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我們教學時,教師假如創造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師生就會在其中享受發展的樂趣,會實現雙贏共進,這就是學生糾錯給我的教學感悟。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講授的17課《可貴的沉默》,選自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課堂上,教師從孩子們那兒瞭解到了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卻沒有幾個,老師抓住了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本文以師生對話交流爲主要形式,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場景,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養尊處優慣了,不懂得關心他人,關心父母,處處以我爲中心。因此,本文是一個很好的教本。

三、設計理念

由於本課描述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學生讀起來比較容易進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我採用了自讀、自議的方法。

1、首先開門見山,由上節課直接引到這節新課的講授。

2、在上節課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各自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接着各組推選一個同學做記錄員,提出一個本組成員都感興趣、都關心的問題,達成共同意見,然後推選發言人,看哪一小組發言最好,最有根據。我這樣組織,是希望看到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爲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特意設計了評選“IQ小博士”的活動,這樣使學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對問題的討論交流中去。

3、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學們的討論交流下,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問題都能一一解決。由於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彙報交流問題環節和總結昇華主題環節,我以生動的圖像、聲情並茂的朗讀、動聽的音樂,自然而然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慾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在本課中,“愛”至始至終貫穿於其中,“感受父母之愛——回報父母之愛”是本文的主線。通過“音樂導入、激起愛潮;朗讀、感悟、喚發愛意;拓展延伸、掀起愛浪”這一系列教學活動,撥動學生愛的心絃,使真愛滲透在教學中,體現出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尤其是最後環節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只停留在對父母的愛,更讓學生明白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奉獻自己的愛,再加上老師滿懷激情的朗誦,更讓學生對愛的含義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從而使本節課也掀起了高潮。

當然,我在本節課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需要改進。比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對一些問題的引導還不到位,僅僅只停留在對這篇課文內容的講解,還不能巧妙地把課文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將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感悟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2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是當前素質教育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今天這節課反而讓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這節課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我爲學生創設了安全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在交流“同學們爲什麼沉默時”,林東同學舉手想回答卻又答不出來。我沒有批評他,也沒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討論,這就換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綜合。”執教本課後我發現:無論是講讀課文還是閱讀課文,,在課堂上教師一定不能忽略讓學生體驗感悟這種情感。學生通過文本感悟生活,只有感悟到了,他們纔會用心去生活,纔會逐漸變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愛,同時知道在生活中處處都要回報愛,付出愛,真正感悟到了愛的真諦。

如何讓學生從一個只知道接受愛的人,意識到在生活中要付出愛的關鍵在當老師問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這兩個問題是同學們沉默了。我在處理這一部分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後在小組裏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同學們爲什麼沉默了?”“從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得出當時課堂上很沉默?”

2、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課堂沉默的一句話或一段話讀一讀。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沉默的語氣。

4、讓學生積累摘抄體現課堂沉默的詞語,句子。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議代講,事半功倍。沉默中使得孩子們領悟出最爲可貴的東西:不能只會接受愛,享受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更應該懂得關心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他們帶來快樂。

但是上完課時我感覺到同學們把這種沉默只停留在“給父母過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對父母的表現不只是停留在爲父母過生日這一件事上,同學們聯繫實際說到:父母每天爲我們準備早飯,我們卻總嫌飯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們上學,我們卻從不說“謝謝”等這些生活小時。讓學生主動體驗父母爲我們的付出,反省自己對父母的忽略,可能這樣課堂中的沉默就會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了。

這節課中學生感悟沉默,要先讓學生透過文本看清自己,只有這樣才達到感悟的真正目的。

  《可貴的沉默》的課文教學反思3

《可貴的沉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上課時,老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歡樂,而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並且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的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解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備課時,我設計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景:我問大家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否給自己慶祝生日,以什麼方式慶祝孩子的生日,同學們滔滔不絕地開心地述說着父母如何給自己慶祝生日!當我問大家記不記得父母的生日時,竟然有好多同學都清楚地記得,我又問大家是用什麼方式給爸爸媽媽慶祝生日的,同學們也說了很多令我很感動的方式,比如送一束鮮花、畫一幅畫、親自制作一張卡片、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給父母一個充滿愛意的吻等等,我們班的學生沒有像課文裏的小朋友一樣忘記給父母慶祝生日,這令我感到很驚訝也很欣慰,本課的教育目標在很輕鬆的狀態下就完成了。

這使我明白:高質量的教學預設需要研究教材,更需要研究學生。教學過程的展開需要重視預設,更需要重視生成。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兩者相互依存,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視生成,預設必然僵化,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預設與生成的矛盾能否衝撞出精彩的火花,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