小凡卡、楊科、小珊迪這些小夥伴嗎?這些孩子年紀相仿,雖然他們有着不同的故事卻有着相同的命運。那是怎樣的命運呢?

(讓學生一入文就關注主人公命運,及時抓住課文主線,把握文本中心。)

二、揭示課題

讀課題:關於課題,大家在字音和字形上有什麼要相互提醒嗎?(“賣”的寫法及“柴”讀音要稍加以注意)

(體現語文課的語文意識,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有針對性地解決字詞難點。)

三、走近安徒生

①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資料簡介安徒生。

(要求抓住要點,脫稿介紹,將資料的信息理解、吸收後再表達,訓練學生處理信息的基本功。)

②師小結要點

a、瞭解安徒生的成就,瞭解安徒生是丹麥人民的驕傲。

(使學生更加敬佩、仰慕安徒生,產生閱讀安徒生的作品強烈願望,這是一種閱讀期待。)

b、瞭解安徒生貧寒的身世,知道《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以母親爲原型,用淚水、用真情寫就。

(信息的溝通在爲情感的激發做鋪墊,該預設力求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四、師生合作讀課文

這個環節以配樂方式,師範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小組讀及師導讀形式進行。

(師範讀第一自然,定好朗讀的基調:低沉、緩慢)

教師的範讀是爲了帶領學生儘快走入文本,以自己忘我於文本的真情打動學生,使學生情動而相隨。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是爲了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也爲了防止有人濫竽充數或是老是一人在讀,大家都歇得鬆弛了的狀況。

五、抒發初讀感想

真情朗讀課文後,應該讓學生回味回味,此時教師不應立即打破這份美好的沉默,讓學生就這麼沉默着,沉默到大家都耐不住時,才讓學生在沉默中爆發,抒發自己此時感受。讓沉默給生成騰出空間。

(我口說我心,情動而辭發,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讓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真情的表達是最富有個性的,最有創意的。)

第二教時

一、用魯迅的話來解讀這個悲劇

(一)課件出示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悲劇就是把人生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引導學生讀讀這句話,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第一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到文本中去找尋美好的東西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美好事物,劃出相關語句並旁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旁註有利於後面的交流)

2、學生交流彙報,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

美好的大年夜:燈光輝煌 燒鵝飄 香閤家歡聚

美妙的幻象:溫暖的火爐 噴香的燒鵝 美麗的誕樹 慈愛的奶奶

美麗的女孩:金黃的長髮披在肩上打着卷兒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美好的事物。(爲後面的撕碎做鋪墊。)

4、帶着不同的感受讀讀這些句子。在學生說到第五段“溫暖的火爐”這一美妙的幻象時,重點引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的朗讀訓練可以這樣進行:

①師範讀。(繼續用教師對小女孩真切的同情打動學生的心。)

②說說聽了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什麼?

③自由朗讀這一段。(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通過朗讀體會小女孩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冷酷。)

(三)第二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文中找找相關語句,說說這些美好事物是怎樣被一點點被撕碎的。

1、生讀書並動筆。

2、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3、師總結要點:

a、輝煌燈光、飄香燒鵝、節日的歡樂不屬於小女孩,她擁有的是寒冷、飢餓、孤獨,最後走向死亡。

b、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燒鵝、美麗的聖誕樹,最後都化作了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c、金黃披肩、兩腮通紅、微笑着的美麗女孩死了,她在被凍死在街頭。

教師依照學生髮言,輕輕擦去前面那些美好的事物,板書:(小女孩死了)

d、節日的歡樂沒有了,美妙的幻象消失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那麼留給我們的是什麼?

e、生各自表達難過、失望、同情、悲憤……的感情。

帶着同情,帶着悲憤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最後一句話的。重點引導學生談對兩個“幸福”的理解。表達感受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兩段。(把朗讀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讀出韻味。)

(以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爲獨特視角,牽一髮而動全身,兩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目的不同,學生的感受就不同。一喜一悲的情感落差使學生的心痛了,情動了,與作者、文本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再通過朗讀表達、昇華這種情感。讓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情感激流在課堂穿梭、涌動。)

二、從插圖入手,尋找悲劇根源

過渡導語:小女孩死了,美麗的小女孩,善良的小女孩就這樣被凍死在街頭。那麼,誰是劊子手呢?

(1)讓學生仔細觀察書P97的課文插圖,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或是有什麼問題。

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坐在冰天雪地的小女孩正忍受寒冷的侵襲,飢餓的折磨,可她臉上的表情爲什麼是祥和、寧靜的?

②小女孩四周是藍白冷色,而火光裏的幻象是令人悅目的暖色—金黃色,這說明什麼?

③小女孩擦着火柴出現那麼多幻象,爲什麼插圖卻選擇奶奶緊緊地將小女孩擁入懷中的情景。

(2)重點討論:奶奶對小女孩意味着什麼?

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想象奶奶曾帶給小女孩的愛,領悟小女孩的痛苦不僅來自肉體,更來自心靈。因爲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

(3)第三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哪兒看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到文中去找一找。

具體句子是:

1、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衝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2、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3、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4、她不敢回家,因爲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她的爸爸會打她。

(4)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騎馬車的富人視她爲無物,過馬路的小男孩捉弄她,譏諷她,來來往往的行人沒人關注過她,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更可恨的是她的家,那所謂家不僅沒有熱的溫度,更沒有愛的溫度—她的爸爸會打她。沒有了愛,小女孩便沒有了一切。所以,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

(4)師質疑:那麼,是誰奪走了小女孩的愛?(是社會、是黑暗的社會。冷酷無情的,不公平的社會不僅奪走了小女孩的愛,還吞噬了小女孩的生命。)

(5)關於“愛”的再思考。

如果小女孩生活的社會是一片愛的綠洲,那又會怎樣?

出示課件,如果擁有了愛,那飛馳的馬車會。

如果有了愛,那撿了女孩拖鞋的男孩會。

如果有了愛,那些從女孩面前匆匆而過的行人會。

如果有了愛,女孩的家。

(這一部份,讓學生聯繫課文來表達。)

如果有了愛,女孩將擁有。

(學生自由表達,傳達女孩的渴望與夢想。表達自己的祝福。)

(這是課堂引領學生第三次走進文本。讓學生“沉得下心品味”,是爲了學生“浮得上來感悟”學生通過潛心讀書,感悟到只有愛,才能給予小女孩陽光般燦爛的童年。三次的走進文本使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直達心靈深處,呼喚出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愛。)

三、拓展延伸

讀到這裏,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同情小女孩,都痛恨那個吞噬了小女孩的冷酷無情的社會。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