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大綱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1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詩歌內容簡單,但字裏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優點與不足: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詩歌特點,將教學本課的思路確定爲:情境促讀,讀中悟情。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這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致盎然。比如老師精彩的範讀,精美的畫面,動情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致力於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遊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太陽》一課,我把這節課備的很詳細。因爲這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一定要開個好頭。記得前幾年面試時我抽的課就是說明文《鯨》,再加上外出學習聽了這節課,校公開課也聽過這節課,對這篇課文想不注意都難。

我覺得這篇課文比較簡單,說明文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等。我們的目的是讀懂課文、學會知識。教學目標除了字詞外,還有以下兩點:1、瞭解太陽的特點。2、知道太陽與地球的內在聯繫。明白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3、教學說明方法。

開篇先找學生讀第一段,後彙報知道了什麼。生“太陽離我們很遠。”一個字概括“遠”板書“遠”字。你從哪裏看出離我們遠呢?生繼續說“太陽離我們1.5億……。”提到說明文、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知識了。這一句中有一個說明方法,誰知道?生沉默。師引導的“1.5億,3500年。”生開始激動“數字、列數字。”板書第一個說明方法“列數字”“對啦,其實他還隱藏着另一種說明方法呢!舉例子。這一系列說明方法都是爲了證明?”生“證明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以此方法,教學第2、3段。先讓生讀文,在彙報出太陽特點,遠、大、熱。再板書特點。再說說你從哪句話中發現這個特點的,抓關鍵句子。接着找說明方法。本文一共運用了四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而在第3段中都有體現。目的是鞏固發現說明方法,讓孩子在具體、通俗、明瞭的理解課文。生依次進行了彙報“太陽像火球就是打比方。”“鋼鐵碰他變成汽就是舉例子。”“6000攝氏度,2500倍是列數字。”“表面溫度、中心溫度的對比就是在作比較。”生易把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搞混,師需反覆強調、糾正。

板書“遠、大、熱”形成一個圓。太陽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生“溫暖。”太陽大呢?師開關燈提示。生“光明。”那太陽熱我們爲什麼沒有被烤焦?生“因爲太陽離我們遠。”太陽那麼大,爲什麼沒晃得我們睜不開眼?生“因爲太陽遠。”你可以看出太陽的特點與地球有什麼?生:“有聯繫。”

第四段第一句是過渡句,讓學生自己發現,作用是承上啓下。

單元預習課上,學生說過“太陽和地球有關係。”4-8段就講了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讓學生挨段彙報。因爲有太陽所以有花草樹木,有吃的穿的,有風雨雷電,有美好生活。反之,沒有太陽、沒有一切,還存在因果關係。我們應用聯繫的眼光看世界。

我自覺教學設計的條理還算清晰,雖沒有太大創新。但學生的聽課狀態給我一種感覺:會積極回答的孩子會,悶頭不在狀態的孩子依舊不會。有點兩極分化的感覺,貌似教學上有點東西達不成共識。我再慢慢探索吧。時間控制的剛剛好,該落實的都落實了。有一點進步。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3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陽》這篇說明性的文章,按導學案的設計只是上了第一課時,可是感覺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學生預習沒有到位,課堂學習流於形式。

表現之一,學生的導學案中預習檢測、獨學部分的內容沒有在課前完成,影響了上課的進度。

表現之二,課前特別強調了互學環節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組長認真組織,每個成員都要參與,不論是提問、解答、或者讀課文,一定要聯繫課文、導學案,把“小展示”落到實處。等互學完了之後,各小組都把成果或問題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學目標中的“學習說明文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中的“瞭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個內容,在全班的學習成果或者問題當中沒有任何體現。當我無奈何地問到這些時,同學們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說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學生中午回家繼續查資料學習。

反思這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由於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三究四學”的高效課堂模式,沒有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導學案的設計存在問題,具體到這節課,就是隻在“目標”和“重點”中提到了“說明方法”,在互學環節中卻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這個問題。三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巡視時應該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並提醒學生討論學習,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總之,高效課堂對老師、學生都是新事物,特別是老師,課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導學案,課堂巧妙引導,課後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儘快掌握“三究四學”高效課堂的精髓,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4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圍繞 “ 神奇的科技世界 ” 這個專題編排,其中《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就文章的寫作來看,課文的敘述層次清楚,共兩部分內容:一是介紹太陽的有關知識,即 “ 遠 ” 、 “ 大 ” 、 “ 熱 ” ;一是說明太陽與地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兩部分內容通過 “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 這個句子自然連接,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

由於本文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此類問題,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我將重點放在太陽三個特點的說明方法的理解上。讓同學們知道在說明事物特點、特徵上我們可以採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好懂的指示縣的`具體、通俗、明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對太陽特點的介紹上採取了 “ 一節一意 ” 的寫法,特點明顯。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領學第一段,讓同學們瞭解這一寫作特點,找出太陽的特點 “ 遠 ” ,再將第二、三段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太陽的另外兩個特點,親身感受作者的這一寫作特點。

文章在第一段的寫作上,開頭用一個傳說引入,用“其實”加以轉折,導入對太陽特點“遠”的介紹。在這裏“其實”的轉折是同學們應該引起注意的地方。在教學中,師提問:“大家在聽老師,同學們反覆朗讀後,你知道這一段介紹了太陽的什麼特點麼?”生:“熱。”師:“爲什麼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生:“曬得寸草不生。”師:“文章中那個地方講的寸草不生?”生:“傳說裏講的。”師:“那傳說是真的麼?”生:“不是。”師:“那麼太陽很曬得地面寸草不生是真的麼?”生:“不是。”師:“那麼文章其實,太陽離我們有 1.5 億公里遠是真的麼?”生:“是。”師:“那麼文章是怎樣從傳說的介紹引出事實了呢?”這樣,同學們就明確了“其實”在這裏起到了一個轉折導入的作用,明確了作者在這一段要說的特點是後面科學家們研究所得的事實“遠”。這個環節的設計跟備課是不同的,我沒有料到這次的同學在對課文的閱讀存在這麼大的問題,找不到太陽的特點,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應當說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可是在課後點評、研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機智還是不夠老練,這個問題的處理其實還可以更好。

在第三段提到太陽的特點“熱”之後,又有同學提出太陽還有一個特點“發光”,那麼,我就順勢引入對本段後面幾句話的分析,提示大家認真朗讀一下,看看作者都寫了什麼,讓學生明確這一段文字的關鍵在寫太陽“熱”的特點。

在說明方法的介紹處理上,我仍舊以第一段爲例,說明作者在寫太陽的特點“遠”的時候寫了“ 1.5 億公里”、“ 3500 年”這樣的具體數字以增強我們大家的感性認識。在二、三段的學習上,給學生們列出了文章中用到的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逐句分析,合作學習,看每句話運用了那種相對應的說明方法,並相互說說你認爲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樣,同學們自己對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文章的第二部分簡單明確,就寫了“太陽跟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引導同學們朗讀課文,瞭解到“有太陽、沒有太陽對我們人類產生和即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能夠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就足夠了。

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寫一寫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認識,一再能夠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點評中發現,這一要求對學生有些過高了。不如讓同學們用一兩句話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而且能鍛鍊一下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掌握。

另外,在教學中我發現所執教的班級同學們對讀書的認識不夠,認爲讀書就是單純的朗讀,就是讀對字音,而不能在讀的基礎上找到作者寫作的意圖,重點,動腦思考,這樣的讀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機械的讀。還有,同學們在讀書過程中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怪。在執教過程中,我雖然及時糾正了大家的讀書姿勢,但是沒能很好地對同學們的閱讀加以引導,交給他們讀的方法,顯然,在注意良好的學習行爲的養成教育上與優秀教師仍存在差距。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5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

我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太陽落山時的美麗,太陽一天的工作以及別國小朋友對太陽的期盼”。(因爲朗讀是語文課中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我以學生熟悉的“晚霞”爲切入點,帶出“紅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節和整首詩歌,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美景和太陽給小朋友帶去的快樂和希望;再通過品讀、評讀相結合,又以老師的範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這節課學生讀得充分,悟得也輕鬆。

在這節課上,讀是重點,可就在讀這一方面,由於我的評價語的模糊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生在讀上沒有一點進步;朗讀的次數雖然很多,但只是少數同學在讀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結果在後半節課時,有少數同學覺得無所事事,有些散了。學生的問題我在課堂上感覺了事情的變化,可不知道怎麼挽回。這可能是經驗不夠吧,或者是我沒有把面向全體學生這個理念貫徹到腦海裏吧。

而且學生和我預想的也有差距,當我在出示卡片“彤” 和“紅彤彤”讓學生讀,並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時,(因爲朝讀課時我指導過預習範讀過課文)居然學生都說是多音字。害得我解釋了半天。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鍛鍊自己。備課時不光備課本,更要備學生。備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果園機器人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認爲哪些語句很有意思。自讀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有的說”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很有趣,因爲把機器人寫得就像人一樣會餓肚子,而不是寫它電量不足,這樣的寫法很有趣。有的說機器人撿水果吃很有趣等,每個學生都在大膽地訴說着自己的發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這種擬人的手法。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6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爲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爲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於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爲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範,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繫、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寫一寫“我想對太陽公公說”再一步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檢查中發現,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課文從設計上來說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設計。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應該是有實效的:學生有所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7

今天上《太陽》一課,課前我看了支玉恆老師上這課的課堂實錄,我覺得他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時用的招數比我平時好多了,不是簡單的輪讀,而是賽讀。我就準備到班裏試試,因爲我們班上課發言不積極,每次舉手都是那麼幾個學生,換一種方式也許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上課時,我基本上還是滿意的,雖然一些我認爲較簡單的問題他們很久纔回答上來,但他們本身基礎不太好,所以也不能怪他們。絕大多數學生課前都認真預習過了我問學生你們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讀,我提要求: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然後學習了生字詞。我又問:還想讀課文嗎?學生說想默讀(我原來預設分自然段讀),還是跟着學生的思路吧。我就說:那好,仔細默讀課文,哪兒你讀懂了劃出來,哪兒有問題打問號,順便又多說了一句: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讀得很仔細,反饋時我們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課文寫了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密切。然後給課文分段。

接着學了第一段,分自然段朗讀在這裏用上了。我問一同學:射太陽的是誰,她說是後弈,我問他老婆是誰,她說是嫦娥,我又問那他太太是誰,竟答不出來.其它同學也過了一會纔想出來。她怎麼會反應不過來?是緊張還是害怕?學生的思維真的是不活躍,我有絲無耐。但沒有辦法,這就是我要面對的學生,我不能因爲學生的問題就放棄了,我要找到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8

一、創設情境,激發兒童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啦……種太陽……到那個時候,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教學伊始,教師讓學生們欣賞悅耳動聽的《種太陽》這首歌,同時,手託一輪把金色光芒灑向大地的“紅太陽”,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了太陽,讓太陽走進了課堂。這情境,一下子把孩子們吸引住了。她帶領學生走近了他們最熟悉的太陽身邊,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與文本展開對話。

二、在品讀中感悟,讓兒童暢所欲言

詩人陸九淵說:“讀書切忌在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徐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不是膚淺片面地讀讀,而是採取多種方式去讀。她先是自己範讀課文,讓學生們聽,聽了之後分小組朗讀這首詩,然後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聽老師讀,讓他們邊聽邊想,把想到的說出來,孩子們說:“我想到了天上有朵朵白雲”“我想到了天上有紅紅的太陽”……教師進一步引導:“你們想看嗎?”(出示屏幕)“你們想讀嗎?”學生們躍躍欲試,幾個學生分別讀了課文。“誰能超過她?”教師又讓學生們像那位讀得好的同學那樣美美地讀了課文。學生們通過美讀課文,找出了太陽做得好的詞。“灑、拔、陪”並且彷彿看到了美麗的畫面“五彩繽紛”“花朵很暖和”“太陽陪着小樹成長”。在又一次的品讀中,有的同學一邊讀一邊情不自禁地做起動作來,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們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孩子們都在邊讀邊做動作,他們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了自己不同的心情,同學們紛紛表白了自己的心“我很捨不得太陽走”“我很傷心”“我很難過”……

“注重情感體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徐老師讓學生充分地讀文,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了課文內容,並暢所欲言,使整堂課充滿了活力。

三、潛心會文,讓兒童自己動手

孩子們通過品讀,深刻地理解了太陽的無私奉獻精神,懂得了太陽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住在大家庭的人們應該“團結、互助、和睦”教師出示屏幕上的一羣各國的小朋友的畫面,鼓勵孩子們將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孩子們將自己心裏最真誠的話語寫下來了,“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交個朋友吧。”“親愛的小朋友們,我們團結一心,熱愛和平吧”……一陣鼓勵的掌聲,使孩子們興趣盎然,不難看出他們爲自己的學習成功而自豪。

整堂課讓學生在飽滿的情緒中,在歡樂和歌聲中進入新課學習,又在琅琅的朗讀中結束學習。教師又獎賞了同學們的“米飯”“佳餚”,使人餘意未盡,其中的諸多理念,無不新課標中“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