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用擬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文體新穎活潑,符合兒童閱讀心理,有利於激起兒童閱讀興趣。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認識“慶祝”兩個生字。

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普遍對長句有畏難情緒,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長句由於修飾成分多,學生常讀漏、讀錯,此外,學生不會意羣停頓,

第二、學生對課文吃不透,感情朗讀不到位,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

一、是平時對長句的停頓方法強調、引導不足,造成學生訓練不到位,

二、學生的對長句停頓的微小進步沒有進行及時的正面肯定與強化,造成其自信心不足,

三、至於感情朗讀方面,教師範讀不夠,學生缺乏模仿對象。

四、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構建一種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氛圍中,老師真正享受語文教學,學生真正享受語文學習。

我認爲要想讓學生樂讀、愛讀書,關鍵要在於讓學生覺得讀書是自己的內心需要,是一種自我肯定的途徑。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和獲得尊重的需要。因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開闢多種渠道,搭建新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我,同時,還要將對適當的有計劃滲透長句的朗誦技巧,把目標細化,指定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目標。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2

優點之處:

1。以描述帶入情境的,因爲面對着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就以一個生動的引入課文,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引入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了課題,很好地讓學生注意了“號”這個多音詞。

2。學生去自學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我當時要求學生進行兩次閱讀課文,第一次是解決生字詞,在這裏我順便聯想了新舊詞語,讓小學生注意字的寫法。還有實現了我的目的,整體感知,同學基本瞭解了文章大意,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說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

不足之處:

沒有很好的整合評價

1。評價不同的學生,有點趕。我要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轉變的句子,目的是讓他們弄清時間的順序是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很自然地讓學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並且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對比特點。不過,這裏後來我覺得可以合併爲一次閱讀好了,這樣第一次閱讀,就達到了整體感知,清掃字詞,理清脈絡。顯得簡潔點。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對比閱讀,通過喜鵲和寒號鳥的對比,明白了勤勞的重要性,不能學習寒號鳥得過且過的行爲。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應當針對自己所面對的特定學生羣體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

從入學以來進行了兩次聯考,我們的學生成績反饋出來一些信息,讓我思考:文言文和科論文的教學教過不佳!反倒是作文和現代文閱讀、語言應用卻不錯。爲什麼?

將這兩個方面的教學方式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適度的練習和抓住學生興趣(或抓取學生注意力)對於知識與能力的掌握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科論文和文言文知識相對比較枯燥,如果不能抓住學生注意力,課堂講授就無法達到效果;而此時若再疏忽練習,則問題很快就會在考試中反饋出來。

在之前的科論文教學中,我講得太多,學生做得太少,雖有討論但質量不佳。今天下午課後學生關於連考試卷科論文的問題卻讓我發現學生視角之獨特,而理解學生視角正該是教學的起點。我之前的教學卻較多從自己出發,忽略了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諸多問題。從學生對知識或能力的問題出發,我們的教學必將事半功倍!而這一點,也正是教育的真正樂趣所在——千變萬化因人而異而非枯燥乏味。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教師在教學中並非僅僅上完課而已,還有佈置適量作業並批改(至少是審查)作業,發現作業中的問題,也就是發現課堂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學生可能存在的疑難。譬如,我講過了詩歌鑑賞的基本手法,但學生是否掌握是否聽懂還需要在作業中驗證。當準確無誤,我自然無需重複;當學生不明白虛實結合的手法內涵時,我必須再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再作講解。

然而,問題還有另一方面。當我們找到了問題,又在課堂上做出了講解,學生卻依然犯錯或無法理解時,很可能是我們的教學方式出了問題。這問題又包括我們是否考慮到學生當時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生課堂的'情緒狀態。這時,爲了保證課堂效率,我們還需要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學生之前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要做到真正瞭解,卻又十分困難,這就是我們教育教學的真正困難之處。因爲教學不僅包括知識能力的教學還包括人格人性的教育。

即便以上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如何開展教育教學仍非易事。教育教學畢竟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人所具備的種種情緒、理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複雜都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

我想,如果學生在課堂或課外積極提問、質疑,那麼我們瞭解學情和學生這一難題大概可以很便捷順利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難題仍然有賴於和諧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交流來解決。如果教師能包容學生那些在老師看來可能“稀奇古怪”的問題,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學生的建議或意見,能認真傾聽學生可能並不完美的發言,能在一定限度內對每一個敢於發言的學生的發言耐心指導;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問同時傾聽,那麼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在此探討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許多以前存在的問題以後都能獨立解決。難怪某些十分活躍的班級總是在平常學習和考試中總是表現優異。

當然除了課堂課外的學生主動外,我們教師是否也應該主動一些呢?主動觀察瞭解學生,主動在某些合適的活動上與學生打成一片,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情況……

也許雙方主動之下,教學的難題就解決了呢?

對於我而言,瞭解到本班學生的某些弱項問題,然後針對性地講解、練習、反饋、總結,再能適當對某些同學加以點撥,問題就一定能得到解決!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4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裏面的這樣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寫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認爲: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認爲教學反思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爲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多反思,多改進,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更富有新意,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那麼對於我們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作爲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銳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積累,課堂上我們經常教育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老師也應該如此。不僅要多想還要多寫,最好能堅持每天寫,把它當成日記來寫。養成習慣,長期積累下去,沒事的時候再翻翻。會使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從教一年半以來,我堅持每天把課堂上的小問題記下來,沒事的時候我就會翻開邊看邊想。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終於能找到如何去上好一節課的感覺了。

其次,堅持課後教學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爲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衝動的簡單作用爲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緻的剖析。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而且經常問問:爲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纔不愧是語文課。作爲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多種渠道,瞭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準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我相信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在潮頭衝浪。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5

衆所周知:語文教育先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衝擊,再有“語文費時又費力,學也無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約,後有“不懂英語與計算機是現代文盲”的觀念打擊。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於事的,僅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纔會天地寬。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一樣,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能夠學習語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願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你讓學生寫寫自我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甘咬鋼筆頭”,讓你哭笑不得。癥結究竟在哪裏?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必須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行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簡便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在應試的背景下,學生認爲語文只要上課聽聽講,做做練習就萬事大吉了;卻不明白要學好語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學生不肯觀察、感受、思考生活,勢必降低了語文方面的認知本事。再者,學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厚積薄發”的特點。在花了時間,做了題目,卻不能立竿見影的情景下,學生便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學科上。難怪學生時常詼諧地說:“語文,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數理化,我的的眼裏僅有你。”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提升人氣指數,我覺得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是首當其衝的。這雖然已經不是什麼新的觀念,但卻是語文教學必須具有的語文教育觀。

語文教學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我覺得可經過兩個途徑:一是以語文的形式對話生活,給學生供給一個大語文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學習和歷練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二是以生活的資料豐富語文,變平淡的生活爲豐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讓學生自創賀歲信息和迎春對聯,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能到達“從語文迴歸生活,再從生活昇華語文內涵”的目的。這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學必須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有位語文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負職責的語文教師,只需教會學生兩件事,一是閱讀,二是寫作。高再明教師曾向我推薦過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師》,該文發表在《光明日報》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學研究員周國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國平先生說:“我沒有當過中學教師,但我當過中學生。讓我回顧一下,什麼東西提高了我的語文水平,使我在之後的寫作生涯中受益無窮,我發現是兩樣東西,一是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當練什麼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

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僅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別佔80分和70分。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教師有點空就講、學生有點空就練,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堅守的確實不牢、不死。當前,山東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極力倡導將時間還給學生、將本事還給學生。

我覺得實施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異常有利:以前,學生“兩眼一睜,就開始競爭”,絲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此刻,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閱讀的時間也會多起來。“既然留得閱讀在,學生就莫怕作文難啦!”。閱讀,異常是課外閱讀,能夠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能夠爲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能夠促進學生成爲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能夠幫忙學生成爲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爲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爲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爲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證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習慣伴隨着人的一生,影響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打開網頁你會發現信息是按秒來更新的,學生的“教科書”就是此刻的世界。語文教學不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能行嗎?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範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爲思考了纔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纔可能有定力,內心纔會真正強大起來。看來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於言,在今後的教研工作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爲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爲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爲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爲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爲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慰藉。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着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爲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爲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着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近幾年來,爲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爲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爲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爲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爲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爲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爲憑着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裏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後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爲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穫。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爲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需求,因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爲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爲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爲淺顯,化抽象爲形象,化枯燥爲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爲“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爲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爲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爲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爲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後,每人上交一篇關於談詩歌鑑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鑑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鑑賞詩歌,這纔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鑑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臺》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嚮往,再講解詩歌鑑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爲“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爲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踊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而且要及時複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爲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爲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裏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爲伍、與偉人爲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意義。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麼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爲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於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說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爲什麼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後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於高中學生更爲重要。高中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爲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爲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7

因爲我是第一次走入三年級語文教學這個環境中,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反思,去探究,具體做到一下幾點:

一、創立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資料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資料,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我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教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活力,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要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更加註重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本事。

首先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構成本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我的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本事。再者多問一些有創立性的問題來啓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問題是能夠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達自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我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本事,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我看過的書;二能幫忙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資料——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另外,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養,才幹僅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能夠經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資料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我成爲一名學者,平時應當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爲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許多不足。比如有時不能調控好;或是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反省,不斷提高。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8

當我被告之,要接手初三(2)班時,壓力頓時倍增,因爲,這個班雖然是一個實驗班,但是在各方面的紀律都比較鬆散,成績不突出,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和動力,使得整個班級缺乏初三畢業班所需要的認真、積極、拼搏的風氣。經過一翻深思熟慮,我決定先從“提升班級信心”入手。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他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的結局。充滿信心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萬難。拿破崙曾說:“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當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的成功的車輪,你就可平步青雲,無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嶺。”

一、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

爲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從內心裏真正能自己給自己打氣,在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召開了第一個主題班會《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我對學生說:要贏別人,先得戰勝自己。在你心目當中你自己是怎樣一種形象,有哪些優點和長項,又有哪些缺點和不足,希望同學們能夠抓住這次班會比較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將自己的長處展示給大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讓更多的同學認識你;同時,也希望同學們有勇氣說說自己的不足,爲今後確定一個努力方向。爲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我先給學生三分鐘準備時間,各自寫一個書面提綱。同學們一一走上講臺,從學習態度,到爲人處世;從性格愛好,到學習方法,長項、短處、努力方向、奮鬥目標都有涉及。整個班會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在這熱情洋溢的氣氛中,每個人都受到了感染和鼓勵。趁熱打鐵,我接對大家懇切地說道: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不是單靠哪一個班主任獨挑大樑就能幹好的,關鍵要靠每個同學共同的努力。“衆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把這個集體當作自己的家,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集體的榮譽,象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對待集體中的.每一個人,我們這個集體纔會越來越好,我們的班風才能越來越正,有了良好的班風、濃郁的學風,我們還愁學習成績上不去?希望學習好、有能力的同學,敢於衝破小我,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共同營造“百花齊放春滿園”的良好集體。

第二天開始,同學們自己制定的“近期目標”、“遠期目標”便陸陸續續地出現在了各自的桌面上。並另折成“心”形粘貼在教室前方牆上的心願樹上,待畢業之時再拿下,看看誰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成自己的心願。並在心願樹的旁邊張貼了一組極具自我刺激的宣言:面對理想,大聲宣誓,讓同學們明確自己的責任重大(關係自己的前途),必須做到新中有數,心中充滿鬥志,鼓足幹勁(爲樹立信心打下心理基礎)。每當擡頭看黑板,便會得到牆上心願樹與宣言的暗示,及時爲自己充電、加油。

在第二期主題班會中我便通過一些事例讓他們懂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你,只有你能改變自己。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遇到困難,總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仍然能保持積極的心態,所以他們成功了。所以班標中的其中一組就是“我行,我能”,讓同學們不斷的給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樹立信心,從而鼓勵自己,在學習生活中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

二、經常使用激勵的語言讚美學生。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活。”心理學家威廉姆·傑士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的交往中,適當的讚美學生,會增強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勵代替批評,以讚美來啓迪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的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你去責怪,比你去埋怨會有效得多的多。這樣會使學生懷着一種積極的心態,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我認爲讚美要應人而異、豐富多樣,有時我們可以在班級中進行正式的讚美,讓讚美變成一種榮耀;有時我們可以在操場或走道進行個別的讚美,讓讚美變成一種關愛與溫暖;有時我們也可以進行非正式的小羣體的讚美,讓讚美變成相互促進和競爭……。曾有這樣一次經歷讓我記憶猶新。一次數學測驗,班上有四位學生成績不理想,但他們有人是因爲一時疏忽造成的。看着試卷,我冥想苦思:如何讓他們振作起來,重拾自信呢?第二天,我對全班同學說:“這次測驗,你們是不是不滿意?”有人點頭,那幾個同學的頭垂得很低。

我不動聲色,接着說:“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偶爾一次考不好的滋味,這樣吧,這張卷子改完後可以不簽字,但不簽字的同學下次測驗前一定要認真複習,爭取取得好成績。”只見考得最不理想的這幾個同學使勁點了點頭。我盼望着這種特殊的激勵方式能收到良好效果。果然,在下一次測試後,他們都能正常發揮,成績比較理想。我問他們爲什麼進步這麼大,他們說:“老師,上次沒考好,特怕回家被家長批評,您這麼理解我們,允許我們不簽字,當時我們就下決心,一定要好好複習第二單元。”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他們做了自己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要強、聰明、自信戰勝了自我,發現了心中那個“強大的自我”。一個小小的“變相激勵”讓一個學生重新恢復了自信,重新燃起了學習的希望。可見,非常事件採用非常手段是很必要的。有時,“變相激勵”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讚美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對別人的讚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樣讓人心靈滋潤,受到讚賞的人能激發出一股自信與衝勁而引發出潛力。

三、寬容——鞏固自信的良藥

在緊張的初三學習生活中,我儘量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寬容學生,對學生的不足與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允許學生反覆,允許學生犯錯誤。但寬容決不是縱容,當發現學生犯了錯誤後,我會及時進行說服教育,當然要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使學生從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幫助、關懷、愛護、諒解中,學到尊重、理解、幫助、關懷、愛護、諒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意欲,盡施於人,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面對初三。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所接手的這個班,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且我與他們已然成爲好朋友,好姐妹。有人說,信心是奇蹟願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爲學生的“心理建築工程師”,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遠信心百倍,不被挫敗。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9

《神奇的書》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詩,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簡潔的語言,熱情謳歌了書的神奇、書的魅力、書的美麗。在導入課題後,我讓學生讀讀詩歌,在初步瞭解詩的大意後,讓學生說說懂得了什麼,然後帶着這種理解,再讀讀每一小節,加深對詩的理解。

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說說“書”的神奇表現在哪裏,抓住重點詩句來理解。我還引導學生體會一二節運用對比的寫法,邊理解詩意,邊讓學生想像,還可以用哪些事物做形象的對比,來突出的書的神奇,然後讓學生仿照前兩段的寫法,再寫一寫。學生寫出了:“沒有一艘神奇的飛船,能像一冊書籍一樣,帶我們去探索宇宙的奧祕;也沒有一列非凡的列車,能像一部史書一樣,帶我們去穿過時空的隧道。”等詩句。由此看來,學生對書的神奇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會。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課時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包括複習生字詞和讀通順課文。

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力求圖文結合,情景相融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並做到讀出感情。

三,指導背誦。

四,書寫生字。

五,佈置實踐性作業。

具體的實施教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構建開放有生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_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堂上學生被精心準備的課件吸引,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而且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神奇”的含義之所在。激活了學生的想象,發表了他們的獨立見解。如:

在指導讀第一至四句時播放完課件時問:書像什麼?學生說:

①像火箭載我們遨遊太空。

②像鑽石閃爍智慧之光。

③像鈴鐺敲醒沉睡的生靈。

二、充分體現朗讀的層次性和指導性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層層深入,自己感受、理解、欣賞,如:這課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討論:書的神奇之處在哪裏?學生進行創造性朗讀的閱讀能力即把想象的神奇的書讀進去。最後學生背誦起來就輕鬆許多。這樣的培養過程有利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學要解決學生寫的問題,唯一的捷徑就是引領學生走到愛讀書的道路上去。通過看學生寒假日記,瞭解到學生在假期裏積極地看書的不多,特別學得吃力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大多數時間浪費在與電視作伴中,問假期看了幾本書,一臉茫然。爲此,就以本單元內容爲紐帶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文中第1、2小節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分別把“一冊書籍”和“一艘非凡的戰艦”;“一頁詩扉”和“一匹神奇的坐騎”進行形象的對比,突出書的神奇。

班中也有那麼一些小書迷,讓他們談自己讀書時的感受,有學生說:我感覺書就像一部長部電影一樣,讓我看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的說:書就像美味食品,讓我忘記了吃飯;有的說:書像一首優美的樂曲讓我陶醉;還有說書像鑰匙,像心理醫生、像一幅風景畫、像一杯茶、像一盞明燈……想不到學生說出這麼多對書的情感體驗,讓那麼平時不大愛看書的學生啓發應是很大的,在他們的心得中寫到:原來讀書有這麼美,我以後也要好好讀書了。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政治科組長的精心安排下,我們聽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課。通過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聽課後的教學收穫和自我反思。

聽課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師教態自然,在整個課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臉上始終洋溢着笑容,親和力非常強,語調平和,聽起來很舒服。

2、對教材比較瞭解,整節課各個環節連接比較好,沒有出現停頓,課堂比較流暢。

3、教師的活動範圍比較廣泛,一節課40分鐘很少在講臺上活動,能夠深入到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和學生和目光交流,也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許多積極評價,有利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課堂內容太多,包括兩個單元的重難點。

2、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較爲混亂,問題的設計沒有難度,難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許多提問中,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師還是讓學生討論思考,然後再個別作答,一個說明練習太容易,二是老師的應變不好。

3、講課內容的深度不夠,不能夠滿足優等生的學習要求。

自我反思:

這一課例的講授過程,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內在的知識間聯繫,以及熟知學生的知識水平併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質和學生能力的飛躍。

2、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爲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別和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爲此,教師組織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羣體一個明確的共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除學生間的互動外,還要發揮“師生間的互通”對合作學習的促進作用。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1

《白楊》一文,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首先要寫出物的特點,再由物的特點聯想到人的性格品質;其次要注意抓住物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喻恰當、得體。本文取材於六十年代支邊一事,寫一位新疆工作的父親,帶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兒需要,就哪兒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

教學中我堅持:以新課標爲教學依據,以學生個性發展爲目標,以教材作爲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力。

1、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

2、抓課文中的聯繫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如:

(1)在描述了白楊的特點之後的內容:“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那麼,爸爸表白的是什麼心意?這又是用的什麼寫作方法呢?

爸爸的心意,就是希望孩子們也像小白楊一樣,堅強、不軟弱,迎着風沙成長。)

(2)文章結尾:“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沉思,看到白楊樹,他又微笑了。”(這是又一次由樹聯想到人,託物寄意,借物喻人。)

3、讀、說、寫的訓練。

要讓語文課成爲語言文字訓練課,

(1)突出“讀”的訓練。課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甚至成誦,這樣大大的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了理解,促使了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逐漸滲透學生的心靈深處。

(2)進行思維訓練。如: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通過抓關鍵詞句理解白楊的特點。找出“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並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

(3)讓學生仿照以上兩組句式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如,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麼?你如何去實現它?”從而潛移默化,啓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活學活用,學習應用以託物寄意,借物喻人方法習作,如寫《木棉樹》,由樹聯想到人。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2

看着兒子做作業時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忍不住想,我們教師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沒完沒了的作業。我們認爲只有沒完沒了的作業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致使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爲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牴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認爲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比如,通過對比形近字認識新字體,像學了“浸”再學“侵”,學了“魄”再學“愧”,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比記憶;通過猜字謎學習,像“巫”,出謎語“兩個工人背對背”,嗅——“口臭”;聯繫生活常識學習,比如,旱——讓學生想,太陽當空照,地面會怎樣?這種現象就是乾旱……教學生掌握了這些習字方法,完成寫字作業就容易多了。

學習漢字如此,那麼,學習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有規律可尋。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複,但重複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爲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因此,我們在留作業前應當先搞清楚想通過本次課外作業使學生掌握哪些本領。如果這種做法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係,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學《趵突泉》、《長城》、《倔強的小紅軍》……等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提前蒐集有關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教學《西湖的綠》、記金華的雙龍洞》、《山雨》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多積累,爲以後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學《太陽》、《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課文時,讓學生動手製作作品,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總之,作業佈置要正視學生差異,關注學生主體、興趣、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作業成爲促進學生髮展的一個生長點。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3

我作爲一位語文教師,談談對語文教學想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將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的有這樣一位將軍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西湖》,我就找相關的資料圖片讓學生欣賞,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1、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

2、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爲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

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

3、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

4、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爲,那如何去備好課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然而,以學生爲中心,意味着教師轉爲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係,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聽課的有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學校語文教研室人員以及各村小語文教師。本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奶奶的白髮》。孩子們見來了這麼多聽課的老師,都表現得比平時積極聽話許多,上課的時候也很遵守紀律。

公開課結束之後,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認爲自己經驗不足,準備的也不夠充分,課堂教學有不少問題,晚上放學後評課各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總結了一下,一共可以分爲以下幾點:

首先,雖然以班級留守兒童和奶奶的合照來做引子,很貼近生活,但是,導入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不能一目瞭然的引入課題。

第二,在朗讀的時候,我應該加入再讀課文部分,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多次朗讀。

第三,在一類生字、二類生字教學方面,應該以一類生字爲主,而不是先拼讀二類生字,二類生字若在組詞以及讀課文的時候帶上可能會更好。

第四,在生字書寫方面,應該圖文並茂,而不是傳統式的一筆兩筆筆順教學,這樣孩子們感興趣的同時更加樂於接受,願意去學。

總之,這節課是我成爲特崗教師以來的第二次公開課,較第一次有進步,但是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此謝謝各位老師的寶貴建議,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努力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着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裏話寫下來,因爲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爲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爲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爲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爲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蹟啦,作爲寫作時的範例引用,增強寫作說服力。不至於使文章顯得過於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爲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鍊。

以上是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爲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5

在20xx—20xx學年度,我圓滿的完成了初三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在這一年裏,我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並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爲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頭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研究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景。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初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忙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我工作的不足。

3、參與多媒體教學設計交流,觀摩優秀教案及課件,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4、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於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併成功的運用電腦多媒體課件上課。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我,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爲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禮貌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我,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培養接班人奉獻自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