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試卷

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試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導語:學習能力是漸漸培養和積累的。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很難懂,其實就是因爲沒有找到突破口,我們理解一句話一定要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語境,這樣你纔會將難題迎刃而解。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試卷,供大家學習參考!

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試卷

  一、基礎知識與運用

1.給下面句子中加點字注意,給拼音寫漢字。

(1)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quán______釋。

(2)雖然看不見,但近在咫_____尺。

(3)林曉梅正在興頭上,不斷鼓勵別人上臺獻歌,搞得像羣星huì______萃的音樂會。

2.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愛自己的生活環境嗎?"作開頭,寫一句話。

例句:"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爲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愛自己的生活環境嗎?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爲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李老師工作非常勤奮,常常廢寢忘食。

B.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

C.我們必須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去實現全民族夢寐以求的偉大理想。

D.他操作計算機非常熟練,已經達到無所不爲的程度。

4.請在橫線上爲下面的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12字)(2分)

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曰3時16分,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崑崙科學考察隊12名隊員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鮮豔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海拔4093米的藍天之下。這是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之顛。

5.“名著導讀”知識填空

A.《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典型。

B.《童年》最基本的主題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長。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創作這部作品的第一主題。

C.昆蟲學家畢其一生觀察研究昆蟲,專爲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其中的《》(又譯《昆蟲物語》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爲“”。

D.《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魯迅把它奉爲““的楷模。在作者筆下,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傷的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6.按要求填寫古詩句

(一)《木蘭詩》(南北朝樂府北方民歌)

1.《木蘭詩》中寫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3.《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4.《木蘭詩》中概括木蘭十年征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複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木蘭詩》中描寫木蘭萬里迢迢,奔赴戰場的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7.《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且概括了木蘭多年征戰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二)《山中雜詩》(吳均)

吳均《山中雜詩》一詩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勢高峻且富有情趣的兩句是: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三)王維《竹裏館》

王維《竹裏館》一詩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兩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遊遊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五)《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的依戀和思鄉之情的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六)《逢入京使》(岑參)

1.岑參《逢入京使》一詩中,寫詩人由於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達懷親之情的兩句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逢入京使》中運用誇張手法傳達惜別深情的詩句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七)《滁州西澗》(韋應物)

1.韋應物《滁州西澗》一詩中用以動寫靜手法描寫雨景,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閒淡寧靜之景,抒發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情懷的詩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滁州西澗》中詩人渲染一種恬淡幽靜的意境,蘊涵對無聲息者一絲同情的句子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八)《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常被用來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的兩句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九)《送靈澈散人》(劉長卿)

劉長卿《送靈澈散人》一詩中,寫靈澈辭別歸去,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捨情景的兩句是: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十)《約客》(趙師秀)

1.趙師秀《約客》一詩中,描寫江南梅雨時節清新幽靜可愛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襯托詩人孤寂,無聊心情的兩句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2.趙師秀《約客》一詩中,表達詩人候客時長而失望焦躁情緒的兩句是: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十一)《論詩》(趙翼)

趙翼《論詩》一詩中,說明人才輩出,各個時代都有有才華有成就的新人出現的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二、 口語交際與綜合性練習

12.從未離開過父母的初二學生小芳,即將參加學校組織的外地社會實踐活動。媽媽爲她準備了一大包零食,並打算親自送她去。小芳既不想讓媽媽送,也不想帶零食。請你爲小芳設計一段話,讓小芳媽媽瞭解女兒自我磨練的決心,並愉快接受女兒的意見。

三、現代文閱讀訓練

(一)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母親很爲難,沒有法子想。到晚飯時候,外祖母也終於覺察了,並且說我應當不高興,他們太怠慢,是待客的禮數裏從來沒有的。吃飯之後,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只有我不開口;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說,"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麼?"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 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興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親又說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來了,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1.分析畫曲線句子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寫的人物是雙喜。“大悟似的”與“大聲的說道”屬於描寫方法,分別表現了雙喜的、的特點。

3.“底細”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4.雙喜所寫包票裏“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二)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着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着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 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1.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朦朧”的意思是。

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踊躍”的意思。

2.文中描寫開船的動作的詞語有,從中看江南水鄉的少年們的特點。

3.文中的景物描寫具有特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

視覺:。

嗅覺:。

觸覺:。

聽覺:。

4.本段主要寫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於看戲的迫切心情。從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三)①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②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裏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與加點的“也許”有相同作用的詞語是;③段中與它相照應的詞語是。

2.“那聲音大概是……”中的“那聲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3.“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裏”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麼?

4.這段文字是從、、、等方面進行景物描寫的。

5.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何作用?

(四)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後了,船行也並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着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 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來。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爲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裏,烏油油的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開在阿發家的豆田裏,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爲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又各偷了一大捧。

1.“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其比喻有什麼特點?

2.“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來”,此句話從描寫角度看是,說明了。

3.結合以下兩句話,簡析水鄉農家少年的性格特點及品質

(1)“阿發,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那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那一邊的呢?”

(2)“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很多呢。”

4.結合全文思考,作者爲什麼要描寫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美景?又爲什麼要塑造江南水鄉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