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三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初三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教材解讀:

初三上冊語文《楊修之死》教學設計

《楊修之死》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A類:掌握生字詞

B類:找出文中順敘與補敘部分,並能具體分析補敘的作用。

C類:評析曹操和楊修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學習重點

具體分析補敘的作用

學習難點

初步分析曹操和楊修兩人的性格特點。

1、《楊修之死》節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小說家。________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描寫了________時的歷史故事,集中表現了統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的鬥爭。

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楊修爲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教學板塊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羣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聰明一世的楊修,究竟是如何走向死亡的深淵的?他爲何沒能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化險爲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楊修之死》,瞭解一個聰明人的覆亡旅程。

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

二、揭示目標:小黑板展示。

明確目標

三、指導自學。

1、瞭解羅貫中和《三國演義》。

2、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所寫的6個故事。

①“雞肋事件”

②園門闊事件―――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④夢―――操聞而愈惡之。

⑤藏吳質事件―――操愈惡之。

⑥試才幹事件―――操大怒,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操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這幾個故事各表現出曹操和楊修的什麼性格特點?

曹操的複雜性格:即十分奸詐,又有深謀遠慮。陰險虛僞、狡詐奸猾。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

3、畫出表現曹操對楊修態度變化的詞語。

明確:忌——惡——愈惡——愈惡——怒——有殺修之心

4、記敘的順序有哪些?(順敘、插敘、補敘、並敘等)本文運用了什麼記敘順序?(順敘、補敘)找出補敘部分並思考補敘的作用。(與順敘相結合,層層深入,揭示楊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吸引力。)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於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麼關係?

明確:補敘;目的在於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彙報學習結果,教師引導、點撥。

四、點撥、交流與探究:

1、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曹操強行進兵,結果慘敗,寫這個情節與楊修之死有什麼關係?

明確:有關係。寫此情節,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從而揭露了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藉口。

3、假如你是曹操,你會不會殺死楊修?理由是什麼?如果不會,你要如何安置這個鋒芒畢露的不大聽話的人物?

探究、加深理解。

五、當堂訓練: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後問題。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於碑背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彘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彘臼,受辛也,於字爲‘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纔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1、這是《世說新語》中關於楊修的一則故事,文中表現了楊修的什麼特點?

表現了楊修見多識廣,聰穎過人。

2、文中的“魏武”指誰?表現了他什麼品格?

指曹操;表現了他既能夠承認自己才能不及別人,同時又非常嫉妒的意思。

3、根據你的認識,談談應如何對待人才。

對於人才,應該人盡其能,人盡其才,給他們施展才能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

鞏固當堂學習的內容,昇華學習效果。

六、課堂小結:

聰明反被聰明誤,能人死在能耐上。

總結、回顧,梳理知識。

七、佈置作業:

假如你是楊修,你會如何與曹操相處?

強化知識,培養能力。

第二課時

教材解讀:

《楊修之死》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後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A類: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

B類:瞭解課文故事情節,學習作者通過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和恰當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C類:瞭解《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

學習作者通過矛盾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學習難點

學習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1、請你用簡練概括的語言總結一下本文一共寫了哪幾件事?

共寫了七件事:“雞肋事件”、“闊門事件”、“一合酥事件”、“夢中”、“藏吳質事件”、“試才幹事件”、“作答教事件”。

2、根據你的理解,談談你對楊修和曹操兩個主要人物性格的認識。

楊修:才智敏捷,聰明過人,而又自仗才高,放任不羈;

曹操:奸詐忌才,陰險狠毒,剛愎自用。

3、從課文中反映的作者認識來看,楊修之死的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由於楊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曠,無所顧忌,凡事不考慮利害得失,任意爲之。另一方面是由於曹操的嫉賢妒能,陰險奸詐。

4、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麼心理反應?

對於楊修能猜透他的心意,曹操起初時心裏非常嫉妒他的才能,後來是厭惡。

5、課文中寫曹丕要請吳質入府密談時,非常謹慎“乃用大簏吳質於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而楊修得知這個祕密後“逕來告操”請你指出其中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對比,充分表現曹丕的狡猾,楊修的機智、坦爽,但有些大意。

6、關於楊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幾種分析,你同意哪一種?還有不同觀點嗎?試作說明。

(1)楊修賣弄聰明,違反了軍紀,所以被殺。

(2)曹操忌妒楊修的聰明才智,所以殺了他。

(3)楊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惱怒,所以被殺。

(4)楊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繼位之爭,又欺騙過曹操,所以被殺。

這四條原因,以第四條的說法較全面且符合小說的敘述,以第二條的說法較爲簡單、片面,不可取。第一條是直接原因,第三條是次要原因。所以第四條更有說服力。

教學板塊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導入,引導學生思考。

二、揭示目標:小黑板展示。

明確目標

三、指導自學

1、文章記敘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記敘了曹操殺楊修的經過和緣由。

2、敘事的線索是什麼?(身死因才誤)

3、圍繞着曹操楊修之間的矛盾衝突選文講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準備複述故事。

4、找出不理解或看不懂的字詞句,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適皰官進雞湯(剛好)以今夜號令(憑藉)

汝怎敢造言(製造謠言)(shu)數犯曹操之忌(多次)

命厚葬之(指葬禮隆重)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頭)

丕如其言(按……去做)植然其言(認爲……對)

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只要……就……)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常常)方憶楊修之言(才)

爲首大將乃魏延也。(是)魏延詐敗而走(跑)

5、指名分別複述故事。要求:複述簡潔完整,要講清楊修的表現和曹操的態度。

將文章分爲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6、指名概括七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要求每個故事不超過十個字,並要明確人物的表現。

①雞肋事件

楊修:“來日魏王必班師,以雞肋之意對。”

曹操:“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

②園門闊事件

楊修:“丞相嫌園門闊耳。”

曹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

楊修:“竟取匙與衆分食訖,豈敢違丞相之命乎?”

曹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④夢中

楊修:“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聞而愈惡之。”

⑤藏吳質事件

楊修:“知其事,逕來告操。”

曹操:“因疑讚害曹丕,愈惡之。”

⑥試才幹事件

楊修:“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

曹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

楊修:“嘗爲曹植作答教十餘條。”

曹操:“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在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雞肋事件”與其它六件事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⑦楊修爲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雞肋事件”寫的是楊修被斬,而其它六件事則寫楊修爲什麼會被殺的原因,即“楊修爲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這六件發生在曹楊之間的矛盾故事採用的是什麼順序呢?

按曹操對楊修的忌恨程度爲序。即曹操從“心甚忌之”--“心惡之”--“愈惡之”--“愈惡之”--“亦不喜植”--“有殺修之心”,可以說是層層加深,最後導致殺死了楊修。這就是楊修之死的全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彙報學習結果,教師引導、點撥。

四、點撥、交流與探究:

討論楊修之死的必然性。

①從課文反映的作者認識來看,楊修之死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是雙方性格相沖突的必然結果。

楊修他恃才放曠,喜耍小聰明。

曹操卻嫉賢妒能、陰險奸詐且又老謀深算。

這兩種性格互相沖突必然導致了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結局,曹操終於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了楊修。

②撇開作者的看法,你認爲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是出於忌才還是爲了嚴肅軍紀,或又是另有原因呢?

探究、加深理解。

五、當堂訓練:

你認爲曹操該不該殺楊修?你對楊修被殺有什麼感想?

鞏固當堂學習的內容,昇華學習效果。

六、課堂小結:

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主。韜光養晦

聰明機智知識淵博可謂英才,審時度勢

恃才放曠目中無人終嘗後果。不恃才傲物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總結、回顧,梳理知識。

七、佈置作業:

強化知識,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