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

《大作家的小老師》記敘了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與蘇聯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處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純潔,深深地教育了蕭伯納,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蕭伯納同小姑娘玩後,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蕭伯納是否是在自誇,在炫耀自己?在備課時,我起先認爲有那麼一點意思。可是,教參上說:蕭伯納是在“同小姑娘玩了好久,臨別時”才亮出自己的身份,不過是想給孩子們一個驚喜,讓孩子高興高興。這讓我感到有些爲難,問起辦公室裏的老師,他們也都覺得蕭伯納雖然是想讓孩子驚喜,但是言語中似乎是帶着那麼一點誇耀的意思。

不知道孩子們是怎麼理解的。最後,我覺得應該在課上聽聽學生的想法。

師:臨別時,蕭伯納是怎麼對小姑娘說的?

(一生讀)

師:他當時是怎樣的口吻?誰能讀好他的話。

(學生朗讀,突出了“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等詞語。)

師:讓我們通過蕭伯納的話語走入他的內心,他當時心裏怎樣想?

生:我覺得他有些驕傲。

生:我也覺得他有些自誇。

(果真,兩位學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座的其他學生聽了他們的回答都表現出了默許的態度,教室裏有了片刻的沉默。)

師:(停頓了3、4秒)大家是否都這樣認爲呢?(我把問題拋給學生)

生:我覺得他不是在自誇,文中說“他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讓小姑娘驚喜一下。

師:他想讓小姑娘驚喜一下,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剛纔這位同學說的話中,“本意”用得很好。

(學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後)

生:如果,蕭伯納是炫耀自己的話,他早就該在一開始和小姑娘玩的時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生:是的',課文中說,蕭伯納是在“臨別時”表明自己身份的。

生:我覺得蕭伯納是否是在炫耀自己,這並不重要。關鍵的是他後來能意識到自己說的話是“自誇”的表現。

生:我覺得蕭伯納很偉大,他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把小姑娘當作自己的老師。

(大家聽得異常認真,從眼神中能看出他們對以上兩位學生的敬佩。)

……

師:大家談得真好,小姑娘的話讓蕭伯納深有感觸,大作家從小姑娘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師”。而剛纔發言的同學是我們全班同學的老師,他們對課文的感悟是那麼的深入。同時,他們也是我的老師,因爲我備課時都沒有想到這麼深。謝謝你們。

(說完,我向他們鞠了一躬。孩子們樂了。都小聲嘀咕着:我們是老師的老師。)

[反思]

上完本課,我心情很激動。看來,上課前,我決定的“聽聽學生的想法”是明智的。

常常看到理論書上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學生”呢?我想,相信學生,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說的機會是最重要的。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出往往能迸射出絢麗的火花。這火花,能帶我們到達“又一村”的世界。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2

作爲一名實習教師,我擔任語文學科的教學,對於語文學科我也一直有着自己的看法,語文實習老師教學反思。語文時候一門龐雜的學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同時也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備課、授課我更感到如此。

在實習中,看着同學們學習語文也讓我想起了自己高中的語文課。以前學習語文只覺得很簡單,只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死記硬背下來就能有個不錯的成績,而我的語文老師更是講得細緻無比,所以在課上根本不曾注意聽講只顧得拼命記筆記,課下再“死記硬背”下來也總算能有一個不錯的成績。一直到自己成爲了一名語文老師後才知道,語文這門學科並不是只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其實語文尤其要求理解,只有在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做好老師佈置的任務,才能做到全面理解。學好語文不能以分數作爲衡量而是要看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識。那麼如何讓學生完全理解所講授的內容就成爲教師的主要任務。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我認爲要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所要做到的有兩點:首先,將知識點講授全面,一定不能隨意馬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全面;其次,將知識點講解明白,讓學生徹底明白所講內容,攻可重點、難點。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就這兩點來說我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在備課時自己雖然能將知識點準備充分,沒有缺漏,可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卻總是會出現缺漏的現象,有些知識點雖然已經準備但也會忘了向同學們強調。究其原因,我認爲還是在備課的環節出現了問題,自己雖然在備課本上記得很詳細卻不能將備課本上的東西記到腦子裏從而導致出現缺漏。其次,就是將知識點講解清楚,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不易接受、理解,所以就更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那麼如何將這種複雜的內容用簡單、生動的方式教給學生是教師所必備的技能,而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更是我在實習中一直探索的`。

通過這次的反思,讓我明白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以後的授課中不僅要注重將知識點講解全面清除,更要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我原計劃一節半完成任務,可是課堂的生成卻超出計劃,用了兩節課。

在開課之初,我首先請一名同學上臺板書課題,可是,同學們看着我只是笑,沒有同學自告奮勇,也沒有同學毛遂自薦,在我的目光下躲閃,唉,老學生了,還得重新磨合,有點煩惱,沒辦法,儘快調整吧。我看有點冷場,就拿出老把戲,點兵點將吧,這是郭錦濤看着我笑,離我最近,我就點他,這是個有點特殊的孩子,孩子母親單獨找我幫忙教育,我點名,可是他只是笑,不肯上臺寫字,我激將,“咱郭錦濤和胡錦濤只一字之差,難道不敢寫字,又不是不會寫。”“老師,我的字不好看,我下課抄課文吧。”在我的鼓勵啓發之下,終於張博錕上臺寫了題目。可是,由於張博錕的字體不太好,每寫一個就會引來陣陣笑聲,可是我笑不出來,我一臉嚴肅的看着同學們,看我的臉色,學生也忍住了笑聲。“字寫得不好,我們可以再練,上臺就是練習機會,不僅練字,還鍛鍊膽量,你連寫得勇氣都沒有,你有什麼資格笑別人?張博錕好樣的!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讓我們把真誠的掌聲送給他!”從同學們的表情我看出了許多,有羨慕有佩服有後悔,看來以後在課堂上還要多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樂說、會說。

寫課題過後,我指着課題,看着學生,拋出了話題“說說你心目中出色的老師。”也許是剛纔激發的作用,也許是說到了學生的.心坎上,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不少同學說,就像你楊老師這樣的!我一笑,“不準拍老師馬屁。”學生都笑了,課堂活躍起來,“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有愛心,對學生好。”“有責任心,會管學生。”“懂得教學方法,學生能高興接受。”“關心學生。”看着這些孩子的開心無拘無束的表達,我沒有按計劃制止他們,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吧,在學生的七嘴八舌之後,我也笑得出了聲,“呵呵,懂得詞還不少啊,同學們對老師的要求挺高的,看來做出色的老師還真不容易!不過,楊老師一定會努力的!做咱班出色學生的出色老師!”

在課堂小結時,學生都能夠總結出受到要遵守公德、遵守校規的教育,我像往常一樣問學生“課文到此結束,對於本課誰還有疑問?”“沒有。”“我有,”我一本正經的問學生,“課文一直說是黑人學生,可是題目爲什麼是出色的老師?”“因爲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所以說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他是我人生的老師。”看來學生還挺聰明!我趁機總結,“是呀,我國古有一字之師,一日之師的說法,我們都要虛心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做一個知書達理之人,遵守公德遵守規則。”

這節課三起三落,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學生真的是不再是小學生了,不能小看,今天的這節課着實是給我上了一課,同學們今天已經給我們提出了多麼明確的要求:有愛心,有責任心,學識淵博,講究教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做出色的老師,只有努力,在努力!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4

課標指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經過21課《司馬光》的閱讀訓練,學生初步瞭解了“閱讀”的概念,任務:它不僅僅是把課文讀會、讀熟,背會,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體驗、理解。在《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學中,我再次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從課堂學生的反映,我感到一點欣慰。

讀完第一自然段後,我問學生:“你們從這一段中感受到什麼?”話剛落,孩子們的手春筍般舉起來,付澤君不等老師叫,就着急地大喊:“美的感受”,其餘同學附和道“對——”,我及時誇獎:“哎呀,大家已經學會閱讀了,老師好高興呀。”於是趁熱打鐵:“你們是從哪兒感受到美的,你們覺得什麼美?”孩子們異口同聲:“綠油油、黃燦燦。”誰會讀出花生的美麗?那幾個朗讀好的孩子很自信地舉起手。之後,我不無感慨地說:“孩子們,從“綠油油”、“黃燦燦”這兩個描寫顏色的詞中,你們讀懂了它的美。”這就叫“閱讀”。

接下來的第二自然段,你們還會讀嗎?“會……”孩子們興趣盎然,信心實足。

大約三分鐘後,小手又陸陸續續舉了起來。我走下講臺,走向行間,冷不丁地指着周宜成:“你說”。他好象被嚇了一跳,神精質般地跳起來,低聲哼道:“我覺得小松鼠很高興。”我好激動,動情地說:“你原來這麼偉大。大聲說一遍,讓大家瞭解你的閱讀能力有多強。”他又大聲大聲說了一遍,掌聲自發地響起。

教室裏氣氛更熱烈了,孩子們一個個比平時更可愛了。

我引導說:“小松鼠是心裏偷偷高興,那麼這種偷偷地高興該怎麼讀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忘情地讀了起來,我都有些不忍心打斷他們了。

……

課接近尾聲了,孩子們依然羣情激昂,他們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彼此比比劃劃竊竊私語,教室看上去很亂,但我沒有一絲怒意,我在爲孩子們在閱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感到高興。我相信,孩子們此刻也在爲自己的收穫而高興。

送走一學期的酸甜苦辣,將迎來新階段的辣苦甜酸,不過我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讓我們用靳家彥老師的一句話來勉勵吧!

“——我的學生都是人,研究每一個學生做研究型的教師。”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5

本堂課上完,得到劉藝華、楊華老師的高度評價,她們認爲這樣的教學方法和師生和諧的關係值得讚揚。

我自己覺得,這都得益於去年湖南省閱讀教學比武中湖南一師的陳靜老師所上的《搭石》一課。陳老師採用這種“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方法進行第一課時的教學,讓我深受啓發。以前我也有過此種想法,在李東老師上《滿山的燈籠火把》時提出了這個建議,因爲當時條件不成熟,夭折了。聽了陳靜老師的課後,我深受啓發,寒假裏又找出了王崧舟老師上的《二泉映月》仔細琢磨,正好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詞語較多,特別是成語多。如何讓學生在學會詞語之中,紮實有效的學懂課文內容,我想了很久。最後決定在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學習中採用這種方法教學。《商鞅南門立木》《狄仁傑公正護法》上完後,我還是沒找到最佳感覺。於是我仔細鑽研了教材和教參,站在我班學生的閱讀水平上,讀上三五遍後,思考:我能讀懂什麼,我讀不懂什麼?哪些詞語的意思理解有困難,課文的哪些語句的含義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才能理解,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感悟語言,領悟主旨。如此這般,眼前豁然開朗,我決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中的關鍵詞,“牽一髮動全身”,主要想緊緊圍繞文本,依託文本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用“初次的眼光”透過這些詞語,閱讀、觀賞、感受、思考,潛心的觸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對話,產生共鳴。

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閱讀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本堂課教學,爲了到達這一要求,體現第一課時的特點,在學生初讀課文,回憶學法後,我將本課的重點詞語按本文的故事情節分成三組。第一組:起因,抓“揣測、傷心、魂魄”;第二組:經過,抓“拾金不昧樂極生悲抽屜極其困惑”;第三組:結果,抓“憤憤不平和藹可親翻然醒悟”。分組先學生字詞,再通過咀嚼、推敲、揣摩、比較,把生字詞放到句子中,然後放到段落中去理解。體現字詞學習的層次性。反過來,讀篇,抓重點段,讀段,抓重點句,讀句,抓重點詞,通過“刪、改、換、添”和聯想、感悟、體驗等方法,隨文相機理解詞語。

例如學習“樂極生悲”這個詞,先引導學生從上文找到“樂極”的句子:“我高興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朗讀品味,體會“喜極而泣”情景。“悲”又從何出生?通過對6——8自然段的反覆誦讀,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也找了“我”悲的根源,並順勢理解了另一個成語“至理名言”的意思。整堂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法樸實、訓練紮實。

二、讀中感悟,形成能力

閱讀教學當以讀爲主。崔巒先生說過:“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沒有琅琅書聲的閱讀課,沒有每個學生充分閱讀的閱讀課,可以一票否決,不會是高質量的閱讀課。”讀既是促進學生感悟內化的途徑,又是學生感悟外化表達的載體。離開了“誦讀感悟”就學不好語言,學不好語文。因爲,漢語之美主要體現在音節的輕重緩急,音調的抑揚頓挫,音律的婉轉飛揚上。

雖然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但多樣的“讀”也讓學生更好地親近了文本,感悟了語言。例如:除了課堂常見的指名讀,還有爲了瞭解課文大意,畫出生字詞的思考默讀,體會“我”驚喜與激動的心情的分角色品味讀、改句式讀,感悟“我”從“樂極”到“生悲”情緒跌宕的師生聲情並茂的合作讀,爲理解“憤憤不平”而進行的聯繫上下文快速瀏覽讀,聽完老人一番真誠的話,“我”翻然醒悟後的齊讀等等,學生在讀中

,悟中讀,讀着,想着,比較着,玩味着,體悟着,情感因子被點燃,他們逐漸走進文本,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發自內心的讚歎:“那位黑人學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在學生的情感愈見濃郁時,我拋出一個問題:翻然悔悟後的“我”,還會是憤憤不平嗎?還會認爲黑大哥不仗義嗎?他會怎麼想?學生的情感一觸即發,學生的語言自然是真情的流露。使課堂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落到實處,有助於學生形成閱讀敏感和閱讀能力。

三、強化思維,落實目標

課堂上,學生的讀如果沒有任務的驅動、缺少層次的推進,只是讀夠了次數,讀足了時間,這種讀是無意義的,是被動的,猶如“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爲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

例如:在理解了“‘我’爲什麼要常常揣測倫捷在幹什麼”後,聯繫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讀,體會作者丟失了手表傷心的原因。學生開始只是說,手錶是朋友送的,代表了他們的友情,所以作者傷心。我及時引導學生讀後面的句子:“因爲丟失的.不僅僅是手錶,也不僅僅是時間。”那是什麼?並提出討論話題:從作者的心理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內心深處怎樣的情感?於是,學生帶着問題再回讀第二自然段,發現除了“珍惜友情“外,在作者內心深處,這塊手錶是他“獨在異鄉爲異客”孤獨時的慰藉,,因此他非常喜愛它!再次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變得豐滿了。

又如:在理解了“仗義”這個詞,學生並沒有讀出後面的感嘆語氣後,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我’看來,黑大哥怎樣做纔算仗義?”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發表意見:可以把“我”叫到一邊,悄悄的告訴“我”,讓“我”去補過;可以先幫“我”撕下廣告,再來教育“我”……總之,不要告發“我”!再讓學生細讀第8自然段,他們發現,這樣的高額處罰和黑大哥這樣的處事方式,都讓“我”不能接受,心裏極度憤懣!於是,學生讀得聲情並茂,相信他們的感受會更深刻。

再如:學生在知曉“我”“翻然醒悟”的原因後,爲了引領學生的思維朝縱深發展,我臨場質疑:奇怪了,剛纔“我”還是氣鼓鼓的,怎麼老人的一番話就讓“我”偃旗息鼓了呢?這個問題讓他們始料不及,學生一時怔住了。於是,他們需要再深入研讀文本,馬上有學生髮現了第11自然段中被忽略的信息:老人和藹可親,我覺得她像我的奶奶一樣親,所以滿腹委屈的“我”才能聽得進她的話。

這樣不斷的點撥,引領着學生思考,進行讀書的指導和提升,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讓學生讀的過程猶如登山一樣,“轉過一座峯,繞過一道嶺,眼前又是一座峯”,讀的過程能夠充滿探索,充滿期望,似乎前面有無限風光在招手,從而杜絕那種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尷尬。這樣,學生在讀書中才會有新體驗,纔會有新發現,只有在這樣的讀書中學生才能喜歡讀書,樂於品味,學會讀書,才能保持讀書的持久動力。

當然,課堂中的失誤也不少。例如:剛開課時,朗讀指導有些生硬,沒有讓學生讀充分;因爲總想體現教學的完整性,背時間包袱,在理解第三組詞時,處理得過於匆忙,以至於忘了讀含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最後一個自然段草草收場,從後面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這個自然段出的問題不少;再就是板書設計不簡練,第二天我無意中看到了肖時勇老師的板書,令我受益匪淺,平時要多向年輕老師請教。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6

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講講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了解了大作家爲什麼把小姑娘稱爲老師之後,就“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蕭伯納分別是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讀與悟。

片段一:

放,張揚個性

師:娜塔莎是一個漂亮可愛、人見人愛的小姑娘。(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和課文插圖感悟)那麼,除此之外,在你的心目中,娜塔莎還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爲什麼?

生:她非常聰明,因爲“可是,出乎預料的是,……”她聽出了蕭伯納非常驕傲,就用同樣的方式來提醒教育蕭伯納。

生:我也覺得小姑娘很聰明,她是學着肖伯納的口氣說的。

師: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對肖伯納說?

(幾位同學讀得嚴肅又不失俏皮)

師:真聰明的小姑娘,竟然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醒蕭伯納。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老師,我覺得小姑娘很淘氣。

師:你爲什麼這樣認爲?

(是呀,也許這纔是女孩子最真的表現。教參上不也提過這一點嗎,我正愁不知如何開啓他們說出這一點呢。我抓住這一異議,緊追不放)

生:因爲小姑娘可能聽蕭伯納這麼說了,就學着他的口氣說的。

生:我也這樣想。我覺得小姑娘淘氣透了,大作家這麼說,她覺得好玩,就故意學着蕭伯納說的。

師:對呀,也許小女孩只是好玩纔跟着說的,真是個淘氣的小女孩。你能學着她的口吻來對蕭伯納說一說嗎?

(幾個淘氣的孩子有聲有色地讀起來了)

師: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對蕭伯納說嗎?爲什麼?(問題剛提出,有些學生就開始不自在起來,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在我的再三鼓勵下,終於舉起了六七隻手)

生:我不會,因爲蕭伯納是一個大作家,我們應該尊敬他。

生:我不敢,因爲蕭伯納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

師:難道他錯了,你也——?

(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有的說是呀,蕭伯納太自誇了,就應該教育他;有的說,要是我,我還是不敢……)

師:小姑娘面對世界大文豪,竟然敢這麼說。你認爲小姑娘是怎麼想的?

生:小姑娘認爲,蕭伯納跟她是好朋友了,可以這麼提醒他。

生:也許小姑娘認爲,蕭伯納不過是跟她一起玩的夥伴,玩的時候誰還在乎他是什麼大作家。

生:我認爲,雖然蕭伯納是個大作家,但也是個人。

生:是呀,不管他地位多高,他和我們一樣,是個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孩子們越說越來勁,膽子也更大了,好多憋在他們心裏的'話終於都說出來了)

師:那現在你覺得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勇敢的孩子。

生:敢說真話的孩子。

生:能說真話,就是誠實。可以說是誠實的孩子。

生:心地善良的孩子,因爲她是爲了肖伯納好。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很有道理。小姑娘就是這樣一個正直、勇敢、真誠的人。我們也應該像她一樣:無論在什麼人面前,地位比我們高的也好,低的也罷,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既不奉承拍馬屁,也不歧視小瞧他人。

(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微笑,沒有了剛纔的忸怩,沒有了剛纔的拘謹。)

收,突顯共性

片斷二:

根據第二自然段的話,學生們確信蕭伯納當時很自誇,覺得他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

師:蕭伯納真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嗎?

(突如其來的詰問使學生一下子有點愕然,教室裏出現了短時的沉默。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學生好似一下醒悟過來,自信地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認爲他是一個謙虛的人,因爲他認小姑娘爲老師。

師:是呀,大作家把一個小姑娘稱爲老師,可不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能做到的!

生:我認爲他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因爲課文裏說:“蕭伯納聽了,不覺爲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剛纔太自誇了。”他已經意識到太自誇了。

出示:蕭伯納聽了,不覺爲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自己太自誇了。(指名同學讀)

師:“爲之一震”,“震”是什麼意思?蕭伯納爲什麼而“震”?

生:“震”就是“震動”,就是心裏有點震動。

生:“震”就是震驚的意思,他爲小姑娘說的話而震驚。

師:對於一個小姑娘的話,蕭伯納就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他應該是一個……

生:一個非常虛心的人,因爲一個小姑娘的話他也會接受。

師:是呀,一個大作家,能接受小姑娘的提醒,這是一種多麼謙遜的精神。(板書:謙遜)

生:他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因爲他竟然容忍小姑娘這樣說他,還認爲自己錯了,真了不起。

師:看來,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送給他一個詞:“嚴於律己”,也可以說“十分自律”。(板書:自律)

生:他十分尊重小姑娘,他能平等待人。

生:他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因爲小姑娘也許是跟他開玩笑,可他卻這麼當真。

師:對呀,如果小姑娘是故意學着他的口氣說的,這樣一個大作家竟然能接受這種批評或者說是善意的提醒,這需要多麼博大寬廣的胸襟,可見他是一個極其謙遜自律的人;如果說小姑娘只是開玩笑說的,蕭伯納竟然爲這樣的一句玩笑而震驚,還馬上認識到剛纔的失言,更足見他是一個極其嚴格自律的人。

生:我覺得最後一段也說明他謙遜自律。

(引入讀、悟最後一段)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7

期末成績均分84,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讚: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隻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裏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8

一年的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最終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頭我就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點簡單的小結。

首先,由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特點來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複習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基礎,還是基礎。高考題目出的大都是基礎知識,同學只要平時稍加註意,就不會失分。

二、平時講課要注重積累,注重語言積澱,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知識。高考題目不是光靠這些專業知識就能完全解決的,比如說,病句題,同學明白病句類型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可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麼你所明白的這些專業知識等於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澱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銳,一讀,就明白,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能夠了,這能夠就此判定這個句子就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明白它屬於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這叫多此一舉。

三、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擴大閱讀面,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歷,爲作文準備素材。作文實際是生活經歷、情感、觀點的展示,一個人,要想寫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寫作功底、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一個人腹內空空,想讓他道出來點東西,可真是難爲他呀。相反,如果同學頭腦中積累有許多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能夠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寫出的文章就事實充分、材料翔實,就會得高分。不會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寫不出幾句話來。

四、學過的知識要不斷地回頭複習。僅有不斷地複習,才能“溫故而知新”。高考試題中許多題目在課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書上的原句,可是有些同學早已忘得無影無蹤,把不應當失的分給丟了,這就未免可惜了。爲了避免這些分數的丟失,僅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回頭複習。

五、適當的有針對性地訓練。高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麼兩樣,只可是重要性不一樣罷了。爲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資料:1、書寫的規範性;2、審題的準確性;3、答題的程序性;4、時間利用的計劃性。

六、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十分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能夠檢查水平,能夠看出問題,能夠推進複習,能夠……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爲?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既無科學性,又無操作價值,所以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

我以爲教師的教學應當並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纔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到達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忙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七、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此刻,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①爲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②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爲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本事,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纔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活力、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八、管理至上,指導爲重。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爲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本事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很多講述;

②很多訓練;

③對學生很多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資料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僅體現爲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並且這種做法也正貼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所以,孫子異常指出“攻城之法,爲不得已”。我以爲,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啓發性的、包含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啓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爲指導,讓考試有利於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爲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到達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僅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爲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纔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纔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霸主”,學生的“暴君”。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難度適中而又合乎“大綱”“考綱”要求的考查訓練,因還學生以時空而降低了頻率,避免了“地毯式轟炸”的漫無目的,也因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權而能提升教與學的實績,學生才能從有效學習中收穫無限的歡樂,而對考查與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纔會萌動解決的慾望——於是高三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並不主要體此刻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

①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③幫忙學生構築本事體系;

④幫忙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

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提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複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爲“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遊員和服務員。

高考是一次檢閱,高考是一位教師;它檢閱着我們教師教學的思路和教學的成果,它引導着我們走向更正確的教學之路。它讓我看到許多教學的不足和缺憾,同時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未來的教學,我心中似乎越發清楚。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9

《我的老師》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學習內容:

1、蔡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

3、質疑本文着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4、七件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探究詳略安排的好處。

根據先學後教的原則,制定了“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蘊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還存在一些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有惰性,是一種懶於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一部分學生依舊是聽,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沒完成。今後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和學生一起努力,教學相長。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0

在小語第五冊第七課《這是我小學的老師》初讀課文的教學時,我要求學生讀完課文後要“有話可說”。學生從文章的主題、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對詞語的感悟體會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突然,有一位學生迫不急待地舉手,當我叫到他時,他卻怯怯地站起:“老師,我說了,你不要生氣。”這一事先聲明,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的心猛地一驚:“學生該不會有什麼讓大家不堪入耳的語言吧?”但本能告訴我得答應孩子的要求。等我“肯定”地說“行”後,該生臉露靦腆神色,好奇地說:“老師,居里夫人的老師一直坐在輪椅上,他是不是個殘疾人?”哈哈,學生的思維角度就是與成人不同,這一看似鑽牛角尖的問題是學生讀文後自然生成的問題,也是學生再正常不過的問題的。我點了點頭,順勢把它拋給了全班同學。

“轟”,教室裏一陣“騷動”,隨即就有學生要求發言:“居里夫人的老師老了,身體虛弱了,可能走路不方便了,所以才坐輪椅。並非是殘疾人。”“居里夫人的老師可能年輕時爲了學生嘔心嚦血,到老了身體累跨了。腿腳不麻利了。”“我想居里夫人的老師也有可能就是殘疾的。但大家都沒有瞧不起他,反而更加尊敬他。我們也會爲教出這樣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的殘疾老師而感到驕傲。”這是學生多麼富有詩心的猜測啊。我想事實已經並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學生語言中透露出的對老師的無比崇敬之情。

下課後,我一直都在回想着孩子發言之前那句“老師,我說了,你不要生氣”的話語,其實孩子的猜測是順理成章,有理有據的'啊!是最敏感的內心裏最真實的傾吐啊!但爲什麼卻要這樣誠惶誠恐地提出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課堂和我們的小語課堂。是不是建築了太多,太牢的“圍牆”纔會讓學生“戰戰兢兢”?一個極其平常的問題也要斟酌再三才感吐露真言?我們常以爲自己的課堂夠開放,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夠廣闊,但從學生欲言又止的請求中,我們驀然發現:自己的課堂中師道尊嚴的痕跡依然存在,其實還遠未真正解放了學生的心理防線的程度,還沒有實質性地構建起“訴真情,吐真言”的課堂的架構。

由此我又想到了話語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平時在語文課堂上是否關注了對個性張揚思維的尊崇,對批判性意見的吸納,是否賞識了哪怕有時是違背師者意志,但卻是有自己思想的另類言說。

拆除課堂“圍牆”,構築學生的心理安全底線,鬆開思維的束縛,允許思維的偏差,甚至學生的“胡言亂語”,讓人性的陽光普照課堂。應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學工作者所追求的課堂景觀。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1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啓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麼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覈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爲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麼做的?在我們這個羣情激憤的教室裏,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爲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爲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2

自週一會議結束,我幾乎就沒上新課,一是我的進度已超前接近一週,二當然是爲了迎接週四的摸底考試做準備了。所以,我幾乎所有的課時都放在了複習鞏固上。

畢竟開學不久,學的內容也不多,複習起來相對期中、期末複習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加上早、中、晚的輔導課,一天平均三到四節課,就學了一個單元的內容,五篇課文,一個練習,兩天我就複習完了,還把所有的作業(補充習題、伴你學)又有重點的複習一遍。心想考試應該不會太差,一等名次拿不到,總得拿個二等名次吧。(爲了鼓勵我們,校長給我們六個班級劃分了三個等次:第一、第二名爲一等獎次;第三、第四名爲二等獎次;第五、第六名爲三等獎次)

考試前一天,也就週三,我又把文中的重點強調了一遍,感覺該講的都講了,該強調的也都強調了,就這點東西,考試應該問題不大。說心裏話,我還滿懷信心的,覺得這次考試應該不會讓我太失望。

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嗎?昨天上午考的試,今天成績出來了,真的讓我好失望啊!我所在的班級語文成績居然在六個班中倒一。好失望!好失敗啊!試卷內容根本稱不上難,除了課外的閱讀沒講過,基礎知識部分幾乎都講過,有些內容自己都覺得強調次數太多了,沒味道了。哎,心情極不美!上午也沒講試卷。看來我需要好好反思反思了!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3

在本課教學識字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指導學生歸類識字,做做“打”“拍”“拔”等動作,讓學生自己發現表示手的動作的字都有提手旁,做做“跳”“跑”“踢”等

動作,學生又發現表示腳的動作的字都有足字旁,還讓學生猜字謎認記生字以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一加、減一減等)認記生字;在教學“身”字時通過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認記。多種識字方法的運用,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4

語文課堂中我礙於臉面,吝惜讚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說得還是不錯的”“對”等稍微做些肯定。現在我已經知道:學生與教師原有的知識基礎差異較大,在小學階段更是如此,所以,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發自內心的讚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

(一)、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知道,學生是帶着個人特有的經驗和認知結構走進課堂的。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的寶貴資源。教師如果希望少做勞而無功的事情,上課時應經常問學生;你自己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問題。經常問這種問題的教師心中有很強烈的“學生主體”觀念。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如果教師只關心自己教的思路,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不瞭解學生知識的起點、思維的疑點、情感的激發點,怎麼可能做好“服務”工作呢?

(二)、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思考後,再來一遍,會更棒。

-----教育工作是件耐心的事情

曾經爲了追求課堂的熱鬧的氣氛,爲了鼓動小學生的好勝的心理,我這樣對學生說:哪位同學能比他(她)讀(說)得再好一點?殊不知,這樣的教學語言既不給後進生一點機會,也忽視了發言者的感受,打消了發言者的積極性。於漪老師這樣教導我們:教育工作是件針線活,馬虎不得,更急躁不得。耐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是做好事情的保證,對於教育工作尤爲如此。我們不應該爲了追求教學效率,而剝奪了後進生的發言機會,更不能對差生缺乏足夠的耐心,把他們丟在一旁不予理睬,這種沒耐心的做法,只會使後進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差生更差。

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15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小學八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處於一個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繼續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並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

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在教《敬畏自然》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一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二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

爲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採用情景導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災害》的視頻資料,看後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於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我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既教給學生方法,又使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探究學習時,我採用問答法,最後由學生髮言、總結。這樣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能有一點收穫、有一點提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